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笑三語:方形,圓形、外形——聊圣教序帖之特點</p><p class="ql-block"> 昨天在黃山永和居和幾位書畫家聊天,聊到前幾天三語一直聊臨圣教序感悟,朋友說圣教序好到什么地方和最大特點是什么?我信口說到,懷仁集的圣教序哪里是王羲之在寫字,分明是在舞蹈,是在作畫,是在構建一個個生動的有生命的造型。因此我認為其特點首先字形變化多。其一筆法十分豐富,其中楷、行、草、隸、篆各種筆法無不用之;其二結字新穎生動,平中見奇,開合有度,欹正相依,靈動多姿;再者是重復的字、偏旁部首無不體現變化新穎。用王羲之《書論》的話說:“若作一紙之書,須字字意別,勿使相同。”然,從《圣教序》字形看,方圓剛柔,或形方、或形圓、或方形中參以圓形、或形圓中參以形方,總的來說,其方者為多。形方易顯力量,有剛性之美;形圓的字形,易見流動,顯示柔性之美。方形字中參以圓形字,或一個字中有方有圓,達到到方圓互用,剛柔并濟的節奏感之效果。孫過庭《書譜》中有這么一句話:"數畫并施,其形各異;眾點齊列,為體互乖。"用這句話來說圣教序帖特點一點不為過。也可能就是總結了王羲之的字提出來的。形體"各異"、"互乖"就是指其開頭、大小、粗細、欹正的變化。王羲之《筆勢論十二章》第二章曰:“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每作一撇,常隱鋒而為之;每作一橫畫,如列陣之排云;每作一戈,如百鈞之夸發;每作一點,如高峰墜石;每作一屈折,如屈折鋼鉤;每作一牽,如萬歲枯藤;每作一放縱,如足行之趣驟”,意思是說,每寫一筆平捺,要有三次折筆,每寫一筆豎畫,要隱筆鋒藏頭;每寫一個橫畫,如同天邊層積的云彩,每寫一個“戈”,如同拉開百鈞的弓駑發射;每寫一個點,如從險峰上墜下的石頭,每寫一鉤,其轉折處如鋼鉤堅挺有力,每寫一筆絞絲,要如萬年枯藤,每寫一個縱捺,如疾步奔走,形狀好像蛇出水,激揚楚水之浪而成自然的紋理。另外一個特點就是字體多。全帖將王羲之的楷書、行書、草書參雜其間,大膽地搭配、組合、集成,動靜結合,揮灑自如。特別是其字形外形既定,內部點畫盡可能多的尋求分割變化,以增大同類外形字的細部區別,使通篇變化更加豐富。從通篇看,大、小、收、放,字字變化,無有雷同。正如王澍《論書剩語》所說:“魏晉人書,一正一偏,縱橫變化,了乏蹊徑。”至此,臨寫《圣教序》帖,首先是要體悟古人之天人合一、萬物同理的書學態度。</p><p class="ql-block">范云峰壬寅七月初五黃山早安!</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米林县|
富源县|
沅陵县|
潮州市|
凤台县|
佛山市|
漠河县|
丰原市|
沅陵县|
藁城市|
资兴市|
沧源|
郓城县|
灵石县|
英德市|
临城县|
夏邑县|
乌苏市|
绍兴县|
广元市|
宣武区|
九江县|
平塘县|
炉霍县|
清苑县|
永定县|
阳朔县|
庄浪县|
怀柔区|
阿图什市|
永泰县|
武穴市|
江川县|
井研县|
西贡区|
石嘴山市|
五台县|
渭南市|
手游|
双桥区|
会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