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文/云朵</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前不久,偶然得到一盒海南沉香。燃之,素樸悠遠的香味連綿不絕的飄出,裊裊香煙飄流在空氣里,恰似一鴻清泉,流進我心深處,平日里的嘈雜與煩擾,漸漸的在這淡雅的香煙中消失殆盡!</p> <p class="ql-block"> 這極特別的香味,不禁讓我想起《甄嬛傳》里嬪妃們用的香。我帶著對香的好奇,翻閱了大量的史料才知道,其實,香自古便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中國香文化最早可追溯至史前6000多年的石器時代,它萌芽于遠古祭祀之禮;起始于春秋佩香之德;成型于漢代和香之貴;成熟于盛唐用香之華;普及于兩宋燃香之廣;完善于明清品香之勢;衰敗于亂世征戰之憂;回春于安定和諧之世,可見我國的香文化歷史悠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古人用香起始于祭祀,人們深信通過裊裊飛升的芬芳煙塵就可以與天界的神靈進行溝通,邀請神靈降臨以賜福祉。我國各民族都有用香的歷史,而滿族更是用香極為頻繁的民族,無論祭祀燒香,還是生活里居家養生熏香都成為一種習俗。</p> <p class="ql-block"> 滿族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很有影響力的少數民族,滿洲人以及其祖先女真人曾經兩次入主中原,并建立了對中華民族具有深遠影響的王朝。從肅慎時期開始,對于早期過著狩獵采集生活的游獵民族滿族來說,薩滿祭祀在他們的生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進行薩滿祭祀時,焚香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焚香有專用的香碟,在清代的宮廷薩滿祭祀時甚至還有專門掌管焚香的眾多司香婦人,由此可見使用香料在薩滿祭祀中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 遼寧撫順新賓是滿族的故鄉,清王朝的發祥地。我有一個圖姓的滿族朋友,是努爾哈赤皇后家族的后人,時值杜鵑花盛放的四月,我應圖姓朋友之邀來到新賓老城一個充滿滿族風情的農家小院,一走進院落,一股淡雅的香味撲鼻而來,沁入心脾,頓覺神清氣爽。朋友見我好奇,便拿出自制的香料告訴我,滿洲祭祀最早不用炷香,用的是薰草香料。老滿洲旗人家中祭祀,用的就是這個香料,叫達子香,也叫拈香,就是現在的興安杜鵑花葉子陰干碾碎磨成細面制成的一種香料。這種香點燃后,煙中飄蕩著濃濃的山野氣息,是早期滿族祭祀祖先活動時的主要用品。有的叫使喚香、描香。而岫巖廳那邊也有的地方叫搓香,有上講究的大戶人家叫年息香。</p> <p class="ql-block"> 達子香是一種野生植物,每年四月在山野溝壑到處生長開放,生命力非常頑強。早先祭祀時,先燃三根香頭,再放于香蝶中,然后撒達子香末于香頭上,燃著后其味甚香。說著朋友把正在燃著達子香的木制蓮花香蝶拿過來,中間有香槽,里面濾著達子香粉末,槽底墊著香灰,朋友說勤添香末,香煙繚繞不斷,芳香撲鼻,很遠就能聞到。到了現代由于民族大融合,香的種類繁多,用起來也方便,所以很少有人制作和使用達子香料,即使有也只作生活熏香使用。</p> <p class="ql-block"> 朋友跟我講滿族從古至今都有燒香的習俗,立冬,秋糧一入庫,這個季節便是滿族八旗和漢軍八旗人家燒香祭祖的活躍季節,特別是漢八旗人家的“太平香”、“還愿香”均在立冬左右舉辦。漢軍八旗人家的祭祀“燒旗香跳虎神”,滿八旗人家稱“燒葷香”,都是在初冬十月小陽春的季節中,家家相連舉辦燒香活動,用的香就是達子香。除此之外滿族人在節日里家家戶戶有焚香祭祖的習俗,被稱為“家祭”。像清明節的祭祖、端五節的祭天祭祖求福、頒金節、小年祭灶神等都要燃香。</p><p class="ql-block"> 就連清軍進關,諸如元旦拜天、出征、凱旋等都要祭祀焚香,日常的祭祀如月祭、浴佛祭、馬祭等也都要焚香祭拜。</p> <p class="ql-block"> 到了清代,無論清宮貴族還是平民百姓,用香就講等級了。隨著清政府的滿蒙漢通婚政策,滿族與其他民族之間的民族大融合下,宗教信仰文化在日益滲透,互相影響。民間制香吸納了漢文化以松柏為合香的主要材料,滿洲族人使用松明子制成的“松明香。松明子多為古松枯死沉埋地下的陳化料,不腐爛,堅硬易于獲得,且獨具松香之味,有提神、醒腦、鎮驚等效果,置于室內可除瘴氣,提高人體免疫力,且香灰潔凈,是滿洲族人接受新的制香文化所產生的一種民間常用之香,因接近沉香之氣質,被稱為北沉香。清晚期,還有以山松腐爛遺存下來的松根為主料制香,這就是常用的祭祀之香“草木香”。而宮廷用香主要以薩滿用香的安楚香,就是達子香和其他祭祀用香的藏香為主流。天然沉香因為名貴,所以都是按等級限量使用。</p> <p class="ql-block"> 從文獻記載來看,真正的好香,就是上等沉香,一般是皇帝自用熏香和祭祀使用。只有奉先殿和壽皇殿兩處使用,除祭祀祖宗外,其他的如天壇、地壇、日壇、月壇,太廟、先農壇的祭祀也會使用沉香。 </p><p class="ql-block"> 按照清代皇宮的規定,按等級每月向后宮發放一定數量的沉香,由內務府派發。領香的場景熱鬧非凡,宮女們按照自己主子的地位領取沉香,尊卑冷暖,躍然眼前。按照規定,皇太后每月用中等沉香四兩,即使在慈禧太后大權獨攬的時期,每月的沉香份例也是四兩。皇后也是每月中等沉香四兩,其他妃嬪也是按月領取沉香,只是更少。由于香料缺少,她們焚香時就更為講究,配合其他香料制成諸如香餅、香丸,使用精致的小爐薰聞,她們還將這些香品放置在衣服和被褥中,以期望綿綿香氣能留住皇帝之心。這就是為什么宮斗劇《甄嬛傳》中各位嬪妃餃盡腦汁制香用香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 清皇室還有沉香如意,它是滿族皇室渴望生活吉祥如意,民族欣欣向榮的象征。在現代一次的拍賣會上,清代一串棋楠沉香手串拍出上百萬的價格,足見清代沉香的價值與意義!</p> <p class="ql-block"> 后來我才了解沉香稀缺,是因為沉香樹結成香,需要經過幾十年或成百上千年雷劈電擊,蟲蛀、風折,人畜傷害等損傷后,傷口被一種特殊真菌感染,在自我修復過程中分泌出一種樹脂,經過時間的沉淀,形成珍稀的沉香。這就是被稱為“植物中鉆石”的沉香在沉香樹里演繹生成的精彩過程。</p><p class="ql-block"> 沉香昂貴還因為它有很高的藥用價值,醫書上記載沉香能溫中止嘔、溫通祛寒,行氣止痛、安神助眠的功效,為醫家重視!</p> <p class="ql-block"> 我閉目靜心輕嗅其香,這香氛淡雅清香,在心頭縈繞!沉香樹在紅壤、黃壤或沙地上都能生長。在貧瘠的土壤上沉香樹生長緩慢,卻利于結香。此刻我對沉香的感受極為復雜,不言而喻,它是人間香氛的極品,無損不香,沉香樹如此,人間又何嘗不是這般,多少精彩是自苦難中著墨,多少曠世奇才要在悲愴中誕生,多少民族要在沉浮中崛起!</p><p class="ql-block"> 萬物都會有被傷害的時刻,唯有讓心沉靜下來,讓靈魂簡靜含香,浮世便是尋常!草木皆有靈魂,香也有著不同于其它物種獨特的靈魂。有了一顆香的靈魂,再品味人生百態,就會如香般由內而外處處暗藏芳香。</p> <p class="ql-block"> 自古香學文化的發展與國運息息相關,晚清以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都發生了改變,早已融入書齋琴房的香,也僅僅是生活之實際,而毫無心靈寄托了。中國香學文化的復興和傳承,任重而道遠。 </p><p class="ql-block"> 滿族這個古老的少數民族,歷經千百年滄桑巨變,歲月沉淀,就像其使用的香一樣,為了蒼生向死而后生,在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價值與歷史意義!滿族人民勤勞、勇敢、智慧,是一個善于博收外來文化并融匯創新的民族。像達子香一樣,荒野崖壁任何環境都能生長,歷經千萬次碾磨成香;就像古松柏一樣,在邊遠寒冷地區都能生存,死后不腐,堅硬成香;更像沉香樹一樣在任何土壤和不毛之地,愈挫愈勇,越堅苦結香越多,化腐朽為瑰寶。這是香的精神、是滿族人民的精神、也是偉大的中國人民精神。</p><p class="ql-block"> 滿族人民在祖國東北的“白山黑水”之間繁衍生息,開發了祖國的邊疆。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香俗文化,譜寫了諸多壯美的歷史詩篇!永遠保持著沉靜內斂、堅定、永不退縮的精神!在中華大地上,它努力拼搏的精神如這些香的香味一樣永遠散放!一個人內心或一個民族有了香的靈魂,便能不畏懼浮世,它濃郁的香氣才會在滿族故鄉的土地上生生不息,在中華大地上永遠不可遏制的從內而外香飄千秋萬代!</p> <p class="ql-block"> 何艷玲,筆名云朵,撫順市作家協會會員,遼寧省作家協會會員。喜歡文學,業余寫作,有散文、詩歌、文學評論在《海燕》《散文百家》等報刊雜志和網絡平臺發表。</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易门县|
新密市|
肃南|
金沙县|
辽阳县|
灯塔市|
丹凤县|
潼关县|
祁东县|
锡林浩特市|
芜湖县|
阿拉尔市|
洛浦县|
垫江县|
温宿县|
邢台市|
沂水县|
介休市|
广德县|
边坝县|
兴城市|
漯河市|
冕宁县|
崇文区|
漠河县|
衡阳市|
安岳县|
灵寿县|
瑞昌市|
平昌县|
万盛区|
连南|
张家港市|
平利县|
定兴县|
黎川县|
南通市|
乐陵市|
利辛县|
曲阜市|
保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