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center;"><b>《六盤山二日游》</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紅崖村老巷子景區</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程黨會</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1、景區簡介</b> </h1><div> 逛完野荷谷景區以后我們就馬不停蹄地乘大巴趕往隆德縣城關鎮的紅崖村老巷子景區,這一段路比較遠,一下子走了一個多小時才到達了景區門口,紅崖村據說是全寧夏境內最美的古村落。</div> 紅崖老巷子即六盤人家紅崖民俗文化村,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隆德縣城關鎮紅崖社區,緊臨青蘭高速公路隆德出口,距縣城1公里,總占地面積20萬平方米,北依六盤山,南憑清涼山,清涼河穿流而過。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2、隆德縣簡介</b></h1><div> 隆德縣位于六盤山西麓、寧南邊陲。隸屬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地處北緯35度21分至35度47分、東經105度48分至106度15分之間。東望關陜,西眺河洮,南走秦州,北通寧朔; 襟帶秦涼,擁衛西輔,有"關隴鎖鑰"之稱。南北長47公里,東西寬41公里,全縣行政區域面積991平方公里。</div> 戶籍人口據2020年統計,共有49138戶、154412人,常住人口39668戶、109451人;其中男性常住人口55689人,占50.33%;女性常住人口53762人,占49.67%,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3.58:1。全縣下轄13個鄉鎮、98個行政村、10個社區,452個村民小組。全縣常住民族有漢族、回族、滿族、藏族、蒙古族、壯族、苗族、土家族等民族。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3、城關鎮簡介</b></h1> 城關鎮位于六盤山西麓, 隆德縣城內, 東望六盤,西眺沙塘,南接陳靳,北鄰好水。“312”國道縱貫東西。隆秦、隆張縣道穿越南北。六盤險居,水道西行。境內群山綿亙,峰巒疊嶂,地勢東高西低,海拔介于1963——2864米之間,春低溫少雨,夏短暫多雹,秋陰澇霜早,冬嚴寒綿長。素有“溽暑有風還透骨,芳春積雪不開花”之說,年平均氣溫4.5——5.1℃。 <br> 1984年建鎮,2003年11月在全區行政區劃調整中將原峰臺、城郊兩鄉撤消并入城關鎮,新城關鎮由兩鄉一鎮組成。現轄12個行政村(3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4881人。占地面積89.5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6316畝,人均耕地3.4畝,其中歷年退耕面積26127畝。2008年農業總產值完成8511.7萬元,糧食總產達到435萬公斤,人均有糧315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120元。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4、百年老巷子</b></h1> 紅崖村內有一條長約200米的老巷子,占地面積1萬平方米左右,老巷子里分布著十幾個農家樂院落,通向巷子院落深處依次可看到石臺階、石村寨門洞、老巷子、老戲臺、老磨坊、老水井、土蜂窯子、磚雕照壁、紅軍墻、土羊圈等古老鄉村建筑,給古村落渲染出了生動浪漫的歷史人文氣息。<br> 近年來,隆德縣依托紅崖村厚重的歷史文化、獨特的建筑風格,以“千年隆德縣,百年老巷子”為主題,以打造“紅色旅游景區,保護歷史文化名村”為理念,在保留古村落原始特征和原住民生活、生產場景風格的基礎上,深度挖掘“坊文化”。 改建成目前老巷子一條街、家庭客棧、茶館、酒吧、農家樂、老戲臺、老磨坊、老水井等景點設施;建設紅崖泉、古鐘石階、紅軍墻、紅二十五軍先遣團黨委會議遺址、紅軍小廣場、民俗文化墻、景觀雕塑、造型、園林小品20處;新建入口大門、停車場等10余處建筑。 發展書法、繪畫、剪紙、刺繡等經營戶9家、美術館1處,著力打造非遺小鎮。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5、六盤山第一村</b></h1><div> 紅崖村以打造“紅色旅游景區,保護歷史文化名村”為理念,建設紅崖泉、古鐘石階、紅軍墻、紅二十五軍先遣團黨委會議遺址、紅軍小廣場以及民俗文化墻、景觀雕塑、造型、園林小品等20余處,可全面體驗紅色革命文化。</div> 紅崖村還以“食”文化為內涵,建成小吃廣場,發展老巷子福煦菜、老巷子農家大灶臺、禾園等農家樂27家。紅崖老巷子是體驗鄉土風情、了解民俗文化、感受農耕生產、記住鄉音鄉愁的絕佳去處,被游客譽為“六盤山第一村”。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6、戰略要地</b></h1> 解放前的紅崖村,曾數次成為爭奪隆德縣城的戰爭指揮中心,其中宋金爭奪德順郡之戰、成吉思汗拔德順州、李自成攻占隆德城等,都曾在紅崖村安營扎寨,指揮戰事。 1935年秋,紅二十五軍長征途徑隆德,其先遣部隊宿營紅崖村,召開黨委擴大會議,研究部署工作,為該村留下了鮮明的紅色革命文化印記。 五角星旁的豎碑上寫著“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先遣團團部遺址”,后邊的土墻上寫著“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先遣團黨委常委擴大會”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7、紅崖村簡史</b></h1><div> 清朝同治年間,馬姓家族從甘肅靜寧搬遷至此,居住在紅崖山畔,起名為紅崖馬家。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以后更名為紅崖大隊。2003年鄉村合并后叫紅崖村一組。2010年以后,一位銀川攝影者發現了紅崖村的藝術價值,向有關領導建議開發。2011年開始,紅崖村首批改造了9戶人家。后又修了入口形象大門、文化墻、景觀小品、老戲臺休閑小區等。<br></div> 紅崖老巷子東倚龜山,西臨清流河,南靠清涼寺,村子東山及西川為農田,村落整體依山而建,居民區南北排布,錯落有致,從山底向半山腰按扇形分布,各家各戶大門向西,清涼大道南北貫穿全村。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8、紅崖村改建</b></h1> 2011年,為加強對古村落的保護,我縣對老巷子進行了修繕和改造,重建了烽火臺、東西村門等部分已倒塌的基礎設施,盡最大可能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風格。遍布老巷的耙、犁、耱、叉等保留了農耕文明的痕跡。百家姓磚雕、紅軍墻、磚雕照壁、拴馬槽、紅燈籠、戲臺以及別具一格的建筑風格,構成了一幅優美的鄉野畫卷。<br> 石磨、石盤、古井、古柳、老鐘等顯現了千年老巷的滄桑;書畫、石匾一條街、停云美術館、廊亭書畫、張氏書法藏館、老巷子風情剪紙等彰顯了藝術之鄉、書法之鄉的魅力。自2017年老巷子對外開放以來,便被稱為寧夏最美的巷子。經營以來共接待游客70余萬,經營性收入達700多萬。<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9、如今的老巷子</b></h1> 如今的紅崖村,已經能夠讓旅客得到“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干農家活、觀田園風光、賞民間文化、聽紅軍故事、看民俗表演”的全方位體驗。如今,步入老巷子,別具一格的建筑及極致優美的農村風光讓游客留戀,老巷子,正成為隆德一個讓人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一句“我在老巷子等你”正成為吸引游客前來游玩的最響亮口號。<br> 村中高高的炮樓,是這里最顯眼的建筑,登級而上,可俯瞰紅崖村全貌。如今它是人們觀光的最佳之地,過去它是紅崖村集結的號角。村中的炮樓是紅色記憶最真實的寫照,坐在巷子中的兩三個老人,有一搭沒一搭的抽著煙,用故土鄉音拉著閑話家常,或講著如小巷一樣曲折的故事。言談中,有著歷盡世事滄桑后的寧靜與淡定。<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10、各種有特色記憶的照片</b></h1>(1)凸凹不平,極具立體感的百家姓墻 (2)老水井、轱轆 (3)烽火臺 (4)老炮樓 (5)老門樓 (6)老院子 (7)老石碾子 (8)老土墻 (9)老房子 (10)老土炕 (11)老標語“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12)老巷子 (13)紅軍泉 (14)老酒坊“一諾酒坊” (15)老臺階路 (16)老石槽 (17)老用具 (18)農家大灶臺 (19)老漫畫 (20)創客園 (21)基地墻 (22)《六盤山之戀》拍攝地 (23)特產轉賣街 轉完紅崖村老巷子后,我們順便就在老巷子的飲食點吃了午飯,我和霞客幾個人在同一家飯館吃的飯,這家飯館的師傅手腳特別的慢,半天上不了一碗飯,他們幾個要的炒餅,我要的是一碗我平常最愛吃的可以克食降溫的漿水面,等了三四十分鐘后終于給我把漿水面端了上來,遺憾地是不但很貴而且還特別的不好吃。吃完午飯后我們就乘車直達本次行程的最后一個景點六盤山紅軍長征景區。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作者簡介</font></b></h1><font color="#167efb"> 程黨會,武功縣河道鄉上河道村人,1963年出生,1984畢業于陜西師大化學系并獲學士學位,中學高級教師,武功縣作協會員和咸陽市作家協會會員。先后在陜西漢中中學、武功薛固中學、武功長寧高中、河南新欣學校、北京華誠中學、北京京華學校、西安航天中學、楊凌高新中學任教,現任教于西農附中。本人喜愛旅游和打乒乓,作品散見于多家文學平臺,多數文章均可在網上查詢。<br><br> 電話 13060394871<br> 微信 cdh13060394871<br> QQ 361033464</font>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岸区|
平原县|
乌拉特中旗|
文成县|
佛教|
牙克石市|
汉川市|
铁力市|
乌拉特前旗|
丰原市|
安塞县|
庆安县|
嘉定区|
仙桃市|
故城县|
九台市|
沅陵县|
澳门|
鹤山市|
大理市|
余干县|
东安县|
广水市|
象山县|
界首市|
将乐县|
双牌县|
岱山县|
湘潭市|
清流县|
鸡泽县|
新竹县|
莎车县|
和田市|
丰城市|
通渭县|
武强县|
全南县|
揭西县|
房产|
孟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