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學習者:五年級一班家長</p><p class="ql-block">編輯著:何灝媽媽</p><p class="ql-block">審核著:劉學珍老師</p> <p class="ql-block"> 家庭教育要適度而行,要懂得“剛柔并濟”,相信每個父母都想讓孩子生活得幸福、生活得無憂無慮,所以我們要放棄心中那個“完美小孩”養成計劃,暫時放下我們的企圖心與攀比欲,無條件地接納孩子,贊美他、愛他,無條件地接納這份上天給我們的禮物!</p> <p class="ql-block">愛就是讓對方活成自己”這句話說起來簡單,但卻很難做到。我們這代人都是在嚴苛教育下長大的,父母信奉“打是親、寫是愛”之類的所謂“老人言”,我們在被批評、被責罵、被貶低、甚至被打罵中長大,很多人做了父母后,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像自己小時候一樣。但我們不能盲目的溺愛孩子,給于孩子“愛和自己”的同時,也要有“規則和界限”。</p><p class="ql-block"> 教育從來都不是放縱,適度懲罰才能讓教育變得有力量。只有父母在必要時狠下心,舍得管教,孩子有敬畏、知對錯、守底線,才不會走上“熊孩子”的道路,才能更好地成長。</p> <p class="ql-block">??嘗試了解一下孩子的興趣愛好</p><p class="ql-block">爸爸媽媽其實也可以去嘗試著了解孩子的愛好,用他們的生活方式去生活一段時間,因為孩子們是屬于未來的,他們自帶著希望和活力,如果家長能夠用欣賞和學習的態度去看下孩子的話,或許會有一個不同的世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每一個孩子其實都是一顆希望的種子,帶著無限的可能,不管這顆種子將來以何種形式出現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他能夠成為自己,都可以享受到生命的利益,作為父母千萬不能以自己特定的思維去限制孩子,愛孩子,便如他所是。</p> <p class="ql-block">??父母要承認自己的不完美</p><p class="ql-block">首先如果父母想要放下自己的控制欲,就要承認自身的一切不完美。正因為能夠接受自身的一切不完美,才能夠在面對孩子的時候更加的謙卑,知道自己和孩子都有屬于自己最重要的人生課題,對于孩子在成長中的選擇千萬不能包辦,而是需要留出余地來,讓孩子有犯錯的機會同時,也能夠更好的成長。所以有焦慮的媽媽們不妨可以撿起自己過去的一些愛好,每周抽出一定的時間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放下控制欲,給孩子正確的愛:</p><p class="ql-block">我相信天下的父母沒有一個是不愛自己的孩子的,但卻總是有很多父母,尤其是媽媽,總是靠不住自己掌控的欲望,將自己所有的身心都給孩子,愛嘮叨,焦慮,操勞辛苦,結果還落的媽媽好像母老虎的下場,這種教育方式就使得為人父母中最重要的課題,其實就是如何放下自己的控制欲。</p> <p class="ql-block">溺愛是父母發明的最大謊言:</p><p class="ql-block">??一、袒護孩子??有些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愛孩子的時候,不分是非,總覺得自己的孩子說的做的都是對的。當孩子和別人發生沖突時,家長往往只考慮自己的孩子有沒有吃虧,只是去責備別人的孩子,而忽視了自己孩子犯的錯誤。或者,有時候家庭成員教訓孩子時,另一方就會袒護孩子說:“他還小呢!還不懂事,以后長大了就好了。”很多爸爸媽媽總是以孩子小為借口,為孩子的錯誤找合適的理由,這樣導致孩子們不能分辨是非,犯錯時肆無忌憚,傷害他人而不自知。</p> <p class="ql-block">??二、有求必應有些爸爸媽媽自己小的時候,需要沒有被滿足,為了獲得補償,心中暗暗發誓:“等自己有了孩子,一定要盡量滿足孩子。”等有了孩子之后,孩子看見好的玩具時,爸爸媽媽就乖乖的給孩子買了;當孩子看見好看的衣服,爸爸媽媽也爽快給孩子買來。孩子要什么喜歡什么,父母就一個詞“買”“買”“買”……這種有求必應的方式,讓孩子們覺得自己的任何要求都是合理的,都是應該被滿足而且立馬得到滿足的。當孩子慢慢長大,要的東西越來越多的時候,難以忍受拒絕,不能等待的時候,父母會責怪孩子不懂事,卻沒有意識到是自己的教育方式讓孩子變成了這樣。?</p> <p class="ql-block">??三、過度照顧有個來訪者她的孩子三歲還不會自己吃飯,只有奶奶喂飯才吃,而且每次吃飯都是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追在孩子的后面,央求孩子多吃幾口飯菜。兩夫妻也常常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婆媳問題爭吵不斷。過來咨詢后,她個人得到成長,也開始看到家人對孩子的過度照顧導致孩子存在一些問題,開始要求孩子自己吃飯,“剛開始真是很痛苦的一個過程,孩子痛苦,我也很心疼,但還是得要求自己去做,三個月后孩子能夠自己吃飯了,那種情形不知道有多么感動!那一刻我真心感激我的孩子,她真的很好很棒,她讓我看到,當父母發生變化后,孩子也會發生變化。”</p> <p class="ql-block">希望孩子與我們合作,是我們一直的心愿,但很多時候事與愿違,是孩子們真的“不聽話”?</p><p class="ql-block">先回顧一下,以前,我們希望孩子配合時,都用了哪些方法:以孩子吃飯掉飯粒為例。</p><p class="ql-block">??責備。怎么又把飯灑地上了?告訴你多少次了,吃飯要小心,你怎么回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謾罵。笨手笨腳的,連飯都吃不好。</p><p class="ql-block">??威脅。再把飯灑地上,警察就來把你抓走(把警察設計成壞人,極度錯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命令。以后不許再把飯灑地上了,聽見了沒!</p><p class="ql-block">??說教。你覺得你把飯灑地上對嗎?農民伯伯種糧食多不容易...巴拉巴拉 ...</p><p class="ql-block">??警告。小心,別把飯灑了!</p><p class="ql-block">??控訴。你別再把飯灑地上了,求你了祖宗,一會兒我收拾起來很麻煩,你別在把飯灑了。</p> <p class="ql-block">??控訴。你別再把飯灑地上了,求你了祖宗,一會兒我收拾起來很麻煩,你看我頭發都白了。</p><p class="ql-block">??比較。你就不能像小明那樣,他吃飯從來不撒地上。</p><p class="ql-block">??諷刺。這么大了吃飯還灑,你真是夠可以的!</p><p class="ql-block">??預言。這么大了吃飯還灑地上,你的協調性真是不好,以后就不要從事運動方面的工作了。</p> <p class="ql-block">愛就是讓對方活成自己”這句話說起來簡單,但卻很難做到。我們這代人都是在嚴苛教育下長大的,父母信奉“打是親、寫是愛”之類的所謂“老人言”,我們在被批評、被責罵、被貶低、甚至被打罵中長大,很多人做了父母后,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像自己小時候一樣。但我們不能盲目的溺愛孩子,給于孩子“愛和自己”的同時,也要有“規則和界限”。</p> <p class="ql-block">教育從來都不是放縱,適度懲罰才能讓教育變得有力量。只有父母在必要時狠下心,舍得管教,孩子有敬畏、知對錯、守底線,才不會走上“熊孩子”的道路,才能更好地成長。</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登县|
富民县|
万安县|
辽宁省|
南宫市|
南投县|
板桥市|
吉首市|
凤山县|
义马市|
深州市|
福泉市|
黄石市|
康保县|
平乐县|
广灵县|
邵东县|
探索|
冷水江市|
门源|
渑池县|
华阴市|
嵊州市|
马龙县|
彰化县|
天镇县|
呼玛县|
双流县|
拜城县|
友谊县|
武城县|
黄平县|
高清|
高邑县|
宜阳县|
林甸县|
竹北市|
泊头市|
长春市|
泸定县|
象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