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文字編輯:美 靈</p><p class="ql-block"> 圖片來源:網 絡</p><p class="ql-block"> 配 樂:宇 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國的四大名關:</p><p class="ql-block"> 山海關、嘉峪關、潼關、友誼關。皆歷史悠久,氣勢雄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山海關:</p><p class="ql-block"> 萬里長城是世界奇跡。山海關是長城的起點,而山海關又有"天下第一關"之稱,是中國名勝古跡薈萃、風光椅旋、氣候宜人的歷史文化古城和旅游避暑勝地。</p><p class="ql-block"> 山海關古稱榆關,也作渝關,又名臨閭關,在河北省秦皇島市以東10多公里處,在市之北部。北依燕山,南臨渤海,東接遼寧,西近京津。自然區域面積180平方公里,人口12.5萬。境內有石河、潮河、沙河等主要河流。氣候屬東部季風暖濕帶濕潤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雨量充沛,氣候宜人。年平均降雨量736毫米,最大積雪深度13毫米,最大凍結深度85厘米,空氣平均相對濕度62%。山海關的城池,周長約4公里,是一座小城,整個城池與長城相連,以城為關。城高14米,厚7米。全城有四座主要城門,并有多種古代的防御建筑,是一座防御體系比較完整的城關。</p><p class="ql-block"> 山海關歷史悠久,是古代軍事要塞,早在新石器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在這里勞動生息了。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中山王徐達奉命修永平、界嶺等關,在此創建山海關,因其倚山連海,故得名山海關。</p><p class="ql-block"> 山海關長城匯聚了中國古長城之精華。明萬里長城的東邵起點老龍頭,長城與大海交匯,碧海金沙,天開海岳,氣勢磅礴,馳名中外的"天下第一關"雄關高聳,素有"京師屏翰、遼左咽喉"之稱;角山長城蜿蜒,烽臺險峻、風景如畫,這里"榆關八景"中的"山寺雨晴,瑞蓮捧日"及奇妙的"棲賢佛光",吸引了眾多的游客。孟姜女廟,演繹著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姜女尋夫的動人故事。中國北方最大的天然花崗巖石洞--懸陽洞,奇窟異石,泉水潺潺,宛如世外桃源。塞外明珠一燕塞湖,美不勝收。以長城為主線形成了"老龍頭"、"孟姜女廟"、"角山"、"天下第一關"、"長壽山"、"燕塞湖"六大風景區,早已全部對中外游客開放,年接待中外游客300多萬人次,是中國旅游熱點城市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嘉峪關:</p><p class="ql-block"> 萬里長城的西部終點,地處甘肅省河西走廊中部,嘉峪關市西南隅祁連山脈嘉峪山麓,因山兩名。明洪武五年</p><p class="ql-block">(1372)修筑萬里長城時置。當時明征虜大將軍馮勝看中嘉峪山西北麓的險要地勢,選為河西第一隘口,開始筑城設關,以后經歷一百多年時間擴建,才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防御體系。明弘治年間,為防吐魯番東侵,曾進行重修。這關雄偉壯觀,號稱“天下第一雄關”。</p><p class="ql-block"> 嘉峪關所在地是甘肅省西部的河西走廊最西一處隘口(河西走廊繼續向西延伸)。甘肅西部已屬于荒漠地區,河西走廊夾于巍峨的祁連山和北山(包括馬鬃山、合黎山和龍首山)之間,東西長達1000公里左右。一條古道穿行于祁連山麓的戈壁和沖積平原上,古代“絲綢之路”即此。道路本已艱險,到了嘉峪山隘口處,狹谷穿山,危坡逼道,就更險厄。嘉峪關踞此,形勢非常險要。東通古肅州(今酒泉),西通安西。這條古道是古都長安和西域聯系的紐帶。古代西域,初時僅指天山以南的新疆南部和東部,有許多在綠洲上發展的“城邦”,對內地漢族政權時附時叛。到明代,東部的吐魯番日漸強大,常引兵進犯河西走廊各城,嘉峪山隘口為必經之地。自建成嘉峪關后,這關便為西部邊防重地,對保障河西地區的安全起著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嘉峪關矗立于大漠邊緣.顯得雄壯非凡。荒漠地區最怕缺水,嘉峪關卻城中有井,山上有泉,用水不患匱乏。嘉峪關的環境又很吸引人。廣闊的關城,橫臥戈壁灘上,兩側城墻與山相連。巍峨朱色的城樓昂然欲飛,襯托著祁連山如玉的雪峰,美麗如畫。登城樓遠望,萬里長城似龍游于戈壁灘瀚海間,天晴之日,或可見海市蜃樓。城下戈壁灘上駱駝隊的渾厚悠揚的鈴聲,使人想起古代“絲綢之路”上的商隊和旅行者,令人神馳!清代林則徐因禁煙獲罪,被貶新疆,路經嘉峪關,見這關如此雄偉,有詩贊道:“嚴關百尺界天西,萬里征人駐馬蹄。飛閣遙連秦樹直,繚恒斜壓隴云低。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蒼茫入望迷。誰道崤函千古險,回看只見一丸泥。”極言這關的威嚴和雄偉壯麗。又云:“除是盧龍山海險,東南誰比此關雄。”指出這關真乃“天下第一雄關”。說來令人詫異,據說當年建這關時,匠師計算用料特別精確,最后建成時竟只剩下一塊磚。這是建筑工程上的絕招。現在這塊磚還存放在西甕城門展的后樓臺上,供人觀摩。這座雄關和東部的山海關一樣,都為古代建筑工程的光輝點,具有重要的歷史文物價值,今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潼關:</p><p class="ql-block"> 位于陜西省渭南市潼關縣北,北臨黃河,南踞山腰。歷史悠久,聞名遐邇。為華北,中原,西北之咽喉要沖, 《水經注》載:“河在關內南流潼激關山,因謂之潼關。”潼浪洶洶,故取潼關關名,又稱沖關。古潼關居中華十大名關第二位,是關中的東大門,西進長安東去洛陽的必經之路,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畿內首險,三秦鎮鑰,四鎮咽喉,百二重關”之譽就是形容潼關。</p><p class="ql-block"> 潼關,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關隘之一。《山海關志》記載:“畿內之險,惟潼關與山海關為首稱。” 關位于關中平原東部,雄踞秦、晉、豫三省要沖之地,潼關的形勢非常險要,南有秦嶺。東南有禁谷,谷南又有12 連城;北有渭、洛二川會黃河抱關而下,西近華岳。周圍山連山,峰連峰,谷深崖絕,山高路狹,中通一條狹窄的羊腸小道,往來僅容一車一馬。過去人們常以“細路險與猿猴爭”、“人間路止潼關險” 來比擬這里形勢的險要。杜甫游此后也有“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艱難奮長,萬古用一夫”的詩句。潼關八景,是潼關能夠欣賞的八處勝景。八景是雄關虎踞、禁溝龍湫、秦嶺云屏、中條雪案、風陵曉渡、黃河春漲、譙樓晚照、道觀神鐘</p><p class="ql-block"> 潼關歷史悠久,聞名遐邇。古潼關居中華十大名關第二位,歷史文化源遠流長。馬超刺槐、十二連城、仰韶文化遺址等名勝古跡星羅棋布;風陵曉渡、譙樓晚照、秦嶺云屏等潼關八景,引人入勝。清代大詩人、大書畫家張船山《潼關》云:"時平容易度雄關,拍馬河潼自往還。一曲熏黃瓜蔓水,數峰蒼翠華陰山。登陴版牌丁男壯,呼酒烹羊守吏閑。最是綠楊斜掩處,紅衫青笠畫圖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友誼關:</p><p class="ql-block"> 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憑祥市西南邊境兩山對峙險坳處,扼中越交通之咽喉。距市區18公里,距越南涼山16公里,是中國九大名關之一,與平而關,水口關合稱“桂邊三關”。聞名中外的鎮南關大捷和孫中山領導的鎮南關起義就在這里打響,歷代為軍事要地,均設重兵把守。</p><p class="ql-block"> 友誼關有著悠久的歷史。據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6月,廣西通志館油印的蒙起鵬編纂的《廣西通志稿》記載,漢朝時,郁林郡轄之雍雞縣(今憑祥市和龍州縣城及上金一帶)設有雍雞關。后經滄桑演變,關名不斷更改,先后改名雞陵關、界首關、大南關(簡稱南關),到了明朝,據(明史紀事本未)二十二載:“成祖樂”五年五月(公元1407年)改雞陵關為鎮夷關。”明嘉十八年(1539年)記:“安南國頭目莫方瀛遺使臣阮文泰等奉命詣鎮南關請降。”可見明宣宗宣德三年至嘉靖十八年間</p><p class="ql-block">(1428年——1539年)又由鎮夷關改為鎮南關。鎮南關一直延用到新中國成立后。</p><p class="ql-block"> 1953年10月更名睦南關。1965年</p><p class="ql-block">1月,國務院批準睦南關改名為友誼關,3月球日,在關口舉行睦南關改名儀式。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鐘楓主持了友誼關命名儀式。</p><p class="ql-block"> 據史料記載,明朝時,關上設有昭德臺,關后建有關帝廟,關兩旁筑城墻分聯兩山之麓。到了清朝,建關樓一層,兩重門,貫以通道,外門額書“南疆重鎮”,內門額書“鎮南關”。中法戰爭期間,關樓曾經被毀。蘇元春督邊時,又重建二層關樓,關后曾建昭忠祠。1896年,南關對訊建立,則拆去關帝廟和昭忠祠,改建一座法式樓房用以辦公,人們慣稱“法國樓”。</p><p class="ql-block"> 關后的“法國樓”雖已歷經百余年,但其淡黃色的墻,淡紅色的機制瓦及法國式建筑風格依然如故,成為人們研究歷史及建筑學的又一景觀。</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舒城县|
威宁|
华池县|
汝阳县|
溧水县|
永年县|
信阳市|
金阳县|
宜丰县|
正宁县|
吉林市|
会同县|
东乌珠穆沁旗|
大名县|
广宗县|
仙桃市|
博湖县|
东光县|
兴和县|
关岭|
深水埗区|
离岛区|
始兴县|
若尔盖县|
广西|
双江|
都匀市|
乐昌市|
临清市|
滁州市|
娄烦县|
金川县|
蓬安县|
嘉祥县|
麻城市|
绥滨县|
金山区|
沾益县|
汶上县|
同心县|
太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