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廈門美麗的筼筜湖畔,“筼筜書院"旁的《萬松頂美術館》,七月十日下午,為紀念弘一大師圓寂80周年(1942一2022),正舉辦公益系列講座《弘一大師晚年書法"弘一體"的形成與鑒賞》共三講的第一講座。主講人張一德老師:弘一大師研究學者,《弘一大師在廈門》專著作者,杭州師范大學弘一大師,豐子愷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廈門書畫家。<br>三伏天,亦日炎炎,抵擋不住人們對弘一大師的敬仰之心,前來聽講座的有:廈門歐美同學會丘博士;廈門市歐美同學會但總;臺灣知名藝術策展人陳雅怡老師;馬來西亞沙巴州《華僑日報》編輯柯劍輝先生;廈門集美大學之文學院莊莉紅副教授;廈門美術高級教師畫家朱榮華老師;豐子愷的廈門朋友鄭靜安先生,以及敬仰弘一大師的人們,最小的四歲由父母帶著來和最老的近八十歲老人。</h3> <h3>廈門白鷺洲公園筼筜湖</h3> <h3>美麗的筼筜湖畔《筼筜書院》處</h3> <h3>綠樹遮罩下的《萬松頂美術館》</h3> <h3>"拈花"</h3> <h3>館內掛滿字畫,</h3> <h3>座無虛席</h3> <h3>弘一大師研究學者,《弘一大師在廈門》專著作者,杭州師范大學弘一大師,豐子愷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廈門書法畫家張一德老師</h3> <h3>講座開始之前,張一德老師向主辦方"萬松頂美術館"贈送他花了十幾年時間,撰寫的62萬字專箸《弘一大師在廈門"一書。</h3> <h3>為講課,張一德老師做足功課,收集的收藏許多"弘一體"形成的資料。</h3> <h3>講座由資深茶人高春惠老師主持</h3> <h3>紀念弘一大師圓寂80周年,公益系列講座《弘一大師晚年書法"弘一體的形成與鑒賞,第一講《弘一體的醞釀,演變,形成,成熟之過程》。<br>(下面照片可點擊放大,敬請慢慢欣賞)</h3> <h3>張一德老師講課中</h3> <h3>出家前的《送別》作者李叔同</h3> <h3>弘一大師書法,通過了早年時期(1880一1918),這個時期是臨摹學習,師法古人,五體兼備,碑帖皆善。</h3> <h3>臨“唐靜巖司馬真蹟"</h3> <h3>弘一大師的書法在出家前與出家后,都是自己生命的歷程,展現的藝術形式。他出家脫離塵勞,書法即不離其身,終生相隨相伴,他的書法,完美地把佛法與人生聯成一體。<br>到了中期(1918一1928)他寫經養真,華嚴圓融,揚棄雄強,醞釀變格。到了最后在晚年時期(1929一1942)才融通形成了"弘一體"。</h3> <h3>"士先器識而后文藝,字以人傳"應使文藝以人傳,不可人以文藝傳,這是大師一生信守的德重于才,德重于藝的文藝觀。</h3> <h3>二小時的課,很快就結束了,人們紛紛翻閱張老師所收藏的有關弘一大師的印刷本,敬仰之心油然而生</h3> <h3>敬請繼續賞欣第二講!再見</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醴陵市|
涪陵区|
孙吴县|
多伦县|
永宁县|
乐平市|
奎屯市|
万盛区|
大连市|
兴和县|
峨山|
新巴尔虎左旗|
邓州市|
衡阳县|
珠海市|
红桥区|
漳浦县|
新蔡县|
鹤庆县|
枣强县|
开原市|
柘城县|
大宁县|
城步|
石河子市|
平武县|
汤阴县|
晋中市|
青田县|
资源县|
眉山市|
拜泉县|
炎陵县|
垣曲县|
工布江达县|
刚察县|
榆社县|
东港市|
贞丰县|
射洪县|
凌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