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2022梅里雪山外轉輕裝徒步,心靈與身體的壯舉!

春天里

<p class="ql-block">日照金山</p> <p class="ql-block">梅里雪山在藏民心中是一座圣山,藏語中稱為“絨贊卡瓦格博”。又稱太子雪山,北與西藏他念他翁山,南與碧羅雪山相連,氣勢非凡,被稱之為“太子十三峰”。</p> <p class="ql-block">2022年7月17日至25日,我們在發哥的帶領下,跟隨馬幫九天全程走完外轉兩百八十多公里的路線。馬幫馱負食品和裝備,沿途風餐露宿,在山林與溪流之間奔走。徒步轉山之路,是我們自己身心的一次偉大壯舉。<span style="font-size:18px;">而區別于傳統轉經路線的是,我們從西藏林芝阿丙村包車去到甲應村,成為極少數中途增加景點的游人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全程280多公里。徒步、騎行、駕車,時間9天。翻越無數座3000米以上的大山。跨越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江并流的區域。途經云南、四川、西藏三省。途經梅里雪山的眼淚: 大流沙。</p> <p class="ql-block">梅里雪山轉山路途,氣候濕潤,全年適宜轉山,只要身體健康的人都能承受,根據自己時間安排前往。</p> <p class="ql-block">“轉山”是源于西藏一種莊嚴而神圣的宗教活動儀式,藏傳佛教徒相信,每轉一次神山,都可以消除一些罪孽,使自己的身心和靈魂得到凈化;每完成一次轉山,都意味著自己向夢想中的花園更近了一步!</p> <p class="ql-block">倉央嘉措情詩中有一句話“那一世,我轉山轉水轉佛塔啊,不為修來生,只為途中與你相見”。</p> <p class="ql-block">梅里外轉又稱梅里大環,圍繞梅里雪山環行一周的這條埡口連穿路線,是藏民們轉經朝圣的經典路線,亦是山友們心心念念的徒步路線之一。</p> <p class="ql-block">梅里雪山是藏東地區第一神山,為藏傳佛教寧瑪派分支伽居巴的保護神,于是卡瓦格博峰就成了藏傳佛教的朝覲圣地。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也是云南第一高峰。</p> <p class="ql-block">梅里雪山以其巍峨壯麗、神秘莫測而聞名于世,早在30年代美國學者就稱贊卡瓦格博峰是“世界最美之山”。</p> <p class="ql-block">在藏文經卷中,梅里雪山的13座6000米以上的高峰,均被奉為“修行于太子宮殿的神仙”,特別是主峰格博,被尊奉為“藏傳佛教的八大神山之首”。</p> <p class="ql-block">在信仰藏傳佛教的藏族人心中,一生中必須繞卡瓦博格轉經一次,才能在輪回中免遭墮入地獄之苦,即便在轉經途中死去,也被視作再生有福,靈魂甚至可以抵達極樂世界。</p> <p class="ql-block">對于一個喜歡旅行,熱愛壯麗自然風光的人來說,這是一次享受戶外旅游的絕佳機會;對攝影愛好者而言,神山有超凡出塵的景致;對愛好民俗的旅游者而言,是了解藏族宗教觀念、生活習俗的最佳途徑;對醉心自然的旅游者而言,是一次天人合一的身心投入。</p> <p class="ql-block">只要投入大自然的懷抱,我整個人仿佛都重新活了一次一樣,不再拘泥于生活中的各種角色。我身體里的每一個細胞都自由的活躍起來。我是那么的熱愛高山和大海。如果一月不接觸一次大自然,我感覺我的靈魂都要生銹了。只有戶外,才能安放我躁動不羈的靈魂。</p> <p class="ql-block">說走就走。安排好工作,7月17日上午九點,我們乘坐發哥的大奔,一路順風,直達香格里拉。在城里吃完藏餐午飯,再到州醫院做核酸檢測 。</p> <p class="ql-block">等待核酸檢測結果的同時,我們又去了松贊林寺,并見到居住在寺院旁邊的發哥的藏族朋友。</p> <p class="ql-block">他正在建新屋,我們參觀了他的新宅,一棟正在裝修,外部簡潔大方, 內部寬敞豪華的藏式建筑別墅。</p> <p class="ql-block">藏式房屋十分考究,除土墻外,整幢房屋完全是用上好的木材構筑起來的。柱子絕對是一棵生長百年以上的參天大樹。平整的樓板,雕刻精致的神龕和家具,無一不是用上好的木材所制。室內裝潢講究,火塘旁邊要設神龕,火塘一年四季都燒得旺旺的,一是象征日子過得紅紅火火,二是驅逐高海拔地區的寒冷。內部雕刻裝飾,精細、鮮艷的龍紋、花卉、藏八寶等圖案遍布房柱、房梁。精美的壁畫掛在其間。</p> <p class="ql-block">從發哥朋友家出來,步行五分鐘就到松贊林寺大門口。</p> <p class="ql-block">噶丹·松贊林寺是云南省規模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該寺又稱歸化寺,距中甸縣城5公里,是一座古鎮規模的古堡群建筑。也是康區有名的大寺院之一,還是川滇一帶的黃教中心,在整個藏區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被譽為“小布達拉宮”。該寺依山而建,外形猶如一座古堡,集藏族造型藝術之大成,又有“藏族藝術博物館之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拜佛結束,我們到對面的木棧道,欣賞松贊林寺在拉姆央措湖中的倒影。拉姆央措湖藏語為“圣母靈魂湖”,是著名女神白登拉姆的寄魂湖,又是候鳥的天堂和藏族群眾心目中的神湖,是高僧大德臨終必經歸路。</span></p> <p class="ql-block">神圣寺院的倒影是照耀心靈的明鏡。拉姆央措湖湖面不大,景色卻秀美異常,湖中四季都有各種水鳥棲息。站在大倉大殿頂上,觀望拉姆央措湖,它是一尊佛在自然界的投影。</p> <p class="ql-block">拉姆央措湖現在正在重修,據說是要加大湖的深度。湖水已被抽干,部分低洼積水區域,還有大片成群的魚兒及水鳥在游走。挖機停在湖里,不緊不慢的、一鏟一鏟的挖著淤泥。</p> <p class="ql-block">環湖一圈,雖然沒有了倒影,但遠處的松贊林寺還是很美,忍不住拍了許多照片,我們又啟程去追尋梅里雪山的日落。</p> <p class="ql-block">我們駕車從香格里拉前往德欽方向駛去,由尼西鄉進入奔子欄鎮境內時,就看見在金沙江岸百米范圍內一座橋。</p><p class="ql-block">奔子欄,賀龍橋,壯哉,中國工農紅軍,偉大,中國共產黨!</p> <p class="ql-block">路過白馬雪山埡口,為了抓住這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片刻時間,發哥把車停靠路邊,快速取出長槍短炮,架在路延或者巖石上拍起照來。只見西邊天際嵌著一枚火紅的夕陽正默默地燃燒著,它周圍的流動的云彩被灼成了紅色,余暉映照在布滿積雪的山峰上,似涂上了一層薄薄的金輝。</p> <p class="ql-block">夕陽很快墜落卡瓦格博主峰后面,天空之城便轉為暗灰。收起攝影器材,踏著暮色,繼續前行。到達飛來寺,天已經全黑了。發哥帶我們去品正宗的牦牛火鍋。熱情好客的藏族老板娘,熱氣騰騰的牦牛肉火鍋,給我們留下了極好的印象。明天早上,我們將在飛來寺觀景臺觀看梅里雪山日出。原打算住宿飛來寺,由于旅游恢復,各地來的人太多,今晚飛來寺住宿爆滿,我們只能返回德欽縣城去住,明天早上又過來看日出。</p> <p class="ql-block">7月18日早上,六點不到我們就起來趕往觀景臺拍日出。到達觀景臺,人還不是太多,發哥和澤鑫父子倆找了一個最佳拍攝位置,架好長槍短炮,靜候日出。不一會兒,觀景臺就被人群圍滿。各式各樣的拍攝工具加上遙控飛機,可謂熱鬧非凡。可惜厚厚的云層一直籠罩在頭頂上空,雪山被云層包裹著,隱隱約約的露出一點點峰頂,馬上又被云霧繚繞了。一直等啊等,云層越來越厚,似乎要下雨了,還冷,到八點半左右,觀景臺的人走得差不多了,除了我們還在堅持等云開霧散,露出雪峰頂外,就只有幾個藏族同胞在念經轉塔。她們的虔誠,感染了我,我也不由自主的加入了轉塔。</p> <p class="ql-block">觀景臺可以欣賞梅里雪山的真容,一處是飛來寺觀景臺,另一處是霧濃頂觀景臺,因霧濃頂觀景臺有十三座白塔,又被稱作十三白塔迎賓臺。霧濃頂觀景臺位于霧濃頂村,距白茫雪山埡口23公里,距德欽縣城8公里,只要天氣好,沒有大霧,這里可以拍攝梅里雪山全景,攝影者可以將飛來寺村和河谷作為前景。東北方向是白馬雪山,南向可以看到霧濃頂村煨桑的青煙和瀾滄江峽谷煙云。</p> <p class="ql-block">在飛來寺觀景臺觀日出,梅里雪山近在眼前,景色非常壯美。德欽飛來寺觀景臺是觀看日照金山的最佳位置,正對著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日出時,陽光灑在梅里雪山主峰上,雪山仿佛放出金色的光芒,非常壯觀。隨著旅游設施不斷完善,近年來,每天都有大批游客前往飛來寺觀景臺一睹卡瓦格博雪山的奇景——日照金山。</p> <p class="ql-block">站在飛來寺觀景臺上,日出的時候,陽光灑在梅里主峰上,雪山仿佛放出金色的光芒,來自各地的信徒跪地膜拜,嘴里喃喃念著經文,非常壯觀。</p> <p class="ql-block">發哥堅信云霧會散開,一直堅守在觀景臺,功夫不負有心人,九點多,整個雪山揭開了面紗,潔凈俊郎,秀美挺拔的山峰完完全全顯露出來,美得耀眼,忍不住的令人驚嘆。拍完日出,十點,我們又駕車返回德欽縣城,扎西的親戚扎史在等我們,由他開車送我們去永樂村與扎西匯合。扎西是這次我們梅里雪山徒步外轉的藏族領隊。</p> <p class="ql-block">德欽縣位于迪慶州西北部。西南與維西傈僳族自治縣、怒江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接壤,西北與西藏自治區昌都市芒康縣、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左貢縣,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察隅縣山水相連;東南同四川的巴塘縣、得榮縣及云南的香格里拉市隔金沙江相望,總面積7291平方公里。境內雪峰林立,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漢澤為太子雪山,海拔6740米,為云南省第一高峰)北連西藏自治區阿東格尼山,南與碧樂雪山相連接,有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太子十三蜂”。明永冰川從卡瓦格博腳下6000多米的極寒冰雪線以下一直延伸到海拔2660米處的亞熱帶原始森林中,全長11.7公里,是世界稀有低海拔、朝海洋性的現代冰川。</p> <p class="ql-block">到縣城遇見扎史后,方向盤就交給他了。扎史,三十多歲,藏族,很健談,上車不長時間就活躍起來。這段時間他專門做松茸銷售,從他口中,我又學到了一些松茸知識。也知道了全國最好的松茸就產自德欽。他帶著我們一路向前,我觀望著車窗外的高山峽谷,迎面撲來,又向后倒去。滿滿的江水伴著山路,緩緩流淌……我忍不住問這是什么江,扎史說這里是三江并流跨越的地方。不禁讓我們精神一振,記得是初中地理學過三江并流區域,想不到如今能親自來到這里,好激動哦!</p> <p class="ql-block">在永久村(2460m)路口,扎西和他15歲的兒子旺堆以及兩匹拉在車上的騾子、駕駛員,已經早早等在路口。停車后,發哥與他們簡單的交流了一下,旺堆并到我們車上,繼續前進。永久出發,沿盤山碎石路面緩緩上行,坡度不大,到達梅里大轉的第一個埡口多拉埡口(3150m),在埡口可以看見白馬雪山的背面。整理行裝,告別扎史及運送騾子的駕駛員,我們正式開始徒步。我對澤鑫說:我們的長征開始了。翻越多拉埡口,沿著蜿蜒起伏的山路,我們一路下著緩坡,邊看風景邊拍照,在樹林間時快時慢的前進,扎西和騾子走得快,等了我們兩次之后,先往露營地去了。我們經曲夏(2715m)、阿色大道到達隆那,過了隆那之后,再爬升一段林間小路就到永是通(3340m),然后是得康拉雜(3465m)。在爬升多克拉林間小路時,山雨來了,滴滴答答突然就打濕了衣褲,鞋也潮了。這時我和澤鑫剛好走到了幾棟木屋附近,就地休息躲雨,等了一會雨還在下,渾身冷起來了,正難受間,扎西穿著雨衣,給我們送傘來了。我倆愉快的撐開雨傘繼續爬坡,四十分鐘后,終于見到冒著炊煙的木屋,旺堆坐在屋檐下,面對著路口,我剛露出頭來,他就看見我了,急忙站起來迎接我。這時的我又累又渴又餓 還冷得直打哆嗦。在換衣服時才想起今天就吃了早餐,身上沒帶任何路糧,就靠喝水走過來,全程18公里,用時8小時,海拔上升800米。身體當然要發出警報啦。</p> <p class="ql-block">藏族奶奶的火塘,火總是燒的旺旺的,火塘里的鐵架子上煮著一大鍋燉菜,不斷向外冒著香氣。圍在火塘邊,晚餐是藏族奶奶給我們做的飯。沿途有很多蘑菇,太新鮮了,我實在忍不住撿了一些熟悉的帶上來,正好交給藏族奶奶,她隨手就給我們全放湯里煮。吃飯時,就著熱乎乎的菌子湯,吃了幾大碗,渾身就暖和起來,不再冷了。今晚就住在藏族奶奶的小木樓里。</p> <p class="ql-block">7月19日,早8:30,告別藏族奶奶,從多克拉開始,直接向上在密林中登升。出得密林豁然開朗,無數開著嫩黃色小花的植物在山間盆地中恣然生長,兩側山峰云霧繚繞,牦牛在花叢中或臥或站,一副怡然自得的樣子。越往上爬花兒越是盛開,品種也多,紫色、白色、紅色、黃色……成了鮮花的海洋,太壯觀了,讓我簡直不忍離去。發哥更是拍個不停 ,這也是攝影愛好者的天堂。</p> <p class="ql-block">多克拉埡口有很多幡群,陣容讓人震撼。經幡叢中牛頭骨上的彎角直指天空,一邊是白色經幡,紀念去世的人。一邊是彩色經幡,為在世的人祈福。</p> <p class="ql-block">多克拉埡口是西藏和云南的分界線,越過埡口就到了西藏的地界,這里視野開闊,西藏一側的雪山在云霧中若隱若現,云霧縹緲,如仙境一般。我們一腳跨過了省界。之后的下降又窄又急又漫長,號稱有108個彎道。翻越多克拉埡口途中。路面泥濘濕滑,曾有成群的牛馬從這里翻下山去。對轉山的人來說,這個大坡是個嚴峻的挑戰。之字形山路上,人與騾馬都已氣喘吁吁,一步一停,慢慢往下挪,稍不留神,就會滾下幾百丈深的懸崖下。</p> <p class="ql-block">山上的雪水匯成的小溪,一直陪伴在身邊,冒雨前行的路上,不斷有支流匯入,小溪已經變成山中轟鳴奔騰的河流,因為是冰雪消融的水,水質很好,潔凈、冰涼,水花四濺,有時流過布滿青苔的石頭,有時穿過高聳入云的冷杉樹根,滋潤著大地。</p> <p class="ql-block">下坡路上,雖然雨滴落過不停,仍然是鮮花滿山坡,美麗的花兒一直鋪到山腳,一大群牦牛散落在花間,還有大塊未融化的冰川,潺潺流水,真的以為自己誤入仙境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山口、路邊,經常能看到遺留的衣服、首飾、物品等,這些都是藏族人的一種寄托,想帶給去世的親人使用。</p> <p class="ql-block">走著走著,雨越下越大,渾身又是透濕,五點鐘走到營地,又是扎西迎上來,帶我們到火塘邊,又帶我們去取背包,催促我們趕快換衣服,烤火取暖。原來我們計劃的露營地不是這里,還得前進,但雨太大了,只能住下避雨。在我們烤火烤鞋子的時候,陸陸續續又來了幾波轉山的藏族同胞,很快我們都熟悉起來,期間還相互傳遞零食。人本來就該簡單快樂,只有在都市里才有那么多的復雜程序。</p> <p class="ql-block">7月20日,八點吃完早餐出發,旺堆、澤鑫我們仨先走,發哥與馬隊一起。經過兩個多小時林中的悠閑徒步,沒有太大的上升,到達海拔2800米的羅阿西拉埡口。這里我們第一次看到了卡瓦博格的背面,還看到傾瀉而下的冰川。我們已經走到飛來寺的正對面,中間是卡瓦博格。為了拍到精彩瞬間,發哥要堅守到太陽落山。</p> <p class="ql-block">繼續前行,路上都是原始森林,還有紅豆杉,因貪戀美景,觀賞拍照,旺堆走前,離我已經很遠。澤鑫與馬隊匯合后,我翻過埡口,快步追趕旺堆,雖然他個子高,畢竟還是孩子,我想追上他,帶他吃午飯。當我一路奔跑到曲那通河不見他,問了客棧的人,確認他已經往前走了。我又馬不停蹄的一路追過去。河谷走完,就是沒完沒了的爬坡。這個坡被稱為“南通坡”,意思是只能看見天的坡。狹窄的山路兩旁遍布掛滿樹胡子的樹木,視野很局限,只能望到天空。回頭能從林間望到緬次姆峰。接近埡口,馬隊趕上我,我告訴扎西,旺堆我沒追上。馬隊便超過我。到了埡口之后下降的“變態坡”,不但漫長,而且布滿大小碎石,陽光直射在身上,熱得晃眼。經過三個多小時下到坡底的阿丙村。扎西已經在村口等著了,見到他就見到營地,很高興。在山腰上俯瞰村莊,特別舒服的一幅田園風景畫映入眼簾。晚上住在阿丙村民家客棧,吃了松茸燉雞。這是幾天來第一次能洗澡,能吃到豐盛食物的客棧,大家很開心。</p> <p class="ql-block">7月21日,應發哥倡議,包車去甲應村。10點我們帶著行李,坐車出發去甲應村,扎西趕騾子后天在來得橋與我們匯合。</p> <p class="ql-block">從阿丙村到甲應村,途經察瓦龍,大流沙。這一段是塵土飛揚的公路,扎西趕著馬匹前往察瓦龍,旺堆我們則包車而行。路程不長,但路窄難走。路邊繪有綠度母和白度母的壁畫和經文。路兩旁有面積很大的仙人掌,很多上面結著紅色和黃色的果實。中午到達這條路上著名的塌方區大流沙(梅里雪山的眼淚),巨大的山體從側面傾斜而下。公路邊修建了類似大壩的水泥建筑,擋住下滑的碎石,感覺安全多了。我們停車拍照,然后快速通過。</p> <p class="ql-block">甲應村,當地人叫甲興村,屬于西藏林芝地區察隅縣察瓦龍鄉。群山環抱,是個幾乎遺世獨立的小村莊。村子里只有4戶人家,他們住在山溝的深處,更不為外人所知。這里的水很清,樹型很有特色,綠油油的草甸上各色小野花在微風細雨中搖曳,馬匹、牦牛、紅、白、黑色木房子散落其間,一排排轉經筒在長流水的帶動下自轉,不遠處梅里雪山俏立云端。</p> <p class="ql-block">進村的路太難走,讓我不由自主想起韓紅唱的歌《天路》。村子里有兩家客棧,我們住的是卓瑪家。這里離卡瓦格博很近,山谷的一頭就是梅里雪山,逆溪而進約5公里,就能近距離瞻仰卡瓦格博的雄偉和緬茨姆的優雅。</p> <p class="ql-block">甲應村的客棧之一。</p> <p class="ql-block">甲應村的客棧之二。</p> <p class="ql-block">甲應村的孩子聰明伶俐,未來的理財規劃師、運動健將、歌星、模特……就在他們當中。</p> <p class="ql-block">7月22日,吃過早飯,收拾好行裝,告別甲應村,我們今天去格布,在那里也許就會遇見扎西和他的兩匹馬。</p> <p class="ql-block">車沿著怒江邊的狹窄土路前行,有時有胳膊肘急轉彎,有時會車時只能一車倒退讓路,我們的司機是30多歲的藏族小伙子索西,技術嫻熟。</p> <p class="ql-block">下午六點,我們翻山越嶺,跋山涉水,疲憊的到達格布村,扎西已經帶著他心愛的兩匹騾子上達古拉埡口了。</p> <p class="ql-block">格布村有住宿,扎西聯系好的,但沒吃飯的地方。離天黑還有一段時間,商量了一下,我們決定出發。索西,開車的藏族青年帶我們去拉珠他親戚家住。上山的路依然很陡很多彎。天全黑的時候到達拉珠,拉珠附近是大唐電力集團公司正在修建的拉扎電站。雖然天黑了,依然是燈火輝煌,還有飯店營業,我們把車開到一家成都菜館門口,大家都迫不及待的下車,肚子已經餓得咕咕叫了。</p> <p class="ql-block">老板年輕干練,簡短交流后,馬上為我們安排了飯菜。這餐飯菜,是轉山以來最對胃口的一餐,大家都吃得很開心,不停的夸老板手藝好。</p> <p class="ql-block">7月23日,起床,梳洗完畢,大家都想去昨晚的成都菜館吃早餐,幸虧留了老板電話。電話打了一會才有人接,老板說剛醒來,我們便沒提早餐,改為向老板告別:我們走了,有緣再相見。</p> <p class="ql-block">繼續努力向埡口進軍,計劃到碧土鄉吃早餐。又是翻山越嶺,陡坡險路,嚴格的卡口檢查,終于找到碧土鄉。</p> <p class="ql-block">碧土鄉,西藏左貢縣轄鄉。位于縣城東南,距縣城114公里。面積683平方公里。屬半農半牧鄉。</p> <p class="ql-block">進鄉路上餐館很多,但都沒怎么開門營業的樣子。這里氣候特別冷。我們進了一家名叫斷片江湖的川菜館,原打算一次吃早飯,但是老板說還沒到吃飯的時間,做不出來。只有面條餃子可以做。大家只好吃面,索西點了餃子。 </p> <p class="ql-block">吃完早餐,電話聯系扎西,他已經連夜到來得橋了。我們都急著想看看來得橋的樣子,簡單走了一下碧土街就向來得橋前進。依然是懸崖峭壁,土路,峽谷,路面被雨水沖刷得像一條溝,車子只能慢慢騎行通過。</p> <p class="ql-block">中午,到來得橋。車還沒停穩,就看見扎西,大家激動得大聲喊:扎西!扎西!就好像見到久別的親人一樣,他見到我們,也開心的笑了。挺佩服他的,這么快就走到這里。他是帶著馬兒徒步過來。我們是坐車啊,還累的夠嗆。</p> <p class="ql-block">定好午餐,休整了一下,把潮濕的背包拿出來晾曬。扎西便帶我們去看旺堆的外婆(藏語:阿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翻過來得橋對面的山坡,我們就到了阿甲的家。只有阿甲一人在家。這是典型的藏族民居。我們爬山上來,陽光明媚,熱得氣喘,一進到屋子里,馬上涼爽了,阿甲86歲,身體硬朗,熱情好客,家里收拾得特別干凈整潔,木地板擦得發亮。</p> <p class="ql-block">把我們安頓坐下,阿甲馬上去打酥油茶,還用藏語問扎西,要做午飯給我們吃,扎西說已經定好了。她老人家又忙著給我們拿好吃的,不一會,桌子上就擺滿了藏族特色食品。吃著藏粑、奶渣,喝著酥油茶,聽外婆轉經講故事……</p> <p class="ql-block">阿甲太勤勞了,把家收拾得很整潔。旺堆說,阿甲還養了十多頭豬,還有牛。</p> <p class="ql-block">旺堆和他的阿甲、父親。</p> <p class="ql-block">夜宿來得橋客棧,一夜枕著河水的咆哮聲入眠……</p> <p class="ql-block">7月24日,飽餐一頓,帶上簡單的路糧,我們又踏上征途。今天的目的地,尼瑪牧場。</p> <p class="ql-block">從龍西村委會開始往上爬,一路陡坡,腳下依然是懸崖峭壁。旺堆帶著我們走小路先行,扎西和騾子因為收拾行囊后一步出發。</p> <p class="ql-block">我們從日出走到下雨,下冰雹 ,又走到天晴,路過梅求補功,終于在五點左右,踏雪到達尼瑪牧場。 這里是整個轉山線路中景色最美的地方之一。前面不遠處的雪山就是卡瓦格博山峰。今晚我們就住在石頭砌墻的屋子里,我們自己動手做飯。主人轉山去了,我們便成了這里的主人。住宿及食物費用,已經在路上就付給主人的女兒了。</p> <p class="ql-block">酷愛攝影的發哥,放下背包就迫不及待的拍照片去了,扎西用壓力鍋煮上飯后又忙著照顧騾子,澤鑫埋頭削土豆,旺堆在火塘邊烤鞋子。</p> <p class="ql-block">海拔太高,我在做土豆時,怎么炒都是生的,中途加了兩次開水煮,才把它弄熟。</p> <p class="ql-block">吃過晚飯,夜幕降臨,四周開闊,無遮無擋,是觀看星星的絕佳位置。</p> <p class="ql-block">牧場夜晚的星空</p> <p class="ql-block">群星璀璨</p> <p class="ql-block">發哥冒著寒冷,蹲守到半夜拍到的。</p> <p class="ql-block">7月25日,我們七點起來時,扎西已經收拾好行裝,打好酥油茶。在等我們了。</p> <p class="ql-block">孩子們不怎么喜歡喝酥油茶,我又快速給他們做了牛肉泡面。吃過早餐,扎西催我們上路,他說今天路程比較遠,希望我們快點走。</p> <p class="ql-block">說拉埡口是轉山途中海拔最高點,和多克拉一樣,是西藏和云南的分界,過了說拉就又回到云南了。</p> <p class="ql-block">一早出發,從海拔4800米的說拉埡口一路向下到海拔2100米的梅里水。景色從高山草甸、灌木、闊葉林,再到干熱河谷的植被,溫度經歷冬秋春夏,非常特別。下到江邊公路,全程轉山結束。依依不舍的告別扎西、旺堆父子倆,我們又踏上回家的路途。</p> <p class="ql-block">回首看看曾經的足跡,甚至讓我們自己都覺得有些驚訝,那些泥濘里的孤單身影,山道上艱難跋涉的步伐,翻越埡口的崩潰,烈日暴曬下走在土路上的無精打采?,在山林與江河之間奔走。轉經之路,對于澤鑫(大三學生)和旺堆(初中畢業生),更是自己內心的一次旅程,既磨煉了意志,又鍛煉了耐力。發哥告訴我,他拍了六千多張照片,收獲滿滿。對于我來說,能在五十多歲的年齡挑戰自己,并安全完成,這真的是我自己的一次壯舉。對于扎西和他的騾子,又完成了一次虔誠的轉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就是梅里外轉,虐,并快樂著。?</p> <p class="ql-block">梅里雪山的美,無法用文字描述,無法用照片復制,更是一種無法用心情表達的美。她比任何畫面都更富有詩情畫意,當你身臨其境,仿佛進入了一個夢幻世界,每一秒帶給你的震撼和視覺沖擊,都讓人難以忘懷,早已深深刻入了我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我所能做的,像無數藏民一樣,平行地繞著她行走,懷揣著對卡瓦格博的無比崇敬,帶著至尊、至圣、至神的祝福和祈愿,與大自然達成共識,和諧相依。</p> <p class="ql-block">?感謝卡瓦格博對我們的眷顧!以及那些繞山而行的美好日子。感謝發哥、扎西、澤鑫、旺堆的一路陪伴!</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民勤县| 高青县| 安平县| 万宁市| 云和县| 临夏县| 甘南县| 凉山| 砀山县| 大姚县| 灌云县| 临沂市| 灵台县| 澎湖县| 北辰区| 宁夏| 闽清县| 浮梁县| 含山县| 娄烦县| 屯门区| 富民县| 渝北区| 虞城县| 会昌县| 深泽县| 囊谦县| 楚雄市| 南丰县| 马边| 洪湖市| 岳阳市| 三门县| 台南县| 安宁市| 尚志市| 双柏县| 集安市| 成安县| 涪陵区| 乌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