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一幅好的攝影作品,往往不但給人有美感,而且要令人想,令人思,令人回味,這就是含蓄美。</b></p> <p class="ql-block">何為含蓄?含蓄在字典里的解釋是"帶有某種意思、情感等,不完全表露出來","思想、情感不輕易流露,含而不露,尋人尋味"。對于藝術作品而言,含蓄后使藝術作品富有內涵,而內涵是藝術作品的靈魂,不必說盡道盡,作品內深層的意境留給讀者和觀眾去慢慢地品味,這就是含蓄的意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用三國詩人曹植的《七步詩》去體會:</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b></p><p class="ql-block">作者通過對豆和豆萁的描寫,含蓄地表達了對曹丕不顧兄弟手足之情的不滿。而字面上沒有涉及曹丕的字和詞。</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歌聲、詩聲引"客"來》方凌攝影。</b></p> <p class="ql-block">淮安區老年大學的校園照片,畫面上有一座三層教學樓和天空的一行飛禽。該校有六、七十個學員班,五十多個專業。照片中看不到一個學員,而是用詩聲、歌聲表示學校中有很多學員在學習,天空一群鳥兒被這聲音吸引而來。從一個側面描述了當下老年人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表達照片的含蓄美要注意兩個方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一、在二維平面的畫面表現中不要直白,要應用美學技巧讓畫面達到“曲徑通幽”的效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二、攝影作品是二維平面的畫面,只是傳達了其中一部分信息,而標題則會把攝影作品引入更高一層的佳境,這就是“曲徑通幽”的思路。</span></p> <p class="ql-block">上幅照片如果不看標題《詩聲、歌聲引"客"來》,照片就顯得很平白、沒有意義。因此,<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表達"含蓄美"標題很重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生機》方凌攝影。</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盛開的油菜花為前景,藍天白云下是三百多米高的淮安電視塔,天空中有幾只歡騰的小鳥。標題《生機》暗示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向往,對祖國蓬勃發展、無限生機的贊嘆!</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用美學技巧拍攝“含蓄美”照片的六種方法:</b></p> 1、不要攝盡,留有余地。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文學藝術作品如小說、戲劇等反映生活時,不是說盡道盡,留有余地,如同云遮月,才更有意味。</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攝影創作時也同樣,不要攝盡,即畫面中的形象或場面原本是有的, 也可以拍全。但是在拍攝過程中不全部表現出來, 故意要"隱"起一部分,留給觀眾思考的空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平凡的崗位,不平凡的胸懷》秦鵬攝影。(手機翻拍片)</b></p> <p class="ql-block">一位清潔工人站在報欄前看報。人的上部隱藏在報欄后面,雖然看不見看報的神態,但足以表明關注國家大事的胸懷。如果拍出上面,人們的視覺會注視到臉部。反而削弱主題。</p> <p class="ql-block">作品《生活》由瑞典攝影家容尼.威克特森拍攝,畫面右側是一架螺旋的鐵梯,一雙穿著紅色高跟鞋的腳正在攀登;左側有大面積的霧與煙,透過煙霧,遠處一位老人正拄杖而行。畫面既沒有把人物拍全,也沒有把場面拍全,這就是“不要攝盡”。作品好像沒有明顯地表達什么具體的內容,也沒有明確地顯示出作品的含義,畫面似乎要訴說作者對生活的理解,但又含蓄在畫面中,把思考留給了觀賞者,含蓄而非直白,這就是“留有余地”。此作品在第十二屆國際攝影藝術展中獲金獎。(網絡圖片)</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我要上春晚"演出前夕》方凌攝影。</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深秋的一天,《我要上春晚》的演員們等待上臺,為了抵御秋涼,她們上身披著羽絨服,照片僅僅拍出下半身,沒有臉部興奮、期待的表情,也能充分表達了演員的激情。</span></p> 2、見解隱蔽。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是指作家的主觀思想不直接流露,作品的傾向可讓讀者去揣摩,去體會。正如有的專家所說:“意以藏為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冬天還是夏天?》方凌。</b></p><p class="ql-block">拍自淮安區游泳基地,標題沒有說明拍自冬天還是夏天,讓讀者去揣測、觀察、分析,冬天拍攝的答案就出來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根》江程生攝影。(網絡圖片)</b></p><p class="ql-block">作品《根》由新喀里多尼亞的攝影家江程生拍攝,拍攝的是根系發達的干年巨樹和巨樹旁生活的百姓, 作品借大樹的根含蓄地表明故鄉是百姓的根 見解隱蔽方法使得此作品在第八屆國際攝影藝術展中獲獎。</p> 三、間接表現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什么是間接表現?</b></p><p class="ql-block">王維《鹿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span></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這兩句詩不是直接說:大山中有人。利用"人語聲"間接的說山中有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在攝影中,可以用同樣的間接方法表達一物事物。</b></p> <p class="ql-block">作品《在蒙娜麗莎之前》由法國攝影家羅伯特.波耶茲諾拍攝,作品沒有直接表現蒙娜麗莎的畫作,而是通過觀眾的反應,間接地表現出畫作的魅力。(網絡圖片)</p> <p class="ql-block">作品《地震后的孤獨》由土耳其攝影家蕾拉拍攝,作品表現地震之后,人們失去家園,失去親人,失去房子,處于孤立無援的境地。作品怎么表現的呢?兩個孩子在地上畫了個房子,躺在其中,表現出其對家的渴望。作品用這樣間接表現的方法,來展示地震后人們孤獨的情景,這樣的表現更有意義,更顯情感。(網絡圖片)</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等待"歡迎"》方凌攝影。</b></p><p class="ql-block">貨柜上布滿商品鞋,《歡迎光臨》的地毯很醒目,但是沒有顧客,只有店主人悠閑的看手機、吃食品?!兜却馀R》將店主人和"歡迎光臨"地毯相關聯,間接表現了生意慘淡和主人的期待。如果采用"等待顧客"標題,就直白了而顯得很平淡。</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追夢的腳痕》方凌攝影。</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中國近幾十年經濟騰飛發展,社會面貌產生巨大變化,這一切告訴世人:中華復興之夢前景無限。美麗的大豐荷蘭花海公園,有一腳痕造型的沙坑引人注目。間接表達了中國"巨人"追夢時一步一個腳印,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span></p> 四、完形理論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我國美學家王令中說:“格式塔心理學認為,視覺心理有一種推論傾向,可以把不連貫的、有缺口的 形狀,通過視覺心理得到補充。”這就是完形理論,</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即把不完整的形象,在人們的視覺心理上將它補充完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手》江峻攝影。(手機翻拍片)</b></p><p class="ql-block">作品《手》表現了施工現場幾雙戴著沾滿油污的手套的手,而工人的臉部和身體都沒有拍全,畫面沒有面面俱到,也不必面面俱到,而是重點表現了畫面主體一一工人的手,以此達到特殊效果,表現出工人在工作中奮力拼搏的精神,其余的會在觀眾腦海里通過完形理論得到補充。</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我要上春晚"演出現場》方凌攝影。</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演出現場有很多的觀眾,在外圍的人有的站在橙子上,有的踮著腳……,這些觀眾全神貫注的神情雖然沒有拍出來,但是能在大家的腦中演繹而出。</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小鳥問:主人為啥打開門?》方凌攝影。</b></p><p class="ql-block">鳥籠的門正打開的著,小鳥沒有逃逸飛走。是在訓鳥?是放風?還是放生?標題用擬人的手法,小鳥與主人交談。畫面為了突出小鳥主體,僅拍出人物的下半身,觀眾可以從衣著和肢體用視覺心理塑出上半身女主人的形象。</p> 五、背影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為什么“背影”攝影會取得很好的效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1、背影能給人以全新的感覺,使藝術形象有新的意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2、對攝影藝術來說,背影避免了肖像權的煩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3、背影有背影的形象,背影有背影的故事 背面拍攝時,神情降到次要地位,而把姿態變為刻畫人物的重要造型語言。姿態的語言常常是非常微妙的,從一個人的姿態中,常??梢钥闯鲞@個人的教養、風度甚至職業和性格特征;從姿態中也可以看出人物之間的不同關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假日》方凌攝影。</b></p><p class="ql-block">背景是一座大型現代化商場,身著時尚服飾的美女向商家的大門走去。美女亮麗的面容沒有拍到,而在觀眾的腦海中勾勒出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尋古》方凌攝影。</b></p><p class="ql-block">在明清代淮安榷(稅)關院署的院中,一位女性身著青花布的衣裝參觀。人物背影的出現突出了作品尋古的主題。如拍出人物正面照片,也就一張留影紀念照。</p> 六、托物寄情,借物言志。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攝影中含蓄的表現,還體現在托物寄情,借物言志方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稻子與稗子》 北京攝影家李英杰。</b>(手機翻拍片)</p><p class="ql-block">畫面中稗子輕浮地高揚著頭,稻子因果實累累卻低下頭,作者并未說盡道盡,而觀者自會感覺其中意味 在這里,托物寄情的含蓄表現方法起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永遠的奔騰》秦鵬攝影。</b>(手機翻拍片)</p><p class="ql-block">作品是在北京的中國美術館里舉辦的徐悲鴻主題創作大展的一個場面,畫面的前景是徐悲鴻的雕塑像,遠處的畫作則是徐悲鴻的《奔馬圖》,前面總是擠滿了人。實際上,畫作是借奔馬的形象,表現了中國人民昂揚奮進的精神,表現了中國人民的精氣神,借物言志,所以這幅《奔馬圖》畫作受到所有中國人民的喜愛。</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守望》方凌攝影。</b></p><p class="ql-block">淮安區勺湖公園的舊址起始于唐代。在蜈蚣橋頭,這只橋頭上的裝飾石獅,經過了幾百年蒼桑歷史,見證了新中國的發展。借此表達了人民對中國復興之路的期望和贊美。</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編后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 退休后去老年大學學攝影,經過一段時間出現瓶頸期。解決的方法之一:學習美學知識,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讀了秦大唐教授的《攝影美學》二十講收獲很大。編輯此文章,也算是讀書筆記吧!其中有本人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span class="ql-cursor">?</span>11幅照片。</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威信县|
长岛县|
平昌县|
巴青县|
潍坊市|
格尔木市|
汨罗市|
开江县|
囊谦县|
当雄县|
辽宁省|
马龙县|
邢台市|
陆良县|
石门县|
图们市|
北辰区|
会同县|
拜城县|
枣庄市|
永年县|
洛宁县|
陆丰市|
江北区|
大连市|
河南省|
红安县|
溧阳市|
稻城县|
栾城县|
连城县|
密云县|
长子县|
互助|
邢台县|
板桥市|
丹棱县|
罗甸县|
西峡县|
青浦区|
南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