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那年那事—一篇作文</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哪一年?確切的應該是1965年,那一年的小學升初中,我所在城市的語文(作文)考試題目是《給胡志明伯伯的一封信》。當時的我國與越南(北越)兄弟般的友誼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因此受到了熏陶,感知到的東西也特別多。既然是這種類型的作文題目也是情理之中,也不算有什么難度,更沒有偏題,至少我這么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考試遇到這個作文題目,自然心里一陣驚喜,略作思考便洋洋灑灑,揮筆而就。作文里還用了“完璧歸趙”等諸多成語,自我感覺特別好。作文的結尾頗有些周折,因為有多種結尾可以結束文章,記得我是這樣寫著“由于時間關系,不能多寫了,您的學生”。距交卷時間還很長,雖然我一貫不喜歡重讀自己剛剛寫過的作文,并做出修改,(這顯然不是好習慣)還是不敢貿然交卷。居然也是耐著性子,應該是仔仔細細的又看了一遍自己寫的作文,最終還是沒有等到鈴聲響起就交卷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那一年的一篇考試作文得了90分,確保我進入了我所報考的,當時省內的一所重點中學,并且是5年制的初高中連讀。一次考試及錄取,少讀一年完成學業,且無需再參加初中升高中的考試,想想當時的心情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或許是對寫作文有一種天然的稟賦感覺,但不包括其它的語文課內容。哪一年開始我不重視語文課?但不代表我不喜歡語文課。當語文老師課堂上第一次在全班同學面前宣讀我的作文時,當幾乎是每篇作文都能夠打到90分,我喜歡上了語文課,更喜歡上了作文課和寫作文。作文課可以看課外書,因為可以幫助寫作(老師語)前提是必須首先完成寫作文。而我往往一篇作文無需打草稿,且一節課的時間都不需要,我能不沾沾自喜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是否有因果關系,還是冥冥注定,流暢的寫作文似乎沒有幫助過我什么,尤其是漫長的社會生涯。隱約感覺自己有許多獨到之處,但是,獨到之處似乎也沒有給我帶來什么?我也沒有刻意一定要做什么。或許也是未必??傆X得至少還有一些東西儲備在心里,是源泉?又是動力?沒有認真的想過。統統都不是了,到了應該摒棄所有想法的時候了,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又開始寫作文了,但不是老師布置的作業,也不會在課堂上被宣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那一年的時光太短,眾所周知的原因,否則,或許有更多的那一年。哪一年能夠重現那一年的時光?沒有誰能夠回答,包括自己也沒有奢望。那一年與哪一年鑄就了今天的我,心滿意足,且始終秉持快樂心情,因果關系?還是冥冥注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如果說至今卻是寫作文伴隨著自己的生活,或許有點夸張,又不夸張,聊以自慰,自娛自樂,那個至今都令我難以忘懷的一篇作文。</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那年那事—觸電</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那一年在都市買了房子,房子很小且年代久遠,房型也不正規,但已經很滿意了。終于在都市買房了,多少人夢寐以求,對于我來說也是如此。幾乎用光了所有的積蓄,加上岳母家弟妹的鼎力相助,在2千多萬人口的大都市終于有了自家的小窩。盡管也只能說是一個窩而已,至少一個可以遮風擋雨的小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那一年后,也就有了哪一年的房屋動遷。又被安置了新房,并獲得了補償款,接著購買第二套房。緊接著又是以房換房,幾年的時間搗鼓下來,住房的問題解決了,雖然房型依然不理想,應該知足了,那是后話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有了第一套房子,就有了被電擊的事件,但那還不是人生第一次被電擊。在更早的哪一年,在安徽某農校的宿舍里,電爐上燒著搪瓷餐具,而手中的鋁制湯勺因為觸碰到搪瓷餐具的某個部位被直接扔出去多遠。觸電般的感覺,那是第一次觸電,當時的心有余悸蔓延到了若干年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小時候父親特別強調觸電的危險,并時刻告誡我離電遠一點,不知道父親是否也是觸電過,因而記憶深刻,可惜是無法考證了。所以自小就對觸電諱莫如深,十分忌憚盡管日后的生活及工作均涉及到電,都是小心翼翼,力求絕對安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買來的房子只是做了清潔就入住了,根本沒有想過要裝修一下什么的,這還是取決于經濟已經是捉襟見肘,也無力再承受額外的經濟負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那一年春節假期,回家的第二天,想在衛生間里裝一個支架什么的,我試圖用手提電鉆在墻上鉆一個孔,當我一手握電鉆,一手握住墻角的水管給予輔助加力時,電鉆通電的那一剎那,一股電流在我的身體形成了一個回路。觸電了,我拼命想掙脫,并松開握住水管的手,顯然是徒勞的。我的大聲叫喚,從里屋里沖出來我兒子,此刻我還沒有忘記叫著他的名字,并強調“快拉掉電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兒子扶著我坐在了床上,可能是我的凄厲的慘叫也嚇壞了他,兒子撫摸著我的頭,嘴里喃喃自語。這時我才發現自己左邊衣袖都快要被扯掉下來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剛剛入住的房子,剛剛從外地回來過春節,多少個巧合在一起,難道就是天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觸電般的感覺,驚魂未定,又慶幸大難不死。我的第二次觸電,也是真正的生死攸關的一次觸電。如果要是說在極短的時間內我想到了許多,或許沒有人會信。況且即便是想嘗試一下感覺,親身體驗一下,或許也不會有成功的機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那一年距年三十只有兩天時間了,說好了去岳母家年夜飯的。那一年母親說在我家來過年,,那一年兒子才工作兩年,妻子還在外幫工,那一年剛剛有了自己的房子,如果那一年觸電并有了可想而知了后果,接下來的一切都是不可思議的慘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那一年幸虧房子不夠大,兒子能夠及時聽到我的呼救,如果房子足夠大,兒子在他自己的房間?如果兒子不是拉斷了電線,而是直接來抱我?如果我不大喊一聲“快拉電線”?如果在外辛苦一天的妻子回家?如果都是年過七旬的母親與岳母?多少個如果令人不寒而栗,令人不敢想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支架沒有裝成,孔也沒有鉆成,還是那個家。依然得過春節,日子還得繼續。妻子回家后,家中一切如故,聽說了驚魂時刻,或許只能是感謝蒼天了。大徹大悟,是否從那一刻開始?不得而知,但或許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直至今日。</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荣昌县|
五大连池市|
桦川县|
揭西县|
长泰县|
玉田县|
新晃|
咸阳市|
大田县|
英吉沙县|
临沭县|
乌兰县|
长沙县|
金秀|
南昌县|
汉阴县|
青冈县|
绵竹市|
北辰区|
襄城县|
乐山市|
明溪县|
库伦旗|
新野县|
龙里县|
新竹市|
海兴县|
延吉市|
杭锦后旗|
东平县|
云阳县|
冷水江市|
天全县|
马尔康县|
青铜峡市|
拜泉县|
广饶县|
双峰县|
郧西县|
舞钢市|
灵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