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2017年守衛在昌馬河大壩的武警甘肅總隊執勤支隊六中隊一班榮立集體二等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官兵精心拼成的“忠心向黨”文化石是昌馬河哨所營區一個亮點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昌馬河水庫大壩是昌馬哨所官兵巡邏守護的重點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官兵們在昌馬河哨所前認真學習報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哨所官兵們閑暇時刻的娛樂項目之一手風琴彈奏。雖然遠離城市,生活單調孤獨,但是他們把每一天都過的精彩。</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情系昌馬河不只是她飛英若素、積瓊疊玉、青綠碧透的美麗,不只是她清澈透明、泰然自若的性情;實在是因為從小喝著她的水長大,味蕾之上有抹不掉的感官記憶,實在是有一代代與深山為伴,默默奉獻的核城人,一群風華正貌,用腳步丈量青春,用忠誠守衛著國家安全的中國軍人,牽動著我敏感的神經,常常被他們感動著。</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離鄉別母戍邊行, 橫渡邊關赴核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蒼茫戈壁地連天,飛沙走石鳥難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水龍藏地穿百里,守頭護尾六連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朝暮孤獨昌馬壩,精忠敬業保甘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歲月悠悠蹉跎路,征途漫漫軍旅情。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這是一位在昌馬河上游堅守八年,幾乎走遍了各個執勤點的一位退伍老兵馬俊義的行軍吟。</span>我曾通過老兵回憶了解到,六七十年代昌馬上游的生活異常艱苦,“天上無飛鳥,地上不長草,風吹石頭跑,野兔不落腳。”“向南看祁連山,向北看弋壁灘。”是這里的真情實景。住著四處漏風的低矮平房,夏天蚊蟲叮咬,冬天寒風刺骨。守著水線,生活用水還要靠盆端桶提,靠一部老式柴油發電機發電照明還常常停電而使用昏暗的煤油燈,吃不上新鮮疏菜,鹽水煮黃豆、沙蔥蘸醬油成了家常菜,連土豆白菜都經常供應不上,既便連隊拉來了也只能吃幾天,因無法儲存爛掉了。許多人因營養不良患上了夜盲癥。想修建個藍球場改善一下單調枯燥業余生活,卻因為不夠組一個球隊,藍球場只好修了半個,沿用至今。報刊、家信送到執勤點“新聞成舊聞,急事成往事”。有的執勤點只有三個人,老兵對新兵說,“在這里執勤得找<span style="font-size: 18px;">話說,郁悶了不想說就沖祁連山喊幾嗓子,當心患上失語癥。”甚至規定每人每天都要讀一篇報,過時的也行。</span>有的人駐守上游多年沒到過四〇四廠福利區,甚至沒到過團部和營部。伴隨他們的是戈壁的風沙和滿天的星斗。1976年馬俊義從條件相對較好的執勤點調到條件艱苦的四十三執勤點擔任九班班長。盡管來之前已有思想準備,可面對惡劣環境和一攤子困難,還要解決人心不穩、情緒消沉的思想問題。他面臨一場“退下來還是沖上去”的考驗,這位已在執勤點守衛兩年,光榮入黨,立志建功軍營的班長選擇了迎著困難沖上去。他以身作則,帶領全班利用星期天節假日治理臟亂差的環境,整理內務,為戰士燒水洗澡,定期理發洗衣服。班容班貌和戰士的精神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為解決吃菜難的問題,他還組織全班戰士在營房周圍圈地造田,從十幾公里以外的玉門鎮農民的田里拉糞土改良土壤,發動全班從河里拉水澆灌,除草護苗,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他們所種的各種蔬菜當年獲得了大豐收。不僅解決了自己的吃菜問題,還用巡邏車帶給相鄰執勤點改善伙食。他們還修建或自制簡易的體育和文化設施,自掏腰包購置文體用品,執勤點面貌煥然一新。促進執勤巡邏和軍事訓練邁上了新臺階。九班在完成站崗巡邏的日常執勤外,堅持軍事與體能訓練,除了完成連隊下達的各項訓練指標,還自行安排訓練任務,增加夜間射擊的力度。在當年全團軍事訓練比武中,十多個課目取得了優秀成績,夜間射擊取得了全團第一的好成績。九班當年榮立了集體三等功,受到團黨委通報表揚。我常常想,他們的內心得多么強大,才能耐得住孤獨寂寞,解得開郁悶愁苦;他們的肩膀得多么的堅實,才能扛得起生活的艱難和國防事業的重大責任。他們的胸懷得多么的寬廣,才能裝得下國事、家事,融得好家國忠孝啊!我曾經問過一些老兵是否抱怨或后悔過,他們的回答有著高度的相似“以前有過早點轉業,早點離開這個荒涼苦寒之地的想法,現在感謝部隊這個大熔爐,讓我們焠火成鋼。”我問:“是什么信念讓你們能夠承載那么多?”他們說:“誰讓我們是軍人呢?軍人就要鐵肩擔道義。這個道義就是國家安全的需要!”他們在普通的執勤點上平凡著,但在精神層面上崇高著。我常常想,真正撼動人心靈的東西不正是這種責任和奉獻精神嗎?不正是這種家國情懷嗎?</p><p class="ql-block"> 此后我的目光再也離不開昌馬河,離不開昌馬哨所和百里執勤點上看水護水的士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將新鮮疏菜分理放入保鮮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精心烹飪美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三公里全副武裝奔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班長盧碩帶領戰士在視頻監控盲區的嶙峋山石間艱難行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盧碩帶著他無言的戰友—金毛“豆豆”在河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軍人既有家國情懷又有兒女情長,想家的時候馬踏在山間吹奏口琴</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進入興核強軍的新時代,我依然心系核城,心系昌馬河。哨所現在什么樣了?守衛水線的官兵們還好嗎?好在當代網絡媒體發達,能讓我在千里之外看到他們的英姿。2016年已更換了新編制的中國武警甘肅總隊執勤支隊六中支隊一班十名衛兵在新建的哨所執勤。</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哨所的配套設施處處體現著人文關懷。學習室直角平面的純平液晶電視可以收看全國100多個頻道的衛星數字電視節目;大平臺式的學習隔離間都配有液晶顯示器電腦,戰士們可以用以學習和查閱資料;營房宿舍制式衣櫥里掛滿了筆挺的軍服,太陽能淋浴全天候開放。”</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后勤裝備的現代化使得哨所的伙食中西餐花樣繁多,新鮮營養。徹底告別了過去每天土豆、白菜、蘿卜、洋蔥“四大名菜。”</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裝備的更新換代讓我們強軍興軍更有底氣和信心。”該支隊支隊長同琨介紹,以前巡邏光靠我們的“鐵腳板”,現在支隊為哨所建起了視頻監控系統,可以對昌馬河周邊進行全天候、全時段、全地域的實時監控。”</b></p><p class="ql-block"> 這是《中新網-甘肅新聞》通訊員曹志剛2018年到昌馬河哨所采訪寫下的文字,(2004年他曾在這里冒著嚴寒拍攝了《一條水線三個兵》的微電影,2005年在央視軍事頻道播出引起強烈反響),從上面的文字我看到昌馬河設哨六十多年(接守防務五十多年)的滄桑巨變。可以告慰老兵的是:新一代官兵在經過脫繭之痛的磨練后,個個出落得優秀。他們用行為的改變證明了“在這里能找到最好的自己”,用軍功章書寫“堅守,是時間沉淀之后的心之所向”,“祖國的山河里有你我的青春”的誓言。</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一次巡邏期間,班長盧碩突然發現水流量出現異常。他頓生警覺,疾行數公里,趕至取水樞紐時,腿已被石頭劃傷。現場情況緊急:提升水閘的鋼索和其他鋼索絞在一起,值班工人解不開,急得滿頭大汗。盧碩抬腳就跳進寒冷的河水,借助腰間繩索,他爬至閘口附近,用2個多小時理順了鋼索,水閘順利升起,成功排除了爆管險情,確保了基地輸水管線的暢通,避免了一起重大事故。”(人民網一《一個來了就不愿走了的哨所》)</b></p><p class="ql-block"> 2017年中國武警甘肅總隊執勤支隊六中隊一班因此榮立集體二等功。近年還榮立兩次集體三等功。官兵們說“這份榮耀值得全力去拼。”可這種榮耀感是安下心扎下根之后才能培養出來的。新兵剛來這里被沉重的失落感包裹著,郁悶的一天說不了幾句話,想著這個地方不能待長,兩年服役期滿就走人。可班長盧碩,中士馬踏已在這里堅守了八年,執勤一大隊大隊長馬時興對妻子說:“轉業的事以后再說”,士兵馬宏、何佳佳服役期滿向中隊打了繼續服役,留在哨所的報告。昌馬河哨所新一代官兵就是這樣踐行了班長盧碩不是名人的名言:“幸福,有時就是能在被需要的地方扎下根。”</p><p class="ql-block"> 我常想三十年社會生活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當代社會資訊發達,都市生活繁華喧囂、光怪陸離,價值觀多樣多變,而大山里,山還是那座山,河還是那條河,哨所的生活環境、設施裝備已和山外沒有什么差別,可精神上還是被孤獨、寂寞、封閉所包圍,這樣一群生龍活虎的小伙子離群索居,堅守在大山深處,日復一日單調的巡邏站哨,軍事訓練,是什么讓他們經受得起和前輩一樣的嚴寒酷暑與孤獨寂寞?看了他們的故事,我被一代又一代官兵傳承的信念所震撼<b style="font-size: 18px;">“軍人的使命是一樣的,只有時刻準備好,才能在被需要時候挺身而出。” </b><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又覺得其實他們并不孤獨,他們“與昌馬河長在了一起”,他們的身后矗立著祖國,他們已融入了祖國的壯麗山河。</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昌馬一流淌在我心中的河,我生活了二十五年的核城的生命之源。那些一代又一代平凡而偉大的人和事,</span>栩栩如生地立在我的面前。它能慣穿我離開核城三十年的人生體驗和人性感悟,令我內心生出一份崇高的美感。 這是金錢買不來的,是我人生中的幸事。</p><p class="ql-block"> 核城—昌馬,就像“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無論歲月流逝世事怎樣變化,無論走到天涯海角,我再也走不出她的懷抱。她停留在午夜恍惚的夢回里,她停留在時光煙云的顧盼中,她停留在年老時迷離的雙眸之間,這些年我曾飽覽祖國美麗的山川原野,徜徉在繁華的霓虹幻彩的都市,穿梭于熙熙攘攘的鬧市街區,世界之大令我目不暇接,心中卻只能裝得下一個故鄉。</p><p class="ql-block"> “ 離家以后</p><p class="ql-block"> 家就成了故鄉</p><p class="ql-block"> 我們再也回不去</p><p class="ql-block"> 卻也從未走出去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黨日活動,哨所官兵佩帶黨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班戰術訓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盧碩這樣鼓勵戰友—為今日訓練之星點贊獻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單兵射擊訓練—盧碩全神貫注的警惕瞄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文字:江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攝影:候崇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出圖:網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資料:《蘑菇云下的豐碑》 主編:李彥東人民網:《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哨所》(曹世凱、侯崇慧)</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5px;"> 2022年8月20日于秦皇島</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岛市|
云安县|
札达县|
田林县|
麻阳|
泗阳县|
米林县|
东海县|
大同市|
古蔺县|
石景山区|
洞头县|
霍林郭勒市|
马鞍山市|
郯城县|
金门县|
高州市|
青海省|
蓬安县|
娱乐|
玉龙|
中西区|
府谷县|
望奎县|
盐山县|
黄龙县|
泾阳县|
广汉市|
响水县|
固原市|
阆中市|
黑龙江省|
涞源县|
喀什市|
湘潭市|
南安市|
栾城县|
梁河县|
宜都市|
东安县|
永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