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國人從小學時多記得孔子的一句名言:“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的確,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過去的事往往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容易淡忘,尤其是面對飛速發展的中國沿海開放城市的建設,往往過了幾年就有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小編十多年前曾去過寧波,僅僅是蜻蜓點水,瀏覽過2~3個景點,印象十分粗淺和模糊。恰巧這次去舟山朱家尖時在寧波中轉,盡管僅有半天時間,仍饒有興趣地去逛了一下寧波老外灘、鼓樓、月湖、天一閣和南塘老街等景點并把見到的主要風景用相機定格在瞬間分享之。</p> <p class="ql-block">翻開珍藏多年的《浙江》旅游一書,回憶起十多年前去寧波的點滴印象,那時重心是工作,僅是去景點瀏覽一下,倉促地轉一轉,心不在焉,去前不作攻略,去中走馬觀花,去后不做文字總結,甚至連照片都沒有保留。正像大家常講的國人較為普遍的旅游現象,上車睡覺,下車尿尿,景點拍照,回來什么也不知道。</p> <p class="ql-block">上海外灘高樓聳立,人流如梭,聞名遐邇,眾所周知,但寧波的老外灘許多人并不十分了解。實際上寧波老外灘比上海外灘開埠還要早20多年。</p><p class="ql-block">這是一個神奇夢幽的地方,人文淵藪,七千年河姆渡文化,文明之光,王陽明心學思想,知行合一,經世致用,文脈流長。</p><p class="ql-block">這是一個港通天下的地方,海洋文化與大陸文明交相輝映,相得益彰,源遠流長,鑒真東渡與“海上絲綢之路”在此浪漫邂逅。</p><p class="ql-block">這是一個人意山光的地方,坐擁山海之襟懷,中華游圣徐霞客游記的開篇地,也是5.19中國旅游日的發祥地。</p><p class="ql-block">北宋期間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詩人王安石曾做過寧波知縣并曾這樣贊譽寧波:“安期羨門相當游,方丈蓬萊不更求。酒酣忽跨鯨魚去。陳跡空令此地留”。</p><p class="ql-block">跟著先賢的詩句去旅行,寧波,我又來了!</p> <p class="ql-block">打開歷史的迷霧,翻開歷史的記載,寧波港比上海港要早1000多年。早在1200多年前的盛唐時期,寧波就是中國四大港口之一,鑒真東渡扶桑時從這里起航。800多年前的南宋時期,寧波也是中國三大主要港口之一。寧波1844年開埠,老外灘占地面積8萬平方米,是浙江省惟一現存能反映中國近代港口文化的“活化石”,也是百年寧波歷史的見證地。</p> <p class="ql-block">老外灘位于寧波三江匯合處(甬江、奉化江、余姚江),經歷了寧波五張城市名片(寧波幫、寧波港、寧波景、寧波裝、寧波萊)的百年形成與發展歷史進程。寧波是《南京條約》五口通商中最早的開埠區,比上海早20多年。</p> <p class="ql-block">老外灘老商業街是寧波港和寧波商幫發祥地,漫步在老外灘上,仿佛時光隧道又回到了一百多年前的寧波的蒼桑歲月。</p> <p class="ql-block">天主教堂,法國人建于1872年,哥特式建筑風格,其建筑特點尖頂,高聳入云,彩色玻璃呈現圣經中圣母瑪麗婭和耶穌動人故事的精美圖案。</p> <p class="ql-block">世界上信仰耶穌的主要有三大教派: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常稱基督教)。天主教主要在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南歐、波蘭、波羅的海三國、菲律賓、南美、北美(除美加外)等國家,教皇住駐世界上最小的國家梵蒂岡,面積0.44平方公里,人口800余人。基督教主要在英、美、加、法、德等西歐、中歐、北歐等國家。東正教主要在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摩爾多瓦、希臘和巴爾干等國家。世界上發達國家多信仰基督教。</p> <p class="ql-block">天主教堂內景,拱形門、窗是其建筑特點之一。</p> <p class="ql-block">耶穌畫像。</p> <p class="ql-block">圣母瑪利亞雕像。</p> <p class="ql-block">老宅院的老木門,時代變遷,物換星移,但民國遺風宛在。</p> <p class="ql-block">老外灘巡捕房是寧波最早的巡捕房,1862年寧波成為英法美等國的居留地,此巡捕房與許多城市租界中巡捕房性質不一樣,并非列強設立,而是1864年寧波道臺批準設立的,目的是維護國人的利益,從另一個側面折射出寧波幫非常講團結,講鄉情。</p> <p class="ql-block">百年老店“宏昌源”,寧波商幫的縮影。</p> <p class="ql-block">海關舊址。</p> <p class="ql-block">英國領事館舊址。</p> <p class="ql-block">老建筑,新裝飾,歐式風格特色咖啡館。</p> <p class="ql-block">老外灘復建后增加了一些新的設計裝修元素,渲染商業氛圍,凝聚人氣,增加了視覺興趣點。</p> <p class="ql-block">外灘老郵局,建于1896年,寧波政府開設的第一家官方郵局。</p> <p class="ql-block">寧波銀行總部大廈。</p> <p class="ql-block">江夏橋</p> <p class="ql-block">甬江燈塔。</p> <p class="ql-block">外灘是靠近河海,連接大陸和水域之間的特殊地塊,外灘文化包含有商業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飲食文化、教育文化和建筑風格等要素,具有濃郁的商業性、包容性、開放性、創新性、冒險性和互動性,蘊寓著海納百川、面向世界的博遠胸懷。</p> <p class="ql-block">寧波近代人物倍出,深度影響著上海灘,如寧波話“阿拉”成為上海話的口頭禪等。寧波杰出代表人物船王董浩云、董建華(香港首任特首,董浩云之子)、朱葆三(中國通商銀行總董)、虞洽卿〈上海總商會會長、上海證交所理事長)等影響著上海近代工商業的發展。</p> <p class="ql-block">站在老外灘大橋上,眺望老外灘上的新的高層建筑,如雨后春筍般的拔地而起。</p> <p class="ql-block">寧波老外灘與上海外灘有幾分神似,江水奔騰不息,船楫水中游弋,兩岸高樓矗立,車輛穿梭不停,一片繁忙景像。</p> <p class="ql-block">鼓樓原名海曙樓,呲鄰老外灘,看起來有些怪怪的,在中國古代建筑風格的城樓上實兀地長出二層西式建筑風格樓層,它是中西合璧的一座建筑,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據記載,該樓始建于唐長慶元年(821年),現存建筑建于清咸豐5年(1855年),民國時期在三層木結構建筑中間建水泥鋼骨瞭望臺和警鐘臺,并置標準鐘一座。它是寧波正式設置州治機構和建立城市的重要標志。</p> <p class="ql-block">江南傳統民居,白墻黛瓦,幽靜雅致。</p> <p class="ql-block">南塘老街位于寧波古城南門外,是一條長300多米的傳統街巷,擁有20多家老店鋪、老宅院,南塘老街也是寧波八大歷史街區之一。</p> <p class="ql-block">月湖為寧波歷代文人雅士薈萃之地,初辟于唐貞觀年間(627~649年),形成于唐太和7年(835年)。北宋慶歷7年(1067年),王安石調任鄞縣知縣,于月湖延聘名儒“慶歷五先生”,四明學風為之一振,浙東學術自此萌芽。元祐年間(1086~1094年),寧波知州劉淑、劉珵相繼大修月湖,形成十洲勝景。1117年知州于月湖建高麗使行館,月湖成為“海上絲綢之路”上的一顆熣燦的明珠。</p> <p class="ql-block">南宋建都臨安(今杭州),寧波靠近京畿,皇室能臣相繼來此主政,在“一門三宰相”“四世兩封王”的史氏宗族經營下,月湖詩社林立,書院、藏書樓、貴族門第矗立,形成四明學派,從此浙東學術初入輝煌。尤其是明代兵部右侍郎范欽建天一閣,明清之間浙東學術進入了鼎盛,月湖形成中國600余年歷史上影響最為深遠的學派之一浙江學派。浙東學派創始人,明未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黃宗羲,在月湖邊講學,廣收弟子,邊著書立說。清未浙東學派提出了“工商皆來”的思想,使中國第一商幫一一寧波幫橫空出世,“經世致用”的理念,更使寧波成為著名的院士之鄉。古城悠悠,歷史迤邐而行,歲月靜好,寧波云游天下。</p> <p class="ql-block">天一閣位于月湖西岸,始建于明嘉靖40~45年(1561~1566年),由兵部右侍郎(相當于現代國防部副部長)范欽建立。這座中國和亞洲現存最古老的、全世界僅有三家的私宅藏書樓傲然屹立華夏大地450余年,歷經13代書香文脈不絕,創造了一個中國藏書史、文化史上的奇跡。</p> <p class="ql-block">銀臺第,建于清1823年,是寧波地區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建筑之一。主人童槐,清嘉慶年間曾任“通政司副使”,通政司又稱“銀臺”,故其宅第被稱為“銀臺第”。童槐兒子童華為“禮部右侍郎”,曾是光緒皇帝的老師,因此童宅又稱“帝師故居”。</p> <p class="ql-block">東明草堂系天一閣建成前范欽的藏書處,范欽號東明,故題其書室為東明草堂。</p> <p class="ql-block">獬豸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獸,體型似牛,額上通常長一只角,俗似麟麟,是正義的化身。</p> <p class="ql-block">范氏故居,原為范宅的東區,后為范氏后裔居住處,現存建筑為清道光9年(1829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范氏后人書房。</p> <p class="ql-block">司馬第,司馬掌握軍政、軍賦,與司徒、司空并稱“三有司”。因范欽官至兵部右侍郎,為掌管軍政的重要官員,所以其府第被稱為“司馬第”。</p> <p class="ql-block">范氏余屋為范氏家族附屬用房,建于明代后期,清代多次修繕,是典型的寧波民間建筑。現為“智者之香,天一閣發展陳列館”。</p> <p class="ql-block">范欽像。</p> <p class="ql-block">水北閣,晚清舉人徐時棟的藏書樓,后遷建于此。</p> <p class="ql-block">花轎廳,陳列明清各類花轎。</p> <p class="ql-block">麻將起源地陳列館,國內唯一以麻將為主題的專題性陳列館。</p> <p class="ql-block">尊經閣,中國尊崇經學,各省、府(郡)、縣學中均建有尊經閣,用以珍藏經籍。</p> <p class="ql-block">北書庫,1980年建成,為天一閣第二代書庫。</p> <p class="ql-block">天一閣院門</p> <p class="ql-block">天一閣是中華文明史上的一枚炫麗多彩的瑰寶,郭沫若曾高度贊譽天一閣,“好事流芳千古,良書播惠九州”。清嘉慶13年(公元1808年),天一閣藏書4094部,計53000多卷。后因戰亂、改朝換代和外族侵略,多次被竊,到1940年尚藏書1591部,13038卷。解放后,經政府大力追回和廣泛收藏,現存珍藏版善本80000多卷。有道是,城邊樓枕海,郭里樹浸湖。觀濤秋正好,真不上姑蘇。</p> <p class="ql-block">天一閣</p> <p class="ql-block">瀛州接武坊,明萬歷34年(1605年),陸世科等17位寧波籍學子同時考中舉人,引起轟動。浙江巡撫甘士預祝這17任舉人從后能像唐代房玄齡等“十八學士”那樣,得到朝廷重用,建此坊,鏤刻著凸形立體的仙鶴、麒麟、獅面、牛頭等,栩栩如生,工藝精湛,藝術牲極強。</p> <p class="ql-block">寧波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博大精深,半天時間的瀏覽,實在為邂逅寧波,一管窺天,孤陋寡聞,淺嘗輒止,斯篇為一點粗欠的感觸,權作拋磚引玉之工。</p><p class="ql-block">甬江東流樹老蒼,</p><p class="ql-block">老外灘畔覓重陽。</p><p class="ql-block">月湖疏影無人處,</p><p class="ql-block">天一閣中聞書香。</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聂拉木县|
定陶县|
定安县|
南安市|
万宁市|
镇平县|
吉水县|
广宗县|
山丹县|
德昌县|
乌拉特后旗|
综艺|
梓潼县|
建宁县|
银川市|
南陵县|
旬邑县|
通河县|
绿春县|
廊坊市|
泗水县|
吉木萨尔县|
崇礼县|
沧源|
松原市|
泰宁县|
屏南县|
晴隆县|
峨山|
灵丘县|
财经|
祁门县|
隆回县|
绥江县|
高陵县|
昆明市|
博湖县|
博乐市|
和田市|
宁强县|
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