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年“八一”建軍節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5周年。每年的8月1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俗稱“八一”建軍節。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帶領北伐軍三萬余人,在周恩來 、賀龍 、葉挺 、朱德 、劉伯承等領導下,于江西南昌舉行武裝起義,打響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6月30日的建議,決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中國人民解放軍前身)成立紀念日。同年6月30日,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代主席項英正式頒布《關于決定“八一”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的命令,命令指出:“本委員會為紀念南昌暴動與紅軍成立,特決定于1933年起,每年八月一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p> <p class="ql-block">今年“八一”建軍節也是父親參軍95周年的紀念日。父親的人生經歷見證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發展過程!</p> <p class="ql-block">父親穿了一輩子軍裝,他是最忠誠的戰士,如果活著應該是113歲了。</p> <p class="ql-block">父親12歲就給地主放牛,受盡了地主老財的欺辱。15歲就跟著爺爺一起參加了農軍,1927年父親和爺爺一起從家鄉跑到瀏陽參加了毛主席領導的中央紅軍。</p> <p class="ql-block">父親參加了秋收起義,第一、二、三、四、五次反圍剿,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所有的戰役他都參加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父親的一生是在戰火和硝煙中度過的。</span></p> <p class="ql-block">秋收起義是1927年正值農民秋收季節,毛澤東在湖南東部和江西西部領導的工農革命軍舉行的一次武裝起義。是南昌起義,廣州起義,三大起義之一。</p> <p class="ql-block">1927年我黨先后發動三次起義失敗后,毛澤東同志率領秋收起義殘存部隊上了井岡山,并準確預言出中國革命只能走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后來朱德率領南昌起義余部同毛澤東會師,之后彭德懷等都率領各地起義部隊上井岡山組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特務連即中央警衛團;父親當時在警衛班負責中央警衛。紅軍在井岡山斗爭艱巨,生活相當艱苦。毛澤東、朱德、陳毅、等中央首長,和紅軍戰士一樣,每天只有一斤紅米飯,五分錢菜金,三錢油,二錢鹽。毛委員愛吃辣椒他還要求伙管人員注意節約省著吃。鄉親們有時送給毛委員一點雞蛋和白米,他自己從來舍不得吃,等他親自去兵站看望傷員時,把這就當做禮物送給傷病員吃。毛委員經常深入群眾,發動群眾,教育群眾。一次他去一個貧苦老鄉家訪問,村里的男女老少聽說毛委員來了都圍住了他。這時,他堅定的對大家說:打土豪,打劣紳,打軍閥,打蔣介石,你們敢不敢?“敢!”鄉親們異口同聲的回答。毛委員非常平易近人,他對大家風趣地說:反封建,反夫權(男尊女卑),婦女要剪發(頭發盤卷),放足(過去婦女裹小腳)。婦女那么小的腳,怎么上山打柴、放牛?一天走不了一里路。鄉親們聽著、笑著……</p><p class="ql-block"> 父親作為中央警衛,每天守衛在毛委員身邊,毛委員工作非常嚴謹細致,特別關心下級。有時他在夜間檢查崗哨,考問警衛戰士的“口令”,然后,摸摸戰士的衣服,問寒問暖。毛委員的辦公室是用土坯、竹子、茅草搭蓋的。施工中,毛委員既是“工程師”,又是“搬運工”,扛竹竿,遞工具,樣樣干,親力親為。毛委員和施工的父親及警衛戰士、鄉親們談笑風生。當房子蓋好后,毛委員稱贊說:陽光足又擋風,堅固實用,你們這雙手真了不起。……父親一回想起這些,就心潮澎湃,更加無限熱愛毛主席。父親曾講過這樣一件激動人心的事:一次父親夜間執行警衛任務,透過窗子,他看見毛主席和其他幾位中央首長在一盞油燈下,圍著一張作戰圖,用鉛筆劃著、研究著、部署著一直到深夜。工作結束時,天已近拂曉,毛主席和其他幾位中央首長壓低嗓音激昂地唱起了《國際歌》:“起來,饑寒交迫的奴隸,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要為真理而斗爭!團結起來,到明天,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父親說:聽到這歌聲就有無窮無盡的戰斗力量。父親望著毛主席辦公室熠熠放光的油燈,象看到了光輝燦爛的革命前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父親心想:毛委員啊,紅軍跟著您,無往不勝,紅軍由您指揮,所向披靡!我要永遠跟著黨,跟著毛主席革命到底!</p><p class="ql-block"> 當年奔赴井岡山不畏死亡的一群年輕人他們做出了巨大的犧牲!井岡山斗爭時期,48000多名烈士長眠于此,只有15744人留下姓名。知到了信仰為什么會有力量?人生短暫,但信仰的力量能夠讓人的生命價值,超越死亡化為永恒!“唯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p> <p class="ql-block">父親和爺爺參加了第一次反圍剿。第一次反圍剿于1930年10月開始。蔣介石在結束中原大戰之后,調集10萬兵力,以國民黨江西省主席兼第九路軍總指揮魯滌平為總司令,第十八師師長張輝瓚為前線總指揮,向中央革命根據地發起第一次“圍剿”。紅一方面軍在毛澤東、朱德指揮下,采取“誘敵深入”的方針和“中間突破”的戰術,向蘇區中部逐次轉移,并在人民群眾的支援下,五天內打了兩個勝仗,共殲敵1.3萬人,勝利地打破了國民黨軍隊的第一次“圍剿”。</p> <p class="ql-block">父親和爺爺參加了第二次反圍剿。蔣介石對中央根據地發動的第一次“圍剿”失敗后,緊接著又第二次反圍剿于1931年2月調集18個師又3個旅,約20萬人的兵力,以其軍政部長何應欽代行總司令職權兼陸海空總司令南昌行營主任,積極部署對我中央根據地的第二次“圍剿”。紅一方面軍在十五天里橫掃七百里,連續打了五個大勝仗,共殲敵3萬余人,繳槍兩萬支,勝利地粉碎了敵人的第二次“圍剿”。第二次反“圍剿”勝利后,紅軍乘勢發起進攻,開辟了贛東、閩西北廣大地區,鞏固和擴大了中央根據地。</p> <p class="ql-block">父親和爺爺參加了第三次反圍剿。1931年7月,蔣介石親任總司令,調集30萬兵力,并聘請德、日、英軍事顧問,采取“厚集兵力,分路圍攻,長驅直入”的戰術,分3路向中央根據地進行“圍剿”。紅軍在毛澤東、朱德指揮下,采取“誘敵深入”,“避其主力,打其虛弱”的作戰方針,從福建千里回師贛南,并以一部兵力結合地方武裝,遲滯敵進。8月4日,紅軍突然東進蓮塘,7日至11日,先后在蓮塘、良村、黃陂發動攻擊,并三戰三捷。在興國休整半月后,對疲憊退敵實行追擊,再取三捷。</p> <p class="ql-block">父親和爺爺參加了第四次反圍剿:1933年2月12日的第四次反圍剿,雖然毛主席已經失去了紅軍的軍事指揮權,可是當時紅軍的軍事最高領導人朱老總以及周恩來都正確貫徹了毛主席的“軍事思想”,因此“第四次反圍剿”雖然沒有毛主席的直接指揮,可是這次“反圍剿”最后還是勝利了。在當時沒有毛主席指揮的這“第四次反圍剿”毛主席在其中究竟有多大的作用呢?朱老總堅決戰略戰術成功的重要性和紅軍指戰員的大無畏精神,的確從歷史的走向上來看,毛主席在寧都會議至遵義會議期間再無兵權,可是他在軍事上的寶貴思想確實給中國革命帶來了希望,而第四次反圍剿的勝利也是認真貫徹了毛主席的戰略思想這才有了這次“反圍剿”的勝利。</p> <p class="ql-block">父親和爺爺跟隨黨中央毛委員來到瑞金父親講:那時一個班十二個人僅有一床棉被、一個洗臉盆、一雙棉鞋,寒冬靠著一床棉被大家擠在一起抵御風寒,因為怕暴露目標遭敵機轟炸,絕對不能點火取暖。一個臉盆是多功能使用的,一雙棉鞋只有在數九寒冬站崗時十二個人輪流穿用,行軍打仗是舍不得穿的。平時穿的都是手工編制的草鞋。</p><p class="ql-block"> 父親講:他編的草鞋又快又好不僅給自己編,還要為班上比他歲數還小的一位江西同鄉名叫“順子”的編,每人都是腳上穿一雙身上掛兩三雙,這樣才勉強應付日夜兼程的行軍打仗,即使這樣也免不了光腳行軍,那個時候頭頂上是國民黨的飛機輪番轟炸,身后是蔣介石的百萬追兵,紅軍擊潰了敵人的多次圍追堵截,很多戰友在激烈的戰斗中負傷犧牲,父親也在戰斗中腹部受傷,透過傷口可以看到腸子,衛生員用繃帶緊緊勒住父親的傷口后要帶父親下火線,面對蜂擁而上的敵人父親執意不肯,他對衛生員說:“不要管我,”拿起槍繼續阻擊。戰斗結束了,父親握著槍暈倒在陣地上。在缺醫少藥的戰爭年代僅靠有限的鹽水清洗、草藥消炎,父親居然奇跡般活了過來。</p> <p class="ql-block">在瑞金父親所在的警衛隊一班,十二個人僅有三桿槍,值勤時才能拿到槍,平時,他只有一支梭標和一把大刀。他的確喜愛他的梭標和大刀,每天擦得锃光雪亮,晝夜不離手。但是他更喜愛槍,多么盼望自己有桿槍啊!可是紅軍有個傳統,就是消滅敵人繳獲敵人的武器武裝自己。父親提出來上前線,因為只有上前線才能從敵人手里繳獲槍。可是部隊要求父親去學習,部隊首長說:一個紅軍戰士不但會打仗,還要有文化,沒有文化怎么能看懂傳遞的情報和圖紙,沒有文化就不能理解上級的部署和意圖,更不能圓滿的完成任務,作為一名紅軍戰士不但應該想有槍,更應時刻想著黨,想著黨的事業。有黨才有槍,有黨的正確領導,才能用好槍。于是父親去了紅軍學校學習(中央軍事政治學院,后來的抗日軍政大學),他進步的很快,沒有多久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學習結束后父親又回到警衛隊這時警衛隊已改編為偵察連,父親當了偵查一班班長。</p> <p class="ql-block">父親和爺爺參加了第五次反圍剿。爺爺在這次戰斗中光榮犧牲。1933年下半年開始第五次反圍剿。蔣介石開辦了中國國民黨贛粵閩湘鄂北路剿匪軍官訓練團為了應對紅軍的優勢,深懂《孫子兵法》的陳誠知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故兵貴勝不貴久”的道理,他根據與紅軍作戰的經驗,認為紅軍的優勢是:戰法靈活,機動速度快。他總結出紅軍作戰的四種主要形式:誘伏、腰擊、正面突破、抄后路。為此他針對紅軍四種戰術形式提出了針對性的戰法,比如:搜索、聯絡、偵探、警戒、掩護和觀測。針對紅軍機動速度快的優勢,陳誠提出要加大部隊機動訓練,尤其是在山地間的機動速度。在中央紅軍的第五次反圍剿中,一方面由于李德、博古錯誤的指揮,另一方面也不能不承認,國民黨通過廬山訓練團的整訓,使國民黨軍的作戰能力提高很多,尤其是機動能力和射擊水平的提高,成為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重要原因。</p> <p class="ql-block">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中央主力為擺脫國民黨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我的父親作為中央警衛跟隨黨中央從江西瑞金出發,突破敵人四道防線--強渡烏江—占領遵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在這過程中,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余次戰斗,攻占了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干部多達430余人,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期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大雪山,行程兩萬五千里,中央紅軍于1935年10月到達陜北,與陜北紅軍勝利會師(就是陜北吳起會師),1936年10月甘肅會寧會師,宣告長征結束。</p> <p class="ql-block">長征苦最苦的是雪山草地。爬雪山過草地今天已成為人們體驗長征精神的重要方式。然而,80多年前紅色大軍的雪山草地之行,卻無疑是人類歷史上最悲壯的死亡行軍。夾金山主峰海拔4950多米,被當地藏族同胞視為“連鳥也飛不過去的神山”,也是長征中紅軍翻越的第一座大山。1935年6月紅軍翻越夾金山雪山。父親講:雪山腳下長著青嫩的小草完全是春的景色。背陰的地方風吹過來就像秋天。再往上走,山上的雪有兩尺多厚,六月的雪山瞬息萬變,一會是暴雨夾著冰雹,一會又變成鵝毛大雪,父親身上的單衣被浸透了,有的地方結了薄冰,風一吹凍的上牙直打下牙。陡峭的山路崎嶇狹窄,一步走不穩滑下去就沒辦法上來,越往上走空氣越稀薄,胸口上如同壓著千斤重擔透不過氣來走幾步就得喘半天,為了減輕身體負重能扔掉的東西全扔掉了。父親和戰友們相互攙扶一步一步的向前移動。很多戰友穿著十分單薄,加上長期的饑餓,跌倒了就再也沒有起來,父親的同鄉“順子”就是在這次翻越雪山時,被肆虐的狂風吹打得站立不穩滑落山崖,把自己年輕的生命永久的留在了雪山。每每聽到父親的講述這段回憶都可以看到父親懷念戰友的淚花。</p> <p class="ql-block">過 草 地 :今天的若爾蓋草地看上去十分美麗,絢麗的鮮花爭相盛開,但當年過草地戰友的遺體成為悲壯的路標。1935年8月中央紅軍兵分兩路左路、右路同時出發進入草地。父親隨右路軍由毛主席、周恩來、徐向前等率領,由四川毛爾蓋出發進入生死莫測的大草地,經過七天的艱苦努力到達草地的盡頭班佑。父親講:草地的情景觸目驚心!舉目一望,茫茫無邊的草叢,上面籠罩著陰森迷蒙的濃霧,不辯東西南北。草底下河溝交錯,淤黑色的積水散發著腐臭的氣味,簡直找不到路。 父親所在的偵查班一直走在中央領導的前面,查看是否有沼澤地,避免被這暗藏殺機的泥潭陷下去。每日的長途跋涉和激戰,部隊在渺無人煙的草地上只能靠吃草跟、野菜、樹皮充饑。父親全身水腫,餓的實在沒辦法就將腰間的牛皮帶割下一小塊和他的戰友分著吃。饑餓難耐的父親最后連皮帶環都吞下去了。全國解放后經診斷,這個皮帶環已經粘連在父親的腸壁上,當時的醫療條件是可以將父親身上的這個異物取出,但因父親近一米八的身高不足55公斤的體重,虛弱的身體承受不了手術,直到父親去世皮帶環永遠地留在了他的身體里。</p> <p class="ql-block">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9月25日由林彪、聶榮臻領導的在平型關伏擊戰中,父親與日本鬼子短兵相接,與鬼子拼刺刀肉搏右手留下很深的一道刀傷;由于八路軍有力的配合了閻錫山負責的第二戰區正面戰場的防御作戰,遲滯了日軍的戰略進攻,打亂了敵人沿平綏鐵路右翼迂回華北的計劃,是八路軍出師以來打的第一個大勝仗。這場戰爭是一場中國人民奮起救亡的民族解放戰爭。為實現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中國各民族、各階級、各黨派、各社會團體、各界愛國人士、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同仇敵愾,共赴國難,義無反顧地投身到這場決定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的抗日戰爭中,以鮮血和生命鑄就了反侵略戰爭的歷史豐碑,以其輝煌的勝利載入了中華民族解放戰爭的史冊。</p> <p class="ql-block">解放戰爭,亦稱“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推翻國民黨統治、解放全中國而進行的戰爭,即國共內戰第二階段。</p><p class="ql-block">解放戰爭時期父親隨晉察冀察哈爾軍區參加了大同集寧戰役,張家口戰役,攻打石家莊等多次戰役。 1947年7月,解放軍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接著連續進行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父親隨晉察冀察哈爾軍區,司令員熊奎、政治委員周小舟等領導的部隊參戰,父親當時任晉察獨立團機炮連連長,聽父親講:在一次戰斗中戰役打響后,由父親率領的機炮連首先對敵人陣地發起攻擊,由于炮彈命中準確,有力的支援了步兵的進攻,減少了傷亡。在這次戰役中父親榮獲一等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出兵朝鮮,還在我國丹東地區狂轟濫炸。對于美軍的這一行為,我們提出了多次警告。周總理發表聲明稱,中國人民決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但是,對于我們的警告,囂張的聯合國軍并沒有放在心上,他們認為我們肯定不敢出兵,因為當時我們的新中國剛成立,一窮二白,百廢待興,自然是不敢跟精銳王牌軍來對抗,甚至還稱鴨綠江也不是不可跨越的障礙。對于美軍的這一行為,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啊。最終,毛主席經過深思熟慮,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毛主席說出了這么一番話“你打你的原子彈,我打我的手榴彈,最后的結果,一定是我將你打敗”。1950年美帝國主義發動戰爭入侵朝鮮,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角已吹響,部隊考慮父親身體狀況,四十多歲還沒有成家,當時的父親在炮兵供給部門,不在炮兵戰斗序列就沒有安排父親參戰,父親當時是營級,但性格剛強的父親找到組織上堅定地說:沒有黨哪來的我?沒有國那來的家?父親再三申請“就是當一個普通的炮手我也要參戰”,組織只好批準。同年10月父親隨中國人民志愿軍第66軍跨過鴨綠江趕赴朝鮮戰場。在一次戰斗中父親和戰友們一起英勇殺敵,不料遭遇美帝國主義的化學炸彈,父親和其他戰友一起隨部隊回國醫治。由于像父親這樣的勇士們英勇作戰,第一階段的戰役消滅了敵人15000多人,第二次戰役成功的把聯合國軍打退到了三八線以南,第三次戰役,已經消滅了敵人19000多人,第四次戰役,消滅了敵人7.8萬多人。第五次戰役殲敵8.2萬人,在中朝軍隊共同努力下聯合國軍隊不得不接受停戰談判。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之下,志愿軍把囂張的美軍打得節節敗退,最終他們在停戰協議上簽了字宣布無條件投降。</p> <p class="ql-block">值此八一建軍節之際懷念我親愛的父親,父親您永遠是兒女心目中的英雄!</p> <p class="ql-block">親愛的父親兒女沒有忘記您,黨和國家沒有忘記您們這些無數革命先烈和志士的豐功偉績,紅軍的長征精神永存!</p> <p class="ql-block">從朝鮮戰場上下來,組織上將父親安置在天津咸水沽老農協陳大爺家休養。聽母親講:她出生在天津青縣兄弟姐妹8人,母親在家排行第六,一個哥哥四個姐姐,下面還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外婆死的早是外公把他們拉扯大。為了工作外公經常往返青縣與咸水沽之間,一天外公回到家中突然對她說:有一個參加過長征的老紅軍,他的老家在江西是個孤兒,十幾歲就跑出來鬧革命立過多次戰功,他沒有親人,聽部隊首長說:他已經四十多歲了,又多次受傷能不能幫忙找個知根知底的姑娘幫他成個家來照顧他。外公聽后就問那位首長你信得過我嗎?首長說:您是老農協了怎么信不過。母親聽了外公的話當天晚上僅帶了幾件換洗的衣服,就隨外公從青縣老家趕赴咸水沽,由那位首長帶著母親走進了父親的房間。就這樣母親與父親成親了,當時母親不到二十歲。父親和母親從來不認識,他們一個在南方一個在北方,沒有談過一分鐘戀愛,純粹是組織安排的婚姻,但他們相濡以沫,整整生活了三十多年,母親隨父親所在的部隊從天津楊柳青去到山西太原,又從山西太原來到首都北京,最后又回到天津198師大院,一路走南闖北并養育了我們五個女兒,母親無怨無悔,她對父親的照顧無微不至,對孩子的撫養從無懈怠。他們為什么能夠這樣一路走來,是因為他們有著共同的理想信念,只有志同道合相愛的雙方才能執子之手與之偕老。</p> <p class="ql-block">親愛的父親從小您就教育我們愛國,您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有國才有家。1963年由于身體狀況組織安排父親離職休養,這時正是三年困難時期,為了不給組織添麻煩父親帶著母親和最大11歲最小不足五歲的五個孩子,在部隊駐地東局子自己動手開荒種地,在自家院里養豬、養雞、種菜,把種出來的高粱、玉米全部交給部隊,把種出來的菜打成捆分發給大院里的家屬吃,趕上過年殺豬、宰雞,把肉送給大院站崗的戰士和院里的家屬們吃。</p><p class="ql-block">就是在這一年海河流域的暴雨給華北平原造成特大洪災,父親不顧一切的跑到重災區。當他看到受災的群眾有困難時把自己口袋的錢和糧票全部掏出來留給了他們。解放軍戰士為了救災沖在搶險的第一線,看到戰士衣服被洪水打濕,父親就把自己身上的衣服脫下來給戰士們穿上。救災結束后父親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才知道門鑰匙還在衣服口袋里。母親回來后看著只穿著背心的父親心疼的說:“你怎么不把自己也給了人家呀!”</p> <p class="ql-block">小的時候跟著父母出門坐有軌電車,電車上有一個專門為兒童量身高的米尺,大家都知道不夠身高的兒童是不用買票的,當母親把我領到量身高的地方我是達不到買票標準的,突然父親揪起了我的小辮子對售票員說:你看夠高了可以買票了,于是父親就買了三張票,下車后我問父親:為什么要揪我的小辮子?本來不夠身高的呀?父親說:你不夠身高售票員要是向你賣票就違反了售票規定,我把你的小辮子揪起來你達到身高了呀?達到標準就可以買票了,說明你是大人了。 接著父親又表情嚴肅的說:咱們的國家還很窮每一個人都多為國家分擔一些,我們的國家就能早一天擺脫困境。</p> <p class="ql-block">一次應部隊邀請父親去給戰士們講戰斗故事,我隨著父親去了部隊,故事講完后父親執意不讓部隊用車送我們回家,部隊首長擰不過父親,就親自送父親和我到大門口,門衛士兵看到首長立正敬禮,這時父親一陣咳嗽趕忙拿出手絹捂住嘴巴,待咳嗽結束后父親急忙走到戰士的跟前拉著戰士的手說:對不起我回禮晚了,然后對著戰士立正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走出軍營我問父親,您為什么還要給他賠禮道歉?父親嚴肅地說:官兵一致,不講高低。士兵給首長敬禮不光是禮貌行禮,他們是給我們頭頂上的領章帽徽敬禮,五星帽徽代表著國家軍隊和尊嚴,這件事在我幼小的心靈里留下了很深的烙印。父親就是這樣一個心里只裝著國家的人,在他的心里國家永遠至上。</p> <p class="ql-block">親愛的父親您退休不褪色,經常深入基層、學校、部隊,講戰斗故事。</p> <p class="ql-block">親愛的父親你為了教育后人給他們講解紅軍長征兩萬五千里的親身經歷,告誡他們有國才有家。</p> <p class="ql-block">親愛的父親您經常鼓勵學生到農村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保家衛國。</p> <p class="ql-block">親愛的父親,三年困難時期您帶領全家及最小才五歲的孩子,到部隊駐地東局子去種地,把種出來的玉米、高粱都送給部隊讓戰士門吃,在自家院里種菜養雞、養豬,把種出來的菜送給院里的家屬吃。趕上過節殺豬宰雞,第一時間送給站崗的戰士門吃。</p> <p class="ql-block">親愛的父親您為了支援國家建設,把我的四個不滿15歲的姐姐都送到祖國邊陲參軍、工作。我是家里最小的一個,從小每逢周日父親就帶著我到天津的楊柳青駐津部隊榴炮團與戰士們一起到附近村子下地勞動。我當時對父親這樣做非常不理解,那時每周只有一天休息日,院里的小伙伴在一起跳繩、跳房子、跳皮筋玩的可開心那,可我要跟著父親去喂豬、割草干農活。勞動中我看到了戰士們的汗水,看到了他們那種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戰士們喊著號子干活,把干農活當成訓練的戰場,十人一排立正站好,預備開始,只見他們左手攥著一把麥穗右手拿著鐮刀,刷刷刷整齊的麥子平整的躺在地上,他們你追我趕不甘落后,一會一大片地的麥子就割完了。他們的精神感動了我,于是我也學著像大人一樣割起了麥子,就這樣年復一年,所有的農活我都會干。因為父親的身體狀況經常需要治療,為了不給組織添麻煩我還學會了打針、輸液當起了父親的小護士。</p> <p class="ql-block">親愛的父親,是您從小教會子女怎樣做人,怎樣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怎樣做一個無產階級事業的接班人。長大參加工作后作為一名審計工作者我牢記父輩的教誨,時刻不忘自己是紅軍后代努力工作,就是身患癌癥也沒有放下主審工作,一直堅持到現場審計結束才去做手術。我曾多次獲得先進審計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的表彰、1998年榮幸的被我市授予天津市審計標兵。我慶幸有這樣一個心里只裝著國家的父親,有這樣一個相夫教子的母親,他們的事跡將影響我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親愛的父親您的心里時刻想著毛主席,在您的生命盡頭彌留之中暫時蘇醒時候您嘴上喊的不是愛人和子女的名字,而是喊著毛主席呀我想你了!</p> <p class="ql-block">永 遠 的 懷 念: 戰爭給我們的父輩及無數革命志士帶來了極大的傷痛,但是給百姓帶來了和平與安寧。就是因為有了這些無私無畏的前輩們的付出,才有了我們的今天。有人問:過去紅軍革命那么艱苦,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人參加紅軍?因為黨中央毛主席代表勞苦大眾的利益,是為窮人翻身得解放是為真理而斗爭的;黨中央和毛主席領導的革命隊伍有嚴明的組織紀律那就是:官兵平等、不講高低、以身作則、不搞特權。親愛的父親,您和無數的革命志士一心想著國家,在您們的心里國家的利益永遠高于一切!</p> <p class="ql-block">父親和萬千革命志士的一生是在戰火硝煙中度過的,他們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詮釋著一個紅軍戰士對黨和國家的無限忠誠,對人民的無限熱愛,用鋼鐵般的意志實踐著解放全中國勞苦大眾的錚錚誓言。親愛的父親您是我們的榜樣,您是我們的驕傲,我們一定要緊記您的教誨,本分做人,老實做事,誠實守信,光明磊落,無論處在什么環境都要慎獨,繼承和發揚革命傳統,永遠不能忘記是農民的后代,是紅軍的根。</p> <p class="ql-block"> 歷史告訴我們:所有走完長征的人,其革命意志是無比堅強的,他們是真正的勇士,他們有堅定的信仰,有永不忘記的初心。紅軍二十萬人踏上長征之路,一路的艱苦奮戰,饑寒交迫……到達陜北延安會師時僅剩三萬多人,這些頑強的勇士們被永遠的載入史冊。 父親對我們講述這些,是以親身的經歷,要求我們做事時要有信仰,有目標,要不怕困難,不怕犧牲,忠誠事業,頑強拼搏,堅持到底,爭取勝利。他傳遞的是一種共產黨人的精神和意志品質, 在那艱苦的歲月里,紅軍之所以不惜一切代價甚至于生命,靠的就是信仰。紅軍有別于其他所有軍隊的本質特征就是,紅軍是信仰的集合,而不是雇傭關系、金錢關系和權勢關系的集合。長征是一面鏡子在這面鏡子面前,什么是忠誠,什么是勇敢,什么是犧牲,什么是崇高,什么是卓越……都讓后人看得清清楚楚。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 長征,是一個讓中華兒女世代永遠敬仰的紅色記憶!為了喚起人們對紅色長征驚天地、泣鬼神和悲壯、慘烈的記憶,我們紅軍后代有責任和義務將紅軍長征精神和高貴的意志品質永遠的傳承下去。 歷史告訴我們:所有走完長征的人,其革命意志是無比堅強的,他們是真正的勇士,他們有堅定的信仰,有永不忘記的初心。紅軍二十萬人踏上長征之路,一路的艱苦奮戰,饑寒交迫……到達陜北延安會師僅剩三萬多人,這些頑強的勇士們被永遠的載入史冊。 八十多年過去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我們的父輩和萬千紅軍戰士所鑄就的偉大長征精神將永遠激勵我們后人。偉大的長征精神萬歲!</p> <p class="ql-block">作者:張建華</p><p class="ql-block">老紅軍后代。</p><p class="ql-block">天津市審計局副處級退休干部。</p><p class="ql-block">天津市延安精神研究會宣講團副秘書長。</p><p class="ql-block">天津市紅軍后代聯誼會法務。</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拉善左旗|
崇明县|
乌兰浩特市|
若羌县|
封丘县|
南陵县|
许昌市|
武陟县|
喀喇|
科技|
南阳市|
桦南县|
阳山县|
金堂县|
探索|
丰顺县|
宜州市|
洞口县|
阳信县|
于都县|
定南县|
哈巴河县|
灵石县|
运城市|
大新县|
孙吴县|
开江县|
宜昌市|
错那县|
鹤山市|
台北县|
永仁县|
庐江县|
无极县|
宜君县|
仙桃市|
大安市|
东乡族自治县|
宽城|
石泉县|
金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