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新會凌云塔</font></b></h3><div><b><font color="#ed2308"><br></font></b></div> <p class="ql-block">在廣東新會茶坑村(陳皮村)任何一處偶爾回首,但見“遠遠地一座塔聳在山坡上,許多綠樹擁抱著它。在這附近很少有那樣的塔”(巴金:《鳥的天堂》)。塔的所在地是中國近代歷史名人梁啟超的故鄉(xiāng),這里也是中國新會陳皮的核心產地。</p><p class="ql-block"><br></p> 那座山叫鳳山,塔叫熊子塔。“熊”(讀泥),“熊”字下面是三點不是四點,系新會特有的一個漢字。據《新會縣志》記載:“熊子山在城南二十里,又有鼠熊、馬熊、東熊、長熊諸山。山凡五,各有三足,故云熊。”熊子山下,河流縱橫,潭江和西江支流在此匯入銀洲湖,故亦稱熊海。<div><br></div> <p class="ql-block">熊子塔,又名凌云塔,建于明萬歷三十七年(1609),由當時的新會知縣王命璇主持興建,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p><p class="ql-block"><br></p> 古塔八角七層,巍然屹立于鳳山之巔。登臨其上,可遙望銀洲湖景色。梁啟超在十一歲時所作《登塔》詩,1982年由嶺南書法家秦篔生書寫勒石立于塔下。詩曰:“朝登凌云塔,引領望四極;暮登凌云塔,天地漸昏黑。日月有晦明,四時寒暑易。為何多變幻,此理無人識。我欲問蒼天,蒼天長默默。我欲問孔子,孔子難解釋。搔首獨徘徊,此理終難得。”<div><br></div> 全詩充分洋溢著這位后來名聞中外的近代思想家、政治改革家和文學家少年時代強烈的探索精神和關心國家民族命運的思想情感。<div><br></div> 新會以“葵鄉(xiāng)”聞名于世。據說凡能望見熊子塔的地方,生長的蒲葵葉大心圓蒂正骨直,明顯優(yōu)于別處,所加工的火畫扇是新會葵扇中的精品,在1915年的巴拿馬世界博覽會上得過金獎。古塔周圍是沖積平原,土地肥沃,葵樹得天獨厚,而葵農人勤藝精,葵林四季常青,郁郁蔥蔥,給熊子塔平添幾分秀色。<div><br></div> <p class="ql-block">茶坑村不僅歷史源遠流長,更是新會陳皮的核心產區(qū)。在這里,流傳著這樣的說法:能看到凌云塔的地方出產高品質的陳皮,而凌云塔下的茶坑村,歷來被公認為最適宜新會柑種植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特殊的地理位置給茶坑村的新會陳皮鍍上了濃厚的歷史色彩。目前,茶坑村有新會柑種植面積150多公頃,年產新鮮柑果逾9000噸,產值約1.5億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兩陳皮一兩金,百年陳皮勝黃金。如今,在這個常住6500人的村子里,靠著種植茶枝柑和制作陳皮,村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1萬元。</p><p class="ql-block"><br></p> 明清時期,新會的讀書人把熊子塔稱作“文筆”,認為此地人杰地靈,定出文人。清末果然出了個梁啟超。也有人把熊子塔稱為“航標”。因鳳山北望新會城,南臨銀洲湖,遠眺崖門海,四面平疇廣闊,江河交錯,有了卓立山上的熊子塔,就給人們一個航行的目標。<div><br></div> 登塔縱目而望,崖海、銀湖盡入眼底。每當夕陽西下,銀洲湖上汽輪破浪,船帆片片,像朵朵白云在塔下飄然而過,襯著塔影波光,好一幅綺麗的南國水鄉(xiāng)圖。這也是曾被列為新會八景之一,名曰“熊塔歸帆”。<div><br></div>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謝謝瀏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英山县|
舟曲县|
新建县|
鹤壁市|
阿坝县|
纳雍县|
舟曲县|
甘孜县|
凌源市|
绥德县|
汉寿县|
集安市|
渭南市|
杭锦后旗|
年辖:市辖区|
北川|
泸西县|
泰兴市|
保山市|
烟台市|
易门县|
南投市|
伊川县|
丹巴县|
岗巴县|
依兰县|
文安县|
庐江县|
西昌市|
蒲城县|
定结县|
临江市|
读书|
瓦房店市|
姜堰市|
海兴县|
泰和县|
通海县|
衡东县|
安乡县|
嘉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