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課標明確方向,課標引領課堂。課標猶如一根“指揮棒”,只有深入研學,體悟其中的內涵,才能奏響美妙的樂章。</p> <p class="ql-block">依據博興縣教學研究室“學習新方案新課標 落實核心素養”的安排,龐家鎮學區的學習指導性意見確定:2022年8月26日~28日龐家鎮第一小學學習方案安排如下:</p><p class="ql-block">1.各組長根據新課程標準確定兩個課題,教師在自主學習新課程標準的基礎上,設計案例,落實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案上交)。</p><p class="ql-block">2. 26日下午教師分散學習新課標落實新課標,自主設計教學案例。27日上午集中到校研討,討論案例,如何更好的落實新課標。</p><p class="ql-block">3. 27日下午教師分散學習新課標落實新課標,自主設計教學案例。28日上午集中到校研討,討論案例,如何更好的落實新課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研究背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厘清方向</b></p> <p class="ql-block">近年來,勞動的獨特育人價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視,勞動教育正被淡化、弱化,青少年中出現了不珍惜勞動成果、不想勞動、不會勞動的現象。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的發布, 明確了勞動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是學生成長的必要途徑,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2022年《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發布將勞動教育的推向了發展的新高度。但在勞動教育的具體實施中,我們也發現勞動和教育存在脫離的現象,一方面勞動課上講勞動,卻無實際勞動(即有教育無勞動),另一方面以活動體驗為主,開展了很多活動,學生不明白為什么,參與積極性很低(即有勞動無教育)。</p><p class="ql-block">基于以上問題我們擬進行《小學校內勞動教育資源開發與利用研究》課題研究,力圖通過研究解決校內勞動教育資源整合的問題。</p> <p class="ql-block">老師們在活動中,對新課標的內容進行再梳理,如針對課程目標,明確不同學段課程目標的層次性、遞進性、持續性發展要求;將課程內容進行了”平行化“的整理,厘清課程結構,便于單元整體教學的構建;對課程實施部分的勞動項目開發、勞動過程指導等內容,進行了”精細化“的分析,便于新課標的準確落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活動目標</b></p> <p class="ql-block">最后確定活動方案主要目標:</p><p class="ql-block">a.建設校內花卉培育項目,利用校內本真園基地的建設,做大做強花卉培育基地,引導學生了解花卉知識,熟悉花卉習性,懂得花卉養護,學會花卉移植,以班級為單位規劃實施花卉種植基地,實現學生從松土-施肥-選種-種植-養護-綠化造型-移植-養護的全過程參與,將勞動教育與藝術教育和校園文化有機融合,形成比較完善的項目方案。</p><p class="ql-block">b.建設校園農作物種植項目。利用勞動基地建設,種植學生常見的糧食、蔬菜、瓜果等植物,聘請校外種植指導教師,開展種植培訓,引領學生全程參與,實現有目的的種植、養護、收獲,體驗種植的價值,實現勞動教育與德育教育的有機融合。</p><p class="ql-block">c.建設餐廳實踐項目。引領學生將種植的農作物進行加工,制作成食品,體驗烹飪帶來的樂趣,體驗餐廳工人的職業特點,助力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和掌握必備的勞動技能。</p><p class="ql-block">d.建設校園樹木養護項目。引導學生關注校園綠植,認識校園內的樹木,了解樹木的生活習性,學會種植、澆水、施肥、保暖、除蟲等樹木的養護方式,助力校園綠化建設。</p><p class="ql-block">e.實施校園文化實施項目。將學生日常學習需要的技能系統化和條理化,依據年級制定清潔衛生和整理收納的具體要求,將勞動教育與德育教育資源融合。依據社團演出、校園文化環境創設將勞動教育和藝術教育融合實現育美的育人價值。將勞動教育與節日相結合以嘉年華的方式提升學生參與的熱情。</p><p class="ql-block">f.實施志愿者服務項目。充分挖掘大型活動中志愿者崗位的資源,引領學生積極參與志愿活動,正確認知志愿者勞動的付出,感受給人愛的愉悅感,助力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學生的解說能力、和學校認同感。</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思路方法</b></p> <p class="ql-block">本課題研究的基本思路、具體研究方法、研究計劃步驟及其可行性等。1.基本思路利用校內本真園基地的建設,做大做強花卉培育基地,利用勞動基地建設實現勞動教育與德育教育的有機融合。借助學校餐廳資源實現烹飪、職業體驗與節約教育的融合。借助校園文化的創設將勞動日常生活項目與德育常規活動的融合。借助校園樹木養護項目實現后勤服務與勞動教育的融合。借助志愿者服務項目實現學校需求與勞動教育的融合。通過小學校內勞動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為勞動教育的實施提供更多的載體,豐富完善學校勞動教育資源體系。2.具體研究方法</p><p class="ql-block">a.研究初期主要采用調查法和文獻研究法,從多角度收集資料,分析勞動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找準突破口;通過對相關研究的學術史梳理或綜述,對已有的相關代表性成果及觀點的分析評價,發現進一步探討、發展或突破的空間,以及本選題相對于已有研究的獨到價值和意義。</p><p class="ql-block">b.調查法:依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2017年版)》《義務教育勞動教育課程標準2022》中關于勞動教育的要求,對勞動教育的現狀進行分析。對小學勞動教師、家長和學生等不同群體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各個群體對校內勞動教育的看法,梳理出校內勞動教育中存在的優點和缺點。組織專家對調查后篩選出的問題作進一步討論,確定校內勞動教育資源的研究方向。</p><p class="ql-block">c.文獻資料法:收集相關的國內外同類課題研究資料,并對其篩選、整理和歸納,取其長,避其短,為課題研究提供參考;分析和梳理出校內勞動教育資源體系,并對相應概念的內涵及外延進行討論和研究。</p> <p class="ql-block">新課標是一種新的學習,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新課標、新理念、新挑戰,我們必須多動腦筋,多想辦法,老師們做到心中有“標”,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發,滿足學生的真實需求,開發、設計、實施勞動課程,五育整合,提升學生核心素養。</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福县|
镇赉县|
子洲县|
永新县|
栖霞市|
美姑县|
蒙阴县|
洮南市|
泽州县|
峨山|
遵义市|
唐河县|
微博|
临高县|
南陵县|
东城区|
吉水县|
泸州市|
友谊县|
波密县|
肃北|
蕉岭县|
离岛区|
泰来县|
峨眉山市|
南城县|
湘潭市|
淳化县|
庐江县|
临清市|
怀安县|
上思县|
恩平市|
武邑县|
利津县|
遂平县|
黔江区|
渭源县|
定襄县|
繁昌县|
河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