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南京濱江風光帶有50多公里長,其中最美的地段,當屬下關江邊路這一條沿線,南起中山碼頭,北至長江大橋,全程約3公里。這里不僅有旖旎的江畔景色,更擁有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被稱為濱江岸線中的“南京外灘”。</p> <p class="ql-block">中山碼頭,始建于1925年,曾先后有“津浦鐵路首都碼頭”、“下關碼頭”等名稱。1929年5月28日,孫中山靈柩由北京遷葬至南京中山陵,在此碼頭停靠,最后定名為“中山碼頭”。</p> <p class="ql-block">隨著長江大橋的通車,現在中山碼頭客運量已經銳減,周一至周五每天與浦口碼頭對開36航班次,雙休日還要少一些。</p> <p class="ql-block">前些天,特意去體驗了一回輪渡的感受,而上一次踏上該碼頭則已是30多年前了。與過去不同的是,除了一艘大的渡輪外(票價2元),還有舒適的游船可供選擇(票價10元),為方便觀景拍照,我就上了名為“中山29”的游船。</p> <p class="ql-block">游船啟航,向對岸浦口碼頭駛去。</p> <p class="ql-block">在游船上眺望——閱江樓(上圖)、長江大橋(下圖)。</p> <p class="ql-block">旁邊駛過另一艘“中山15”游船。</p> <p class="ql-block">從浦口碼頭返回,抵近中山碼頭,單程約15分鐘。</p> <p class="ql-block">碼頭樓頂的時鐘在滴答滴答地走著,走的很慢,可是看著看著,發現它走的又很快,彈指一揮間,留下了近百年的滄桑和精彩!</p> <p class="ql-block">民國首都電廠舊址,位于江邊路6號,其發展歷史可追溯到清末中國第一家官辦公用電氣事業——金陵電燈官廠,作為分廠的下關發電所,建于1920年。</p> <p class="ql-block">2018年,民國首都電廠入選了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第一批)名單。</p> <p class="ql-block">經改造后的電廠舊址公園,旨在用于工業遺存展示,主要有廠房及設備、運煤碼頭、躉船、塔吊、傳送帶等。</p> <p class="ql-block">電廠碼頭這些惟妙惟肖的雕塑,生動地展現了當年工人們艱辛裝貨與卸貨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京電號”小火輪是該廠的一艘鋼質蒸汽船,1949年4月渡江戰役時,曾搭載鄧小平、陳毅等大批解放軍將士渡長江,為解放南京做出了突出貢獻,被稱為“渡江第一船”。</p> <p class="ql-block">如今,這艘小火輪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停泊”在渡江勝利紀念館的廣場上,向來來往往的人們,講述著那一段難忘的紅色傳奇故事。</p> <p class="ql-block">民國海軍醫院舊址,位于江邊路46、48號,建于1930年。醫院舊址現只剩下南樓和北樓兩處建筑。</p> <p class="ql-block">北樓——屬于凹形建筑,中間還有庭院、圍墻,是當時的手術室、門診室。建筑風格中西合璧,既有傳統的木屋架、中式的雕花,也有西洋的羅馬柱、西方醫院的風格。</p> <p class="ql-block">南樓——是一棟長條形的建筑,最早是醫院的住院部,青磚灰屋頂,顯得古樸、低調。</p> <p class="ql-block">鐵路輪渡棧橋舊址,位于江邊路,1933年建成通車,是亞洲第一條鐵路輪渡,中國長江南北通道的咽喉,曾被評選為1927至1937十年間的中國“十大工程”之一。</p> <p class="ql-block">解放后,毛澤東、劉少奇曾視察過該輪渡所。</p> <p class="ql-block">靜臥在這里的鐵軌,歷經風霜,已是傷痕累累、銹跡斑斑。憶往昔,它曾經承載過無數南來北往的人;歲月蹉跎,看到它現在的身影,真讓人動容不已!</p> <p class="ql-block">1973年5月,長江大橋新的樞紐配套工程相繼建成,運行了40年的南京輪渡正式封閉停航,留給人們的是滿滿的回憶……</p> <p class="ql-block">下關火車主題園,緊鄰鐵路輪渡棧橋舊址。</p> <p class="ql-block">園內布置有一節蒸汽火車頭,三節綠皮車廂,以及軌道、信號燈、具有民國特色的老式火車站候車廳、站臺等輔助建筑設施。</p> <p class="ql-block">鐵路文化藝術墻,展示了南京鐵路的歷史變遷。</p> <p class="ql-block">云渺渺,水茫茫,又見一年秋草黃。公園西面的堤壩上,不少游客在盡情欣賞著迷人的江景秋色。</p> <p class="ql-block">揮不去的記憶——“西站時光”,已成為拍攝民國風情圖片的網紅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大馬路,緊靠江邊路,始建于清光緒年間(1895年),南北走向,北到江邊,南接商埠街。當年,這里曾經巨賈云集,商鋪林立,是南京最繁華的商區之一,被冠以“南有夫子廟,北有大馬路”之美譽。</p> <p class="ql-block">?1937年8-12月,日軍對下關沿江一帶多次轟炸,大馬路等商業繁華地區受到嚴重破壞。當時《南京新報》刊文稱:“下關遭日軍破壞后,化為一片瓦礫之場,損失極大,市面之凋零、冷落異常”。</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大馬路,仍顯蕭條冷清,留下的一些民國建筑,默默地矗立在路旁,給人以濃郁的歷史滄桑感。期待打造中的“大馬路民國風情街”,能盡早重現繁華。</p> <p class="ql-block">1968年12月,南京長江大橋全面通車。這是長江上第一座由中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橋梁,承載了中國幾代人的特殊情感與記憶,已成為南京的標志性建筑、江蘇的文化符號、中國的著名景點。</p> <p class="ql-block">大橋上層為公路橋,長4589米;下層為雙軌復線鐵路橋,全長6772米。它曾以“最長的公鐵兩用橋”,被記載入《吉尼斯世界記錄大全》。</p> <p class="ql-block">大橋玻璃棧道景觀橋,位于金川河入江口處,如一道美麗的彩虹橫跨金川、引領江河,一躍成為新晉“網紅”。</p> <p class="ql-block">臨江而建,紅柱綠梁、灰墻拱門,這棟充滿民國風情的樓房,位于江邊路21號,是曾經的老下關碼頭候船廳,幾經修葺,現已成為展示下關歷史和新濱江風貌的陳列館。</p> <p class="ql-block">館內除了有大量的圖片和文字介紹下關的歷史外,還能看到栩栩如生的蠟像及模型,似有穿越時光之感。</p> <p class="ql-block">出了陳列館,對面就是當年的4號碼頭,它已經結束自己的歷史使命,關閉了大門。</p> <p class="ql-block">沿江還有一些碼頭,有的已改造成公園,有的為海事、公安部門使用。</p> <p class="ql-block">金色的九月,蔚藍的天空,清風徐來,云卷云舒。走在江邊的堤壩上,凝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景,讓人心曠神怡;回眸昔日老碼頭,再看今朝新濱江,不禁又觸景生情。一聲感嘆,滾滾長江東逝水,多少舊事煙云間……</p> <p class="ql-block">夕陽西下,天空像打翻了的調色板,絢麗多彩,霞光映在江面上,波光粼粼,美如一幅畫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謝謝欣賞 ??</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平市|
定远县|
论坛|
仪征市|
枣强县|
阿巴嘎旗|
正宁县|
宣威市|
铁力市|
乌鲁木齐县|
黄龙县|
大理市|
南涧|
东乡|
双桥区|
固阳县|
和硕县|
平塘县|
乐昌市|
祁连县|
荣昌县|
天长市|
安西县|
沐川县|
商水县|
五常市|
介休市|
望谟县|
资溪县|
鹿泉市|
台江县|
包头市|
通城县|
辽宁省|
水城县|
闽清县|
秦安县|
新郑市|
昌吉市|
靖宇县|
库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