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宜昌博物館位于宜昌東站片區,南臨柏臨河路,西臨求索路。博物館主體建筑遠遠看去就像一座巨大的“古鼎”,由中國傳統龍形紋飾抽象生成,銅質的“歷史之窗”鑲刻其中,最具宜昌代表性的“太陽人石刻”為原型的太陽屋頂鐫刻其上,建筑四角的大基座寓意四方星辰,構成了天人合一的美好畫面,古樸雄偉、挺拔壯觀。</p> <p class="ql-block"> 博物館周邊景觀從布局、鋪裝、綠化種植上都呈現出四周向中心聚集的動態效果,由松至緊、由疏至密、會合到中央聚攏上升,最終形成整個博物館建筑。</p> <p class="ql-block"> 宜昌博物館是宜昌城市文化的重要坐標和亮麗名片,一座集歷史、自然、民俗、古建為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主體建筑面積43001平方米,展陳面積12988平方米,現有各類藏品58727件(套),其中珍貴文物1623套、2555件。建檔的三峽宜昌地區內文物藏品35342件/套,藏品有陶器、瓷器、青銅器、玉石器、金銀器、漆木器、書畫等。館藏精美文物曾先后到香港、臺灣、巴黎及廣東省展出。2020年12月,被評定為第四批國家一級博物館。</p><p class="ql-block"> 基本陳列:遠古西陵、巴楚夷陵、千載峽州、近代宜昌;專題陳列:風情三峽、古城記憶、書香墨韻;開辟鴻蒙、物競天擇。</p> <p class="ql-block"> 一樓大廳一幅頂天立地、氣勢恢宏的巨大浮雕以長江為主脈, 采用山體元素,呼應宜昌地域特征,彰顯宜昌水電之城的重要地位,凸顯“峽盡天開”的展覽主題。</p> <p class="ql-block"> 物競天擇展廳由走進非洲、野性呼喚、鐵角銅蹄、生存之道和長江大保護5個單元組成。主要展示的是肯尼斯.尤金.貝林先生捐贈給宜昌博物館的南非、北美大陸滅絕的200余件珍稀動物標本。</p> <p class="ql-block">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峽江文明從遠古走來。這片土地的歷史,通過博物館的“開辟鴻蒙”“遠古西陵”“巴楚夷陵”“千載峽州”等展覽,從地質演化、恐龍時代,到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一一鋪陳開來。</p> <p class="ql-block"> 鎮館之寶——綠銹均勻覆蓋的“楚季”銅甬鐘。</p> <p class="ql-block">巴蔓子</p> <p class="ql-block"> 太陽人” 石刻是目前在我國境內發現最早的新石器時代太陽圖騰崇拜文物,距今7000年,1998年出土于秭歸縣東門頭城背溪文化遺址。</p><p class="ql-block"> 新石器時代,人類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如藝術、審美、習俗、信仰、原始崇拜等越來越多姿多彩。石刻正面用簡練的線條刻劃人像,腰部兩側刻劃星辰,頭頂為光芒四射的太陽。石刻圖案造像與先民太陽崇拜密切相關,具有濃厚的原始宗教特點。</p> <p class="ql-block"> 巴、楚文化碰撞并綿延,形成今天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畫卷,造就出瑰麗多姿的歷史文化,留下了20多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有興山民歌、長江號子、宜昌絲竹、土家撒葉兒嗬、屈原故里端午習俗、當陽關陵廟會等。走進“風情三峽”展廳,仿佛進入了這些獨特民俗的沉浸式體驗場。</p> <p class="ql-block"> 四層露天區域,宜昌博物館獨具匠心地設置了“古城記憶”宜昌古城風貌展。斑駁的木船??吭诟〉竦纳窖聴5肋?,房屋鱗次櫛比的復古街巷、留光照相館、鄒郭順鐵匠鋪、萬順白鐵店、萬長隆雜貨鋪等,凝聚了城市記憶。</p><p class="ql-block"> 這里的墻磚、太師椅、屏風、窗欞、花床等都是老物件;門店、商會、文廟、牌坊等也是老宜昌城原本就有的,承載著許多老宜昌人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 短短2個多小時的觀覽,卻仿佛穿越了宇宙時空和數千萬年歷史文化的長河,讓我們的眼睛掠過這片土地曾經努力生活的先民,曾經發生的血與火的歷史,曾經留下的斑斕文化,曾經閃耀的英雄,這些歷史的一瞬走進博物館時就是永恒,是文化與民族精神的傳承與不朽。</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海县|
石屏县|
潞城市|
保靖县|
滨海县|
四会市|
宁武县|
景德镇市|
永宁县|
上虞市|
临朐县|
郸城县|
民和|
伊金霍洛旗|
金门县|
钦州市|
天全县|
新津县|
若尔盖县|
白水县|
达日县|
台北市|
张家川|
彩票|
阜新|
疏勒县|
太白县|
左贡县|
罗平县|
辰溪县|
光山县|
丰城市|
乌拉特前旗|
鄂托克旗|
英德市|
雅江县|
南阳市|
霍邱县|
长子县|
璧山县|
张家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