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說到家鄉的陳年舊事,就不得不提到兒時在出江河上的一段特殊的經歷,那就是曾經風靡一時的,出江河上獨有的風景和習俗之一—拄(大邑方言讀作chu)魚。</p><p class="ql-block"> 在上世紀70,80年代的夏季,我的家鄉,也就是位于出江河下游的孔河壩,有一段水流平緩的河段,每到山洪暴發的時節,有二件趣事就會相繼在河水中發生。一是住在河邊的農戶時常會有不怕水的人去河水打撈水財。所謂水財,就是從山里被洪水沖到河里的木頭,做這種活計非常危險,每年都會遇到在打撈木材的過程中,人被洪水沖走,溺水而亡的悲劇。我家同族的一位叔伯的幺老爺,就是在四十來歲時,因打撈水財被洪水沖走溺水而喪失生命的,據說,被沖走的尸體,是隔幾日后,在離事發地約20km外的新場的河灘上找到的。但不管有多危險,每年仍有不少的鄉民一如既往的到河里做同樣危險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而我要重點講述的另一件事情,就是在洪水中拄魚。其實,所謂拄魚,就是人們垂釣捕魚的另一種特殊方式,用一句我們家鄉老百姓,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俗語,就叫渾水摸魚,非常形象貼切。具體做法就是,用柴刀砍一根約1米左右竹桿,在竹桿上纏綁上一根麻繩,再在麻繩上隔10~20厘米拴上一根作為魚餌的蚯蚓(俗稱蛐蟮子),再拿上一個家中煮米飯時瀝米的筲箕,一般來說,左手捧著筲箕,右手把竹桿拄入水中,將拴著魚餌的麻繩完全浸沒在渾沌的河水之中,再通過握著竹桿的手感受竹桿水流中的變化,一旦出現小魚噬咬釣餌時,所引發的竹桿的異樣晃動,便瞬間將竹桿提起,用筲箕接住,讓桿上咬著釣餌的小魚順勢掉入其中,再將之用手逮住,放入隨身攜帶的魚簍,反復數十次,漁獲可謂不小。小魚的品種也多,有麻沙鉤兒,石缸鰍兒,白桃花等等。每次出行,從來不打空手,經常都是釣上一大盆小魚,收獲頗豐。當然,每次拄魚,奶奶都會叫年長我10來歲的幺爸帶著我,并且總是不厭其煩的反復叮嚀我一定要聽幺爸的話,注意安全等等。</p><p class="ql-block"> 每次將拄魚捕獲的小魚拿回家以后,幺爸先將小魚剖開,剔除魚腹中的腸腸肚肚,用清水清洗干凈后,然后,由奶奶再用菜籽油,灑上鹽巴,在柴火鍋中,將小魚煎炸炕成魚干,再用大瓷碗裝上,看著八仙桌上,那油旺旺,香脆可口的美味,總會讓幼年的我垂涎欲滴,欲罷不能,這也就成了我童年記憶中最難以忘懷的家鄉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時隔多年,由于出江河沿河修建了多個的梯級水電站,以及人們為了賺錢,不斷地挖掘河中的河砂,致使河床毀損,亂石成堆,河流變小,變窄,甚至斷流,以至于,河中再見不到悠然潛游的小魚,也再遇不見當年人們成群結隊在河中拄魚時愉悅喧囂的場景,而一切都如出江河的水流一去不回,成了深藏于心中那綿綿不斷,揮之不去的鄉戀與鄉愁……</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尔多斯市|
西安市|
河曲县|
蓝山县|
旬邑县|
滕州市|
兴和县|
眉山市|
西林县|
灵山县|
滨州市|
新源县|
城固县|
静安区|
青川县|
万全县|
阳新县|
钟山县|
芜湖市|
双峰县|
五寨县|
天气|
汤原县|
周口市|
沙坪坝区|
雅安市|
红原县|
仁寿县|
安远县|
上饶市|
广饶县|
四平市|
前郭尔|
邢台县|
思茅市|
申扎县|
稻城县|
湖口县|
上高县|
台前县|
海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