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藏王故里?秘境卓尼</p><p class="ql-block"> 甘肅現代攝影學會組織的卓尼攝影采風團,于2022年6月13日,早上八點在蘭州飯店集合,58人乘坐兩輛大巴車出發,沿途經過康多寺、康多峽等景點,午餐后直奔卓尼縣進行采風活動。</p><p class="ql-block"> 本次卓尼采風安排四天時間,第一天(6月13日)從蘭州到康多寺、康多峽到卓尼住宿。第二天(6月14日)去百年藏寨、貢巴寺拍攝人文景觀。返回卓尼休息。第三天(6月15日)大峪溝、卓尼洮硯、禪定寺、紅色圣地?綠色博峪及木耳村拍攝人文及風光。因大峪溝修路未去成!第四天(6月16日)原路返回冶力關拍攝風光,晚上返回蘭州。</p><p class="ql-block"> 本次卓尼采風活動在學會王會長的帶領下,攝影采風團隊一行人既感受到了視野、心靈的享受及洗禮,也在一路歡歌笑語中,提升了個人拍攝水平和技能,歷時四天,終順利、圓滿的完成了此次卓尼之行。現將本人在沿途拍攝的拙作做以分享,請各位老師及影友們提出寶貴意見!指正為盼!</p> <p class="ql-block"> 6月13日上午我們到達康多寺,康多寺位于康多鄉政府所在地,共有僧人31人,該寺院的服務范圍為康多鄉白土咀村委會8個自然和枸哇鄉4個村,占地面積約15畝,有大經堂一座,寺管會成員5人。</p> <p class="ql-block"> 13日中午我們到達康多鄉,康多峽景區位于甘肅省卓尼縣康多鄉、杓哇土族鄉的冶木河、岔巴河峽谷地段,屬冶木峽上峽。與臨潭縣冶力關鄉境內的冶木峽下峽相接,共長30余公里。這里屬西秦嶺祁呂弧形褶皺地帶,下峽山峰如斧劈刀削,壁立千仞,險峻異常。峽谷內石峰聳峙,近在咫尺,巖下冶木河激流澎湃,清澈凜冽,山間飛瀑如練,懸垂峭壁。嶂頂谷間,千樹交柯,萬木競翠,薜蘿若織,山花飄香。</p> <p class="ql-block"> 2022年6月14日,現代攝影采風團在王會長的帶領下,我們一早趕往百年藏寨進行采風。去尼巴村的路上,感覺天很空,空得讓人像鷹。</p><p class="ql-block"> 一條車巴河沿車巴溝流向洮河,河水兩邊是緩坡和狹窄的平地,尼巴村就依坡傍水而建。藏寨泥巴村民族深厚的歷史和傳統記憶載體“面向陽光的山坡”去尼巴村的路上,感覺天很空,空得讓人像鷹。</p> <p class="ql-block"> 百年藏寨尼巴村在甘南卓尼縣境內,從卓尼縣城沿洮河逆流而上大約60公里,就到了尼巴村。“尼巴”藏語意為“面向陽光的山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遠望尼巴村,從低到高,層層疊疊,與山坡渾然一體。房子的外墻全部是夯土而成,苫子房上全鋪著厚厚的黃土,中間開有小天窗。鱗次櫛比的民居頗有氣勢。</p> <p class="ql-block"> 過橋后拐到一個小空場,河邊有一座白塔,白塔的周邊是排成廊的瑪尼桶,有些大瑪尼桶上拴著各色羊毛編織的繩子,繩子的另一頭拴在廊柱上,拉動繩子,瑪尼桶就會轉動起來,同時拉幾條繩子,就會同時轉動幾個瑪尼桶。</p> <p class="ql-block">藏民們背經轉山</p> <p class="ql-block"> 作為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綜合體的藏寨,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它不僅僅是一個古建筑群,更是民族深厚的歷史和傳統記憶的載體,反映著不同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形成和演變的歷史過程,折射出悠久的歷史和民族文化進程,真實地記錄了傳統建筑風貌和傳統民俗民風。</p><p class="ql-block"> 尼巴村是甘南藏區至今仍保留著原生態生活及生產方式的最大的純牧業村,也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唯一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落。</p> <p class="ql-block"> 我們下午在貢巴寺拍攝藏民人文景色,貢巴寺,應名萬壽寺,位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刀告鄉,藏語稱“噶丹扎西桑珠林”、“貢道林”。</p> <p class="ql-block"> 6月15日上午我們在禪定寺采風,卓尼禪定寺,中國藏傳佛教寺院。位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境內。是甘肅省南部藏族地區修建較早的一座寺院。</p> <p class="ql-block"> 15日上午我們去木耳鎮博峪村、木耳村采風,卓尼縣木耳鎮博峪村,一個普通的草原村落,因土司開倉放糧,救助紅軍的歷史。逐步成為年收入超五千萬元紅色旅游地。</p><p class="ql-block"> 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卓尼土司楊積慶放糧救助紅軍,后因叛徒出賣被槍殺,而楊積慶遇害前便居住在博峪村。</p><p class="ql-block"> 當年紅軍走到這的時候,已經是人困馬乏,糧袋空空,這些糧食無疑對他們來說是雪中送炭。當年紅軍也是懷著無限感激之情,在我們土司為他們開倉供糧的糧倉上寫到,此倉內糧食是楊土司的莊稼糧,希望各單位節約用糧,楊土司革命紀念館講解員王秀明說道</p> <p class="ql-block"> 15日下午我們在洮硯博物館采風,甘肅洮硯,即洮河綠石硯,是中國名硯之一。洮硯制作創始于唐,盛行于宋明清,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洮硯色綠形雅,質堅而細,瑩潤如玉,發墨快而不損毫,儲墨久而不干涸,長久以來享譽海內外,是文房四寶中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 卓尼位于青藏高原東部、甘肅南部、甘南州東南部,地處青藏高原向黃土高原的過渡帶,長江和黃河流域、農耕與游牧文明的交匯區,總面積513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9.6萬畝,海拔2000-4920米,年均氣溫4.6攝氏度,年降水量600毫米。全縣轄15個鄉鎮、100個行政村(社區)、46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9.5萬人,有藏、漢、回、土等10多個民族,其中藏族人口占71.1%。卓尼自然資源豐富,人文資源富集,素有“藏王故里·秘境卓尼”的美譽,有土司歷史文化、藏傳佛教文化、洮硯產業文化、民俗文化、生態文化等五大地域特色文化。</p> <p class="ql-block"> 6月16日中午我們在冶力關游玩采風,冶力關,中國古代關隘名、地名,位于中國甘肅省南部臨潭縣境內,古代是進入藏區的重要門戶、藏族地區和甘肅地區茶馬交易的重要通道。</p><p class="ql-block"> 關口得名于公元3-7世紀吐谷渾國統治的冶力七部區劃名。該地區保存了較好的自然植被和水源條件及豐富的多民族文化。</p><p class="ql-block"> 21世紀初,當地開始在治力關進行旅游開發。2006年升級為冶力關國家AAAA級風景區。2009年冶力關成為張紀中版西游記主要拍攝外景地,2011年“冶力關杯”中國拔河公開賽暨第三屆甘肅·臨潭洮州拔河節在該地舉行。</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湘阴县|
安塞县|
礼泉县|
昌都县|
长葛市|
宝丰县|
平凉市|
阳朔县|
七台河市|
新晃|
昌乐县|
南充市|
广元市|
鄂温|
泗洪县|
和平区|
东至县|
云阳县|
和田市|
五大连池市|
会泽县|
固原市|
扎赉特旗|
神农架林区|
张家港市|
宝坻区|
张家口市|
舒兰市|
龙游县|
瑞金市|
罗田县|
任丘市|
南雄市|
南和县|
石河子市|
玛纳斯县|
东阳市|
临清市|
苍南县|
呼和浩特市|
昂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