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綠鷺,別名綠背鷺、綠鷺鷥、打魚郎、綠蓑鷺等。是屬脊索動物門、鳥綱、鸛形目、鷺科、綠鷺屬的一種鳥類,共有26個亞種。體長48厘米,翼展52-60厘米,體重200-250克。綠鷺是體形較小的涉禽,額、頭頂、枕、羽冠和眼下紋綠黑色。羽冠從枕部一直延伸到后枕下部,其中最后一枚羽毛特長。后頸、頸側及頰紋灰色;額、喉白色。背及兩肩披有窄長的青銅綠色的矛狀羽,向后直達尾部。所有矛狀羽均具有細的灰白色羽干紋。</p> <p class="ql-block"> 綠鷺,頭具黑頂冠,枕冠亦黑色;上體蟬灰綠色;下體兩側銀灰色。前額至后枕及冠羽墨綠黑色;眼后有一白斑,頰紋黑色,顎紋白色;后頸、頸側和體側煙灰色;背部披灰綠色矛狀長羽,羽干紋灰白色;腰至尾上覆羽暗灰;尾黑色具青銅綠色光澤; 初級覆羽、初級飛羽黑褐色,羽端綴黃白色狹緣;次級飛羽、大、中覆羽銅綠色,有金屬閃光;頦、喉和胸、腹部中央白色, 斑雜灰色;兩脅部灰色;尾下羽灰白色。</p> <p class="ql-block"> 綠鷺,虹膜金黃色;眼先裸露皮膚黃綠色;嘴緣褐色;腳和趾黃綠色。幼鳥背面較暗,為暗褐色,翅有白色斑點,下體皮黃白色,有黑褐色縱形斑點。棲息于山區溝谷、河流、湖泊、水庫林緣與灌木草叢中,有樹木和灌叢的河流岸邊,海岸和河口兩旁的紅樹林里,特別是溪流縱橫,水塘密布而又富有樹木生長的河流水淹地帶和茂密的植被帶。特別是溪流縱橫,水塘密布而又富有柳樹生長的河流水淹地帶最為喜愛。</p> <p class="ql-block"> 綠鷺,性孤獨,常常獨棲于有濃密樹蔭的枝權或樹椿上,有時也見棲息于濃密的灌叢中或樹蔭下的石頭上,不棲于較暴露的樹木高處或頂枝上。通常在黃昏和晚上活動,有時也見在水面上空飛翔、飛行時兩翅鼓動頻繁,飛行速度甚快,但通常飛行高度較低,一般多在水而上10-20米,很少超過河岸樹的高度,飛行時腳往后伸,遠遠突出于尾外,但縮頸較小而不甚明顯。</p> <p class="ql-block"> 綠鷺,性較羞怯。白天總是偷偷摸摸的躲在陰暗的地方,一聲不響的縮著脖站在岸邊樹木或灌木的低枝上,如無驚動,很少移動地方,即使有危險,也多先伸脖了望,然后慢慢鼓動兩翅,沿岸飛到不遠處另一處陰暗地方。通常不到地面活動,但當翅膀受傷時,它在地面奔跑也甚靈活。主要以魚為食。也吃蛙、蟹、蝦、水生昆蟲和軟體動物。覓食主要在清晨和黃昏,有時白天也覓食。通常站在水邊等待過往魚類到來,然后從棲息的樹上扎入水中捕食,甚至在水面飛翔時也能扎到水中捕食。</p> <p class="ql-block"> 綠鷺,繁殖時間因地而異,在中國東北地區的繁殖期在5-6月。5月初到5月中旬開始營巢。通常營巢于富有柳樹等耐水樹木和灌叢的河岸或河心島上灌木林或柳樹林內,巢多放置在老令柳樹樹冠部較為隱蔽的枝杈上。育雛由雌雄親鳥共同承擔。育雛時親鳥站在巢緣將嘴伸到幼鳥嘴中,大約10余天后幼鳥方能離巢。該物種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2016年,無危。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p><p class="ql-block"> (全文完)</p> <p class="ql-block">攝 影:海闊天空攝影工作室</p><p class="ql-block">撰 文:海闊天空(劉佳)</p><p class="ql-block">音 樂:木杰《醉過多少回》</p><p class="ql-block">拍攝地:湖北孝感朱湖國家濕地公園</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乐市|
阿坝县|
桃源县|
应城市|
武城县|
鄂伦春自治旗|
璧山县|
宁陕县|
深圳市|
上虞市|
高台县|
黑水县|
阿合奇县|
攀枝花市|
资中县|
屯留县|
信阳市|
皋兰县|
溧阳市|
丰都县|
思南县|
弥渡县|
呼和浩特市|
包头市|
济源市|
大冶市|
商城县|
临邑县|
安溪县|
三台县|
祥云县|
遵义市|
浦北县|
武定县|
彭阳县|
科技|
饶平县|
旬邑县|
南丹县|
彭山县|
石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