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新芳 古縣內丘,七夕的傳說源遠流長。<br> 童年的夏夜,是在屋頂上度過的。月亮升起,遠遠近近的人家都籠在一抹月色里。小孩子在屋頂上到處跑,從這家串到那家。奶奶怕我們一不小心掉到房下去,就用一把蒲扇趕走蚊蠅、搖出清爽的風為我們講娓娓動聽的故事。樹葉抖動,把我們的目光引向星空。<br> 順著奶奶的指點,我們看到頭頂上方有一顆明亮的星星,旁邊還有四顆小星,好像織布的梭子,奶奶說這是織女星。隔著一道銀河,在東南方有一顆亮星,兩旁各有一顆小星,與織女星隔河相望,那就是牽牛星。星星在天上眨著眼,說著話。我們望著浩瀚的星空,安靜地聽奶奶講故事。<div> 七夕的夜充滿仙氣。</div><div> 牛郎是個勤勞善良的小伙子,住在內丘東關??椗翘焐系南膳撵`手巧,會織布。牛郎父母早亡,跟著哥嫂過日子。嫂子虐待牛郎,把他分出去單過,只分給他一頭老牛。沒想到,老牛是神牛。在它的安排下,牛郎認識了下凡洗澡的織女,兩人傾心相愛,結為夫妻。男耕女織,生兒育女。王母娘娘知道了,就派二郎神把織女捉回天庭。牛郎踩著老牛的牛角,擔著一雙兒女在后邊追。眼看要追上了,王母娘娘拔下銀簪畫一道天河,把恩愛夫妻分隔兩岸。菩薩慈悲,向玉皇求情,玉皇恩準每年七月初七,喜鵲架橋二人相會。</div><div> 我們問奶奶,你怎么知道這個故事的?真的假的?奶奶笑著說,我不知道故事是真是假,就知道咱們縣有很多村子都和它有關??h城東關有個玉皇廟,每年七月七都有廟會。牛郎和老牛住的山叫牛王寨,織女洗澡的地方就是襄河。近郎村有個二郎神廟,織女抱著兒女的地方就叫報子口。菩薩求情就有了菩薩嶺村,喜鵲搭橋就來自鵲山。在我們懵懂的認知中,奶奶幾乎是無所不知的。家境貧寒的凡夫俗子牛郎,竟娶得天上的仙女做老婆,盛夏七月,所有的美好都如夏花一般絢爛。<br> 小孩子聽故事,聽完了就忘了。只有玉蘭姑姑,大眼睛忽閃著,蓄了兩汪亮晶晶的淚。<br></div><div>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在農歷七月初七慶祝。它最早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的《詩經·大東》:“跤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牽牛,不認服箱?!钡菚r候的七夕,只是單純祭祀牽牛星和織女星,并無以后的故事。大概到漢代,其細節才與牛郎織女的故事聯系起來。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于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于乞巧的記載?!叭崆樗扑?,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弊x著秦觀的《鵲橋仙》,日歷也漸漸翻到了中國的傳統情人節——七夕。<br></div><div> 七夕,注定了它是與眾不同的。<br> 這一天,總會有雨,有時白天下,有時晚上下。有時本來是晴天,也會忽然來一陣太陽雨。老人們說,這是牛郎織女悲傷的眼淚。也是,一家人難得團聚,一年才見一次,不哭才怪呢。這一天,也很難看到喜鵲,樹林里,田野里,沒有了它們的身影。老人們說,它們都飛到天上搭鵲橋去了。民間俗語:“花喜鵲,尾巴長,娶了媳婦忘了娘”,但自從知道它們去給牛郎織女相會幫忙的事,我就再也不討厭它了。吃罷晚飯,玉蘭姑姑就來約我們,去葡萄架下聽織女和牛郎的悄悄話。大家誰也不說話,擠在葡萄架下,躲在密密匝匝的葉子里,側著耳朵聽,聽來自天上的私語……<br> 年年七夕。<br> 對于玉蘭姑姑來說,二十歲是一個敏感的話題。她的身材凹凸有致,她的臉龐光滑細膩,她時而高興,時而憂傷,像一朵暗夜的花悄悄開放。二十歲的玉蘭姑姑像一個背叛我們的逃兵,再也不愿意和我們玩了。七夕這天,她騎著一輛借來的自行車,一個人悄悄去縣城趕廟會。熙熙攘攘的人流裹挾著她,來到玉皇廟。在莊嚴的神像前,玉蘭姑姑裊裊下拜,雙手合十,悄悄許下一個心愿,希望找到一個如意的夫婿。許完愿,玉蘭姑姑并不急著回家,而是站在戲臺下,看一出《天河配》。鑼鼓鏗鏘,玉蘭姑姑看的入迷。<br> 到了七夕,家家戶戶都要做南瓜絲的菜卷卷吃。瓜是一個神奇多情的物種,總給人一種飽滿和喜悅之感。種瓜,是鄉親們的生活方式,頗具田園之風。瓜葉翻卷,南瓜色白如玉。摘一個回家,去皮,掏瓤,擦絲,拌點蔥花,撒點鹽,擱點油,再和好一塊不軟不硬的面,搟成薄餅,把南瓜絲均勻地攤在面餅上,一層一層卷住,放在箅子子上蒸熟。搗點蒜泥蘸著吃,面的柔軟,南瓜的清香,蒜的微辣,混合在一起,真是一種美妙的享受。<br> 暮色四起,村莊里安靜下來。打一桶井水,灑在庭院里,空氣濕潤潤的,有了一絲嫵媚。玉蘭姑姑和幾個同齡的姐妹坐在院子里,一手拿著針,一手拿著線,對著月光,瞇著眼睛,把線向針眼里穿。這是她們的乞巧活動,誰穿的快,誰就是像織女一樣的巧姑娘。我相信,在這群女孩中,玉蘭姑姑一定會贏,因為她的巧遠近聞名。她會紡棉花,會織布,會做鞋,會納鞋底,會繡鞋墊。她繡的鞋墊是鴛鴦戲水,鮮活的就像一幅畫,要多好看有多好看。我還喜歡看玉蘭姑姑織布的樣子,沿著小木梯下到地窨子去,坐在一架木質的織布機上。寂靜的時光里,看得見空氣中飛揚的粉塵。雙腳有節奏地踏著踏板,兩只手飛快地投梭接梭,“哐當”,“哐當”,她織的布圖案新、花紋美,好看、鮮亮。<br> 姑娘大了,該說門親事了,玉蘭姑姑家的門檻快被人踢破了??煞胖切┘业滓髮嵉娜思也灰?,玉蘭姑姑偏偏相中了深 出于對民俗文化的熱愛,去年七夕,我到玉皇廟去考察內丘七夕的緣起。內丘縣城一年共有八個廟會,其中,七月七玉皇廟廟會是專為祭祀牛郎織女相會而設的廟會。規模最大,也最為興旺。廟會設立久遠,大約始于明代隆慶年間。煙霧繚繞,香客云集,見證一場盛大而神秘的祭祀儀式。香客們將天棚地棚平鋪在玉皇殿前搭起的棚子內,用紙制作龍衣龍轎,準備各種樂器和辦喜事的物品。從農歷七月初一開始,不分晝夜,焚香朝拜,敲打樂器,念唱自編的牛郎織女的俗曲。“牛郎織女好夫妻,年年見面七月七。金釵劃河隔兩岸,牛郎東來織女西……”廟會期間,會請來劇團輪番演唱愛情戲,七月七這一天,必唱《天河配》。等這一曲目唱完,上供點香,將天棚地棚燒化,主管玉皇殿的會首率香客跪拜,整個祭祀儀式才宣告結束。</div> 內丘自古就有七夕節拜天棚地棚的祭祀活動。天棚地棚為純手工剪紙,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天棚為五彩紙制作,寬5.8尺,長8.6尺,底面黃色,周圍飾有花邊,四邊中央設有南北東西四大天門。斜對角兩行星星組成彎彎曲曲的銀河,圍著銀河有喜鵲搭成的鵲橋。銀河左上角一輪紅日,里面有山川火苗,中間為日神。紅日旁有牽牛星。銀河右下角有藍色圓月,月中有山川桂樹和玉兔,中間有月神。圓月旁邊有織女星。結構巧妙,色彩考究,既喜慶紅火,又古樸典雅。地棚與天棚一樣大小,圖案主要為蓮花,大鯊魚、小金魚、青蛙、蝌蚪、蝸牛和四大地門等,在神秘中帶出幾分憂傷和凄涼,是內丘農耕文明的典型反映。<br> 廟會上,我遇見了玉蘭姑姑的妹妹,問起玉蘭姑姑的近況,她嘆了一口氣,說玉蘭姑姑嫁過去,家里窮的叮當響。玉蘭姑姑沒日沒夜的忙,辛苦操持這個家。生了兩個女兒,遭到婆婆嫌棄。你說,她過的是什么日子呢?我問:“丈夫對她好嗎?”妹妹說:“對她倒是不錯,知道心疼人,過日子也是一心一意。”我說:“這就行了,你就別替玉蘭姑姑操心了,也許,她覺得生活很幸福呢?!蓖跣〔ㄕf,有趣的靈魂只能獨行。不是所有人都能懂得織女的幸福。<br><div> 七夕,是用來愛的。那些散落在內丘的傳說,就這樣凝固成我永遠的記憶。山里的一個窮小子。玉蘭娘極力反對,一哭二鬧三上吊,玉蘭姑姑就是不低頭。最后,她沒要家里一分錢陪嫁,就把自己嫁出去了。玉蘭姑姑出嫁后,我們再沒見過面。玉蘭姑姑仿佛也成了一個傳說。<br></div><div><br></div> 圖:文天平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宁市|
广南县|
宝应县|
古浪县|
体育|
凭祥市|
井研县|
甘孜县|
霍邱县|
永清县|
习水县|
会昌县|
阿克苏市|
渝北区|
如皋市|
瓮安县|
龙江县|
西昌市|
林口县|
江川县|
抚顺市|
阳西县|
怀安县|
安福县|
宣城市|
英德市|
湘乡市|
威信县|
双桥区|
花垣县|
拉萨市|
眉山市|
西充县|
随州市|
鹤庆县|
丰都县|
镇平县|
江口县|
永顺县|
原阳县|
柳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