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紀念38軍山西保德兵入伍50周年

王 林

<p class="ql-block">五十年前,</p><p class="ql-block">一九七二年的十二月九日,那是一個寒冷的清晨,我們153名熱血青年響應祖國的號召,從晉西北黃河岸邊的一個偏僻小縣~保德,乘著軍用悶罐來到了保定以北30公里的固城營房,開始了我們的軍營生活?</p><p class="ql-block">記得12月9日天還沒亮,我們153名新兵就乘著解放牌的大卡車來到了一個叫陽方口的火車站,在既興奮又著急地等待了兩個多小時后,一輛蒸汽火車頭牽引著10多節悶罐車箱緩緩地開了過來。</p><p class="ql-block">在接兵連長張紹順的指揮下,我們有序地登上了車。車廂是一個碩大的長方形的鐵罐,四壁空空,沒有電器照明,窗戶既少又小,還不能完全打開。車頂懸掛著一盞昏暗的小馬燈用作夜里照明。</p><p class="ql-block">車廂內很暗,車門是推拉的,車門和車廂用一條鐵鏈拴著,留著一尺長的縫,這條縫既用作白天采光,又是在車上解小手的方便之處。</p><p class="ql-block">晚上我和戰友們就打開背包打開腳對腳的躺在車箱的地板上。</p><p class="ql-block">伴隨著"哐當""哐當"的聲音,經過一天一夜的走走停停,我們來到了部隊。</p><p class="ql-block">從此我們成了萬歲軍的一員,與國家、軍隊、戰友結下了不解之緣??</p> <p class="ql-block">王忠誠戰友在回憶錄中寫道:</p><p class="ql-block">12月7日上午,我和父母兄妹來到保德縣東關招待所報到,墻上貼著歡迎新兵的標語,報名流程走完,接兵連的同志安排好我們住宿的房間,讓我們休息。</p><p class="ql-block">12月8日早飯后,所有新兵集合,為了方便管理,接兵連把我們分成15個班,并選出各班的班長,給每位新兵發放了嶄新的軍服和被褥,一切辦妥當后,我和父母兄妹一起來到街上照相館,拍了一張全家福,這也是我人生第一次拍照。</p><p class="ql-block">當天晚上,縣政府和武裝部,在禮堂給新兵召開歡送會,縣長鄭景山,武裝部政委劉雙貴,都作了動員并講了話,我的同學張秉厚代表新兵也進行了發言,會議結束后,專門給我們放映了電影《英雄兒女》,影片中抗美援朝志愿軍戰士王成高喊:“為了祖國,向我開炮”勇于犧牲的畫面,深深地感染了我,心想:“如果有一天我要上了戰場,也要像英雄一樣,為了祖國的事業,會毫不猶豫獻出自己的一切”。</p><p class="ql-block">12月9日早上5:00,我們在招待所集合,縣里組織了歡送隊伍,拉了橫幅,我們的隊伍浩浩蕩蕩來到汽車站,當時從陽方口派來6輛老式面包車(保德人叫樓樓車),每輛只能拉24人,客車不夠拉,還調來兩輛卡車,早上5:30從汽車站出發,走沙保線,途經高地堎、沙泉,樓樓車11:30到達陽方口火車站,所有人換乘拉貨的火車(又稱悶灌車),火車地板上鋪滿稻草,可以席地而坐,也可以坐在自己的鋪蓋卷上,一路南下,途徑原平、陽曲這兩站,期間又上了很多新兵,晚上6:00到達太原火車站。兵站安排吃飯,伙食很不錯,醋溜白菜、大米飯和饅頭想吃多少吃多少,在我的記憶中那頓飯吃的太香了,因為家里是吃不到白米飯和饅頭的!吃完連夜趕路,一夜走走停停。</p><p class="ql-block">12月10日早上10:00左右,到達河北省定興縣固城鎮車站,全體士兵下車后轉乘解放牌敞篷卡車到達固城鎮1545部隊(后改番號51047部隊),到了部隊大門,下車列隊,老兵已經在大門兩側等候多時,339團老兵打著歡迎標語,敲鑼打鼓把我們迎接到38軍113師339團俱樂部(又叫大禮堂),團軍務科股長劉德勇(又叫小耳朵)把新兵分給各連,讓老兵分批次接到各連隊,我們是第一批到達339團的新兵。</p> <p class="ql-block">王忠誠</p> <p class="ql-block">姜宇濱</p> <p class="ql-block">1977年4月姜宇濱與警衛連73年兵退役和師直工科警衛連首長留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入伍通知書有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姜宇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查找資料翻書廚,又見入伍通知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紙脆墨淡頗真貴,啫物思憶往事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十年前風華茂,戌裝煥然離故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軍隊是個大學校,摸爬滾打何俱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今七秩末覺老,牢記使命不忘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喜逢盛世國強大,樂享幸福心緒舒。</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u>&nbsp;&nbsp;2023.3.29</u></i></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高機連73年保德兵馮秀科,孫懷根,趙廣清,袁本花,代忠萬</p> <p class="ql-block">馮秀科戰友為慶祝入伍50周年而作</p> <p class="ql-block">孫懷根戰友在回憶錄中寫道:</p><p class="ql-block">戰友們大家好!</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今天是我們從軍五十年紀念日。因疫情原因不能同聚共慶,故在群里敘舊。追憶那激情燃燒的歲月。</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回顧五十年的今天我們正值風華正茂,青春閃爍之際,響應黨和國家的召喚,在全縣所有適齡青年里從家庭、政審、體檢各方面嚴格審檢,應征走向保家衛國的從戎生涯。為捍衛國家主權守護人民安寧做出了無愧青春的選擇。受到黨和人民的尊重和贊揚。</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與此同時我們在部隊這所毛澤東思想大熔爐里得到了錘煉鍛造。從而使我們的軍事枝術、政治水平、思想覺悟有了很大的提升與飛躍。對我們日后做人和做好各項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回顧難以忘懷的軍旅生涯仍記憶猶新。那深厚的戰友之情深藏心底歷歷在目。</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曾記得在我們接到入伍通知書的時候,那萬分激動的心情,奔走相告,走親看友。聆聽父母臨行前的諄諄教誨,暗自下定決心,立志做一個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曾記得在離開故土鄉親與親人分別的場景,心潮起伏,熱淚盈眶。</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曾記得胸前第一次佩戴屬于我們自己參軍光榮的大紅花,鑼鼓喧天行進在保德大街被歡送的隊伍里是多么榮信和自豪。</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曾記得接兵首長率領我們啟程坐卡車到陽方口那寒冷的早晨。然后轉乘火車悶罐貨車的過程。沿途只有兩支臘燭之光大家在車廂里喜出望外的情景。</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曾記得次日下午我們經過一路顛簸順利到達目得地京廣線河北省、定興縣、固城車站。下車后我們在車站旁收拾行裝,查人整隊向車站通往營方的方向行進。公路上視野開闊,環顧四周華北平原映入眼簾一望無邊展現在們面前。和家鄉溝壑縱橫的地形地貌相比有著天壤之別。接兵首長告訴大家營房到了,并安排我們在接受首長和老兵歡迎時要喊向首長致敬!與向老戰友學習!的口號。到了西門口,只見門衛向我們行持槍禮,歡迎的首長與老兵列隊兩旁。我們在歡迎新戰友!與向首長致敬!與向老戰友學習!的口號聲中興高采烈地進入了營房中央寫有團結緊張,嚴肅活潑八個醒目大字的團聚樂部大廳。大廳舞臺中央懸掛著熱烈歡迎新戰友!的橫幅標語,此時讓我們倍感親切。團、營、連首長簡單安排后進行分兵。先由團直分隊分領。我們由連首長東一個西一個地接走,然后由各營分領。從此我們就成為4800一1545部隊的解放軍戰士,開啟了全新的軍旅生涯。</p><p class="ql-block">曾記得下連后嚴格的隊列訓練和那規范的作息時間,讓我們既不適應又疼痛難忍,夜來思親,淚水濕巾。</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曾記得各項軍事軍體訓練苦不堪言。夏練三伏冬練三九不怕酷暑嚴寒的刻苦訓練,日復一日,流血流汗,成就了一個真正軍人應有的鋼鐵意志和戰術枝術本能。</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曾記得軍、團、營、連首長給我們進行我軍光榮傳統教育,和我軍成長壯大的艱苦歷程教肓,用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五次反圍剿,八年抗日戰爭,三年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抗美援越的英雄人物和親身經歷教育我們。使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人民軍隊的偉大光榮。進一步明白了彭德懷將軍口中卅八軍萬歲!讓毛主席認同的來之不易。它是用無數先烈們的鮮血和生命寫成。試想如果沒有偉大的人民軍隊,我們的祖國怎能擺脫殖民。沒有偉大的人民軍隊,解放全中國哪有半點可能。如果沒有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祖國怎能如此繁榮安寧。我想定是支離破碎,人民水深火熱如同非洲難民。我們深知偉大的軍隊是由一個個普通的士兵組成。我們是卅八軍的一名要繼承發揚先輩的光榮傳統,為祖國為人民續立新功。</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曾記得我們在助民勞動、生產、施工、營建&nbsp;、拉練,軍訓(訓練大學生)槍險救災、唐山大地震、毛主席紀念堂修造等各項堅巨任務面前我們以人民子弟兵的擔當個個沖鋒陷陣,臨危不懼,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無畏精神詮釋著一代軍人的責任與使命。期間立功、受獎、受表揚比比皆是,層出不窮。已載入史冊。有幾位戰友更是業績顯赫,提干留隊,為園防建設注入了新鮮血液,并為部隊建設做出了具大的貢獻。成為我們戰友們的共同驕傲。</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曾記得在我們即將退役的時候,連首長促膝談心要求繼續留隊的心聲和連隊異鄉戰友戀戀不舍的心情讓我們五味雜陳,無法用語言形容,一種一別再難逢的傷感由然而生。</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再見了,可愛的軍營,再見了,尊敬的首長:再見了,親愛的戰友:向您們敬上退伍老兵的軍禮!我們退伍了。但退伍不褪色。我們永遠是38軍(萬歲軍)339團的鋼鐵戰士,是一顆顆永不生銹的鏍絲釘。只要黨和國家需要召之必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退伍后我們部分戰友擔任了單位領導,有的從事一般工作,但是他們盡職盡責,努力工作成績顯著。部分戰友挑起了農村改革開放的大梁,先后擔任村黨支部書記或村干部,為造福一方百姓日理萬機,無私地奉獻著自己的聰明才智。部分戰友從企從商,他們以誠信為本,從企有道,經營有方,事業興隆。部分戰友是一方土地上的致富帶頭人,他們用超前的理念和勇敢的拼搏精神書寫著致富人生,同時影響帶動身邊人共同致富脫貧。受到社會尊重。</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總而言之,戰友們無論干啥,都是屈指可數的皎皎者。因為我夯實的是政治思想基礎,同時有先進的思想理念和不屈不撓的奮斗品格。無愧于毛澤東思想大學校培養出來的一代聽黨話跟黨走,識大局能奉獻的退伍軍人。我們永遠敬重和守護我們用青春換來的退伍軍人這個無比高尚的殊榮。</p><p class="ql-block">50年的實踐證明;我們忠于黨,忠于祖國,忠于人民,忠誠于我們的信仰初心未改。50年的歲月雖然讓我們兩鬢霜染,50年的奮斗讓我們容顏改變,但唯一沒變的是我們對黨和人民深厚感情未變,我們為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奮斗精神未變,那份珍藏心底的戰友深情未變。它屬于我們生命的最重要部分必將永恒。我們是鐵骨錚錚最可愛可親可敬的退伍兵。</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最后我衷心祝愿戰友們與家人身體康健,綠碼隨身。家庭和睦,萬事順意。青春永駐,壽達百年。</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謝謝大家!</p><p class="ql-block">&nbsp;2022年12月7日</p> <p class="ql-block">1977年興建毛主席紀念堂兩瓦班合影</p><p class="ql-block">前排(從左至右)辛文德、王其安丶可占全</p><p class="ql-block">中排(從左至右)蘭鴻月、周彥國、趙志成、許偉后排:(從左至右) :紀慶元、趙金祥 、張志彬 </p> <p class="ql-block">可占全戰友入伍后分到通信連,他帶領的兩瓦班曾多次在全軍、師的考核中榮獲第一名。</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他的回憶文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軍旅生活點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可占全</p><p class="ql-block">彈指一揮間,轉眼五十年。近日,看了部分戰友服役期間的戎裝照,個個血氣方剛,風華正茂。反觀今日都已是白發蒼蒼,老態龍鐘的爺爺輩了,不禁心潮起伏,往事涌上心頭。</p><p class="ql-block">想當年,我們保德153名農家兄弟,乘大卡,睡悶罐,意氣風發,沖出娘子關,直奔華北大平原,有幸加入具有“萬歲軍”之稱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38軍113師339團這支英雄的團隊,給我們這些爭強好勝的年輕人提供了一個實現夢想、一展才華的大舞臺。</p><p class="ql-block">當時,我被分在339團通信連兩瓦電臺班,兩瓦班全班編制16人,屬全團最大的建制班。73年3月份下班后,經6個月專業訓練,9月份軍師機關搞攜帶通信工具的機關演習,我作為一個新兵,被選中抽調到師配屬演習中的通信保障,具體由我和班長負責師后勤對師司令部的無線通信聯絡。任務完成圓滿,受到師后勤部首長充分肯定和表揚。至此,每年一年一度的機關演習,我都毫無例外地參加,曾多次配屬師通信營通信連,軍通信營接力連參演,均給予好評。</p><p class="ql-block">1976年11月,粉碎“四人幫”后,中央著手解決久而未決的保定市派性問題,并專門發了一一·九布告,責成我們38軍在北京軍區秦基偉司令員、吳岱副政委的直接領導下,全軍官兵介入具體工作。我們團和師工兵營負責保定市區的武器收繳,中央一一·九布告的宣傳落實。在此期間我擔任團司令部對各營及師工兵營的無線通信聯絡保障,做到了24小時隨叫隨到,保證指揮號令及時上傳下達,任務完成圓滿出色,榮立三等功。</p><p class="ql-block">1978年秋季,我們軍112師、114師在內蒙古興和縣搞實兵實彈反空降大演習,由于我們師本年度擔任國防施工生產任務,未參加實兵演習,而是派出以副師長郭忠田為組長,337團老團長王紹明為副組長的導演組,負責對演習部隊的導演任務。我們團的導演組由司令部劉副參謀長(姓名忘記了)、一營柯副營長、二營副營長、三營龐副營長等人組成,并攜帶我們兩瓦班進行通信保障,被導演部隊是336團、340團。本次演習規模之大,用兵之多,各級首長極為重視,從演練到正式演習前后一個月左右。我們師、團導演任務及時準確,保障有力,受到各級首長及被導演部隊的高度評價。我們作為通信分隊,充分保障了首長的指揮通暢,師團營首長們給予了肯定和表揚,給我們班記集體三等功一次,給我本人記個人三等功一次。</p><p class="ql-block">1979年,全軍掀起大練兵、大比武的熱潮,其中有一項比賽項目是優秀教練員教學法比賽,由連排班各級教練員參加。在師團比賽的基礎上,師通信科確定讓我參加軍里組織的教學法比賽。當時,我確實心里沒底,因為到軍一級強手如林,競爭激烈,拿不到名次有失體面,所以,我表示能否另派他人。團通信股長給我打氣壯膽,在黑板上開玩笑地寫下了“可教學,我放心”。到此,只有背水一戰。但不干則已,既干務必奪冠,自己給自己暗下決心。</p><p class="ql-block">秉承師教導隊隊長“要拿名次,必有自己的絕招,不能外露”的觀點,積極備戰,自選課題,自備教案,和同志們深度推敲,反復試講,觀摩其他單位的教學演練,填補自我的不足,把課堂氛圍搞活。</p><p class="ql-block">當時,通信兵比賽地點設在軍通信營,由軍李權參謀長親臨現場坐鎮監考,陣勢龐大,不免有些緊張。參謀長,不愧是機關首長,當我進入情況,發揮最佳狀態時,他忽地讓隨身參謀遞上一紙條,上書“劉、陳、陶:(當時的師長、政委、參謀長)令你部速向良鄉地域靠攏,務殲該地空降之敵,軍前指”。要求現場用密碼發出,然后讓收方用漢語現場回復,意在看你的真實性、準確性以及臨場應變能力。當時,我迅速做出反應,馬上停止既定程序,緊急指定蘭鴻月同志用密碼發給收方紀慶元同志,前后不足2分鐘,收方紀慶元同志用宏亮的聲音向現場人員回復。監考參謀宣布:準確無誤!全場一片掌聲,李權參謀長連說“好!好!超過了64年的水平”。我當時既高興又激動。</p><p class="ql-block">幾天后,師里通知讓我們全班下午3點到338團參加軍里的比賽總結表彰大會,大會由軍苗敬芬副政委宣布比賽結果。我和114師的一個號目并列通信專業第一名。獲第一名者由李連秀軍長親自頒獎。可以說這是一生中和我握手的最高首長了。</p><p class="ql-block">比賽結束后,在師里集中準備一段時間后,按師司令部安排,分赴全師各團給班以上干部作巡回表演。在337團表演完后,準備乘車返回,走到大門口,我們團副團長陳曉莊(時任337團團長)在那兒站著,高喊“老班長,怎么水也不喝就走呀”。當時我真有些不好意思了,我趕忙跳下車,給老首長敬禮!連說老首長好!(陳團長在39時,我經常跟著通信保障,相互熟悉。)陳團長和我熱情握手,揮手告別上車。和老首長異地再見,倍感親切!(多說兩句,在師里準備階段,我們團甘喜來副參謀長任師司令部作訓科長,專門領著師陶參謀長到我們班看望,并給參謀長熱情介紹我們39兩瓦班的情況。)年底,團里結合常年工作情況,給我們班榮記集體三等功一次,給我個人記三等功一次。</p><p class="ql-block">回首那激情燃燒的歲月,在我任班長四年期間,班集體榮立集體三等功三次,我個人榮立三等功三次,足見各級首長和機關以及戰友們的關心和厚愛。在部隊奉獻了8年青春年華,也度過了豐富多彩的8年軍旅生涯。回首往昔,對我們曾經的軍旅生活回味無窮,情有獨鐘,那也就無怨無悔了。時至今日,還是忘不了那熟悉的起床號,鏗鏘有力的口號聲,振奮人心的軍歌嘹亮!閑時看看網絡上有關軍事方面的題材,特別是有關我們38軍方面的內容,聊以慰籍對我們軍旅生活的思念與熱愛。盡管我們老部隊的番號已成歷史,但我們的綠色情懷是永不消逝的電波。</p><p class="ql-block">請戰友們批評指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center;">可占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3年4月3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74年38軍曾接受了12批北京大學和首都八大院校的工農兵大學生的軍訓任務。339團3營主要是軍訓北京大學的學生。</p> <p class="ql-block">&nbsp;韓懷清戰友在回憶中寫道:</p><p class="ql-block">1972年12月我入伍后分到了咱們團的八連,當時的連長是楊紹樂,指導員是宋萬祿。</p><p class="ql-block">到了1974年,我連接受了一批北京大學學生軍訓的任務。</p><p class="ql-block">有一天在三營操場上,學生們訓練休息時,我發現有幾個保德的戰友圍著一個大學生在說話,我急忙圍過去,一聽這個學生的話是我們保德口音,心情很激動,我問他是哪兒人,叫什么名字,他說他是保德縣鶯村的叫劉建中,能在部隊見到老鄉,而且是一個連隊,自然是格外的親切。</p><p class="ql-block">后來我又和他單獨座談幾次,我說我也是保德人,下塔村的,離你家不遠,我向他打聽我們下塔村在北大也有個學生叫韓共和,他說他知道,當年保德考進北大就他們兩個。并說韓共和下批來軍訓,不是來339團,就是到338團。</p><p class="ql-block">軍訓結束后我讓他給韓共和帶了一封信。</p><p class="ql-block">&nbsp;過了幾天連部通訊員叫我到連部去,我去了連部后,連長楊紹樂,指導員宋萬祿知我說北大來了一封信是你的,能當面拆開嗎?我說可以,可能是我的老鄉寄來的,拆開后果然是。(按部隊紀律軍人是不能與軍訓學生通信的)</p><p class="ql-block">過了不久又一批大學生來軍訓,到營房后天已經黑了。</p><p class="ql-block">第二天連長告訴我說,你們村那個大學生分到咱連了。當時我心情激動,格外高興。因為在千里以外,異地它鄉的軍營里見到同村人,可想而知的心情。</p><p class="ql-block">韓共和比我大兩歲,1952年出生,他的父親韓守堯在1958年期間是下塔村支書。那年雨下了一場又一場,土地都不吸水了。長時間的大雨,他十分擔心村里的一座土壩,于是披著爛衣服冒著小雨到那幾觀察,他看到壩內水位暴漲,親臨壩梁,看到裂開了一道縫子,他用鍬墊足踩,由于土也浸綿了,大壩還是決堤了,連他沖到溝里。</p><p class="ql-block">小雨還在下著,一個村里老漢,到壩底下溝,挽苦摘瓜,聽到一種呻吟聲,以為是一種野物聲。慌張回家。</p><p class="ql-block">后來村民們組織人員尋找,在埧梁邊緣有他摳下的手印。順溝尋找,他被夾在子母石中,未叫洪水沖走。</p><p class="ql-block">他的事跡當時的公社,縣里都知道。舉行了追悼會。并要村里,公社照顧他的兒子韓共和上學不收學費。</p><p class="ql-block">韓共和的母親一只眼失明,住著一庹寬的小土窯里,韓共和到保中念書,他媽含著眼淚把給他準備結婚用的清水四六白氈剪了一半,當作鋪的。韓共和也很優秀,德,智,體成績很好。畢業后上了北大。</p><p class="ql-block">韓共和來到部隊的晚上,團里在團俱樂部開歡迊晚會,燈光關了后,我擠到他跟前,低語談話,他說他前面這個學生是鄧小平的兒子,叫鄧質芳,你不要聲張。其實半月后人們都知道了。</p><p class="ql-block">在一個月的時間里,韓共和與鄧質芳住在一個通鋪上,緊挨著。鄧質芳與韓共和說你村兩人在這里相遇。真是緣分。并詢問我的家里有什么親人,并祝福我好好讀馬列書,回京后給你寄幾本。</p><p class="ql-block">我問他兩你們上的什么課,內容是什么,他們說開辟世界的新課程,是核反應,可控等。北大物理系理論專業,預學二年,正學三年,生物系那些一共才二年。</p><p class="ql-block">&nbsp;韓共和還跟我說,鄧小平下放到了江西改造,兒子鄧質芳原在江西共大讀文科,就是當年電影決裂那個共大。回到北京后,他問他爸我讀什么專業,鄧公說你改成理科吧。物理系理論專業兩個班,一共一百個學生。</p><p class="ql-block">在軍訓閑于時間,我問韓共和部隊這生活怎樣?他說比不上他們,我說這還是你們來了作了相對的改善。</p><p class="ql-block">&nbsp;他們共同的一致反映,軍營真是一座名付其實的毛澤東思想大學校。情深意長,永世不忘。&nbsp;</p><p class="ql-block">每當韓共和回下塔村探家時,我總要和座談,我向到,鄧質芳結婚請你了吧?他說兩個班的學生全請,我說見到鄧小平夫婦沒有,他說在婚禮宴會后,老兩口在三個勤衛護理下與他們一一握手,自個帶的高級暖壺。精制水杯,喝水沙發上休息了一個小時,秘書通知后就走了。</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韓共和畢業后分配到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與陳景潤在一層樓內。可惜英年早逝,由于核輻射,因病去逝。</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韓懷清于3月30號</p> <p class="ql-block">這是1974年王林所在的七連三班和分在三班的六名北京大學老師和學生的合影。</p><p class="ql-block">三班班長王林、副班長白波、戰士張德利、彭新、趙永雙</p> <p class="ql-block">崔留才</p> <p class="ql-block">《致演馬莊英雄連一封匯報信》</p><p class="ql-block">二連的戰友們您們好:</p><p class="ql-block">我曾和你們一樣是二連的一名戰士。七三年入伍七八年退伍離開連隊,自今已四十多年。但那夢牽魂繞的綠色軍營,火熱的連隊生活時刻在我腦海閃光,那里有我青春的足跡和難以忘懷的記憶。回首軍旅生涯苦樂與共的崢嶸歲月,凝結者我深情意切的戰友情。回顧走過的路程,真是思緒萬千,感知良多,雖說是無為之輩,沒有什么功績。但作為二連的一名退伍老兵,實在是沒有給“演馬莊英雄”連隊這靣戰旗抺灰。從二連復員后我走進了山西忻卅市委機關,誰曾想一個鄉間無知青年、連隊復員的普通士兵。由于工作的性質和經歷,我接待過我軍許多高級將令。有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付全友的夫人、海軍政委羅斌、國防大學金一南將軍、四川省軍區政委張維民、新疆軍區付司令李挺英等高級將令。在與他們交流中我都要向他們介紹我曾在三十八軍當過兵。感情距離感一下拉近。在黨組織的關懷培養下,我作為機關黨支部書記先后走進省委黨校、清華大學、中組部干部學院、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學習培訓。結實了許多知識淵博、文化厚重、文雅高潔、有素質的同仁。正是:人拌賢良品自高、鳥拌鸞飛騰自遠、蓬生麻中不扶自直。</p><p class="ql-block">我一生沒有多大的夲事,而唯一的夲事,也就是懷揣一顆善心、真心、熱心、誠心。領導的信任,同事的友愛培育了我仁愛、善良、誠懇、勤儉、耿直的秉性。使我時時處處、點點滴滴在規校自己的行為,歷練自己的心性,修為自己的德行,獲得一種崇尚仁愛普濟,講求身心兼修的人生觀。</p><p class="ql-block">古往今來,人類事業就是薪火傳承,永不停息。親愛戰友們:歷史的使命將承上啟下的責任傳承給你們,二連是具有光榮傳統的英雄連隊,光榮的傳統是激發官兵血性,催生部隊強大戰斗力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希望你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發揚優良傳統,把二連的紅色基因融入血液,永保紅色基因不變,英雄豪氣不減,繼寫“演馬莊英雄”連隊新的輝煌。</p><p class="ql-block">此致 軍禮!</p><p class="ql-block">二連復員老兵崔留才</p><p class="ql-block">二零二一年四月</p> <p class="ql-block">1977年河北電力學院與北大附中的學生到339團軍訓時孫懷根戰友和同學們訓練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這是當年我們的裝備</p> <p class="ql-block">我們營房的西大門</p> <p class="ql-block">團俱樂部~我們153名新兵全部都駐扎在這個大院內</p> <p class="ql-block">團障礙訓練場</p> <p class="ql-block">一九九六年六月十六日保德籍部分老戰友第一次聚會合影</p> <p class="ql-block">與上圖對應的參聚人員姓名</p> <p class="ql-block">1997年8月16日第二次聚會合影</p> <p class="ql-block">2018年八一建軍節,部分保德戰友參加了太原六八年兵50周年慶祝活動。</p> <p class="ql-block">戰友小聚合影</p> <p class="ql-block">視頻一</p><p class="ql-block">入伍當年穿上“六五式”軍裝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視頻二</p><p class="ql-block">2019年4月7日保德部分戰友與外地居住的戰友在保德義門鎮小聚。</p> <p class="ql-block">視頻三</p><p class="ql-block">2019年9月22日,受管理股戰友的邀請,張秉厚、吳志峰、王忠誠、王林參加完339團管理股萊州戰友聚會后到威海游玩的視頻。</p> <p class="ql-block">當年帥哥變老頭,鄉音未改鬢毛白。</p><p class="ql-block">昔日青春已不再,步履蹣跚好心態。</p> <p class="ql-block">機三連的戰友每月都要小聚一次,這就是戰友情懷。</p><p class="ql-block">五十年前固城營房一個鍋里吃軍餐</p><p class="ql-block">五十年后林濤古寨三五知己憶當年</p> <p class="ql-block">2018年在太原機三連73年兵與68年兵合影</p> <p class="ql-block">崔留才、梁懷金、王林、袁步祥、王忠誠</p> <p class="ql-block">姜宇濱、王林、吳志峰、張秉厚、王洪六、陳繼明、張金喜</p> <p class="ql-block">吳志峰、張秉厚、姜宇濱、王林、馬建軍</p><p class="ql-block">王洪六、陳繼明、張金喜</p> <p class="ql-block">黨春凱、吳富全、韓懷清</p> <p class="ql-block">秦引全、李慶奴</p> <p class="ql-block">韓矦喜、王矦腮</p> <p class="ql-block">孫文貴、馮二白</p> <p class="ql-block">黨志雄、趙永明、趙矦才、韓根義、高二命</p> <p class="ql-block">白生生、張金喜、王有明、張文華、崔有林</p> <p class="ql-block">趙矦才、張秉厚、陳巨保、張喜由</p> <p class="ql-block">吳高全和339團汽訓隊的學員合影</p> <p class="ql-block">武拉練、徐埃寬</p> <p class="ql-block">張秉厚、王志林、劉騰則、劉進兵</p> <p class="ql-block">王林、王洪六</p><p class="ql-block">戰友、戰友,親如兄弟</p> <p class="ql-block">韓根義、吳高權、張喜由、王忠誠、白應生、徐埃寬、王志林</p> <p class="ql-block">2017年七連王洪六、王林、劉騰則和副連長崔文良在忻州</p> <p class="ql-block">暖泉公社戰友入伍合影</p><p class="ql-block">岳增河、王混清、楊新林、趙矦才、趙三富、梁懷金、王林、雷振厚</p><p class="ql-block">中間王板信(公社武裝部長)</p> <p class="ql-block">馮家川戰友入伍合影:馮秀科,王油篩,王銀為,馬連科,馮二白,馮培亮,張支生,高貴全,韓懷清、高文升(公社武裝部長)</p> <p class="ql-block">賈家峁公社入伍戰友:</p><p class="ql-block">張秉厚:王忠誠:岳來紅:岳掌俊:武拉練:趙永明:路三燈</p> <p class="ql-block">路三燈:王忠誠:張秉厚:岳來紅:岳張俊:趙永明:武拉練</p> <p class="ql-block">腰莊公社戰友入伍合影 :</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至右)孫祥智、王尚榮、賈信紅(武裝部長)王光澤。</p><p class="ql-block">中排:王候腮 、徐挨寬 、代忠萬、吳高全。</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至右)趙廣清 、張玉才、可占全、陳繼明!</p> 全縣入伍153人名單 東關公社20人 <p class="ql-block">郭向東 盧雙喜 崔留才 翟旺旺 馬永明</p><p class="ql-block">任乃清 周福春 李玉林 朱福榮 李守義</p><p class="ql-block">馬六六 康有旺 陳侯才 薛勝飛 薛文慶</p><p class="ql-block">楊全清 陳章留 白桂林 王培和 劉侯命</p><p class="ql-block"><br></p> 橋頭公社14人 <p class="ql-block">白應生 吳富全 吳有孩 白生生 王義全</p><p class="ql-block">白海泉 陳有小 高二命 白貴成 朱紀明</p><p class="ql-block">郭新利 翟喜文 王巨才 韓滿院紅</p><p class="ql-block"><br></p> 暖泉公社8人 <p class="ql-block">楊新林 王 林 王混清 雷振厚 岳增河</p><p class="ql-block">趙侯才 趙三付 梁懷金</p><p class="ql-block"><br></p> 腰莊公社10人 <p class="ql-block">孫祥智 徐埃寬 張玉才 王尚榮 王侯腮</p><p class="ql-block">吳高全 可占全 陳繼明 代忠萬 王光澤</p><p class="ql-block"><br></p> 楊家灣公社13人 <p class="ql-block">喬愛清 楊富有 霍貴祥 楊長成 張喜奴</p><p class="ql-block">霍林林 李慶奴 孫懷根 崔三柱 楊喜貴</p><p class="ql-block">陳巨寶 劉補子 張守忠 </p> 韓家川公社6人 <p class="ql-block">張挨全 韓侯喜 郭永明 張金喜 王銀生 韓懷清</p><p class="ql-block"><br></p> 堯圪臺公社5人 <p class="ql-block">張過年 孫文貴 張挨巨 郭乃人 吳補元</p> 堯洼公社5人 <p class="ql-block">胡愛全 崔有林 張毛狗 崔懷生 韓根義</p> 孫家溝公社5人 <p class="ql-block">王洪六 陳建國 袁愛民 王國義 袁本華</p> 深溝公社3人 <p class="ql-block">郭保存 王候留 陳有全</p> 賈家峁公社6人 <p class="ql-block">武拉練 王忠誠 路三燈 趙永明 岳掌俊</p><p class="ql-block">岳來紅</p> 馮家川公社7人 <p class="ql-block">馮秀科 王油篩 張支生 馬連科 馮二白</p><p class="ql-block">高貴全 王銀為</p> 東莊墕公社2人 <p class="ql-block">韓花命 楊矦賴</p> 化樹塔公社4人 <p class="ql-block">郝付才 郭世子 郭寶珍 張全喜</p> 西梁公社1人 <p class="ql-block">武志錄</p> 白家溝公社3人 <p class="ql-block">馬里明 白佩清 喬應龍</p> 林遮峪公社5人 <p class="ql-block">劉進兵 劉三亮 郝正科 郝茂全 劉智</p> 南河溝公社6人 <p class="ql-block">劉新國 張根厚 劉子榮 張智學 劉騰則</p><p class="ql-block">馬亮清</p> 土崖塔鄉4人 <p class="ql-block">王引為 黨春凱 高拉油 王金全</p> 尚家塔公社2人 <p class="ql-block">尚富成 高治國</p> 保德中學10人 <p class="ql-block">王有明 袁步祥 李志清 秦引泉 趙廣清</p><p class="ql-block">張秉厚 張志勇 吳志鋒 張培良 劉科子</p> 南河溝中學6人 <p class="ql-block">郭潤召 黨志雄 張文華 姜宇濱 高彥華</p><p class="ql-block">馮培亮 </p> 機械廠及其他8人 <p class="ql-block">賈順順 劉成義 馮建軍 張喜由 王志林</p><p class="ql-block">王有明 代繼新 劉三兒</p> 當年縣武裝部首長 <p class="ql-block">部長:朱培榮</p><p class="ql-block">政委:劉雙貴</p><p class="ql-block">副部長:馮金堂</p><p class="ql-block">動員科長:陳致貞</p><p class="ql-block">作訓科副科長:戎黃生</p><p class="ql-block">接兵連長:張紹順</p> <p class="ql-block">這是唯一能找到的,戎黃生科長2017年4月參加保德武裝部的部分老首長聚會時的留影,兩年后戎黃生同志因病去世。</p> 去世戰友名單 <p class="ql-block">截止2022年8月</p><p class="ql-block">去世28人:</p><p class="ql-block">代忠萬、雷振厚、李守義、張支生、王由篩、尚富成、高治國、王尚榮、王光澤、周福春、馬永明、郝茂全、張智學、陳章留、白應生、</p><p class="ql-block">陳矦才、吳有孩、崔懷生、陳有全、趙三富、劉子榮、薛文慶、喬應龍、岳掌俊、張挨巨、郭乃人、胡愛全、陳有小、</p><p class="ql-block"><b>去世的28名戰友你們安息吧!天堂沒有病痛!</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截止到2023年3月又有兩名戰友離我們而去!岳來紅,霍林林</p><p class="ql-block">共有30位戰友永遠離我們而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2年12月7日是我們入伍50周年紀念日,由于受疫情影響未能組織聚會慶祝,僅以此篇作為紀念!</p> <p class="ql-block">作者:王林、1979.3一1985.3任七連指導員</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定县| 洛隆县| 威宁| 兴安县| 太湖县| 桐梓县| 上饶市| 昌江| 肥城市| 军事| 淳化县| 赣榆县| 白银市| 长宁县| 石家庄市| 广饶县| 东海县| 襄汾县| 石台县| 德令哈市| 泌阳县| 五莲县| 广宗县| 长阳| 临湘市| 平顶山市| 金昌市| 九江市| 玛多县| 高碑店市| 五大连池市| 潍坊市| 禹州市| 元氏县| 拉萨市| 建阳市| 宜良县| 桐乡市| 吉隆县| 交城县| 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