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在我的記憶里,“魚米之鄉”就是“山水江南”的代名詞,唐代詩人戴叔倫的《蘭溪棹歌》,“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由此,濃縮版的蘭溪魚米之鄉傳近鄰播遠郊。自然,從小到大為家鄉魚歡米豐而自豪。然而,走出浙江,走進龍江,突然發現自己已經“坐井觀天”了大半輩子。</p> <p>先看看米。2021年黑龍江糧食產量1573.54億斤,播種面積2.1852億畝,而浙江2021年糧食產量124.2億斤,播種面積1510.1萬畝。兩省相比,無論是種植面積,還是糧食產量,浙江與黑龍江都不在一個重量級。黑龍江所產的大米占全國總產量的12%,其優質大米,品牌眾多,已經進入平常百姓的餐桌,深受百姓的歡迎。</p> <p>再比比魚。盡管黑龍江不是經濟大省,但它是資源大省、生態大省。除松花江外,主要的大江大河、湖域水系尚未被污染,如黑龍江、烏蘇里江、嫩江,鏡泊湖、興凱湖、連環湖等保持著良好的原生態。水好自然產好魚,尤其是龍江地區緯度高,適合冷水魚的生長。僅黑龍江區域淡水魚就多達105 種,“三花五羅,十八子,七十二雜魚”,成為響當當的金名片。說真的,浙江的淡水魚,除了千島湖的鳙魚、桂魚,甌江的軍魚、香魚,青田的田魚外,還真的再也沒有什么有影響力的了。</p> <p>在好友的安排下,我們在扶遠市的黃河路上體驗了一把鱘魚宴。實不相瞞,我曾在龍江工作過六個頭年,也從沒有體驗過鱘魚在餐飲文化中的江湖地位。</p> <p>鱘魚全身是寶,什么魚劃水、魚鼻子、魚肚子、魚椎骨、魚腦骨,什么魚髓、魚擺、魚油、魚腸、魚泡、魚筋、魚皮、魚肝、魚臉、魚滑,甚至魚鰓都可以吃,可以說鱘魚身上有什么就可以吃什么。或許是因為鱘魚很少長鱗,所以沒有看到魚鱗上桌。軟組織在火鍋里輕輕一涮,入口即化,美味綿潤。魚的軟骨組織,在火鍋里慢慢一煮,骨質膠狀,咬之嗄崩脆。這是一次讓我難以忘懷的全魚宴。一條魚就是一篇大文章。</p> <p>其實,與魚共生的赫哲族人,其美食,更讓人記憶猶新。</p> <p>首當其沖的是 烤“塔拉哈”。其做法極土,鯉魚或草魚不刮鱗,魚肉似斷非斷上火烤,三分熟就可吃。</p> <p>再是剎生魚,不炒不蒸不煮,“生魚”也能變成“熟魚”,香菜、菠菜和土豆絲拌在其中,非常可口。</p> <p>還有那煎白魚,烤狗魚,魚皮的脆和香,魚肉的嫩和鮮,仿佛在烹飪中找到了最佳結合點,粘在手指上的那一絲肉皮,也在不知不覺中多吮指一會,意猶未盡。</p> <p>值得一提的是,戰友在食堂里自己做的鐵鍋燉,魚中有白菜、粉條,還有茄子,多味交融,余味無窮,鍋沿的玉米烙餅,更是香氣撲鼻,在享受亂燉美味的同時,體驗著更富有濃郁的戰友情誼。</p> <p>龍江就是名副其實的魚水之鄉!</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梨树县|
凤山市|
灵石县|
郑州市|
兰溪市|
义马市|
曲靖市|
无极县|
饶平县|
嵩明县|
鄯善县|
徐水县|
乌拉特后旗|
康平县|
朝阳区|
和龙市|
博爱县|
潼关县|
弥渡县|
庄河市|
定西市|
察雅县|
叙永县|
青浦区|
鱼台县|
渝中区|
化州市|
通州市|
南木林县|
岑溪市|
三明市|
太仓市|
南充市|
黄浦区|
普兰县|
宜章县|
金山区|
临桂县|
徐汇区|
柳江县|
建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