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蜀之縣域,錦繡天地。</p><p class="ql-block">由來已久,氤氳靈氣。</p><p class="ql-block">人文薈萃,同舟共濟。</p> 四川縣域之成都市(三) 金堂縣 <p class="ql-block">金堂縣,隸屬于四川省成都市,地處成都平原東北部,總面積1155.62平方千米,金堂縣戶籍總人口90.4萬人。</p> <p class="ql-block">金堂縣是“成都平原經濟圈”內的重點發展縣和成都市“特色產業發展區”。中河、毗河、北河穿城而過,有“天府花園水城”之美譽。是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p> <p class="ql-block">《華陽國志》記載新都縣有金堂山,含當時金堂縣部分地域。嘉慶五年(1801年)始修的《金堂縣志》記載的金堂山是指:金堂縣城在城廂鎮,距離東面四十里的地方,即三學山上起于現金堂縣縣城東6千米處棲賢鄉三學寺村,下至沱江峽口附近的一帶都稱為金堂山,這就是金堂縣命名的由來。</p> <p class="ql-block">金堂縣地處四川盆地西部、位于成都平原東部邊緣,地形復雜、地貌多樣,以丘陵為主,山丘壩皆有。龍泉山脈由北向斜貫縣境中部,海拔高度500—1046米,地勢起伏高低差在400—600米之間,形成低山地貌,龍泉山以東屬川中臺地,為丘陵地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金堂縣旅游景點之一:五鳳溪古鎮</span></p><p class="ql-block">五鳳溪古鎮,位于龍泉山脈中段的沱江之畔,屬成都市金堂縣,因境內山極屈曲,自北而南而東,一路尖峰拔列,遙望之若沖霄之鳳,其峰之尖且高者有五而得名。五條古街亦以金鳳、青鳳、玉鳳、白鳳、小鳳名。</p> <p class="ql-block">五鳳溪古鎮的坡坡街串著半邊街,清代民居豐富而獨具特色,關圣宮南華宮氣度恢弘而和諧。漢唐時已為沱江上游重要水碼頭,有渣湖渡、鳴陽渡、金牛渡、羅壩渡四個渡口,高峰時期每天有100多艘船只把川西的糧食、手工用品源源不斷地運往重慶,又從重慶、宜賓、瀘州運來食鹽、水果和洋貨,然后通過山路轉運到50公里之外的成都去銷售。宋置柏茂鎮,清康熙時官設為場。后時世數變,此鎮獨偏安于山水間,安享寧靜與閑適。</p> <p class="ql-block">五鳳古鎮有著多種移民文化。江西會館就是江西客家人的后裔聚集之地,現在還保留“老表”的稱呼。鎮古遺址有關圣宮、王爺廟、火圣廟、南華宮和距鎮1.5公里的炳靈店。炳靈店原名炳靈占,三國時期,劉備征戰吳國途經炳靈,準備在此修墓,而孔明不同意,就修了一個店鋪,占了劉備的墓而得名。康熙14年,云頂山一名叫太子的弟子云游到此,感悟此地有些靈氣,便在此修建了炳靈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金堂縣旅游景點之二:金堂云頂山風景區</span></p><p class="ql-block">景區由云頂山、沱江“小三峽”等景區組成。云頂石城是川西唯一幸存的南宋末年抗元的古城堡,綺麗的青山秀水與悠久的歷史文化遺跡相結合,是該景區的一大特色。</p> <p class="ql-block">大云頂山,又稱“石城山”,是宋末八大山城防御體系之一,是著名的抗元城堡遺址。山上有“云頂日出”、“霧山云海”等美景,還有唐代的摩崖石刻造像。</p> <p class="ql-block">小云頂山距離大云頂山大約2.5公里,滿山翠綠。在山頂上,還能看到金堂小三峽,長約10公里,山高谷深,很有氣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金堂縣旅游景點之三:舒家灣天主教堂</span></p><p class="ql-block">舒家灣天主教堂位于金堂縣淮口鎮舒家灣村13組。始建于清乾隆年間,光緒27年(1901年)被義和團燒毀,光緒28年,法國人司鐸用索賠白銀萬兩重建,解放后曾改為小學。1977年恢復原貌。教堂八座西北向東南120度,建筑平面呈“亞”字形,占地面積約650平方米,是川西地區最早的天主教堂之一,現存有石牌坊、禮拜堂、左右廂房及左右后廳,形成一個兩廂相連的四合院。教堂周圍原有石筑圍墻及7道寨門,墻高3米,現尚斷續存在。正面原有門樓、鐘樓,均已廢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金堂縣旅游景點之四:金堂沱江文化博物館</span></p><p class="ql-block">金堂沱江文化博物館(原名金堂金絲楠木博物館)于2012年10月建成,博物館充分挖掘沱江源及流域沿線歷史文化內涵,搶占沱江源及流域沿線歷史文化高地,填補沱江源及流域暫無同類型歷史文化博物館的空白,從而打造金堂歷史文化符號。2016年7月對原博物館進行了全面改建,再次投入巨資啟動了沱江文化博物館的建設。博物館全方位的挖掘、展示了沱江歷史文化的同時,也傳承了金堂優秀傳統歷史文化。博物館總共分為三個展廳及一個書畫廳;第一展廳介紹了沱江概況及沱江治水的故事;書畫廳為大家展示的是我館收藏到的精品拓片;二展廳講到了金堂發展;三展廳為金堂、沱江的非遺文化和名人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金堂縣旅游景點之五:淮口瑞光塔</span></p><p class="ql-block">瑞光塔,俗稱白塔,矗立在金堂縣城南24公里處淮口鎮外的蛇山上。背靠太平寺(俗稱白塔寺),面臨沱江,塔為樓閣式,塔基用條石砌成,面闊八米,塔身方形,十三層。通高三十三米,全用素磚建成。黃泥、白灰漿砌,塔身底層6.8米見方,各層漸次收縮,直至塔頂,每層均為仿木樓閣四楹三開間,所異于其他佛塔的是底層西方開門。層底有斗拱七個,轉角鋪作有假昂。塔為空心,內置右旋式順時針磚砌磴道可達第十層。此塔經歷了千百年來風雨侵襲和地震威脅,卻仍巍峨雄立沱江之濱,裝點著淮州古鎮。登塔眺望,遠觀山光,近覽水色,絢麗景物,歷歷在目,發古幽思,激人情懷,確為一處市郊旅游勝地,白塔臨江被列古金堂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金堂縣旅游景點之六:慈云寺</span></p><p class="ql-block">慈云寺,清代,位于淮口鎮云頂村,現存建筑面積5494平方米,保存完好,1981年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金堂縣特產之一:金堂羊肚菌</span></p><p class="ql-block">金堂縣位于成都平原東部。川中丘陵西緣,居中國亞熱帶季風氣候區中部。氣溫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濕度大、云霧多。日照少,平均風速小,無霜期長,金堂獨特的氣候條件及土壤環境十分適合羊肚菌的生長,所產羊肚菌外觀形態好、大小均勻,民間有“年年吃羊肚、八十照樣滿山走”的說法。研究表明金堂羊肚菌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具有益腸胃、消化助食、化痰理氣、補腎、壯陽、補腦、提神之功能,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痰多氣短、頭暈失眠有良好的治療作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金堂縣特產之二:金堂黑山羊</span></p><p class="ql-block">金堂縣是畜牧養殖大縣,金堂黑山羊是四川省地方山羊品種,連續多屆舉辦“黑山羊美食節”,是川內乃至全國具有較高知名度的特色品牌。形成了三星、福興等主產鄉鎮,2010年,全縣存欄金堂黑山羊12萬只、出欄24萬只。金堂黑山羊遺傳性能穩定,個體大、繁殖率高,生長發育快;肉質鮮嫩無膻味;適應性強,耐粗放飼養,抗病力強,易飼養管理,適宜山區和丘陵區放養和半舍飼飼養的優良肉用山羊地方品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金堂縣特產之三:金堂姬菇</span></p><p class="ql-block">金堂姬菇是金堂食用菌主打品種和特色優勢產業之一,已有30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全縣擁有1000萬袋以上種植能力的鄉鎮9個,100萬袋以上種植能力的專業村65個,10萬袋以上種植能力的專業大戶500余家,年加工各類鹽漬姬菇、干姬菇及清水軟包裝、罐裝、紙盒包裝產品10余萬噸,年產值10億元左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金堂縣特產之四:金堂明參</span></p><p class="ql-block">明朝洪武年間,云頂山(現金堂縣旅游風景區)慈云寺開山祖師云華長老將野生沙參獻給皇帝朱元璋,朱元璋食后發現有清心明目、讓人精力飽滿之功效,便賜名為“明參”。金堂縣明參主要產自淮口鎮,2009年,種植面積2000余畝,總產量700余噸,總產值1000余萬元。金堂明參富含18種氨基酸、蛋白質、脂肪以及鉀、納、鎂、鐵、鋅多種微量元素,具滋陰補肺、健脾養胃、潤肺止咳、化痰生津等功效,藥膳皆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金堂縣特產之五:金堂臍橙</span></p><p class="ql-block">金堂是“臍橙之鄉”,“金堂臍橙”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農業部優質果品、農博會金獎、名牌產品等20余項表彰。常年栽培面積10萬畝,其中,中長期(60天以上)臍橙留樹保鮮面積達萬余畝,主栽品種為羅伯遜。金堂臍橙口感、外觀俱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金堂縣特色美食之一:蘭烘糕</span></p><p class="ql-block">“蘭烘糕”,金堂縣的著名傳統小吃,為小吃名家蘭氏家族祖輩所傳授,后歷經三代人的傳承和創新發展,成為了金堂縣最具有歷史感的傳統風味小吃。“蘭烘糕”的最大特色是外表金黃酥脆、爽口化渣、蛋香濃郁、肉餡油香鮮美、甜餡香甜可口,既營養又健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金堂縣特色美食之二:土橋蔥子糕</span></p><p class="ql-block">“土橋的蔥子糕簡直是一絕”,到過金堂縣土橋鎮的人都這樣說。在土橋鎮,記者見到了這種傳說中的甜點,嘗了一口,果然香脆,化渣而不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金堂縣特色美食之三:陳邦耗兒魚</span></p><p class="ql-block">陳邦耗兒魚自成立以來發展迅速,始終堅持用戶至上,用心服務客戶,堅持用自己的服務去打動客戶、用獨特的味道留住客戶,秉承“保證一流質量 保持一級信譽”的經營理念,堅持做金堂最正宗的耗兒魚火鍋店,經過川渝大廚的精心烹飪,口味獨特,肉質鮮嫩,口感超棒。</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金堂縣特色美食之四:金堂鮮肥腸粉</span></p><p class="ql-block">金堂肥腸粉采用香濃的、特制的肥腸湯浸煮粉條,在煮的過程中鮮香浸入粉內,一碗下肚,香氣襲人,唇齒留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金堂縣特色美食之五:劉抄手</span></p><p class="ql-block">劉抄手作為金堂名小吃,一直秉承用心制作地道金堂小吃,選用絕好的料、采用最精細的制作,其菜品以餡香、皮薄、用料考究而聞名于遠近,其采用金堂本地海椒為原料秘制的紅油,兼具香、辣且不上火的特性,更為其口味增色不少,是金堂不可多得的小吃名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金堂縣特色美食之六:趙記手撕烤兔</span></p><p class="ql-block">趙記手撕烤兔自開創以來風味獨特、特色鮮明、味道誘人而聞名于川。趙記手撕烤兔作為金堂特色菜,因其口感香醇、麻辣鮮香而備受廣大消費者喜愛,是金堂著名的地方特色。本品所采用的是云涯山生態兔,利用百年傳統工藝融入現今的燒烤技術精華,其口感之純美、味道之獨特,堪稱一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公元2022年9月22日夜</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油尖旺区|
辰溪县|
南岸区|
乌鲁木齐市|
连州市|
武平县|
昌吉市|
南安市|
滕州市|
思南县|
阿勒泰市|
阿拉善盟|
阳信县|
鄂托克前旗|
通山县|
元阳县|
三河市|
辽中县|
新野县|
广安市|
祁阳县|
荃湾区|
张北县|
海南省|
赤水市|
蓝田县|
浪卡子县|
西乡县|
尉犁县|
亚东县|
砚山县|
林芝县|
花垣县|
双牌县|
桐乡市|
黎城县|
怀柔区|
苗栗市|
宜宾市|
商城县|
上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