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span style="font-size:18px;"> 張學榮先生和付秀蘭女士,自1972年6月喜結良緣至今,已經過去了五十個春夏秋冬。五十年里夫妻倆相親相伴、相濡以沫,相扶相攜,比翼雙飛。夫妻二人同為醫生,同具仁心仁術,五十多年為軍隊戰士、學校師生治病療傷不計名利,醫德高尚、醫術精湛、有口皆碑。他們的兩個兒子以父母為榜樣,學習刻苦、工作勤奮,家庭和睦。在子女、親友、戰友和部分老同學的支持下,張學榮先生、付秀蘭女士邀請至親、戰友和老同學參加他們的金婚紀念活動,并設酒宴款待來賓,以答謝大家五十年的關心、支持,分享“金婚”的喜悅。</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8px;"> 張學榮先生、付秀蘭女士,用最好的煙酒招待嘉賓,并拒受禮金,仁心仁德始終不渝令人感動。感動之余,利用在活動現場拍攝的部分照片(視頻片段)編制了本輯美篇,以表對二位的敬慕之意。</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8px;"> 編者二零二二年八月</span></h5> <h5><p class="ql-block"> 高雅敞亮的中堂《琴瑟和鳴》,由好友張佩榮先生撰稿,王自剛先生書寫,為張學榮、付秀蘭金婚賀禧。</p></h5> <h5></h5> <h5>南永慧副教授和市城鄉規劃設計院徐陟年工程師同臺主持紀念活動</h5> <h5>好友河西學院趙柱教授致辭</h5> <h5>老同學代表,原甘州區宗教局張家倉局長致辭</h5> <h5>軍嫂陶玉霞女士致辭</h5> <p class="ql-block">張學榮先生向來賓致謝</p> <h5>《金張掖賦》、《紅西路軍賦》作者張佩榮先生</h5> <h5>張學榮、付秀蘭夫婦同妹妹,侄兒媳婦,外甥,外甥女,妻弟,妻弟媳,妻妹及妻妹夫,侄子侄女,侄外孫,外重孫侄外孫女侄外重孫等合影留念</h5> <h5>張學榮、付秀蘭夫婦同親戚們合影留念</h5> <h5>張學榮、付秀蘭夫婦同妹妹,侄兒媳婦,外甥,外甥女,妻弟,妻弟媳,妻妹及妻妹夫,侄子侄女,侄外孫,外重孫侄外孫女侄外重孫等合影留念</h5> <h5>張學榮、付秀蘭夫婦同老戰友合影留念</h5> <h5>張學榮、付秀蘭夫婦同戰友合影留念</h5> <h5>同戰友、軍嫂們合影留念</h5> <h5>張學榮、付秀蘭夫婦和老同學合影留念</h5> <h5>張學榮、付秀蘭夫婦和吳建軍、楊曉慧夫婦合影留念</h5> <h5>張學榮、付秀蘭夫婦同張佩榮、張德凱、張德玉、張德平、南永慧、張興隆、吳建軍、候醫生 、小晨晨合影留念</h5> <h5>張學榮、付秀蘭夫婦和張佩榮、張德凱、張德玉、張德平、南永慧、小晨晨、吳建軍、楊曉慧、候 鄭大夫合影留念</h5> <h5>張學榮、付秀蘭夫婦和張佩榮、張德凱、張德玉、張德平、南永慧、小晨晨、張興隆合影留念</h5> <h5><p class="ql-block">同親戚合影留念</p></h5> <h5>張學榮、付秀蘭夫婦和張德凱、張德玉、 張佩榮、張德平、南永慧、小晨晨一家合影留念</h5> <h5>張學榮、付秀蘭夫婦同中醫鄭大夫合影留念</h5> <h5>張學榮、付秀蘭夫婦和老同學王琪林合影留念</h5> <h5>張學榮、付秀蘭夫婦和同韓中山、李曉玲夫婦合影留念</h5> <h5>孫輩們為張學榮、付秀蘭夫婦敬獻鮮花</h5> <h5>孫輩們給張學榮、付秀蘭夫婦敬獻鮮花</h5> <h5>按本地習俗,老妹張玉秀,侄兒媳孫愛萍為張學榮夫婦披紅掛彩。</h5> <h5>晚輩們向張學榮、付秀蘭夫婦鞠躬行禮</h5> <h5>晚輩們向來賓鞠躬致謝</h5> 魏德勝老先生和三中老同學 <h5>李曉玲女士奏樂助興</h5> <h5>李曉玲女士奏樂樂曲、演唱秦腔選段助興</h5> <h5>斟上珍藏三十多年的名酒答謝來賓</h5> <h5>斟上珍藏三十年的名酒答謝來賓</h5> <h5>笫一杯美酒先敬昔日恩師魏德勝老先生</h5> <h5>笫二杯美酒獻給老朋友張佩榮先生</h5> <h5>為趙柱等同事、朋友敬上美酒</h5> 為老朋友敬上美酒 為老朋友敬上美酒 給親戚們敬上美酒 給親戚們敬上美酒 給親戚們敬上美酒 給親戚們敬上美酒 給親戚們敬上美酒 給親戚們敬上美酒 給親戚們敬上美酒 給親戚們敬上美酒 <p class="ql-block">魏德勝老先生和張佩榮先生</p> <p class="ql-block">同舉杯共祝愿</p> <p class="ql-block">同舉杯共祝愿</p> <p class="ql-block">同舉杯共祝愿</p> <p class="ql-block">同舉杯共祝愿</p> 老同學們舉杯祝福 <p class="ql-block">同舉杯共祝愿</p> 家人們舉杯祝福 <p class="ql-block">同舉杯共祝愿</p> 1972年結婚照 2002年結婚30周年紀念照 <p class="ql-block">2012年紀念結婚40周年留影</p> <p class="ql-block">2022年金婚紀念照</p> <h5>2013年,張學榮、付秀蘭夫婦和長孫張博涵</h5> <h5> 張學榮、付秀蘭夫婦 兒子 張小軍 、張小剛 ;兒媳, 陳雅琴、 李霞霞 ; 長孫 張博涵 <br> <br></h5> <h5>張學榮、付秀蘭夫婦和兩兒子、兒媳、孫子、孫女同大兒媳的爸、媽、哥、嫂、姐、妹及侄女兩大家親人合影。</h5> <h5>張學榮、付秀蘭夫婦 兒子 張小軍 、兒媳, 陳雅琴、長孫 張博涵</h5> <p class="ql-block">張學榮、付秀蘭夫婦和次子張小剛 、兒媳李霞霞 、孫子張博塇、孫女張若曦</p> <p class="ql-block">張學榮夫婦和小兒子的岳父、岳母一大家合影</p> <p class="ql-block">張學榮、付秀蘭夫婦和小孫子張博塇、孫女張若曦</p> <h5>長子張小軍、長孫張博涵</h5> <h5>長孫張博涵,二零二二年于西安</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由于防控疫情的原因,兩個兒子及兒媳、孫子們不能前來參加父母大人的“金婚″紀念活動,特寫信祝賀。</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給爸爸媽媽金婚的祝福信</b></p><h5><br></h5><h5>親愛的爸爸媽媽,各位來賓,大家下午好!</h5><h5> 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是我們家一個重大的節日,是我們的爸爸媽媽金婚五十周年慶典的大喜日子。</h5><h5>由于各種原因,我們無法到父母面前磕頭盡孝,身臨其境祝福爸爸媽媽金婚快樂。在此,長子張小軍、次子張小剛攜妻子陳雅琴、李霞霞,孫子孫女張博涵、張博塇、張若曦向爸爸媽媽表示衷心的祝福:感謝二老給予我們生命,養育我們成人。祝福二老相濡以沫,金婚快樂!祝愿二老身體健康,幸福永遠。同時,我們也代表父母及家人熱烈歡迎出席二老金婚慶典的所有親朋好友,感謝你們在百忙之中前來參加慶典活動,謝謝你們的深情厚誼!</h5><h5> 五十年歲月流轉,父母都早已年逾古稀。五十年相親相伴,父母見證了愛的堅持與忠貞,五十年金婚歲月是父母不離不棄、同甘共苦的婚姻歷程。當年,年輕英俊的父親把漂亮賢淑的母親娶進了門,雖然沒有豪華的婚禮,沒有美麗的嫁衣,也沒有激情的誓言,但是父母用一份責任和執著,用一份擔當與默契,用50年的堅守,迎來了今天這個值得慶賀的日子。</h5><h5> 五十年里,父親母親在互敬互諒中建立了默契,擔負了責任; 五十年里,父親母親在相扶相攜中走過了艱辛,收獲了幸福; 五十年里,父母把酸甜苦辣的生活烙印深深地印刻在了他們的臉上,更銘記在我們的心中。</h5><h5> 風風雨雨五十載,肩扛的是責任擔當。爸爸媽媽作為醫務工作者,堅守醫者仁心,踐行醫者使命,救死扶傷,默默奉獻,不計名利,專心救人,一直是兒孫學習的楷模。爸爸媽媽作為家族的頂梁柱,尊敬長輩,扶持子侄,諄諄教導,以德立行,一直是兒孫學習的榜樣。爸爸媽媽作為家庭的主心骨,含辛茹苦,撫養子女,養育成才,退休之后,依然不辭勞苦,照顧孫子孫女,一直是兒孫學習的表率。</h5><h5>風風雨雨五十載,相守的是風雨同舟。爸爸媽媽養兒育女,柴米油鹽,苦也恩愛,樂也恩愛,磕磕絆絆始終不悔。為事業家庭,酸甜苦辣,哭也甜蜜,笑也甜蜜,風風雨雨永遠相隨。正如一首歌唱得好,最美不過夕陽紅,溫馨又從容,而你們每天相伴相攜散步的景象更是成了小區里一道獨特的風景。</h5><h5> 親愛的老爸老媽,我們感恩你們的付出。謝謝你們賜予我們生命,給予我們幸福,現如今我們一家是三世同堂,兒子能,兒媳孝,孫子孫女個個善良懂事,聰明帥氣。</h5><h5>親愛的老爸老媽,我們為你們驕傲。有幸成為你們的子女是我們今生最大的驕傲。你們含辛茹苦的生活,誠實守信的品德,善良寬容的心胸,是我們晚輩生生世世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和源泉。</h5><h5> 在此激動人心的時刻,我們再次向偉大的父母致以最崇高的敬禮!爸,媽,謝謝你們!此時此刻,我們唯有一個心愿,希望二老有一個幸福的晚年,我們會用我們全部的愛來報達二老的養育之恩。</h5><h5> 最后也再次感謝今天到場的親朋好友,衷心祝福大家家庭幸福美滿,生活快樂開心!</h5><h5><br></h5><h5><br></h5><h5> 兒 張小軍 張小剛</h5><h5> 媳 陳雅琴 李霞霞</h5><h5> 孫 張博涵 張博塇 張若曦</h5><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二零二二年八月十六日</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泉州市|
合肥市|
张家川|
镇原县|
洪湖市|
仁布县|
通榆县|
宝山区|
繁昌县|
庆安县|
灯塔市|
龙江县|
中西区|
墨玉县|
东乌|
永靖县|
长武县|
且末县|
酉阳|
子洲县|
织金县|
灌阳县|
许昌市|
德州市|
奉新县|
神池县|
香港
|
喜德县|
黄平县|
高安市|
交城县|
静宁县|
仲巴县|
桐乡市|
历史|
镇雄县|
淮北市|
仁布县|
平阳县|
页游|
珠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