<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一年 是2017年</p><p class="ql-block">那一年 “新冠”尚未在人類的生活中參演</p><p class="ql-block">那一年 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p><p class="ql-block">那一年 世界在和諧美好中旋轉</p><p class="ql-block">那一年 花開楓正紅 月缺月又圓</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文分為12個章節,按照游覽地點依次介紹,在文章最后總結一下此游的衣食住行。</p> D1出發與抵達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11月21日,深圳直飛大阪</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們要去赴一場深秋的盛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如今,這本護照已經過期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因眾所周知的原因,不知何年能換新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下午三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落地大阪關西國際機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此行僅有我和小妹兩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場楓葉之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在關西機場直接乘坐haruka特急列車,準備前往京都。</p><p class="ql-block">單程票價1600日元,合人民幣約103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路疾行,窗外的風景一幀幀快閃而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所見都是這種低矮的民宅,鮮見高樓大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車程75分鐘。大約6點,抵達京都,天色已暗,被日本暫扣了一小時,待返回深圳后再還給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你猜對了,時差一小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這是在亞洲旅行的好處,基本不用倒時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從30度的深圳,來到4度的京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涼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確切的說,是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了京都,拖著箱子就開始在Porta地下覓食。有家名叫東洋亭的老店門庭若市,排隊者眾。這是一家始于1897年的老字號了。</p><p class="ql-block">饑腸轆轆的我們實在是沒耐心排隊了,果斷放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食客們自助登記排隊,秩序井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提示牌上有中、日、韓、英四種語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隨便吃吃的飯菜也還不錯,很對我們的胃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飽腹后暖和了許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這是我們住的民宿——舞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位于京都的下京區早尾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河源町五條站附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公交和地鐵都十分方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這是民宿附近的店鋪</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幽巷里暗藏便利</p><p class="ql-block"><br></p> D2:清水寺 <p class="ql-block">11月22日,正式開啟賞楓之旅。</p><p class="ql-block">高效的小半天,徒步走了清水寺、高臺寺、八坂神社和建仁寺。</p> <p class="ql-block">清水寺位于京都東部音羽山的山腰,始建于778年,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曾數次被燒毀并重建,后于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p><p class="ql-block">本堂正殿供奉的本尊是十一面千手觀音立像。</p><p class="ql-block">寺內有很多游客在燒香、求簽,香火很旺。</p><p class="ql-block">我們此來清水寺主要是賞楓,沒有參與其他活動,也未深究深層次的寺廟文化。</p> 一路攀登音羽山,路兩旁都是低矮的民宅和商鋪,非常古樸。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結伴而行的學童們</h3> 女生們都是中裙打扮,果然是從小就練就了抗凍的本領。 清水寺算是京都的一張名片了。它不僅是賞櫻名所,也是賞楓圣地。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看,這紅楓颯爽,無比壯麗。</h3> 清水舞臺是清水寺最著名的建筑。它是一個用巨型櫸木柱并排支撐的“懸造式”建筑,整個建筑沒有使用一枚釘子,非常壯觀。<div>站在舞臺上,眺望山下京都的風景。層林盡染,美哉!</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漫山遍野的楓樹,點燃了整個深秋。</h3> 這是“音羽之瀑”。<div>三個源流分別代表著健康、學業和姻緣,很多人在這里排隊接水飲用、祈福。祈求健康長壽、學業有成、愛情順利。</div> 這是地主神社。<div>是祈求愛情、緣分之地,有許多情侶和新人前來祈福。</div><div>神社前有兩塊相距十來米的石頭,據說蒙上雙眼從一頭走到另一頭去摸對面的石頭,就能得到真愛。難度有點大,所以很多人會自己閉著眼睛讓同伴引導著自己去摸石頭。<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串紅豆</h3> 其實很冷,腿涼涼的。但看到紅葉的興奮抵消了這種冷。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隨處可見的楓葉,隨處可見的美麗。</h3> 紅的楓葉,黃的銀杏葉,綠的樹葉,構建了這個五彩斑斕的秋。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坐下來歇一歇。</h3> 忘記了這是在哪個寺廟,棉帽子是在京都買的。 <p class="ql-block">這條花見小路十分有名,街道環境清幽、規劃整齊,并排著的都是擋有垂簾的茶屋。</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花見”在日語中意為賞花。</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花見小路的盡頭就是建仁寺。</p> 不記得這條小巷叫什么了,祈福圣地,隨處可見身著和服的女孩子們在拍照。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游客也身著和服,體驗異鄉文化。</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楓樹遍布各處,與古樸的寺廟相得益彰。</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高臺寺附近,不知這幾個女生是日本人還是游客?</h3> 兩個和服少女在自拍,很喜歡這款色彩淡雅的碎花款式。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內里都是祈福的人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當地人,搗著小碎步,行色匆匆前往停車場。</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些祈福健康的掛件。</h3> D3:鴨川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11月23日,鴨川河。</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這是貫穿京都的一級河川,長約31公里。</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鴨川河并不壯麗,卻有種獨特的靜美。</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這群老人不畏秋涼,圍坐河邊野餐,好美的一幅畫,不禁開始對我未來的退休生活展開了遐想。</div></div> 岸邊的銀杏樹和楓樹各領風騷,把沿河的路裝點的格外絢爛。 舞華客棧離這里很近,走路便可抵達。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昨夜的雨,今晨的風</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隨風飄落的楓葉</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立在深秋的鴨川河畔</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切都剛剛好</div></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銀杏葉先于楓葉凋落</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半在枝頭</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半在腳下</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廣角鏡頭記錄了鴨川河畔全方位的美</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藍天白云下,一抹抹紅,一抹抹黃</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秋之色彩斑斕</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秋之嫵媚絢爛</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讓我在深秋的街頭走一走</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直到楓葉盡落也不停留</div> 我們簡單在河畔走了走,拍了一些照片后,就前往下一站鞍馬寺和貴船神社了。 D3: 鞍馬寺 11月24日,鞍馬寺之旅。<div>鞍馬寺位于京都的左京區,離我們住的地方略遠。我們乘坐了各種交通工具,期間坐過站坐錯車的事情都發生了,給本就不太富裕的時間雪上加霜。<div>看,軌道交通窗外的風景有多么多么美。即便花了數倍時間才抵達終點,能享受到如此美麗的路途風光,不也是一種別樣的收獲嘛。</div></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這是公交車窗外,隨手一拍,秋色滿懷。</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小的站臺,古樸而寧靜。</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那一天</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走了很多路</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看了很多風景</div> 終于抵達鞍馬寺,此時已近天黑。<div>鞍馬寺由中國本土東渡日本的著名高僧鑒真和尚的高徒鑒禎上人創建于公元770年(寶龜元年),號松尾山金剛壽命院。<br></div> 鞍馬寺還以天狗傳說而知名,被奉仰為守護都城鬼門之寺。<br><div>這個長鼻子的雕塑就是天狗。</div> 下雨了,我們買了一把傘。這把傘也就和我們相伴了兩個鐘,被大條的我弄丟了。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雨后,更冷了。</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換上了長褲,稍微緩解了一下。</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鞍馬寺位于鞍馬山的山頂,一路會經過好幾個神社。<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實在太冷了,又套上一件厚毛衣。</h3> 我們沒有乘坐接駁車,就這樣一路步行前往山頂的貴船神社。<div>在日本那幾日,很少見到本土品牌以外的車。</div> 車跡罕至,人煙稀少,也成全了我們欣賞到最原始的風景。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空氣潮濕陰冷,細細秋雨惹秋涼。</h3> 貴船神社是位于京城北面自鞍馬山西麓的古老神社,但具體創建年代不詳,原為供奉山林水澤守護神的神社。 天色已暗,雨也下個不停。我們沒做停留,馬上原路返回了。<div>被雨浸潤后,楓葉更紅了。</div> 這是日本行最冷的一天,彼時只有2度左右,寺內很多人都身著棉服。 華燈初上,在秋雨的加持下,寒冷更加有恃無恐。 濕滑的道路,倒映著車燈的紅光,與楓樹的颯爽遙相呼應。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路兩旁的小店各具特色。</h3> 被這一間茶室的布局所吸引,充滿了日本動漫風。剛好老板在室外打掃落葉,冒昧請求合影一張。 如果時間充裕,真想到那扇有燈火的窗內坐一坐。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走出寺廟,天已經徹底黑了。</h3> 乘坐電車返程,電車進站的瞬間,咔嚓一張,太美太美了,我們要乘坐動漫里的火車回家啦~ D4:京都大學、知恩寺 <div>11月25日,誤打誤撞來到京都大學(Kyoto University)。<br></div> 忘記了那天原計劃想去哪里,總之坐錯了車、下錯了站。 京都大學的起源是1861年,是繼東京大學之后成立的日本第二所國立大學 。<div><br><div>不同于日本其他大學,京都大學推崇自由與自主的科研學習氛圍,主張學生在“自重 自敬”的基礎上個性化發展。校內實行學生自治,"有志者致學,無志者盡興"的學術氛圍是京都大學的特點之一。<br></div><div><br></div><div>京大的特色就是要培養具有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的人。要"比東大更尊重學生的獨立自主精神"。<br></div></div> 那一天剛好趕上了京都大學的November festival(十一月祭),一派熱鬧景象。<div><br><div>看過日劇、動漫的同學肯定都會知道在日本不管是小學還是大學,都會有各種各樣的學校社團,學校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社團,而學校也會每年都舉行大大小小的各類校園活動,日本稱為“校園祭”,為這些參加社團的學生創造展示自己的舞臺。<br></div></div> 第一次見識大學里的festival,十分感慨學生們的創意和思維。<div>京都大學十一月祭是由京都大學全學實行委員會組織運營。在每年11月下旬連續4日舉行的校園祭。</div><div><br>整個活動經費都是由宣傳手冊上記載的企業所贊助的,從京都大學周邊的飲食店到京阪神地區、東京等地的大企業都有贊助。<br></div> 大約有120家由學生經營的模擬店鋪,除了有學生自制的特色創意料理外,還有一些日式炒面,章魚小丸子等具有當地特色的美食,我們吃了好幾樣,填飽了肚子。<div><br><div>除此以外,還會在室內展示一些京都大學的研究成果及有趣的科學小試驗,參觀者可以在京都大學的教授和學生的指導下親自嘗試下。</div><div><br></div><div>也有一些話劇演出和樂隊表演。</div></div> 和國內一樣,大學生們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自行車。 講到垃圾分類,日本是世界上最嚴苛的國家了,基本上都是從幼兒園起就接受了這類規則教育。<div><br><div>十一月祭期間,校園內有幾處垃圾回收點,絕不是作秀,分類相當細致,也相當嚴格。</div></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過期大學生在校園內再擺拍一張吧。</h3> 在日本這幾日,經常會看到小朋友們戶外活動,排著隊過馬路,萌萌噠。<div>無限懷念那些不用戴口罩的日子。</div> 講一件很暖心的事。<div>由于我們坐錯了地鐵,在車廂內茫然的看著車上的站名,一旁有個儒雅的女士看到了,主動上來問我是否需要幫助,她能說簡單的中文,也能寫。我們用中文和英文夾雜著交流,她問清了我的去向,非常熱情的陪著我們在中轉站下了車,并一路詢問工作人員,最終把我們送上了該坐的公交車上。<br></div> <div><div>后來得知,她在香港工作生活過5年,對中國有著很深厚的感情。得知我們從深圳來,倍感親切,愉快合影留念。<br>這份美好的善意,比任何美景都治愈。<br>感謝你,這位溫柔善良的女士,祝你一生幸福。<br></div></div> 從京都大學出來后,我們又步行來到附近的知恩寺。<div>相傳1331年,疫病流行,該寺第八代住持善阿奉勒于宮中念佛百萬遍,連續七日,疫病不再流行,該寺獲賜號“百萬遍”。<br></div> 沒有細逛,在夕陽下拍了幾張照就打道回府了。 下午四年多便日落了,這里的太陽絕不996,拒絕內卷。 夕陽的余暉灑落在不遠處的楓葉上,鑲了金邊的紅,映襯著我的笑臉。 這一日就這樣過去了。 D5:嵯峨嵐山 11月26日,日本行的第五天,這一天的目的地是嵯峨嵐山。 今天長衣長褲,暖和了許多。 來到嵯峨嵐山,怎能不嘗試一下保津川漂流呢。<div>木船上有船工劃船,乘船順保津川而下,兩岸蔥郁的樹木吐出清新的空氣,奇礁怪石接踵而至,還有機會看到行駛中的嵯峨野觀光小火車。</div> 兩岸的風光美極了,峽谷深邃,景色別致。真的是一程山水一程歌。 有些路段真的很險,水流湍急,河道陡轉,礁石聳立,真的十分考驗船夫的能力。<div>天生怕水的我,一路上都緊張的不行。</div> 百年修得同船渡。 嵐山是京都著名風景區,位于西北面,有"京都第一名勝"之稱。山高375米。東北面是嵯峨野,西面有小倉山,著名的大堰川蜿蜒流經其北。其上游的保津川,下游有長達154米的渡月橋連接兩岸。 嵐山是個讓我一見鐘情、再見依然鐘情的地方。 美的精致、美的出塵、美的無話可說。 這里不僅僅只有楓葉,也有難得一見的竹林。 每一棵樹都有一個故事,你無需細聽,只需望一望它的莖葉,便可知。 紅黃綠灰交織錯落,構成了一幅絕美畫卷。 每一幀都不想刪。 這里絕無“繁華”二字,古樸之風直入人心。 <div>黃色的楓葉,不知是紅過了,還是尚未紅?<br></div> 雖是陰天,卻并未耽誤嵐山的美,它無需濾鏡加持,便是神仙。 人嵌在景里,摳不出來了。 游客們都很文明,不會越過低矮的欄桿,去草坪上踐踏。 好喜歡“見頃”這兩個字,在日語里是“正好看的時候”,我的一見傾心。 一對日本小情侶,手機拍的,光線很差。 D6:嵯峨嵐山 嵐山的楓葉實在是太美,前一日天公不作美,游覽未盡興。所以,第二日,我們又來了!正所謂一見傾心,再見依然呀! 今天很早出發,避開人流。 黃橙色的楓葉也很美,不是嗎? 籬笆、女人,沒有狗。 深深淺淺的色彩,裝點著深秋,讓人流連忘返。 give me five!<div>Ok,give u double five!</div> 衛衣看起來不及昨天的毛衣厚,但卻暖和了許多,因為不透風呀。 太讓我著迷的色彩了。 慶幸留下了這么多美照。 和服起源于中國的漢唐服飾,后來經過日本的改良,在日本逐漸形成了現代和服風格,但基本上與漢唐服飾沒有太大區別。<div>我們古人的衣著便如此美麗了,很可惜沒有由國人傳承下來。</div> 楓葉和古樸的茅草屋頂特別搭。 我自認為這個是紅豆,不知道是不是? 這棵楓樹真的是“瘋”了,紅的那么那么徹底,用盡全部力氣。 金黃的蘆葦做前景,紅艷的楓葉做背景,如詩如畫。 天又黑了,保津川碧波蕩漾,流水潺潺,船兒陸續進港,結束了這一天的喧囂與忙碌,靜待明日太陽再次升起。 站在橋上環顧四周,嵐山隱約如黛,松楓密布幽靜出塵,詩意盎然。 D7: 伏見稻荷大社 11月27日,在京都的最后一天。 我們先是來到東寺。 東寺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規定的世界文化遺產,里面有個五重塔比較有名,我們僅在外面停留了一下,沒有仔細參觀。 寺廟內的尼姑。 去伏見稻荷大社的路上,一路楓紅一路美景。 拐角處的這面墻,已經伸出墻外的這棵楓樹,被眾多游客喜愛。 在清晨陽光的照射下,楓影斑駁的印在墻上。<div>深秋的清涼、朝陽的溫暖,矛盾中又統一著。</div><div>我在斑駁的樹影中搔首弄姿,不舍離去。</div> 如今五年過去了,再也沒有遇見那時那刻的心動感覺。 它盛開的過于濃密、過于徹底。 在這里停留了許久,拍不夠,也看不夠。<div>五年后的今天翻看這些照片,依舊我心澎湃。</div> 直指蒼穹,深秋的美要讓你知道。 背景過于絢爛,有如假花般。<div>不知何年才能再去沉醉于這番絢爛。</div> 路上的風景。 這是一座很有名的橋,不記得它的名字了。<div>站在墻上,看向兩岸,心曠神怡,無以言表。</div> 橋的盡頭,有一顆特別高大的楓樹,極致美麗,游客紛紛舉頭拍攝。 隨手一拍都是大片,無需考慮構圖。<div>這樣的畫面實在是太多太多了。</div> 一路在美景的加持下,不消一會就來到了伏見稻荷大社。<div>伏見稻荷大社供奉著保佑商業繁榮、財運亨通、五谷昌盛的稻荷大神,香客眾多。<br></div> <div><div>這是千本鳥居,鳥居是日本神社建筑物,主要用以區分神域與人類所居住的世俗界,代表神域的入口,可以將它視為一種“門”。<br></div></div> 千本鳥居位于伏見稻荷大社,從山腳到山頂,密密麻麻而又有秩序排列著萬座鳥居,背面都刻著建造年份和商社、公司的名稱。<div><br>走進千本鳥居,老朽褪色的暗紅色牌坊和光鮮亮麗的朱紅色牌坊密集地交織在一起,透過陽光的照射顯得格外壯觀迷人。</div><div><br>電影《藝伎回憶錄》曾在此取景,小千代跑過的橘紅色隧道就是伏見稻荷大社的千本鳥居。</div> 這是伏見稻荷大社的狐貍雕像,一左一右居高臨下頗為威風。<div><br><div>狐貍在日本的確是一個特殊的存在。日本動漫中的狐貍形象實在是數不勝數,在《犬夜叉》、《夏目友人帳》、《元氣少女緣結神》、《幽游白書》、《火影忍者》等熱門動漫都出現過。此外,狐貍面具也是動漫中常見的元素。</div></div><div><br></div><div>在日本民間傳說中,狐貍是稻荷神的使者。稻荷即稻子的果實,日本以農業立國,祈求風調雨順的拜祭對象就是司職谷物、農業的稻荷神。<br></div><div><br></div><div>隨著日本工商業的逐漸發達,主管豐產的稻荷神,又開始象征財富,被工商業界敬奉。以至于稻荷神社目前已是日本數量最多的神社。<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獨立的鳥居</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如潮的人流</div> 前來祈福的小姑娘,身著傳統服飾。<div><br></div><div>游完伏見稻荷大社,便乘坐火車趕往奈良,抵達時已是深夜,匆忙洗漱后便休息了。<br></div> D8:奈良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11月28日,我們開啟了奈良一日游。</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們就住在奈良公園景區里。</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盡管昨晚很晚才入睡,今早還是不到7點就醒來了。</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叫醒我的不是夢想,也不是鬧鈴,而是窗外成群的鹿。</div> 剛走出“家門”,便被三只小鹿“圍攻”了。 喂食了幾塊鹿餅干后,他們心滿意足離開了。 久居南國,都忘記了秋日的模樣。<div>一年四季滿眼的綠,著實缺乏一些色彩。</div><div>所以我格外偏愛四季分明的地方,格外向往秋冬景象。</div> 奈良的梅花鹿長的這樣,并沒有看到長鹿角的鹿。<div>后來才知道,原來梅花鹿在春天的時候才是最美的,毛發漸漸變粉,身上也會長出梅花,頭上也會長出鹿角。</div> 小小的腦袋,嚴肅的臉。 梅花鹿的幼仔比較怕生,看見游客過來便會跑開,而成年的梅花鹿則老練得多,主動接近游客,會與游客互動。 我拿出鹿餅干,他便乖乖來吃了。 吃完以后還想吃,圍著我討食的樣子很可愛。 這是幼年小鹿,小小的一只好可愛。 虎頭虎腦的,像只小毛驢。 那日的陽光很好,照的楓葉布靈布靈的。 衣服和背后的楓葉有些靠色了。 如果小鹿會笑……該多好 氣溫很低,5度左右。 枝繁葉茂的一棵樹。 饞嘴小鹿,大概是聞到了鹿餅干的味道,來翻弄我的包包。 我與一只小鹿“狹路”相逢<div>你不要過來呀!我沒帶吃的!</div><div>其實真的有點怕怕的,小鹿們挺生猛的,討食的時候“橫沖直撞”,和我曾經理解的“小鹿亂撞”所隱藏的嬌羞天壤之別。</div> 難得一見的銀杏樹。<div>銀杏葉似乎比楓葉凋落的早幾日。</div> 奈良公園里玩耍的孩童們。<div>MS日本幼兒園戶外活動很多,這樣蠻好的。</div> 你拍我,我也拍下你。 他的動作貌似是要頂我?<div><br><div>一直以為"小鹿亂撞”應該是個很柔和的詞,形容的是少女的嬌羞心動。</div><div><br></div><div>看來我對這個詞是有誤解的,小鹿在向你討食的時候根本不會做欲語還休、楚楚可人狀的,他們根本就是橫沖直撞的呀!</div></div> 這么美,卻又那么靜。 美的很囂張,卻又一點都不喧鬧。 <p class="ql-block">秋游的學生們在合影,小鹿們也去湊熱鬧。</p> 這條路不知是通向哪里的,路的兩邊紅黃綠交織錯落,夾道而立,走在這樣的道路上大概是永遠都不會累的吧。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好想高歌一曲</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也好想深醉不醒</div> 本來想比個心的,結果比了一個肝。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這一處河水代言了天空的藍</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而楓葉也不甘示弱,紛紛爭寵</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好在,河水有足夠的胸襟</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那就都到我的懷里來吧~</div> 景色太美,忍不住就多拍了幾張。 奈良的梅花鹿和寺廟是最有名的,時間有限,我們只游玩了奈良公園。傍晚便離開奈良去了大阪。 D9:大阪 11月29日,我們在大阪的主要行程就是逛街。 已經記不清都逛了哪些地方了。 現在看到人群聚集,第一反應就是怎么不戴口罩?! 這算是大阪的地標招牌了。 一條河。 總之很熱鬧。 地上濕漉漉的,小雨一直淅瀝瀝。 沒買什么,只是去藥妝店買了許多護膚品。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11月30日,返航了。</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陰陰的,是不舍我們離開嗎?</div> 關于本次旅行 衣 <p class="ql-block">11月底至12月初是京都地區賞楓的最佳時節,每年的賞楓佳點都會有些不同,這在賞楓預報網上可以查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個時節的京都很冷(相對深圳來說),最低氣溫甚至探底到零度,我的裝扮是很好的反面教材,屬于凍成狗的穿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個季節寒冷干燥,應避免易生靜電的衣物,毛衣外面一定要加穿風衣大衣羽絨服等外套,此外不該露腿。</p> <p class="ql-block">日本人的衣著色彩很寡淡清雅,款式簡潔,注重質感。如果你熟悉MUJI(無印良品),就大概能想象的到,就是所謂的性冷淡系列,幾乎很難見到大紅大綠高飽和度的衣著,這和大多數普通民眾內斂克制的個性很吻合。</p> 食 <p class="ql-block">民以食為天,胃舒坦了,啥都舒坦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每個地方人的口味都不一樣,蘿卜青菜各有所愛。日本的飲食文化與我而言,屬于吃一兩頓嘗嘗鮮即可,長期吃下去會瘋的那種。以我淺顯的認識八一八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font color="#ed2308">特點1: 冷,賊冷。</font></p><p class="ql-block">下圖是冰量足足的冰水,這是無論在快食小店、還是中高檔的居酒屋、乃至高大上的西餐廳共有的呈送。哪怕外面北風呼號,你已經被凍到瑟瑟發抖,服務員首先都會貼心的為你倒上一杯溫暖的冰水,讓你的小心臟直抽抽。很多蓋澆飯也是冰冰涼的。</p> <p class="ql-block"><font color="#ed2308">特點2: 精致,賊精致。</font></p><p class="ql-block">精致不僅體現在擺盤配色上,也體現在盛納容器上,真真的是賞心悅目。日本料理對食物的形狀、色彩的搭配也都有很細膩的考量。</p> <p class="ql-block"><font color="#ed2308">特點3: 清淡,賊清淡。</font></p><p class="ql-block">日本料理追求食物的原味,不提倡加入過多佐料,以清淡為主,對于我這個無辣不歡的人來講,十天吃不到辣的菜是一種折磨。</p> <p class="ql-block"><font color="#ed2308">特點4: 蔬菜匱乏,賊匱乏。</font></p><p class="ql-block"><font color="#ed2308"><br></font></p><p class="ql-block">這一點是我最想吐槽的,不能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賞楓為主的行程,沒有太刻意的去尋吃,通常街巷里的店基本都是日本料理,不大像咱們大中國這么包羅萬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能點到的通常就是蓋澆飯(丼)和面,配菜有魚有肉有海鮮,就是沒有蔬菜。唯一的綠色就是蔥花,有時也會加點海菜。如果想吃蔬菜,那就去居酒屋或者西餐廳,那里有野菜沙拉,但是蔬菜的品種也極其有限。通常我們會在便利店買袋野菜沙拉,早餐時在民宿吃完再出發游玩。</p> <p class="ql-block"><font color="#ed2308">特點5: 貴,挺貴。</font></p><p class="ql-block">大概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飲食都很貴,但和歐美比起來,日本的價格還略好些。一般來說,一碗普通的烏冬面或者蓋澆飯的價格是50-60元人民幣,鰻魚飯是100多。島國最貴的當屬蔬菜和水果,水果大多論個賣,西紅柿10元人民幣一個,比魚貴。</p> 對于每餐必吃蔬菜的我來說,此行在吃的方面的確是“受盡委屈”。 <p class="ql-block">還是那句話,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人家吃的津津有味,而我卻每天為了吃犯愁。一下飛機深圳同胞就請我們去吃了火鍋,我要了麻辣味的,一眾牛羊蔬菜菌類涮的那個嗨,一個字:太過癮了!</p><p class="ql-block">還是祖國好,還是深圳好!</p> 住 <p class="ql-block">此行最大的開支應該是住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1月底是京都賞楓的最佳時節,住宿普遍比淡季翻了兩三番。一千元以下的酒店幾乎沒有,為了照顧我這個窮人,小妹在做攻略時絞盡了腦汁,選擇的民宿酒店不僅位置好,價格也便宜,只是洗手間和浴室不是獨立的,而是公用的。即便這樣,每晚的住宿費也要800-900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京都我們先后住了兩家民宿,一個是在鴨川河邊,一個是在京都站旁,位置都極佳,離公交站和地鐵站都是步行可達。除了如廁和洗澡有點麻煩外,其他都OK,好在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外游蕩,所以沒有感到特別的不方便。民宿老板都是極其溫和的人,公用的不僅是洗手間和浴室,廚房和客廳都是可隨時使用的,有家的感覺,廚房用具一應俱全,十分方便。況且,民宿的客房也就三四間,構不成擁堵,還沒出現過排隊的現象。</p> <p class="ql-block">在奈良只住了一晚,選擇的是奈良公園里的鹿園酒店,強推!睜開眼就能看到窗外的鹿??,酒店干凈清爽,前臺小哥不僅人帥,英語講的流利又好聽,還能主動幫你提行李。價格400+,比京都便宜多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大阪住的是nest hotel,就在最繁華的商業街旁,購物十分方便,免去了地鐵交通的勞頓。價格也很適中,500+,房間雖小,但一應俱全,大堂里還很貼心地放置了行李秤,讓你提前做好托運行李的規劃,不至于在機場托運處狼狽的整理箱子。</p><p class="ql-block">在最佳的時節去京都,如果不差錢就任性住,如果像我一樣想省錢,那就地段優先,選擇公用洗手間和浴室的民宿。</p> 行 <p class="ql-block">首先聲明,我所有的感受都基于一個大的原則,那就是:即便是敵人,也有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東西。所以請雞血寶寶們繞行,咱們互不添堵,歲月靜好。<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日本是個左側通行的彈丸小國,短暫的十天停留,認知不一定準確,嘮叨嘮叨。</p> <font color="#ed2308">1、敬畏秩序。</font><br>無論是在光明大道還是偏僻小路,路上各種車與人各行其道,秩序井然。車與人都很敬畏規則,有信號的路口堅決執行信號燈,即便可視范圍內根本無機動車通過,行人也絕不會闖紅燈,十分克制。在無信號燈的路口,機動車堅決禮讓行人,行人必會鞠躬行禮致敬。這種謙恭禮讓之風不就是我們的唐宋遺風嘛,我們的家寶被存在了別處。 <font color="#ed2308">2、敬畏生命,保護弱者。</font><div>在許多路口和停車場出入口,都有維持交通秩序的人員,他們主要為行人服務。只要有行人路過,不管是三五成群還是孤單影只,他們都會攔住車輛讓行人先行。馬路上的弱者被很好的保護。<br></div> <font color="#ed2308">3、一卡通的便捷</font><div>在國內,通常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交通卡,但這個交通卡跨城市就失效了。在日本,一卡可以走遍天下,各個城市都通用,只要是公共交通都可以使用,這大概也與日本太小有關系吧。</div> <font color="#ed2308">4、復雜的交通</font> <div>日本交通很復雜,什么JR、近鐵、各種私鐵、公交、市營地下鐵、電車等等,五花八門,去往同一個目的地,會有不同的交通方案,價格差別也蠻大,需要做一些功課的。即便是同一運營商同一線路,也分為極速、快速、準快速、普通等等,中途停靠的站點不一樣,真的是暈暈的,我們為此坐錯過車。</div> <font color="#ed2308">5、公交車上的按鈕 </font><div>此行很少坐公交車,基本以鐵路通行為主。公交車每個座位旁都有一個紅色按鈕,如果乘客想在下一站下車,需要按這個按鈕。我們為此吃過苦。由于沒按按鈕,車上人又特別少,在我們要下車的那一站司機沒有停車,因此我們坐過了站,而那條線路比較偏僻,我們等了半小時才又坐了回來。</div> <font color="#ed2308">6、發熱的坐墊</font><div><font color="#ed2308"><br></font><div>日本屬于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11月底的體感溫度還是很低的。貼心的是:地鐵上的座位是能夠發熱的,很暖和。因為座位下安裝了暖氣,實在是非常人性化,類似這樣的人性化設計在很多公共場所和公共設施上都有體現。</div><div><br></div><div>每每在室外被凍成狗以后,一旦進入車廂,落座于座位之上,溫暖便會立刻散布全身,讓我滿血復活。</div><div><br></div><div>此外,地鐵上格外安靜,很少有人說話,即便說話也是耳語。</div></div> <font color="#ed2308">7、運行時間表 </font><div>不論是公交車還是地鐵,都有非常嚴格的運行時間表,這些在交通網上都可以查到。有的線路運行間隔很長,必須事先查好班次。<br><br><font color="#ed2308">8、昂貴的交通費</font></div><div>京都市內公交車一般都是230日元(13.5人民幣),有的長途線路會分段收費,更貴一些。地鐵的起價也基本是這樣,記得從京都到奈良,如果選JR線要1300日元(76元),選近鐵線880日元(52元)。在大阪市中心去大阪機場的交通費是1350(77元)。交通費比我們國家貴了許多倍。由于我們住處都選在景區周圍,因此省去了許多交通費,在日本的這10天,每人的交通費約6000日元(353元),沒打過車。<br></div> <div><font color="#ed2308">9、樸素的家用車 </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br></font></div><div>有一個深深的感嘆,那里人開的車都是極其樸素的日本車(至少在京都和奈良看到的情況是這樣的),普遍身形小小的,很少看到別國產的車,也很少看到大排量的、豪華的、車型大的車。</div><div><br></div><div>一方面日本車在世界范圍內的保有量數一數二,國人選擇國產大概和愛國沒多大關系,質量和性價比是最重要的考量,另一方面彈丸之地停車位都很小停車很難,所以車型都很小。<br></div> 結束語 旅行結束后,我沒有寫游記。<div>一方面是工作很忙,另一方面是因為部分國人很抵觸日本游。</div><div><br></div><div>五年后的今天,我補上了這篇游記。</div><div>一方面是我有時間了,另一方面是年過半百后,已經不那么在乎別人的想法了,“我命由我不由天”。</div><div><br></div><div>回憶五年前的事情對我來說有點難,好在當時在朋友圈做了一些記錄,經考古后重現了當年。</div> 這三年的疫情管控,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div><br><div>曾經,世界很小也很近,只要有錢有閑有決心,可以去往任何一個地方。</div><div><br></div><div>而今,世界很大很遠,無邊無際。出國旅行儼然已經成了“天方夜譚”。</div><div><br></div><div>其實,何止是出國呢?出省、出市也變得異常艱難了吧?有的時候就連走出小區的門都由不得自己了。</div></div> 那時,我沒時間、也沒錢。縱然空有一顆向往遠方的心,也不過僅僅去了日本和泰國看一看。<div><br><div>而今,我有了時間,雖然依舊沒錢,但卻無限渴望能再去看看外面的世界。</div><div><br></div><div>不知下一次走出國門去旅行會是在哪一年的哪一天?</div></div> <div>下面這段文字是2020年年底寫下的,我把它搬運到這里,給這篇回憶畫個句號。</div><div><br></div>快樂時,去看世界,快樂會開個平方。<br>憂傷時,去看世界,世界會把你的不快深藏。<br>疑惑時,去看世界,你要的答案都會有一個回響。<br>疲憊時,去看世界,凋敝的細胞能學會歌唱。<br><br>走出去吧,天地那么廣闊,陽光那么柔和。在每一個我們看不到的角落,都有著我們不曾經歷的生活,都有著我們不曾想象的閃爍。眼界開闊了,內心才會遼闊。<br><br><div>期待那一天早日到來。</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都县|
松滋市|
汝南县|
临沧市|
桃江县|
吉林省|
方正县|
宁夏|
沛县|
万山特区|
涟源市|
天祝|
乐清市|
平南县|
伊宁市|
景德镇市|
凤翔县|
中阳县|
阜康市|
宽甸|
五原县|
神木县|
正镶白旗|
招远市|
怀远县|
瑞昌市|
会同县|
宜章县|
禹城市|
竹溪县|
永春县|
厦门市|
和平区|
白山市|
循化|
昆山市|
棋牌|
东乌珠穆沁旗|
梁平县|
株洲县|
万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