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理是中國唯一的白族自治州,是云南歷史文化的最早發祥地之一。秦王朝把大理地區正式納入統治的國家版圖,漢王朝在此設置郡縣,唐代的南詔國和宋代的大理國在這里建國都,大理成為當時云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大理古城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悠久的歷史及其燦爛的文化遺留下了眾多的文物古跡.其中最負盛名的就是大理三塔和后來復建的崇圣寺。</p><p class="ql-block">這是2005年第一次去崇圣寺時在山門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在崇圣寺內。崇圣寺始建于唐開元年間(公元713年——741年),經歷代擴建,到宋代大理國時期達到鼎盛。崇圣寺建成之后即為南詔國、大理國時期佛教活動的中心。崇圣寺所崇之“圣”為觀音。崇圣寺在清咸豐年間燒毀,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來。20世紀80年代以來連續進行了崇圣寺的恢復重建。</p> <p class="ql-block">這是2005年第一次游覽崇圣寺時以三塔為遠背景留影。</p> <p class="ql-block">這是2011年重游崇圣寺時在大理三塔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崇圣寺三塔原來是崇圣寺的一部分,位于大理以北1.5千米的蒼山應樂峰下,背靠蒼山,面臨洱海,湖光山色把三塔打扮的分外妖嬈,而三塔對峙,金碧交輝,又把蒼山洱海點綴得更加秀美。大理三塔就象美麗的白族少女,以其獨特的卓越風姿迎接著四面八方的游客。人說:游大理如果不游崇圣寺三塔,就不算游了大理。</p> <p class="ql-block">崇圣寺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閣組成。大塔名千尋塔,當地人稱為“文筆塔”,為大理地區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磚塔。南北小塔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磚塔。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尋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衛。</p> <p class="ql-block">三塔具有不同于內地塔的兩個特點:一是三塔層數均為偶數,而內地塔多為奇數。二是中原塔由基座向上直線收縮,下大上小,呈矩梯形;而三塔上下較小,中部較大,外部輪廓呈曲線,具有曲線美,與中原塔相比更為挺拔俊秀。</p> <p class="ql-block">先建了大塔“千尋塔”,高69.13米,是座方形密檐式磚塔,共16層。稍后又建了南、北小塔,均高42.19米,是一對八角形的磚塔,都是10級。修建三塔,除了佛家所宣揚的可以成佛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大理古為“澤國多水患”。古籍《金石萃編》中記載:“世傳龍性敬塔而畏鵬,大理舊為龍澤,故為此鎮之。”</p> <p class="ql-block">相傳古時修建三塔,采用墊一層土修一層塔的方法,塔修好以后,才將土逐層挖去,讓塔顯現出來,故有“堆土建塔”與“挖土現塔”之說。建塔時所搭的橋高如山丘,長達10余里。修塔時運力不足,還用山羊來馱磚。古籍記載修三塔,“役工匠七百七十萬,耗四萬余金,歷時八年建成”。</p> <p class="ql-block">崇圣寺三塔的主塔名千尋塔,建于唐代南詔國時期(公元836年),平面方形中空,迭澀密檐十六層磚塔。塔身高59.4米(臺基上皮至塔頂鐵圈盤上皮),兩層臺基高3米,總高62.4米,包括塔剎通高69.13米,輪廓端莊素雅,苗條清秀。</p> <p class="ql-block">崇圣寺三塔的基座為方形,四周有石欄,欄的四角柱頭雕有石獅,其東面正中有塊石照壁,上書“永鎮山川”四個大字,字體蒼勁有力,頗有氣魄。</p> <p class="ql-block">為什么千尋塔底座會有"永鎮山川"四字呢?因為在歷史上,大理是一個多水患的地方,永鎮山川反映了當時修建三塔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鎮伏水患。同時,這四個字也體現了大理三塔的重要歷史地位。</p> <p class="ql-block">崇圣寺三塔的南、北小塔形制相同,均高42.19米,塔身平面呈八角形,都是10級磚塔。南北二塔均距千尋塔70米。北塔(包括南塔)塔身塑砌蓮花、斗棋平座,形式繁多的塔形龕及團蓮、倚柱等,外觀輕盈華麗,和千尋塔莊嚴雄偉的風格形成鮮明對照。南北二塔不但構造、外形、大部相同,更有趣的是二塔相對而傾,南塔傾斜18°,塔尖偏心93厘米,方向西北。北塔傾斜12°,塔尖偏心90厘米,方向西南。</p> <p class="ql-block">大理三塔的歷史的久遠和建造技法的高超無一不顯示出獨特的魅力。尤其是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大地震,千尋塔裂二尺許,形如破竹,但旬日復合;民國十四年(1925年)強地震,大理城十室九塌,而千尋塔僅塔剎震落,金鵬倒毀.這不能不說是奇跡.</p> <p class="ql-block">三塔建成后,歷經千年滄桑和風雨剝蝕,仍巍然屹立。1978年,對其進行大規模的保護性維修,在維修過程中,于千尋塔塔頂和塔基內清理出南詔、大理時期的佛像、寫本佛經等文物600余件。這是南詔、大理國時期文物中最豐富、最重要的一批。其中一尊金質造像,重1135克,高0.24米(如圖)。此外還有刻字銅片,佛經,各式銅鏡,各種藥物,如朱砂、沉砂、檀香、鹿茸、珊瑚、云母等。這些實物,為研究南詔、大理時期的歷史、宗教、文化提供了寶貴的資料。</p> <p class="ql-block">三塔的塔磚上面布滿了佛教密宗的各種各樣的梵文和漢文的經咒,圖中塔磚均由崇圣寺中塔(千尋塔)1978年維修時拆出,為南詔勸豐祐保和、天啟年間(824~859)的遺物。</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神木县|
宝鸡市|
辰溪县|
芦山县|
上栗县|
肇庆市|
绥芬河市|
定安县|
星子县|
南郑县|
武汉市|
闽侯县|
普洱|
宜君县|
齐齐哈尔市|
营山县|
当阳市|
内丘县|
什邡市|
历史|
衡阳县|
土默特右旗|
盈江县|
肥东县|
宜兰市|
乐安县|
墨脱县|
绥芬河市|
云阳县|
安国市|
扎鲁特旗|
县级市|
锡林郭勒盟|
乐都县|
奉化市|
肇庆市|
独山县|
香港|
民权县|
曲水县|
克拉玛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