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元節即將到來。特以此文緬懷我勤儉持家,關愛家人,和睦四鄰,樂善好施的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娘的遺像</p> <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記憶里,娘抱著我坐在灶臺旁,喂我碗底稍稠一點的米湯。一口米湯下去,我的嘴便再也不愿意離開碗沿。那是一種淡淡的香,悠遠綿長,執著地輕叩我的感官。那一刻,我的認知被金黃色的米香喚醒。</p> <p class="ql-block"> 娘常說:“早晨喝米湯,全天精神爽。”為此, 我家有早起米湯中午面的習慣,還有大鍋米湯小鍋面的講究。娘熬米湯總是用泥土灶臺上的大鐵鍋,架上柴火,拉起風箱,風生火起,火苗舔著鍋底,煨著鍋里的小米,情濃似海的樣子。當鍋開后,改為小火,不再激烈,像是過日子細水長流。灶膛里火焰微微,鍋臺上水汽裊裊,一派高山流水、孝老愛子、夫唱婦隨和諧之曲調。少頃,在鐵箅子放上饃饃、切好的南瓜紅薯等,那又是平淡歲月里的瑣碎日常了。再過半個小時,飯成,揭開鍋蓋,白氣充屋,滿室生香,拌上腌制的碧綠韭菜蘿卜,小米香糯,蘿卜咸脆,當是一家人枝繁葉茂人強馬壯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娘燒米湯,喜歡在鍋里放上紅薯或南瓜,米湯里帶著甜,紅薯里帶著香,充饑抗餓又味美,是饑荒年代的持家之道。娘常說:“奶奶年齡大了,爹活重,我們正長身體,需要補充營養。”在物資匱乏的年間,常把自家種的蔓菁和油菜根熬在米湯里。邊切邊念叨:“蔓菁疙瘩油菜根,勝過東北大人參。”這是娘在艱苦年代的營養餐。</p> <p class="ql-block"> 饑荒年間,我家人多地少,憑幾畝薄地艱難度日,娘精打細算,數著米粒過日子。即是這樣,只要有討飯的上門,娘總是端上米湯,拿著饃饃或紅薯,讓吃飽喝足。娘常說:“凡有一線之路,誰愿意離開自己的家?他們是在家活不下去了才出來的。咱省著點,多添一瓢水,興許能救人性命。”</p> <p class="ql-block"> 娘的米湯,晶瑩清香,沒有比娘熬的米湯更溫柔了。娘的米湯來之不易,一飲一啄飽蘸苦辣酸甜。喝娘的米湯,不只是喝味道,而是在體味一種幸福。娘寄托在這漫長熬煮過程中的每一種心情,我們家人都能品得出,讀得懂,也都會珍惜而享受。</p> <p class="ql-block"> 娘已作古多年,娘的小米湯已經成為記憶中的木雕,古樸、溫暖而深刻,不可磨滅,遙不可及。時常夢里,老屋炊煙裊裊,粥香飄飄。娘親切地呼喚我回家吃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寫于二0二二年農歷七月十二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武县|
洱源县|
长顺县|
开化县|
大新县|
郯城县|
稷山县|
共和县|
南川市|
东辽县|
三台县|
讷河市|
剑河县|
东乌珠穆沁旗|
马龙县|
茂名市|
厦门市|
玉树县|
新巴尔虎左旗|
共和县|
涞源县|
广州市|
邯郸县|
蒙城县|
兰州市|
怀仁县|
左贡县|
开化县|
都昌县|
镇巴县|
如皋市|
北碚区|
宝清县|
望城县|
富民县|
丽江市|
重庆市|
叶城县|
商都县|
长乐市|
来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