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本人在《古銅鏡在興化的發現與收藏》一文中說過:銅鏡由“水監”而來,甲骨文中的“監”字左邊是一個人彎著腰睜大眼睛往下看,右邊是一個器皿(盛水陶盆),從水中照看自已的面影。后來有了青銅器皿,陶盆變為銅盆,而銅盆底部很光平時沒有盛水也能照出面容,于是“銅鑒”就產生了。</p> <p class="ql-block"> 那么,銅鏡最早是什么時候出現的呢?對銅鏡起源的探索從宋代就開始了。北宋末年編著的《博古圖錄》收錄了銅鏡100多件,并將其分為漢鏡和唐鏡,人們所見銅鏡實物最早為漢鏡。這種分類持續了約800年。</p> <p class="ql-block"> 到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河南洛陽和安徽壽縣相繼出土了大量銅鏡,多數流往國外,引起國內外學者和藏家關注。經研究考證,將中國銅鏡的上限推到了戰國時期。</p> <p class="ql-block"> 上世紀五十年代在河南三門峽上門村虢國墓地發現了春秋時期銅鏡。于是,我國銅鏡的歷史又提早到春秋時期。</p> <p class="ql-block"> 1975年,在甘肅廣河齊家坪的一座墓葬中發現一面圓形銅鏡。經碳14檢測為4000年前相當于夏代物品,消息一出,立即引起專家學者的重視。這面銅鏡便稱之為“齊家文化”時期銅鏡。此時期為新石器晚期到青銅器早期。換言之,青銅鏡也是最早的青銅器,其后商、周、春秋、戰國時代的青銅器技藝逐步走向鼎盛。</p> <p class="ql-block"> 鑒泉閣藏有一面齊家文化時期的芒射紋銅鏡。鏡呈圓形,弓形鈕,鈕外飾同心圓弦紋三圈,最外一圈向鏡緣飾不規整芒射線紋。</p> <p class="ql-block"> 經實測,該鏡直徑89.09毫米,緣厚約1.7毫米,連鈕高度7.9毫米,重90.89克。</p><p class="ql-block"> 早期古銅鏡存世量極少,雖鑄造顯得粗糙,紋飾也不華麗精美,但其歷史研究價值不容忽視!</p><p class="ql-block"> 需要提醒的是:正因為早期銅鏡鑄造粗糙,紋飾簡單,故造假容易,遇到此類早期銅鏡一定要經專業評級機構檢測鑒定,以防上當。</p><p class="ql-block"> 2022年9月25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门县|
灵石县|
古蔺县|
大方县|
宁城县|
定南县|
邛崃市|
长顺县|
阿合奇县|
昌乐县|
中江县|
清新县|
六盘水市|
广元市|
大邑县|
衡山县|
北海市|
许昌市|
揭东县|
闵行区|
滨海县|
葫芦岛市|
漳平市|
明光市|
宁波市|
肇源县|
林甸县|
合山市|
那坡县|
浦北县|
安福县|
莱阳市|
昔阳县|
谢通门县|
娄底市|
司法|
嘉黎县|
石嘴山市|
泰宁县|
贺兰县|
蒙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