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什么是‘情懷’,以我的理解就是一種真誠、執著、無私、高尚的愛。這種愛發自于赤子之心,超乎于個人名利之上。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一種憂國憂民的情懷;‘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避趨之’,是一種公而忘私的情懷;“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大而言之的家國情懷,小而言之的職業情懷,都是值得我們傳承與繼承的,今天我做為一名普通的老師,要探討探討什么是教育情懷,以及當你擁有了這種情懷后內心會產生巨大的變化和迸發出驚人的力量。那么什么是教育情懷呢?我們穿越歷史的煙塵,上下求索,去古圣光哲那里叩問答案,我們的萬世師表,偉大的孔子從塵土飛揚的大道上駕車而來了,他正奔走于列國之間,顯得行色匆匆,我們攔住他的車駕,謙恭討教,孔子略微沉吟,目光遙望遠方,朗聲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也。孔子和他的弟子們踏上了回鄉的路,帶著他的教育情懷,興辦私學,打破了學在官府的局面。他廣收門徒,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他孜孜苦學,韋編三絕,循循善誘,因材施教,誨人而不倦。孔子用他的人格與學識,用他的執著與熱情為我們樹立了為人之師的偉大典范。“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教育情懷如暗夜里傳遞火炬的手,讓文明、文化的火種代代不熄,愈傳愈明。孔子之后的儒家集大成者是亞圣孟子,他曾豪邁地向世人宣告: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人生一大樂也。這位雄辯滔滔的智者不僅努力向各諸侯國推行自己的“仁政學說”,而且終生以收徒授業為樂,他的以育人為樂的情懷,超越了教育的現實價值,深刻地闡明了教育不僅于人有益,于社會有益,也讓執教者在‘傳道、授業、解惑’中,提升了自己的價值,并在自身的體悟中達到了‘樂’這一崇高的境界,能看到自身生命的絢爛給這一世界帶來的溫暖和光明。孟子的這一思想在實質上是和孔子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并有進一步發展,孔子和孟子,這兩位偉大的民族先哲,都用簡單的話語告訴世人:教師不僅僅是一種職業,一種謀生的手段,它在傳播文明,傳遞文化的同時,也讓人的心靈不斷升華,能深刻地體驗到自身生命的價值,并由此感受到極大的精神快樂,并產生愛的力量,這種高尚、深沉、博大的教育愛,就是教育情懷。自孔孟以后,歷朝歷代有見識、有擔當的智識之士皆非常重視教育、教化。著名的如宋代大儒朱熹、明代大儒王陽明,他們都不十分熱衷功名,即使身處逆境之中,于艱難竭厥之時,仍能潛心治學,廣收門徒,為實現禮樂治國,教化天下而努力。王陽明于貴州龍場悟道,開壇講學,連當地的土家族人都來聽課,使文明達于蠻夷。這些古圣先賢以高度的教育自覺,執著的教育情懷,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卓越貢獻。但縱觀整個古代社會,雖有庠序之教,太學、國子監,州學、縣學、書院、私塾等各種形式的學校教育,與世界其他各國相比,已屬先進,但從教學內容,教育范圍來看畢竟有限。從教學內容來看,以四書五經為核心內容,從教育范圍來看,能上得起學的多數是官宦和家境較好的子弟。教育的普及程度較低,這當然是歷史和時代的局限。</p><p class="ql-block"> ? 談到“教育情懷”,一位偉大的教育先行者,有著大教育觀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繞不過去的,他為了實現教育救國的理想,放棄待遇優厚的大學教授職位,要到農村去辦平民教育,這位留洋博士要到曉莊去創辦師范學校。在1927年1月20日致母親的信中寫道:“兒從母親壽辰立志,決定要在這一年當中,于中國教育上做一件不可磨滅的事業,為吾母慶祝,并慰父親在天之靈。”“兒自立此志以后,一年之中,務求不虛度一日,一日之中,務求不虛度一時,要叫這一年的生活,完全的獻給國家,作為我父母送給國家的壽面,使國家與我父母都是一樣的長生不老。”拳拳之心,溢于言表。陶行知以赤子之忱表達的思想和實踐,代表了近代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近代中國的危機多難,又使“教育救國”成為許多知識分子的夢想,陶行知正是其中最為杰出的人物之一。他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為中國教育探尋新路。最可貴的是,他不僅在理論上進行探索,又以“甘當駱駝”的精神努力踐行平民教育,30年如一日,矢志不移,其精神為世人所同欽共仰,他是一個很有創造力的教育家。歷史發展到清中葉,由于閉關鎖國,中國落伍于世界發展的潮流,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轟開中國的大門,喪權辱國的條約強加而來,民族危機日益嚴重,泱泱大國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甘亡國的仁人志士紛紛探索救國救民之路,特別是辛亥革命之后,大清帝國轟然倒塌,但國家民族的命運仍未改變,四萬萬民眾仍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在多個救國方案和思潮中,有一部分提出“教育救國”,他們想通過興辦新式教育,改造國民的精神,從而達到振興民族,挽救國家的命運。這條救國之路可謂路漫漫其修遠!但尋其初心,志在救國,其命意之高遠,影響之巨大,令人可敬可佩,在這股“教育救國”的潮流中,涌現出諸多思想卓越,堅韌篤行,百折不撓的優秀教育家,他們的教育情懷,至今思之,足為后世楷模,令人感佩。我們這里略舉幾位加以闡揚,如蔡元培、嚴修,張伯苓、陶行知,梅貽琦。蔡元培先生在擔任北大校長期間,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學術原則,倡導“教育者,養成人格之事業也。”提倡美育、健康教育、人格教育等新的教育觀念。他不僅是現代北大的締造者,也是中國現代大學理念和精神的締造者。他是第一位提出“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感教育”的教育思想家,主張五育并舉,這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一個顯著特點。他為發展中國新文化教育事業,建立中國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貢獻,堪稱“學界泰斗、人世楷模”。在他七十二年的人生歷程中,一路經風沐雨,始終信守愛國和民主的政治理念,致力于廢除封建主義的教育制度,奠定了中國新式教育制度的基礎,為中國教育、文化、科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富有開創性的貢獻。著名學者黃炎培先生這樣評價蔡元培:“有所不為,吾師之律己,無所不容,吾師之教人。欲人知求真一本自由,記從長紹興中學,以至長北京大學,弗逾初旨。晚而主持科學研究。廣納眾流,一貫斯道,從德量渾涵中,確標趨向,嗟余小子,心傳竊奉終身。”他對己嚴格自律,清廉正直。用人不拘一格,以德以才。不搞權謀,不施詐術,待人以誠,高尚的人格魁力,海洋般深厚的學術魅力,對教育的執著與癡迷,偉大的教育情懷令我們永遠高山仰止。最近看了兩部紀錄片,一部是《有個學校叫南開》,一部是《西南聯合大學》。前一部是講述‘南開’系列學校的艱難發展史,從嚴氏家塾到南開小學、南開中學、南開大學的辦學過程。南開學校創辦的直接歷史背景是甲午戰爭的失敗,民族危機日益深重。嚴修,這位天津鹽商之子,成為翰林學士,被光緒欽點為貴州學政,并囑托他探索教育維新之道,他把新學帶入貴州,把西學的一些內容做為科舉考試的科目,但由于戊戌變法的失敗,維新派受到清洗和打擊,嚴修也被罷官回家。在天津他和小自己十六歲的張伯岑相遇了,從此成為終身摯友,因為他們志同道合,都想通過發展教育來改變國家的命運。張伯岺,這位北洋水師水堂的畢業生,接受的完全是西學的教育,甲午戰敗之恥深深刺痛了他,又親歷了山東主權“國幟三易”,他的內心如火煎熬,路在哪里啊?他面對滔滔的大海,痛苦的思索著,當返回天津后,他遇到了嚴修,這是世紀之遇,他們一見如故,隨即赴日本考察教育,他們為日本對教育的重視深深震動,深感教育乃立國之本,當他們再次返回天津后,經過努力,創辦了南開小學、南開中學,又赴美國考察,創辦了南開大學,其間的萬種艱辛是我們難以體會的,南開以重視體育、重視為社會服務而著稱,其教育思想私教學理念真是值得我們今天的教育者借鑒。從南開走出了無數英才,如我們都知道的開國總理周恩來,抗日戰爭爆發,日本派飛機轟炸了南開,但南開未亡,大學部并入西南聯大,中學部在重慶又生根開花。嚴修、張伯岺等一批南開人,他們徹底放棄了對功名利祿的追求,懷揣著教育救國的夢想,可謂“雖九死其猶未悔”,他們為中國近代教育所作的貢獻將永遠彪炳史冊,他們的火熱教育情懷將永遠激勵后人。一九三七年,盧溝橋事變,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平津相繼淪陷,華北之大,已安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了,所以北大、清華、南開相繼南遷,最初在長沙,后來在昆明,合并成立國立西南聯合大學,這所綜合性大學在日機轟炸之下,在極其艱難的辦學條件下,師生同甘共苦,共克時艱,“內樹學術自由之規模,外來民主堡壘之稱號”,保存了抗戰時期的重要科研力量,培養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優秀人才,為中國和世界的發展進步作出了杰出貢獻。西南聯大有三位校長:張伯苓、蔣夢麒、梅貽琦。由年青的梅貽琦主持校務。</p><p class="ql-block">新中國成立后,教育事業迎來一個前所未有的春天,各種掃盲班,識字班,如雨后春筍,各級各類學校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紛紛建立,一批又一批熱血青年帶著滿腔熾熱的教育情懷,投身于教育事業,他們從青絲到白發,甘于奉獻,樂于奉獻,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精神,為國育人,為國育才。在新中國七十多年的教育發展史中,有過曲折,但多少默默無聞的人民教師都無怨無悔,教育發展到今天,欣逢盛世,國泰民安,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教育,無論是校容、校貌,還是教師的工資待遇都有了極大的改變,特別是年青教師更應感到慶幸和驕傲。從我自身來說,雖執教多年,但做得不好,但我深知教育的重要與神圣,我要對那些有教育情懷,歷久而彌堅的教師致以崇高的禮贊。對國家、民族、社會而言,教育是一項偉大的事業,是我們中華民族復興的基礎,對于教師個人而言,是一種職業,這個職業既能讓我們安身立命,實現個人的價值,又能與社會的發展,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所以‘教育情懷’這四個字不可不令我們思考,你領悟了它,就會產生無窮無盡的力量,就會使自己的心靈得到凈化,境界得到提升。馮友蘭先生說人生有四種境界,生而為人,必得自拔于流俗,努力提升自己的境界。中國的知識分子從來都是憂國憂民的,能為‘天地立心’者,舍教育而何為!我常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學校管理者并不難,但成為一名思想獨立、敢于擔當的教育家就很難;成為一名認認真真、勤勤懇懇的傳道授業者也不難,但成為一名學術獨立、不畏人言,以教為樂的教師有一點難度。難與不難之關鍵在于你的教育情懷,換言之,取絕于你對教育愛的程度。行文至此,我不禁想起艾青的詩句:</p><p class="ql-block">假如我是一只鳥,</p><p class="ql-block">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p><p class="ql-block">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p><p class="ql-block">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p><p class="ql-block">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p><p class="ql-block">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p><p class="ql-block">——然后我死了,</p><p class="ql-block">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p><p class="ql-block">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p><p class="ql-block">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種深沉的愛就是情懷,就能產生寓教于樂,化苦為樂,以苦為樂的精神力量。中華民族的文明歷經幾千年而綿延不息,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文字、文化、文明的傳承與弘揚,而這得歸功于從孔子到陶行知,從孟子到當今社會千千萬萬默默耕耘于教壇的老師,課堂就是他們用生命譜寫的詩篇,桃李變棟梁,大愛滿天下就是他們深情凝望地遠方!愿“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教育情懷代代相傳!</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静海县|
海晏县|
石景山区|
郎溪县|
资源县|
临潭县|
柘荣县|
乌鲁木齐县|
盈江县|
太仆寺旗|
新田县|
山丹县|
吕梁市|
余江县|
梧州市|
凤凰县|
马尔康县|
砚山县|
昭苏县|
古交市|
满洲里市|
闽侯县|
龙泉市|
光泽县|
平邑县|
章丘市|
灯塔市|
赤峰市|
南宫市|
任丘市|
松桃|
屏边|
泸州市|
常宁市|
嵊泗县|
闵行区|
武宁县|
奉贤区|
台中县|
东兰县|
沁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