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2px;">一墨傾成——朱永成山水畫藝術</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8px;">文:李 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 回望藝術史,唐宋以前現實主義的創作顯占主流,這與中國傳統儒家文化的發展有著深刻的關系。儒家的入世情懷,造就了一種以家國責任為基點的樸素、雄渾、崇高的審美精神,這種審美精神的存在,必然衍生出《溪山行旅圖》、《匡廬圖》甚至《清明上河圖》的問世。無獨有偶,作為嶺南文化培育而成的中國畫家朱永成,契合了穿越唐宋的審美存在。其國畫山水作品,氣勢雄強、境界寬宏、內蘊深厚的傳統與現代審美,達到了多樣統一、對比和諧的交響效果,這種基于宋代之前的北畫的激情與豪放,衍生于嶺南本土文化的土壤里的生發,正是廣府文化的基本特質--質樸、深沉、渾厚、包容,這正是基于中國傳統文化源頭《詩經》國風般的“史官”文化的世界觀而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 世人論畫,往往多以“大繁若簡”、“大實若虛”等為是、為上,殊不知繁簡、實虛、黑白的矛盾對立統一規律,恰恰告訴我們,實中見虛、繁中是簡、計黑為白往往最難。這需要畫家所刻畫的所有物象在對立、變化、差別中歸于一統,需要畫家對于墨的運用技巧嚴謹而高超,把墨分五彩的無限次濃淡干濕枯的變化,歸于一統,也正所以是一生二、二生三,生生不息的無極規律,一畫開天,不只是筆的問題,也是墨的問題。只有如此,方能表現世間無盡的物象,并能喚起觀賞者的想像力與感染力,古人有言“夫物象必在于形似,形似須全其骨氣,骨氣形似皆本于立意而歸乎用筆”,而最終呈現在讀者面前的“筆”,其實是畫筆滯留在尺幅上的墨痕,筆是先,墨是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 “氣厚則蒼,神和乃潤”。觀朱永成畫作,他用筆、用墨、用色與筆下山川意象,在墨飽水酣中漾溢著生活激情,筆墨、點線都在充滿運動感中展現出新銳的活力。“變化聚散”,空間的“布置”都會讓我們感到來自傳統的韻味,然而又是出自現時代創新意識, 他成熟了自己蒼潤兼具的藝術風格,這是一種豪氣的凝結,雖錯綜無定,體現的是造化的多變,而化墨筆于無痕,得心應手于格物,法乾坤之有象,這是涵今茹古,得意忘言,造化從心,生機在我的必然結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 朱永成擅于用筆墨表達豐富的內容和無窮的意味,營造出筆酣墨暢的節奏美,調動畫面的情趣,從而再現自然,而又高于自然,不僅“形似”,更求“神似”。“以形寫神”側重表現的是生態美,而“借物抒情”則追求的主要是情趣美。這兩種審美特征在朱永成的作品中,互為補充,互相滲透,相映成輝,作品的感染力和生命力,則來自作品中筆墨功夫的錘煉,并靈活地駕馭于情感的發揮和表達之中,從而創造出具有畫家自己鮮明特征的審美情趣。他的筆下,無論山水樹石、亭臺樓榭,乃至現代都市,都是一種生動的生命表征與體態。情之所鐘,心則趨之。這些作品是立足于當代文化情境,汲取傳統的深厚資源,并以畫家個人感官與藝術手法表達了人與自然心靈感悟、天人合一的生命意象,他們所呈現的是自我的精神家園,是畫家人生哲學中的家國精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 中國畫的創作,也強調文以吾心、畫以適意的自由精神創作,主張寫意,但不能片面的理解為排斥寫實。反而中國畫在本質上,卻是往往將所要表現的對象擬人化,把自己所追求的理想融化于表現對象之中。他的作品,由自由的筆墨及強烈的創作情緒交織而成,“以墨運觀之,受蒙養之任;以筆操觀之,則受生活之任。”無論是景觀物象,都展現出一種生命的激情。在創作中更是將自己的精神追求與筆下的一山一水相結合,疏密濃淡中的變化豐富多彩,酣暢漂流間的筆律墨韻相融,在傳統筆墨趣味里強化了繪畫因素的點與線、線與面的對比變化而形成了音樂的旋律美。把物象升華為筆墨意象,使其筆墨蕭散而骨格清奇,水墨淋漓有厚度、力度。他把對生活和生命的感悟、對自然和環境的親和,融化在自己的藝術創作之中。通過對筆墨、形象、圖式、意境的反復琢磨和提煉,通過呈現出滿、壯、樸、繁、密、厚的特色,作品壯闊奇野,充滿生命律動,極富視覺沖擊力,構建成樸實、渾厚、曠達、親和的特質。在筆墨中所蘊含的則是對歷史滄桑的知覺體悟,對民族品格的縱情謳歌,一種為民族責任感所支撐的社會意識和文化自覺。</b></p> 畫家朱永成簡介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朱永成:</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 1962年出生于廣州,1984年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本科,1987年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班,獲碩士學位并留校任教。1990年赴澳大利亞南昆士蘭大學美術系進修現代藝術。現為廣州美術學院教授、西關書畫院院長、春睡畫院院長、廣州國畫協會會長、廣州市越秀區美術家協會藝術顧問。 作品《春潮》參展第八屆全國美展,《誰說天下烏鴉一般黑》參選97香港回歸全國美展。作品《上河圖》、《燈光夜市》等多幅作品被選為學習強國視頻課程。出版有《朱永成作品集》、《朱永成寫生作品集》、《春睡一脈——高劍父、陳金章、朱永成寫生集》等20余部。</span></p> 文章作者簡介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李 琰:</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1966年生于沈丘,先后就讀于淮南師范學院、廣州美術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現任廣州高劍父紀念館館長,為廣東省美術評論學會會長、嶺南美術院副院長、廣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廣州市越秀區文聯副主席、西安交大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仲愷農業工程學院何香凝藝術與設計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出版有《高劍父研究文集》(1)、《會心畫意-李琰美術學文集》、《風骨-中國畫家眼中的太行山》、《畫行天下一太行山》、《陽光之美一楊之光國畫人體藝術》等專著,代表論文《儒家女性理想人格與仕女畫風格流變》、《元代官私書畫鑒藏研究》等。</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咸阳市|
湘阴县|
泸西县|
宝鸡市|
车险|
太保市|
正安县|
平乡县|
方城县|
民勤县|
青州市|
确山县|
迁安市|
金华市|
滕州市|
乐平市|
巴彦县|
泰顺县|
原阳县|
沅陵县|
年辖:市辖区|
贡嘎县|
铜陵市|
来凤县|
连江县|
乐亭县|
普格县|
定陶县|
苍山县|
瑞昌市|
沧州市|
水城县|
深圳市|
中阳县|
海淀区|
阳东县|
黎川县|
马边|
元阳县|
五河县|
金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