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藏族同胞的心目中,納木錯是圣潔之湖。若能在納木錯湖邊掬水洗面,沐浴身體,被認為是可以洗清污濁,滌蕩心靈,獲得無限福報。若能環湖轉拜也是藏族同胞實踐信仰的方式之一。徒步轉湖一圈的路程長達280公里,而且一直是在海拔4700多米的高原上歷經數天的跋涉,對于環湖一周的朝圣者而言,是十分考驗一個人的體能和毅力的。如此艱辛的朝拜并不是每個藏族同胞都能實現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若能在圣湖邊石柱上懸掛五色經幡也是表達朝圣者虔誠心愿,實踐信仰的最佳方式之一。按藏傳佛教之說,風每吹動一次經幡,便是誦經一次,如此周而復始,達到朝圣者祈禱之愿,因此,在藏民族同胞心目中經幡也是人與神之間的紐帶,寄托著朝圣者心中的祈福,不失為實踐信仰的最佳方式。在藏區凡是認為有靈氣的地方一定會有經幡飄動,在納木錯湖畔有那么多的經幡點綴著天湖的圣潔,不由得讓人們肅然起敬。也給到納木錯觀光旅游者帶來了美的視覺沖擊。</p> <p class="ql-block">被譽為“圣湖”的納木錯,位于藏北高原念青唐古拉山脈的北面。它的面積有1961平方公里,海拔4720米,是西藏三大圣湖中海拔最高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它遠離現代文明的污染,保持著自然原始生態,因而,理所當然的成為朝圣者心目中的圣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青藏高原上的極高山大多數與腳下的湖泊相依相伴,這在地理上當然有科學的解釋。但在傳統文化上,人們總是視山與湖為一對戀人。比如念青唐古拉山峰的伴侶就是納木錯。這種“雪山冰湖”組合起來的景觀,也只有在高海拔的青藏高原上才能看到。可以說納木錯與念青唐古拉峰是中國景觀上一對黃金搭檔,它們定義了“湖光山色”的新高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念青唐古拉山脈綿延在納木錯南岸,7162米的極高山主峰在云層中時隱時現。一個雪山與湖泊交映成趣的地方,一座雪山與一個湖泊相依相伴的地方,無疑成就了前來朝圣的人們美好心愿。</p> <p class="ql-block">在這里,不光可以飽覽湖光山色,而且一種恬靜而又神秘的氣息如影隨行。湖畔邊有兩座似山似柱的溶蝕石相互依存,互相對視。高約30米,間距約8米。仿佛迎接遠方的客人,因而又稱“迎賓石”,有人說這是“陰陽石”似夫妻間相依相伴的象征。如同念青唐古拉山與納木錯的組合。也有人說這是納木錯的門神,護佑著山與湖的大門,威武霸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一對巨石正好是懸掛經幡的最佳之處。前來朝圣的人們絡繹不絕,攜帶經幡懸掛在溶蝕石之上,久而久之越掛越多,蔚為壯觀。我有幸二次來到這里,一次是早春三月納木錯冰凍之日的壯麗景色。另一次則是秋季陽光燦爛,碧水藍天,五彩繽紛的經幡迎風飄揚之日,在如此高海拔的湖邊,我對雪山、圣湖和經幡的組合之美由衷地贊嘆,從不同位置,不同角度詮釋了納木錯的經幡之美……還記得當年在如此高海拔上跑來跑去,蹲下站立尋找經幡與納木錯的最佳攝影角度,全然不顧因高反帶來的頭昏腦脹之感,圓滿完成了攝影任務。</p> <p class="ql-block">念青唐古拉山峰與納木錯隔湖相望,湖水碧藍,湖岸金黃,五彩經幅的飄動,遠方的雪山和湛藍的天空,這一切構成了神奇而又美麗的畫面,自然而然的帶給我們美的享受。《中國國家地理》選美中國將納木錯評審為中國最美湖泊之一,精彩的定位為“與神耳語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說納木錯的壯麗美景讓人震撼,那么湖邊“夫妻石”上纏繞懸掛的五彩經幡則給我帶來了一種飄揚飛舞之美,處處散發出讓人敬畏的氣場,不愧為高原上神山圣湖的護佑門神,心中暗暗祈禱給來自遠方的客人帶來祥和幸福的好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8月文圖編輯于廣東</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乐县|
班玛县|
南康市|
江油市|
扶余县|
莱芜市|
诸暨市|
浦东新区|
上杭县|
哈尔滨市|
同心县|
安丘市|
海淀区|
宜州市|
温州市|
洪江市|
克拉玛依市|
昆山市|
深圳市|
金秀|
仙居县|
桓仁|
嫩江县|
东平县|
兴业县|
西乡县|
河曲县|
长汀县|
垦利县|
五莲县|
武宣县|
大埔县|
兴海县|
佛学|
泰来县|
大余县|
武宣县|
新宁县|
邻水|
余庆县|
丹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