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蘇州西山風景區是太湖中第一大島,有80平方公里,是蘇州市吳中區。<br> 佳怡假日酒店占地20畝,交通便利,設施良好,靠近西山幾個著名風景點。<br>風景之一:通過隧道,進入西山,壯觀的三座大橋就給入以驚嘆,這是一組三座跨湖大橋,尤如巨龍,逶迤蜿蜒,起伏伸展,橋島綿綿十余里,直抵太湖湖心,十分壯觀,如同項鏈,把太湖中的主要島嶼,象珍珠串起,太湖大橋北起胥口漁洋山,南至西洞庭山,途經長沙、葉山兩島,由各具特色的3座特大橋組成,一號橋最長,1768米;二號橋最高,中心孔高22.5米;三號橋最精致,貼水而浮。橋體簡捷明快,輕巧新穎,富有時代感,與太湖山水相得益彰,如一條飛舞的銀鏈,飄落在太湖群島之間,蜿蜒起伏,旖旎美麗,橋兩邊都是觀景旅游打卡地,一路不時停車觀賞拍照,風景如畫,心曠神怡,下車徒步臨湖棧橋,木棧橋有幾百米長,依岸傍水,逶迤曲折,我們泛步湖畔,碧波漣漪,令人有舒曠浸潤之感,如夢如幻,太湖魅力撲面而至。碩大的太湖,大小不一的島嶼點綴其中,頗有白居易《琵琶行》“大珠小珠落玉盤.秋月春風等閑度”的美感韻味。在一望無際,波光麟麟的太湖中,遠山顯現出朦朧輪廓,烘托出云蒸霞蔚般的夢幻美景;岸邊垂柳依依,綠樹蔥蔥,湖水清澈,草木葳蕤,鷗鷺翔集,野趣盎然,一群群水鳥從水面上展翅掠過,棲息在岸邊的樹叢中。水上游客泛舟,輕搖櫓棹,徐徐緩行,犁開一排白波。飄逸著閑適儒雅的韻味,流淌著太湖的無盡嫵媚。太湖柔波浩淼和雄偉大橋相映成趣,彰顯獨特的太湖之美。</h3> <h3> 我們下榻的洞庭西山佳怡酒店,位于太湖之中,春秋時,吳越相爭,西山為吳國前沿陣地,留下了許多有關吳王的傳說和遺跡,如吳王和西施明月灣賞月石堤,“西施不在明月在,煙波千里共嬋娟!”許多游客來此尋古訪幽。<br>“美麗的太湖,迷人的西山”。蘇州西山島,國內淡水湖中最大的島嶼,太湖72峰,西山有41峰 。<br>佳怡假日酒店周圍,以群島風光、花果叢林、吳越古跡見長,有湖灣山水、山中塢谷、山頂峰巒,四個風景層次。有水月問茶、林屋晚煙、消夏漁歌、甪里犁云、玄陽稻浪、肖山遺蹤、毛公積雪、西湖夕照、石公秋月,風凰煙雨、金鐸松篁、文化巽峰、大沙觀帆、羅漢古剎、雞籠梅雪、明灣古村、甪角風濤、天王魚國、橫山旭日等二十個景點。<br>西山島月月有花季季有果天天有魚蝦。楊梅、枇杷、碧螺春、太湖三白聞名天下。西山島一級空氣二級水,是國內最適宜度假康養的風水寶地之一。<br>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西山最高峰縹緲峰也只有336米,但其中豐富的人文歷史內涵卻賦予了西山迷人的魅力。<br></h3> <h3> 風景之二:林屋山,早在大禹治水期間,就在此留下過足跡,《吳地記》載“西山有洞庭,深遠莫能測”。著名林屋洞號稱“天下第九洞天”,俗稱龍洞,林屋洞出土過唐代的金龍、玉簡、神像等道教文物。古人詩贊:“一山飛峙太湖中,千嬌深藏林屋洞”。<br>道隱園位于林屋洞南側,著名宋無礙居士李彌大隱居此。他曾任蘇州知府不滿二月,就被罷官,遂筑園隱居,自稱居所為“道隱園”。他的《道隱園記》刻于林屋洞口。<br>以林屋山為中心,環山數千畝梅林連綿不斷,其面積之大、梅種之多、密度之高堪稱全國之最。林屋自古為賞梅勝地,自唐朝起就留下了深厚的梅文史跡。這里有紅梅、綠梅、白梅,尤以白梅最多。每到梅花盛開時節,數千畝梅花,白茫茫一片,似雪、似海,景象極為壯觀。林屋梅海還是中國梅文化研究基地,每年一次的中國太湖梅花節在此舉辦。<br></h3> <h3>風景之三:石公山,是西山八景之首。三面臨水,巖石奇秀,翠柏蔥郁,山前有巨型奇石兩塊,傴僂似老翁的就是石公,另一塊是石婆。他倆差肩而立,相對而望,傳說在日夜思念著隔湖的大姑、小姑。石公之名由此而來。宋代聞名天下的“花石綱”就采于此地,并留下了“聯云障”等遺跡。山腰四角翹飛的御墨亭,置清世祖順治御書“敬佛”石碑,御筆為鎮山之寶,“御墨亭”三字由溥杰所書?!皻w云洞”三字為明代嚴澂草書,洞口有名儒徐綱楷書“讀圣賢書,行仁義事,存忠孝心”等摩崖石刻。斷山亭為方形,亭柱上鐫刻著著名書法家費新我書寫的明王鏊的楹聯“山與人相見,天將水共浮”。亭中還有古人張鵬沖的詩句:“石登盤幽曲,孤亭瞰渺茫。傍空無四壁,乘月飲湖光。”石公山還有海燈法師的紀念館,墓園,生前煉功用的梅花樁。<br>來鶴亭相傳建亭時,有一群鶴從西子湖的放鶴亭飛來,見到青山綠水,便棲息宿夜,故亭名“來鶴”。亭柱上的對聯“虹飛霞際落,鶴舞鏡中回”,系著名書畫家吳?木所書。亭位于危巖之上,氣勢不凡。亭后有古柏一株,蒼勁挺拔。懸崖腳下有“鶴池”一方。</h3> <h3> 風景之四:禹王廟,是西山島民為紀念治水有功的大禹而建立的祠廟。禹王廟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最早修建于梁代,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禹王廟現存的大殿,為清朝嘉慶十四年(1809年)的建筑物,禹王廟占地20余畝。古意盎然的禹王廟,不僅在巧妙精致中表現它的藝術美,而且還在與自然環境的融合中反映出它的形象美。禹王廟東南角的古碼頭,是明代遺物,碼頭長65米,寬3.4米,高1.8米,碼頭用石均為花崗石,氣魄之雄偉,歷史之悠久,堪稱太湖之最。西山的明月灣處于太湖賞景的黃金地段,被大量的文人所贊頌。試問最幽處,號為明月灣(皮日休)</h3> <h3> 風景之五:明月灣古村,現已成為了西山最有名的古村落。 相傳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和美女西施,曾經在此共賞明月,古村由此得名。<br> 明月灣古村落位于太湖西山島南端,因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攜美女西施在此共賞明月而得名明月灣,簡稱明灣,以環境優美、歷史文化遺存豐富多彩而著稱。 唐代明月灣已聞名遐邇,大詩人白居易、皮日休、陸龜蒙、劉長卿等,都曾到此,留下了贊美明月灣的詩作。南宋金兵南侵,大批高官貴族到西山隱居,到明月灣定居的,有以寫詩反對宋徽宗大辦花石綱而聞名的諫官鄧肅、抗金名將四川宣撫使吳璘的兒子吳挻等。明清兩代,大批明月灣人加入了號稱“鉆天洞庭”的洞庭商幫,靠外出經商發家致富。清乾隆、嘉慶年間(距今約250年),明月灣達到了鼎盛,修建了大批精美的宅第,以及祠堂、石板街、河埠、碼頭等公用建筑。這些宅第和祠堂,有精致典雅的磚雕、木雕、石雕,建筑極富地方特色。 明月灣古村披著神秘的面紗,酷似一位隱士,深藏在湖山深處,一隱就是千百年歲月。輕輕揭開封塵,慢慢撩去面紗,<br> 明月灣古村落,現存的房屋,多數建于清乾隆年間,居民們靠外出經商和種植花果致富,營建了禮和堂、禮耕堂、瞻瑞堂、瞻祿堂、漢三房、薛家廳、金家廳、鄧家祠堂、吳家祠堂、黃家祠堂、秦家祠堂等高檔房屋。這些宅第和祠堂,有精致典雅的磚雕、木雕、石雕,有的還有華麗的蘇式彩繪。明月灣現存的古建筑單體,總體來說在體量大小和裝飾精細程度方面,不及西山東村、堂里、灣里的古建筑,但明月灣現存的古建筑數量更多,分布較集中,并繞以長達一千多米的石板街,更能體現江南古村的原始風貌。<br>明月灣村口沿河有古香樟一株,高25米,胸徑2米,壽已千年,仍十分茂盛。河上明月橋,亦為清代花崗石建筑,橋身平直輕巧,仍是過河的主要通道。明月灣歷史悠久,風景秀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的向往之地。白居易、皮日休、陸龜蒙、釋皎然、劉長卿、賈島、黃庭堅、吳存、高啟、王世貞、王世懋、沈德潛等著名文人,都留下了贊美明月灣的詩文。西山還有許多名勝古跡,這里不一一介紹,總之這里適合旅居康養,養生修性。</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川市|
安国市|
武平县|
上林县|
阿坝县|
天长市|
岳阳市|
革吉县|
黔西|
大悟县|
双桥区|
榆林市|
道真|
新绛县|
东辽县|
蚌埠市|
庆元县|
松阳县|
道真|
巧家县|
宝鸡市|
武胜县|
平昌县|
即墨市|
临泉县|
长春市|
长治市|
观塘区|
东乡族自治县|
武平县|
夏河县|
肥城市|
浮梁县|
连云港市|
肇州县|
肥乡县|
宾川县|
岑溪市|
颍上县|
汉中市|
应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