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7月18日第三天:看山看水看西江,千戶苗寨等你來!</p><p class="ql-block">早晨8點從荔波出發,經過3個半小時的長途勞頓,來到了黔東南雷山縣境內的西江千戶苗寨。這里是中國最大的苗族聚居地,被譽為“苗都”,是余秋雨先生筆下“以美麗回答一切”的地方,也是我這趟貴州之行的第二站,今天終于來到了盼望已久的苗寨!</p> <p class="ql-block">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一曲曲熱情洋溢而震撼心靈的銅鼓、蘆笙、長號聲,使你亢奮,你的腳還未踏進迎賓門,你便感受到了苗族人民火辣辣的熱情!像一道清涼的風,拂去了滿身疲倦。</p> <p class="ql-block">景區北門的廣場四周皆山,苗族人在蘆笙的節奏中載歌載舞,歡迎遠方來客,我在歡快的歌舞中開始了西江之旅。</p> <p class="ql-block">穿過歡迎的人群,來到一條繁華的商業街,天下著朦朦細雨,大家打著傘繼續通過一條隨山勢而建的長亭,然后排隊坐電瓶車進苗寨。</p> <p class="ql-block">“西江千戶苗寨”幾個大字,鑲在進寨的第一道古樸大氣的門楣上,赫然醒目。穿過這道門楣,坐電瓶車前行將近2公里,才算是真正抵達了苗寨。“一輪明月,萬家燈火”,這是央視鏡頭下夜晚的西江千戶苗寨,那么,你心中的西江苗寨是什么模樣呢?那就隨我一起走進西江千戶苗寨看看吧!</p> <p class="ql-block">到了苗寨,直奔觀景臺!</p><p class="ql-block">當你站在西江千戶苗寨的至高點,萬般想象!掩在大山里的青瓦木樓如瀑布般地從山間傾瀉下來,驚艷了目光!由十多個自然村寨連成片而形成的層層疊疊的吊腳樓群鑲嵌于青山之上,山變成了樓,樓連成了山,氣勢磅礴,蔚為壯觀!郁郁蔥蔥的雷公山云霧繚繞,山下的白水河穿寨而過,將寨子一分為二。層疊錯落的吊腳樓依山傍水,構造出一片隱于山水間的世外桃源!真是“天下西江,千戶苗寨”!</p> <p class="ql-block">下山后在這里吃午飯。“阿濃苗家”是西江苗寨苗家樂的代表,名聲很響,多年經營成知名品牌。</p> <p class="ql-block">初來乍到,一切都新奇興奮!在餐廳走廊,走一走、看一看、聚一聚、拍一拍!其樂融融!</p> <p class="ql-block">吃完午飯,去辦住宿。</p><p class="ql-block">放下行李,大家逛苗寨“游方”步行街,這時,雨也停了!空氣異常清新。</p> <p class="ql-block">古老厚重的土地,承載著斑駁的歷史,悠悠的歲月孕育了苗家人源遠流長的農耕文明,傳統的服飾文化與飲食文化。</p> <p class="ql-block">住宿對面就是一片田園風光,層層的梯田,錯落有致,綠意盎然!<span style="font-size:18px;">那是勤勞的苗家人袓祖輩輩開墾的稻田。他們依著春夏秋冬的時序,保持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生活,歲歲都有“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span>原生態的自然美淋漓盡致地展現!</p> <p class="ql-block">此時已是午后,苗寨人家飄緲出的裊裊炊煙,彌漫了整個山頭,驚艷了我的目光,溫暖了我的遇見!真是一方山水暈染一處世外桃源,一方土地衍生一份人間煙火!</p> <p class="ql-block">風雨橋:顧名思義,這便是能夠遮風擋雨的橋。橋下是潺潺的流水,橋上是來來往往的行人,橋旁是蒼翠的樹木。風雨橋不僅僅是作為一座橋,它也是一個適合休息娛樂的地方。橋面兩旁設置“美人靠”,中間為長廊式走道。風雨橋上部建塔、亭,多層檐角翹起,繪鳳雕龍,塔亭頂有寶葫蘆、千年鶴等吉祥物。這是【哿嗡僦jia weng jiu】一號風雨橋又叫"龍潭橋"。因苗語中"嗡"為"龍",故有"頭橋",即第一座橋的含義,漢譯名為"龍潭橋",據稱與該橋上游50米處水潭里的神龍傳說有關,2008年9月建成,傳說,在龍潭橋上游50米的水潭有一條神龍,世代保佑著西江。"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據說西江苗寨的景美、水美、山美、人美,還有老人的長壽都是因為有神龍的保護。</p> <p class="ql-block">這里早期架設在河面之上的風雨橋是木質的,所用的木材都取自山中,橋梁是利用傳統的工藝建造,橋身極其穩固。不過,原來的木質風雨橋已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水泥和木質混合的橋梁。</p> <p class="ql-block">走過一號風雨橋,來到“游方”步行街。</p> <p class="ql-block">一條青石板和鵝卵石鋪成的長長的步行街,非常有規則的形狀,像花,像銅鼓,像苗族的文字……其實有時文化是一種無聲的表達方式,用心穿越時空去交流,一步一個腳印,慢慢穿梭尋覓!兩旁店鋪出售著琳瑯滿目的苗族特色商品、苗銀飾品和小吃飯店。每一個細節都在展示著苗族文化元素,都在詮釋著這座露天的民族文化博物館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廊亭上鑲嵌橋名,均異體字(苗家獨創)不能識別。這是【僦崠乧】四號風雨橋(jiù dōng dǒu),又叫"學子橋","僦"是苗語,意思就是"橋"的意思,"崠乧"就是"讀書"的意思。橋的對面,以前是西江民族中學,曾經從那里走出很多"山溝的鳳凰"。</p> <p class="ql-block">苗語“嘎噠略”是西江苗寨的大型文藝活動和演出的地方,是寨子中心,也是蘆笙廣場。苗民們正在隨著音樂輕歌曼舞,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p> <p class="ql-block">再看蘆笙場的構造,都是用鵝卵石砌成大圓圈,象太陽鼓一樣,四周有風雨長廊,中間則是演出的“舞臺”了!蘆笙場四周,有四通八達的小巷。</p> <p class="ql-block">“嘎歌古巷”是苗語的音譯,意為“古老的小巷子”。</p> <p class="ql-block">逛一逛嘎歌古巷,這里是西江苗寨的發源地;</p><p class="ql-block">瞧一瞧傳統技藝,這里是苗寨銀飾鍛造場、刺繡和蠟染的制作坊;</p><p class="ql-block">聽一聽苗族古歌,這里是蘆笙演奏、傳統婚俗、苗族飛歌等多種原汁原味的生活氣息。</p> <p class="ql-block">苗族人從中原大地橫跨數千年歷經五次大遷徙,開創了古長征的先河,他們沒有文字,靠的是口傳心授,以古歌記載著他們遷徙的歷史,千古遺風,用風俗來伴隨。</p> <p class="ql-block">源西江:這個池塘苗語“翁利學”,就是“羊虎湖”意思。它是苗族定居西江的源頭。早年,這口池塘面積約有一畝,水深約一米,塘內四季有水,雨時不滿,旱時不干,傳說塘里有水龍,是西江苗寨的風水寶地,寨民愛護有加,希望庇佑子孫,消災去禍。塘中豎立的雕像,代表著早期到達西江的苗族先民。</p> <p class="ql-block">相傳,最早來西江定居兩位祖公,寅公和卯公。早年在雷公坪居住,常下山到西江打獵,偶然發現獵狗身上沾有浮萍,人們意識到有浮萍的地方必然是適合谷物生長之地,于是跟隨獵狗來到“翁利學”這里,發現這一汪池水,栽下一棵楓樹,認定這里是適合居住繁衍之地,先民們便遷居至此,形成了今天的西江千戶苗寨。這雖然是個美麗的傳說,但這一口清澈的池塘卻是見證了西江的歷史變遷。</p> <p class="ql-block">青瓦木板一塊塊搭建而成的腳樓歷經風吹雨打顯得古舊斑駁,幽亮光澤中散發出歲月的厚重,遙想當初,也許是為了躲避戰亂,也許是為了求得一處更宜生存的地方,江氏祖先,在此開荒耕耘,扎寨安家。苗寨的人們也都稱自己是牛首人身蚩尤的后代,苗族人與牛的緣分,源自一個傳說:在漁獵時代,苗族人開始是虔誠崇拜盤瓠,但從農耕時代起,便虔誠崇拜水牛。苗族把水牛與龍,視為相同的一種神話動物,認為龍和牛可以互變。因此,他們將牛當作“衣食父母”,當作有血有肉平等的一種生命。怪不得,牛頭文化,在苗寨隨處可見。</p> <p class="ql-block">苗寨除了美景,還有美服!苗族服飾以色彩斑斕、千姿百態、內涵豐富、耐人尋味而著稱于世。它傳承了民族文化,具有文字表達功能。由于歷史悠久,這些圖案所代表的文字功能和傳達的特定含義也蒙上了神秘的色彩,后人無法完全解讀,這也是苗族服飾所具有的獨特魅力。雖然苗族沒有本民族的文字,但僅憑強烈的認同感,靠世代口傳身授,將流傳千年的故事、先民居住的城池,遷徙漂泊的路線等點滴無遺地融進服飾文化當中,也一針一線繡進衣冠服飾,世代"穿"承,永不忘懷,因而,苗族服飾被譽為"無字史書"和穿在身上的"史書"。</p> <p class="ql-block">這樣的山寨,這樣的服飾才與這樣壯觀、獨一無二的吊腳樓相融合吧。當一回苗家阿妹,頭戴王冠,身穿史詩,找準角度,留下一個最為美麗的印記!也不愧于千萬里爬山涉水而來。</p> <p class="ql-block">沿著白水河,我們徜徉在河畔的鵝卵石鋪成的小路上,聽著清清河水潺潺流過,看著吊腳樓層層疊疊向山頂漫延,美麗的苗寨錯落有致,鱗次櫛比,掩蓋了山的顏色,時光寧靜古樸,心情份外舒暢!身邊的吊腳樓,寫滿了滄桑興衰,訴說了千年故事!如此的美景怎么能不令人流連忘返!</p> <p class="ql-block">清清的白水河緩緩而流,靜靜而過,像一位偉大溫柔的苗母, 哺育著一代又一代西江苗寨的子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山飛揚秀色,水蕩漾嫵媚,</p><p class="ql-block">依山傍水的山寨,幸福傳四方!</p><p class="ql-block">水依巒著山,山陪伴著水,</p><p class="ql-block">親山抱水的山寨,情歌滿天飛!</p><p class="ql-block">這山這水這么美,生生世世永不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白水河上建有七座風雨橋,不但方便兩岸交通,而且是苗家人“游方”的絕佳場所,現在更是我們旅拍的好地點!</p> <p class="ql-block">苗寨,敞開天,敞開地,敞開懷。用歌聲,用舞蹈,用美食,用真情,接納著南來北往的人。苗族被譽為“歌的世界,舞的海洋”。自古苗家人會說話就會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在盞盞燈火里,在各個店鋪前,苗家人,擺起了長桌宴,跳起了歡快的苗家舞,蘆笙響徹寨頭寨尾,山歌繞遍了寨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高山流水間敬酒祝酒,推杯換盞感受苗族的熱情好客,感受苗家人最原始的文化。</p> <p class="ql-block">夜色漸漸降臨,游方步行街頭,依然行人如織,<span style="font-size:18px;">河畔的吊腳樓燈火依次亮起,</span>苗寨之夜陡然變得溫柔起來。我和幾個隊友在一號風雨橋排隊坐上電瓶車直達觀景臺。這里已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叫賣聲、吆喝聲、還有遠近酒吧飄來的悠揚歌聲,此起彼伏,站在觀景臺上,俯瞰苗寨,星星點點的苗家燈火,宛若繁星閃爍!夜色深沉,無論是手機還是相機都拍不出苗寨夜景的美,我只想用眼晴貪婪地多看幾眼,把它深深印在記憶中……</p> <p class="ql-block">千戶苗寨千盞燈, 蒼穹繁星落人間! 整個寨子燈火通明,就像繁星點滿夜空,無數的燈火勾勒出整個苗寨的輪廓,無比的美侖美奐。夜色中的苗寨,像一顆巨大的夜明珠,鑲嵌在大山,分外輝煌,分外美麗,分外神秘,也分外溫柔!</p> <p class="ql-block">千盞燈,點亮著西江苗寨!</p><p class="ql-block">千盞燈,溫暖著千戶苗民!</p> <p class="ql-block">世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p><p class="ql-block">河畔的吊腳樓霓虹閃爍,流光溢彩!</p> <p class="ql-block">燈火不會熄滅,星光永遠耀眼!宛如游戲里的夢幻之城,小說中的異域世界!大家所說的現實版的“千與千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這樣一個散發著古韻的露天的苗文化博物館里,商業化是不可避免的。各種媒體的傳播很快召喚來四面八方的游客,于是這個古老的寨子告別了落后與閉塞,傳統的農耕文化迅速被吃喝玩娛游購全鏈條旅游業態取代。所以說這樣一個古鎮不僅要來,而且必須要早點來!</p> <p class="ql-block">大家都在睡懶覺,享受苗寨慢節奏生活的時光。而我更喜歡清晨的苗寨。早起逛苗寨。此時的村寨沉睡在寧靜的夢中。</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苗寨,沉淀了晚間的喧囂,少了些景區的味道,多了些村寨的氣息。山靜水靜苗寨靜,只有不時幾聲雞嗚犬叫,讓人恍如還在人間!</p> <p class="ql-block">沿著上景觀臺的大路往山頂慢慢逛逛,</p><p class="ql-block">不經意的抬頭便能看到很好的風景,</p><p class="ql-block">不經意的駐足就能發現出乎意料的景色,不經意的轉身可能也會給你帶來驚喜。</p> <p class="ql-block">最好的風景都會在不經意的瞬間進入你眼眸里。</p> <p class="ql-block">這寧靜清幽的畫面,真是美得讓人舒服!苗寨的炊煙裊裊升起,而我在西江等你!</p> <p class="ql-block">我早已按捺不住興奮,迫不及待地拍照,恨不得把所有景物都定格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西江苗寨已有2000多年建寨歷史,一座座吊腳樓,依山而建,房前屋后有翠竹點綴,樓群之間以青石板路串連,楓樹成林,山影綠樹相映成趣。每一個角落都是一幅唯美的畫面。</p> <p class="ql-block">這里的房子是干欄式木質結構的吊腳樓,房子的框架系槜卯銜接,一棟房子需要的柱子、屋梁、穿枋有上百根,上千個槜眼。木匠們用自己高超的技藝和智慧,便能使吊腳樓柱柱相連、枋枋相接、梁梁相扣,使房子巍然屹立于斜坡陡坎之上。苗族建筑,實際上是苗族的一種群體藝術,凝聚了苗族先祖的集體智慧。</p> <p class="ql-block">吊腳樓結構十分巧妙,多為三層。基座以青石、卵石壘砌,褐木黛瓦,清一色的歇山頂,獨具特色,自成格局。一層是堆放農具雜物和圈養禽牲畜的處所,二層是客廳、廚房和臥室,延伸出去的走廓邊有長長的美人靠,是苗家姑娘繡花織錦涼衣的地方,三層是屯儲五谷之所,因高出地面許多,和風暢達,稻谷不霉,蟲鼠不侵。</p> <p class="ql-block">古香古色的吊腳樓,中華民族的瑰寶,我驚嘆于苗族先人的智慧,這些建筑不愧為苗族歷史與文化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村寨四周云霧繚繞,一幅自然純樸的山寨美景宛若人間仙境!</p> <p class="ql-block">藍天、田園、吊腳樓,一幅“天地人”和諧的畫面展現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放眼苗寨,竹黃色的房屋,青灰色的人字行房頂,裊裊炊煙冉冉升起,高低錯落的綠樹鑲其間,周邊是高低錯落的山間梯田,田園牧歌式的悠閑俯拾即是。這樸素、低調的瓦房是城市鋼筋水泥的高樓所無法比擬的。是現代人心中向望的“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p> <p class="ql-block">美好總是不期而遇,抬頭看看,邂逅別樣的人間絕色。</p> <p class="ql-block">云綿綿,霧漫漫,瞬間下起傾盆大雨,“天無三日晴”的貴卅,不留情面地淋漓展現!不過煙雨中的山寨更像一位含情脈脈的苗家仙女,凝眸不語!別有一番滋味!</p> <p class="ql-block">西江苗寨屬亞熱帶濕潤山地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清涼宜人。由于雨水較多,又稱“煙雨苗寨”、“水墨苗寨”!</p> <p class="ql-block">走過千里萬里路,只為遇見這神奇而又美麗的苗寨!圓圓的銅鼓、彎彎的牛角,隨處可見!</p> <p class="ql-block">歲月塑造了美麗的山寨,而山寨又妝扮了悠久的歲月,西江千戶苗寨千年的文化積淀和特有的山水,映襯出了歷史的神韻和幽情!在歲月的打磨、時光的變遷中,聲名遠播的苗寨將變得更加美麗!</p> <p class="ql-block">趁著雨勢不大,抓緊往回走,和隊友兩個人一把傘,結果到了住宿處還是淋得像個落湯雞!</p> <p class="ql-block">今天,去游覽鼓藏堂,了解苗寨人文。鼓藏堂就是苗王所居住的地方。我們穿山而過,探尋苗王家,尋找他們千百年間生活的印記。有幸目睹了盛裝出現的苗王在鼓藏堂帶領遠方客人上香祈福,香案上供奉著牛頭,還有大小兩面鼓,據說一般人家里沒有銅鼓,銅鼓是地位的象征。而苗族的真正的大鼓是埋起來,十三年一個輪回農歷十月鼓藏節到來時,才把大鼓請出來,全寨子的人殺豬宰鴨、穿上最華貴服飾,載歌載舞歡度隆重的鼓藏節,過完節后又把大鼓埋起來,一直埋藏到下一個鼓藏節。</p> <p class="ql-block">苗族是一個對大自然充滿敬畏的民族,可以說把自然界的一切都視為靈動的,并且信奉崇拜,那么苗家人每逢節日就少不了祭祀活動。苗家人的祭祀活動,都是由鼓藏頭負責,鼓藏頭除了掌管寨子里的祭祀、節日、政府除外的大小事宜,還有一個更厲害的本領,便是每一任鼓藏頭都要對苗藥有深入的研究才可,現在苗王還會去山里尋各種草藥,來制作各種苗藥,有許多游客慕名前來只為尋得鼓藏頭的苗藥。想來,這苗藥還是很有療效的,這里已經成為販賣苗藥的中藥鋪。</p> <p class="ql-block">寨老們在這里唱起國家級非遺語言—古歌,向來往的客人訴說苗族的歷史。雖然聽不懂歌詞大意,但那婉轉動聽的曲調卻在山水之間悠悠飄遠!一曲唱罷,互相敬酒暢飲,對酒當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輕徒步于苗族人生活千百年的山間,他們漫長歷史的真實的生活仿佛在我們眼中重現。</p> <p class="ql-block">苗族俗語云:大節三六九,小節天天有。其中鼓藏節最為隆重和神圣,聞名四海!十三年一次的鼓藏節集中展現苗族的蘆笙、銅鼓、銀飾、服飾、挑花刺繡、婚嫁喜慶、斗牛、斗雞、對歌、年飯等民族風情,是觀賞和研究苗族傳統文化的最佳時機。苗寨,就像一個現代的人走進一座歷史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西江千戶苗寨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古老村寨,老屋、炊煙、流水、雞鳴狗吠、古樹、古道、男耕女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切都泛著悠遠而神秘的古樸氣息。這是一幅美麗的畫卷,遠離塵世文明的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西江苗寨是屬于這方山水,屬于這苗家人的,它也只有在這山這水這歌中才有靈氣,也只有在這里生活的苗民們才能擁有它、守護它!</p> <p class="ql-block">而我只是來去匆匆的過客。苗族人有太多的滄桑歷史讓我們浩嘆,有太多的悲壯故事讓我們感慨,那歷經的悲歡離合,我們一次的涉足無法體悟到。因為它的美麗,讓我們產生誘惑和渴望,想到這里洗滌心靈,尋找一個逝去的世界,讓它的原始古樸、讓它的平和靜謐之美凈化我們心中的躁動不安的靈魂!</p> <p class="ql-block">苗家人的智慧,我們贊嘆! </p><p class="ql-block">美麗的山水間,我們沉醉!</p><p class="ql-block">寧靜的古村寨,我們鐘情!</p><p class="ql-block">浪漫的苗家風情,我們體驗!</p><p class="ql-block">熱情的苗族歌舞,我們欣賞!</p><p class="ql-block">動人的蘆笙樂曲,我們傾聽!</p><p class="ql-block">璀璨的萬家燈火,我們溫暖!</p><p class="ql-block">這是西江千戶苗寨留給我們最浪漫的驚喜!</p><p class="ql-block">在“二哥二嫂”這里,吃完午飯繼續前往千年古鎮-鎮遠。</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库尔勒市|
临湘市|
安远县|
杭锦后旗|
汽车|
吉水县|
彭州市|
迁西县|
怀仁县|
疏勒县|
焦作市|
吴桥县|
克什克腾旗|
柞水县|
红安县|
南溪县|
都昌县|
沧源|
乌鲁木齐市|
金沙县|
乐昌市|
云林县|
定陶县|
新余市|
宣恩县|
泸水县|
巨鹿县|
亳州市|
休宁县|
团风县|
钟祥市|
岳阳县|
海阳市|
临清市|
博白县|
上思县|
安义县|
青阳县|
尚义县|
汾西县|
红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