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太極路上我的二位恩師,師父吳增元和當家師父張慧敏。</p> <p class="ql-block">我與師父相識緣于網絡,網絡確實是一個神奇的寶貝,它將素昧平生,千里之外的兩個人緊密的聯系在了一起,從那時起,我就在群里不斷的得到師父的指點和幫助,可能是緣分不夠吧,師父2019年6月應邀從日本回到國內第一次在撫順的精講面對面我們錯過了見面的機會,當然也就意味著失去了一次良好的學習機會,三百多名傳統楊式85式太極拳愛好者慕名從祖國的四面八方齊聚撫順,場面壯觀不予言表,濃濃的學習氛圍令人羨慕且肅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好在同年8月份,師父第一次在紅河谷開班,于是,我義無反顧的趕了過去,開始了我的學拳歷程。在這之前我從沒有參加過任何太極拳培訓班,傳統楊氏85式太極拳也才接觸幾個月時間,一切將從零開始。</p><p class="ql-block">師父用他那并不十分標準而緩慢的普通話將每一個動作都講解的那么通俗易懂,當家師父把每一勢都示范的那么精準到位,于是,我被深深地吸引了……師父領拳的每一句話都深深地烙在我的心里,雖然那時的我還不能完全理解消化……</p><p class="ql-block">時間過的太快了,一轉眼第一期培訓班結束了,我意猶未盡……回去消化了幾天,又重返紅河谷,帶著十二分的敬意義無反顧的拜在了師父門下,從此,學生變弟子,這一拜就拜了兩位明師,開始了我漫長而艱辛的習拳之路。</p> <p class="ql-block">2019年9月1日是我終生難忘的日子,我有幸與70位喜愛二位師父拳架的兄弟姐妹們一道成為了吳增元和張慧敏老師的弟子,扎西大師的再傳弟子,傳統楊式太極拳的第七代傳人。開心、快樂和喜悅無以言表,而我深知,此刻我肩上多了一份責任和擔當,不僅自己把拳學好,還要帶動更多的人一起修煉,使太極拳受益于更多的人。</p> <p class="ql-block">離開紅河谷前,師妹傅敏為我拍下了這個珍貴的視頻留作紀念。現在看來問題多多,但也算收獲頗豐,雖然動作完成度不高,但在我心里明確了傳統楊氏85式太極拳每一勢標準動作是怎樣的了,也可以說完成了我的第一步學習計劃~心知。</p><p class="ql-block">由于本人身體不好,師父的一句“養著練”成為了我練拳的座右銘。學習班結束回到家中,沒有了師父的引領,很多東西根本記不住,又有7、8年競賽套路的習練,一時難以丟棄,于是我就把師父為我們錄制的“傳統楊氏85式太極拳的要點提示”存放在播放器里,每天晨練時跟著導引走,邊練邊悟,腦子里總會浮現師父教拳的影子,這個動作師父是這樣做的,那個動作當家師父又是如何示范的,久而久之有些東西便深深地刻在了腦子里。不知哪兒來的自信,沒有多久我就學著師父的樣子給拳友們講拳,師父也常鼓勵我說“助人自長,放松來教,后面有我們哪”,事實證明,幫助他人的同時,能時刻發現自己的不足,有時教著教著就進行不下去了,于是返回來看師父的視頻,聽語音導引,實在解決不了的就多方求教,請教師父,就這樣堅持了一年時間。</p> <p class="ql-block">第二年的8月,我安排好家里的事情,毅然決然的又來到了紅河谷找師父學拳,一期完了又跟二期,每天白天上課邊學拳邊錄視頻,晚上回到宿舍整理白天的視頻,制作美篇教學課件,第二天發到各群,我的記憶里那段時間12點前沒有睡過覺;雖然很辛苦,但我的收獲滿滿,因我在制作的過程中反復觀看師父的教學,揣摩每一句話,編輯整理出通俗易懂的文字供在場和不在場的拳友學習,這樣我等于比別人多學了兩到三遍,有些東西已深深地烙在了腦子里,就這樣一直堅持了兩期,每天必做。苦不苦?累不累?我的回答是苦也累,但心里是甜的,每天跟著師父練拳的感覺好舒服啊!</p><p class="ql-block">這期學習的目標,一是更正存在的問題,二是有針對性的加以改正;記得有一次師父專門從身后給我(偷)拍了玉女穿梭的視頻,然后告訴我說回去好好看看問題在哪兒;后來的一段時間,不僅是玉女穿梭,其他動作我也會認真觀察體悟,比如“海底針”一直做不好,脊柱老是領不直,勁力也傳不到手上,我問當家師父是什么原因,當家師父一遍又一遍的幫我調整,卻發現原來是胯的問題。再有就是虛領,看二位師父的拳精氣神十足,而我的拳架看似中正,但總感覺自己的拳勢無力、軟綿綿的,于是我又請教了當家師父(因師父忙顧不上我),是當家師父指出了我的要害;帶著這兩個問題,我反復研讀師父講課時說過的每一句話,終于明白了,要想練好拳,開肩開胯很重要,要拿出來專門練,因為胯不開無從談松,更不要說沉,而肩不開,即使松腰落胯做的很好也沒辦法做到上虛領。更不要說周身一體了;雖然師父沒有明確說出來,可能是怕我們理解不了,也不會練,于是就用他特有的方式編輯順口溜似的口訣引領我們一點一點的練,一點一點的悟,太極拳就是這么簡單而神奇,但沒人跟你說你永遠也不會知道,師父一直強調“太極十要”要記牢,但在你練習時間不夠時,似乎明白了,也用了,但可能只是流于表面,沒有真真正正的搞懂弄通,注意了松腰落胯上虛領,又忘記了逢轉必沉(脊柱領直原地轉)的鐵律等,諸如此類的問題很多,現場有師父手把手的調教領悟的要快很多,這可能就是修練的必經之路吧。</p> <p class="ql-block">我見師父的時間不多,幾乎是一年一次吧,去年,也就是2021年5月,我應成都拳友相邀將百忙之中的二位師父請到了成都,有100多人參加了為期3天的公益培訓,受到了成都拳友們的熱烈歡迎。當然最受益的還是成都弟子,師父再忙再累也沒忘記空出時間給每位弟子搬拳正架,我也是受益良多。</p><p class="ql-block">這一次,師父打破以往的教學模式,從理論到實踐逐層遞進,拓寬了思路,打開了眼界,從那一次開始,我好像明白了太極拳應該怎么練?練什么?一年練拳架,盡力的模仿師父;兩年正拳架,練功法,練身法,練步法;三年了不能只停留在原地,常言道,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懂得了方法那就得練,苦練、勤練加巧練,練的同時要不斷充實理論知識,我深知要想將“心知”提升到“體知”,將拳理習練“上身”是一項十分艱難的事情,但我們為什么練太極拳呢?不就是為了在享受太極拳的快樂中健康長壽嘛,缺少內在感覺,練拳如同做操,費力而不討好。而由于長期不在師父身邊,又得不到旁人的幫助時,就多拍視頻對照二位師父的視頻找毛病,自己找不到的就請水平高于自己的老師幫著找,實在不行就得煩勞師父,如此這般長此以往的堅持,同樣的一套拳就有了不一樣的認識。</p><p class="ql-block">這一次成都之行,作為組織者之一的我,自然是沒有大把的時間上課聽講,但師父給其他弟子究拳時我會在一旁專心揣摩,閑暇之余我會提出一些疑問,師父也會提出一些問題讓我解答,行拳過程中發現問題隨時糾正,出于對我和弟子們的信任,師父有意安排我們做助教,每天下午帶拳友們復習課上內容,我知道,這是師父在創造機會鍛煉我們,而我們也從中收獲了許多。一是拳技得到了檢驗;二是贏得了拳友的信任與認可。為日后扎西拳藝的傳承與發揚奠定了良好的基礎。</p> <p class="ql-block">培訓班結束前,當家師父用她那纏綿的優美動聽的歌聲將學員們帶入了一種意境,每個人都被深深地吸引,那種神情,那種專注的眼神至今還留在我的腦海中……什么叫傳承?這就是最好的傳承,它打開了人們的心扉……</p> <p class="ql-block">三年的學習雖然收獲了許多,但在我的學拳歷程中一定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愿與大家分享。</p><p class="ql-block">我結識師父前在成都認識了一位比我小十幾歲的小弟,他叫牟建超,我非常尊重他,他喊我齊姐,我稱他為老師,因為我與85拳結緣因他而起,說來也巧,就在拜師的那年春節前幾天,我剛到成都,之前我們練競賽套路時就給了我很多幫助,解決了不少問題,比如嚴重的跪膝,倒膝,動作不規范等,這時他說我們練一練85拳吧,我說不會,他說我之前一直在網上跟楊大衛老師學習,我們一起學吧,我可以教你,于是我們每天晚上在小區挑燈夜戰,沒幾天就記住了套路,接下來的一個月時間就是精細化階段,因他是生研所做研究的,做事嚴謹認真,學拳也不例外,一招一式絕不馬虎,定勢時手在哪里,腳在哪里,角度多大,正弓步應怎樣,側弓步又要怎樣,一點點的調整,一個月后基本有點型了,我也該回山西老家了。沒多久群里發通知說請了一位高水平的老師馬上從日本回國在撫順教傳統楊式85式太極拳,當時的我一點想法都沒有,感覺自己還什么都不會,只是了解一點皮毛,不好意思去外面跟老師學,是牟老師鼓勵我,說我應該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正是牟老師的鼓勵,我才有緣認識了我們的二位師父,所以在這里我要真誠的感謝牟老師,他是我學習傳統楊拳的啟蒙老師,如果沒有他,我可能現在還在門外觀望,所以我會永遠感激他。</p><p class="ql-block">有了師父之后,我感覺學習的勁兒更足了,由于種種原因,我沒有很多的時間見師父,但我會抓住機會,認真聽課,課后把要點記在本子上,下節課爭取解決;二.課上認真聽,盡力模仿,丟掉自己之前的所有;三.課下師父給他人講拳時也不能放過,就在一邊靜靜的聽,暗暗的比劃,這時身心是放松的,便于記憶;如果一直纏著師父問,一是怕師父累,二是心里緊張,有時師父幫你調完動作后下來就忘記了。四.聽師父的話,就是師父讓你怎樣做你就盡力去按照做,不要有過多的想法,盡管照著做就是。有些人拳架還沒正就急于找勁,師父說過勁不是找出來的,是練出來的,時間到,勁自生,實踐證明確實如此,真心感謝師父的正確引導。</p><p class="ql-block">而我們每個人在師父身邊的時間是有限的,不可能天天跟著師父,那怎么辦呢?我個人認為,在保證我們師門拳架不變的前提下,除師父外,多跟身邊的其他老師接觸,多聽多領悟,把自己需要的東西留下來,自己哪方面弱,就加強哪方面的練習。包括基本功練習,功法練習等非常重要,不斷的從多方位完善自己,哪里薄弱練哪里,慢慢的將其放到自己的拳里,久而久之便會找到一些感覺,因師父教了你方法,不可能替代你練上身。我體會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學會舉一反三,融會貫通,靈活運用,這樣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p><p class="ql-block">記得拜師時師父送給我們每個人一本書《感恩太極》,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認真的拜讀過,當然我也是在特定情況下,強迫自己靜下心來一字一句認真讀懂弄通。原因是我們同師門的老師建了一個“扎西拳藝學習群”,出于對我的信任,讓我幫忙為拳友提供的視頻點評,由于能力水平均有限,心里別提有多膽怯了,緊張的不得了,但同時我也覺得是個很好的學習和鍛煉的機會,那段時間真的非常辛苦,每周點評一次,分配到我的視頻每周得有四、五個,壓力真的非常大,點評前要仔細認真的看課件,再對照扎西師奶的這本書同步進行,從動作講解,虛實開合,勁力轉換到要點提示一步步學習,一點點體悟,再結合師父的教學模式和理念,就這樣堅持小一年的時間,可以說一份付出一分收獲,過去很多疑惑在不知不覺中有了答案,真的應了師父那句“助人自長”,于是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想拳藝提高,必須走出去,多接觸比你水平高的人,多接觸廣大拳友,有時人家不經意的一句話,可能就會點醒你這個夢中人。</p><p class="ql-block">通過這次經歷,贏得了全國各地的許多拳友的信任與認可,許多人私下加了我的個人微信,經常傳送視頻進行交流;從那以后我也注重了線下拳友交流學習,只要有機會就組織拳友一起學習,或被拳友相約。因為每一次機會都是一次歷練。現在我可以肯定的說,這種學習方式非常好,不僅幫助了他人,同時也提升了自己,更使扎西精神得以弘揚,扎西拳藝得以傳承。下面給大家展示一下我在學拳路上的一些片段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p> <p class="ql-block">打鐵還需自身硬,雖然水平有限,但在自己能力范圍內作為傳承人有義務為廣大拳友們提供服務。記得2019年11月剛入師門后的幾個月,精講面對面到成都,經師父同意,支持我我參與了組織活動,第一次使成都拳友真正意義上認識了扎西拳藝和扎西精神,我也與廣大拳友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p><p class="ql-block">俗話說的好,萬事開頭難,從此以后不論哪里拳友有需要,哪怕只有一兩個人我都會盡我所能與他們一起交流學習,山西我的工作生活地,陜西回家必經之路,成都我的第二故鄉,這幾年,無論走到哪里就會把師門拳帶到哪里,讓師門的拳得以傳承發揚光大是我的責任。</p> <p class="ql-block">2029年9月,紅河谷第二期培訓班結束后,應好友相約我來到了西安天朗御湖小區,開始了為期6天的培訓班,這是我的第一次。由于心里惦記著御湖的各位拳友老師們,10月份又一次來到小區與大家交流學習。</p> <p class="ql-block">這是拳友錄下的語音領拳視頻發給大家,不是讓大家觀賞,而是想提醒大家把自己學到的東西盡可能的傳遞出去,讓拳友受益,更讓自己收獲,其實也是對我紅河谷兩期學習的成果檢驗,更是向二位師父遞交的一份答卷吧!</p> <p class="ql-block">成都的拳友們非常喜歡師父的拳架,學習的熱情非常高漲,于是我們會經常性的組織拳友在一起練拳、悟拳,有時還要請老師為大家講拳授課,拳友們非常喜歡這樣的模式。</p> <p class="ql-block">“弘揚扎西精神 傳承扎西拳藝”,根據場地限制人數組織拳友一起研拳。</p> <p class="ql-block">2021年6月19日,新都與郫都區拳友相約在郫縣青杠樹香草園公園交流學習。因為有師父的鼓勵與支持,盡可把自己學到的東西傳授給他人,這樣可以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共同收益。</p> <p class="ql-block">“扎西拳藝學習成都站”于2022年正式成立。當天到場參加人數70余人,現已擴展到120多人,為日后傳統楊拳在成都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p> <p class="ql-block">扎西拳藝學習成都站卓錦分站在隊長杜柏華老師的靜心組織下每周六在行動。</p> <p class="ql-block">成都站和美社區每周三于塔子山公園交流學習。(由于疫情影響不能持續)</p> <p class="ql-block">在這里,我要感謝所有幫助過我的老師和拳友們,如果沒有你們的支持與幫助,我的太極之路不會這么快樂與幸福,因此凡是有學習交流的機會,只要有時間再忙也要參與,因為每一次的機會都有每一次的收獲,不僅是收獲拳藝,更多的是與大家聯絡了感情,增進了友誼,與大家接觸久了,在一起談拳論道,交流學習,談理解,說感受,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因每一個人都有他(她)的閃光點,如果只是閉門造車,一味的一本書,一位老師,一套拳,就會把拳學死,把自己禁錮住,又何談傳承。</p> <p class="ql-block">這么多年來一直陪伴我身邊的家鄉的兄弟姐妹們,我永遠不會忘記她們,以前一直跟我一起練競賽套路,也參加了不少比賽和表演活動,但自我學了傳統楊式85式太極拳后大家義無反顧的丟掉了之前的所有,重新開始85式太極拳的學習,他們中有學拳十幾年的,也有不斷加入進來的,真可謂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孩子在哪里,她們就移居到哪里,但傳統楊式85式太極拳卻始終不丟。他們說這個拳太好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收獲和改觀,有的人之前看上去無精打采,練了幾個月就有了明顯的變化,心情好了,人看上去年輕了許多,像變了個人似的;有的胃不好,大部分腿痛,按照師父的教誨,舒適順暢自然的完成每一勢的練習,大家都說腿不痛了而且有勁兒了,我想這就是傳統太極拳的魅力,讓拳友們受益良多,因此,我們要感恩太極,感恩師奶,感恩二位師父,是您們將成千上萬的人引上了健康之路,感恩有您!</p><p class="ql-block">弟子 齊潤賢學拳有感</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陵市|
永康市|
黔西|
灯塔市|
乌拉特后旗|
八宿县|
津市市|
襄垣县|
长葛市|
乐山市|
镇宁|
门源|
辽阳市|
河间市|
扎兰屯市|
鹤岗市|
聊城市|
岑溪市|
沿河|
武乡县|
阿拉善左旗|
疏附县|
泽州县|
元谋县|
辰溪县|
巴塘县|
扎兰屯市|
鲜城|
元氏县|
定远县|
光泽县|
黎川县|
高唐县|
柳河县|
麦盖提县|
临夏县|
积石山|
新蔡县|
虹口区|
报价|
华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