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戴城是商周諸侯國戴國的政治中心,經濟繁榮,貿易中心,人口五萬五千七百人,住戶三千二百戶,面積100平方里,是個小諸侯國,面積包括今天的河南省民權縣隴海鐵路以北縣境地域以及蘭考縣的北部,東部和東南部大部分地區,官員600位,士兵5100人,農民2300人,制銅,燒瓷7500人,馴馬人700人,紡紗人1500人,作坊325個, 商鋪756家,等等,春秋初期,各個小國家一大堆,可以說一個城市就是一個國家,雜亂不堪,關于戴城的文化與經濟,我們可以從戴國重封算起到春秋初亡國,大約經歷了將近三百年,一伯懋父為西周早期的將領,二西周戴國出產良馬,并為周王室提供戰馬,三當時戴國與周王室政治往來密切,經濟當時有瓷器貿易,生產農業,紡紗制布,絲綢貿易,自商代起,中國音樂進入了信史時代,民間的音樂和宮廷的音樂,都有長足的進步,由于農牧,手工業的發展,青銅冶鑄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從而使樂器的制作水平飛躍,大量精美豪華的樂器出現了,商朝人的住宅既有宮墻文畫,堂崇三尺的大型宮殿建筑,也有平地挖坑,修飾簡略的穴居住房,據甲骨文記載,殷商時期的建筑名目眾多,有宮,宗,家,庭,寢,門,戶等,而“文室”,“麗室”等室名,商周時農業重視,尤以青銅器的鑄造技術發展到高峰,春秋戰國時,由于戰爭的需要,馬的數量增多,手工業大發展,冶鐵,青銅器鑄造,漆器,絲織業的生產水平都有顯著的提高,戴國雖然是個小諸侯國比起戰國七雄: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差遠了但我是姓戴的,所以想寫這篇文章以自己愛好吧,全國有450多萬人,戴國第一任君戴平公為殷商后裔(據說是商王帝乙的侄子),而姓戴的尊崇宋戴公為始祖, 死后謚號為戴所以以戴為姓,宋國的開國君主是商紂王帝辛(末代君王)的兄長微子啟,微子啟是商王帝乙的長子,對于戴國滅亡原因是被鄭國所滅的戴國屬于商朝遺留下來的諸侯國是商王帝乙所封的,鄭國的開國君主是鄭恒公(姬友)是周厲王的小兒子,周宣王的弟弟,衛國是周文王姬昌與正妻太姒所生第九子康叔封(康叔)封地,在春秋戰國時期是戰爭繁多的,從文化和歷史看像中山國,北燕國,南燕國,越國,趙國,鄭國,衛國,吳國,楚國,齊國,秦國,宋國,韓國都強些,有感而發寫一首詩《念戴國,懷古》:“戰國七雄爭天不,幾多愁幾多憂,斷墻破瓦宮廷己不在,成王敗寇歷史演變中,弱肉強食適者生存,遙想當年戴國戴城的熱鬧,宋國宋城的繁華,衛國衛城的人山人海,蔡國宮城鼓樂齊鳴,歌樂盛平詠詩作畫,金樽美酒盡情享受,春秋戰國亂世求生存,春秋五霸美名傳誦,文化遺產千古流傳,諸侯國戴國己成古,人生如夢,一輪明月掛天空中,舉杯望月問明月,人生能有幾度春,今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盡情享受盡情樂,何為生何為樂,何為人生!</p> <p class="ql-block">戴國國君戴平公其實是商朝箕子的兒子,箕子是商王文丁的兒子,商王帝乙的弟弟,商王帝辛的叔父,(另一種說法是商朝微子啟的后裔)商朝滅亡后因投降及時,所以封在民權這么個小地方,領地雖小,爵位卻很高,是正兒八經的公爵,所以正常情況下是沒人敢欺負的,不過到了春秋時期,爵位就救不了他了,處在宋鄭兩國之間,而宋鄭兩國又有矛盾,所以經常相互攻伐,兩個大人打架,小孩子夾在中間,必然是時不時倒霉那么一兩下,為保境安民起見,戴公經過反復思考之后,決定投靠鄭國,因國力弱小而尋求大國庇護,這也不是什么見不得人的事兒,可他是公爵,鄭只是伯爵,爵位高了兩級,那時侯周王朝雖然己經衰落,但該給的面子還是要給的,為了大家都能說的過去,也不會成為國際上的笑話,這才與鄭莊公私下約定,我投靠你的事兒咱兩家知道就行了,可千萬不能傳揚出去,鄭莊公一聽,心里暗自琢磨,這主意不錯,別人不知道,那不就意味著,以后找機會滅了你不會受到國際上的譴責么,正因為這樣想法,鄭莊公才毫無顧忌的滅了戴國,戴之戰是公元前713年鄭軍在戴(民權縣東)全殲宋,衛,蔡聯軍的作戰,春秋戰國的歷史可以說是一部強國兼并弱國,大國吞沒小國的戰爭史。</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寿县|
年辖:市辖区|
盐城市|
嵊泗县|
错那县|
舒城县|
利津县|
高密市|
永寿县|
襄汾县|
徐州市|
扎赉特旗|
长治县|
辽阳市|
大同县|
孟连|
芷江|
泾川县|
汉寿县|
宜黄县|
东乌珠穆沁旗|
罗定市|
菏泽市|
多伦县|
柏乡县|
达日县|
榕江县|
福州市|
太保市|
万盛区|
五寨县|
惠水县|
冀州市|
南溪县|
沭阳县|
比如县|
嘉善县|
舟曲县|
十堰市|
屯门区|
宜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