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在收集《象嶼村抗日軍人名單》時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感動之余,懷著深深的敬意寫下這篇短文。<br>? ? ? ? ? ? ? ? ? ? ? ? ? ? ? ? ? ? ? ? ? ?——游子<br>?</h3> <h3> 一個偉大的民族骨子里有一種特質,在國難當頭時總有一大批英雄兒女赴湯蹈火,前仆后繼。因此歷史上幾次浩劫鑄就了泱泱中華浴火重生,歷久彌堅,贏得了今天屹立于世界強國之林。<br> 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是一場壯舉;是一部史詩;是矗立于歷史長河中一座不滅的燈塔;是聳立在華夏大地上一座不朽的豐碑!<br>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侵略者占據我國東三省,強盜鐵蹄踐踏我中華錦繡河山,波瀾壯闊的十四年抗戰從此拉開了序幕。而后“盧溝橋事變”引爆了全民族團結抗戰,正義與邪惡的激烈較量在神州大地上展開。<br> 山河破碎,華夏喋血,我四萬萬同胞同仇敵愾,共赴國難。一時間長城內外,大江南北迅速燃起了抗戰怒火。位于閩江入海口一個依山傍水的小村莊——象嶼村男女老少也投入到這場攸關民族存亡的抗戰洪流之中。</h3> <h3> 象嶼村聚居著元末名將陳友定后裔,雖然村里人以農耕和采石為生,然而作為將門之后秉承著英雄的骨血,在歷次抵抗外敵入侵的戰爭中效命沙場,世代義膽,滿門忠烈。這個村先輩們曾參加過馬江海戰和甲午海戰。陳新田曾任北岸炮臺臺長,袁泰和曾任南岸炮臺臺長,他們率部南北夾擊,與侵略者浴血奮戰。<br> 在抗戰這場曠日持久的全民族反侵略戰爭中象嶼人又怎能缺席?抗戰初期全村不足一百戶竟然有77人參軍報國,平均每1 . 2戶就有1人奔赴戰場,這在全省乃至全國實屬罕見。<br> 風蕭蕭兮閩水寒。這77名壯士為了民族尊嚴辭家報國。他們之中有的拜別年邁父母;有的離開新婚妻子;有的撇下不懂事的孩子。娘送兒,妻送夫,一柱清香,一縷牽掛,一聲叮囑:愿早日打敗日寇,凱旋歸來。在親人們的送別中好兒郎踏上了征程。</h3> <h3> 由于象嶼村地處江海交匯處,普遍識水性的象嶼人多數應征參加海軍,在馬尾練兵營集訓后即奔赴前線,有的被分配到軍艦上,有的被編入布雷隊。當時我國海軍力量薄弱,面對強敵,只能以水雷封鎖水域阻止日本海軍進犯。<br> 象嶼村這些“父子兵”在不同的崗位上與侵略者展開殊死搏斗。令人感動的是,陳永禧、陳永富、陳烏官、陳連好、陳依銀5兄弟齊赴戰場,陳新田、陳新嬌、陳依旺、陳仁珊祖孫三代前赴后繼。1938年10月24日我“中山艦”在武昌金口鎮長江水域與日軍作戰中,陳永孝為掩護艦長而壯烈殉國,時年25歲。陳長釗犧牲時僅21歲,陳學杯19歲就在戰場上流盡了最后一滴血 …… 這些英雄兒女為捍衛國家主權將寶貴的生命定格在最美好的年華,何其慷慨,何其壯烈!</h3> <h3> 大部分青壯年都上了戰場,村里的婦女們主動承擔起照顧老人、孩子和繁重的農活,并時刻牽掛著前方戰事和親人的安危。當親人為國捐軀的噩耗傳來,他們有過揪心,有過悲痛,但是為了民族大義他們無怨無悔。抗戰勝利后,由于歷史原因部分人員隨軍去了臺灣,他們始終堅持祖國要統一,隔著海峽盼望著早日回家與親人團聚。<br> 慘痛的歷史給村里留下孤老、寡婦和永遠失去父親的孩子,也給這個村留下了彌足珍貴的愛國傳承。象嶼人縱使漂洋過海,在異國他邦為捍衛祖國榮譽和尊嚴作出了許多建樹,赤子情懷,可歌可泣。</h3> <h3> 硝煙早已遠去,讓歷史告訴未來。象嶼村每一座山峰,每一條溪流,每一戶人家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從南雁山炮臺前滾滾東去的洪濤;從紅帽山峭壁上飛過的大雁向世人訴說著塵封的記憶,往日的悲壯。這正是英雄的象嶼人在歷次衛國戰爭中用鮮血無愧地在這片壯美山川書寫:英烈不朽,浩氣長存!</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务川|
东阳市|
蕲春县|
蓬莱市|
新闻|
荃湾区|
临安市|
徐闻县|
泰顺县|
常宁市|
镇平县|
黄平县|
武平县|
湘潭市|
南丰县|
营山县|
略阳县|
广元市|
堆龙德庆县|
淳安县|
青阳县|
当涂县|
长泰县|
明水县|
墨玉县|
永胜县|
如皋市|
衡阳市|
巨野县|
固镇县|
青海省|
榆中县|
永川市|
民县|
和林格尔县|
沾益县|
延津县|
呼玛县|
会同县|
梨树县|
永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