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走進前門大街,你立馬就會被矗立在各家老子號門前的雕塑所吸引。這些雕塑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這些雕塑面對客人面帶真誠的微笑,彬彬有禮不卑不亢,彰顯了過去的商業文化講誠信,講商品的質量,前門大街歷史悠久,遠在元朝時候,當時麗正門(即今前門)外通往郊外的大道就是它的前身。明朝中葉,由于商業的發達,前門大街兩側出現了鮮魚口、豬(珠)市口、煤市口、糧食店等集市和街道,前門大街才成為一條商業街。</p> <p class="ql-block">前門大街悠久的歷史,造就了這里的許多中華老字號,如大北照相館、老正興飯莊、盛錫福帽店、六必居醬園、同仁堂藥店、瑞蚨祥綢布店、長春堂藥店、內聯升鞋店、張一元茶莊,還有月盛齋的醬肉店、都一處的燒賣店等16處老字號,分列前門大街兩側。</p><p class="ql-block">20世紀50年代初,前門地區共有私營商業基本戶800余家。前門大街東側從北往南有大北照相館、慶林春茶葉店、通三益果品海味店、力力餐廳、天成齋餑餑鋪、便宜坊烤鴨店、老正興飯莊、普蘭德洗染店、億兆棉織百貨商店、前門五金店等店鋪;西側從北往南有月盛齋醬肉鋪、華孚鐘表店、慶頤堂藥店、一條龍羊肉館、盛錫福帽店、公興文化用品店、祥聚公餑餑鋪、龍順成木器門市部、前門大街麻繩店、前門自行車商店、前門信托商店等店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天福號‘的醬肘子,曾經九城聞名,家喻戶曉。這家有259年歷史的老店,為什么“天福號”門臉不大,即成了名呢?這里有段掌故。據老師傅回憶,劉鳳翔的買賣傳到重孫輩劉抵明這兒時,劉抵明為人謹慎小心,辦事有板有眼。那會兒,鋪號掌柜的(老板)跟現在不一樣,既要照顧買賣,又得下“作”(操作間)干活。有一天晚上,劉抵明看灶守鍋,白天忒勞累,守著守著,他打起盹來,趕到一睜眼,肘子煮大發了,煮過了火的肘子上不了柜呀,劉抵明急出一身白毛汗來,趕緊招呼師傅起來,加湯加料,往回找補。折騰到天亮,肘子出鍋愣沒碎肉脫皮,可是味兒跟從前的大不一樣,劉抵明心里直犯嘀咕,肘子上柜,那些老照顧主兒(回頭客)認不認呀?偏巧,那天,宮里的一個太監來天福號買醬肘子,劉抵明心里更膽小了:宮里的太監買醬肘子,那是給皇上吃的呀,回頭皇上吃了這肘子覺得味兒不對,這不是犯欺君之罪嗎?欺君?腦袋得搬家呀!太監把肘子買走,劉抵明越琢磨越覺得大禍要臨頭。三十六計走為上策。他這兒正盤算著顛出去躲禍呢,就聽外有人喊他。他出去一看,敢情正是買肘子的那個太監。嚇得劉抵明渾身直哆嗦。太監一看他那樣兒卻哈哈大笑起來,說道,今兒的肘子你是怎么做出來的,又酥又嫩,不膩口不塞牙,老佛爺(慈禧太后)吃了直個勁夸好,往后你就照著這個法子做。劉抵明一聽這話,長吁了一口氣,這真是一場虛驚,喜從天降呀。打這兒起,劉抵明把這鍋醬肘子的湯留了下來,并且跟老師傅在此基礎上又經過一番加工,口味越來越地道。慈禧太后專好這一口兒,為了每天能嘗鮮兒,賜給天福號一塊進宮的腰牌,規定每天按時按量送進宮,天福號的醬肘子成了“貢品”,從此,天福號名揚京城。</p> <p class="ql-block">‘內聯升‘1853年(清咸豐三年)建店,創始人趙廷,店名內聯升,“內”指大內即宮廷,“聯升”示意顧客穿上該店制作的朝靴,可以在朝廷官運亨通,連升三級?!按蜃I人的主意,是當時的市場定位。選址北京東江米巷(今臺基廠),后經幾易其址,1956年公司合營后,遷至大柵欄商業街。</p> <p class="ql-block">‘東來順‘飯莊1903年,伴隨著北京開辟最早、名聲最大的東安市場的出現,東來順飯莊的創始人丁德山兄弟,手推小車、帶著木案和幾個板凳來到東安市場北門,擺攤叫賣清真小吃豆汁、扒糕,邁出了艱苦創業的第一步。幾年后,丁氏兄弟立鋪掛牌,“東來順”由此得名。鋪名先是叫“東來順粥鋪”,規模不大,只是一間小木棚,經營品種為豆汁、雜面、餡餅、羊雜。1912年,東安市場失火,木棚被焚。市場重建后,丁德山在原處建起三間瓦房,改招牌為“東來順羊肉館”,開始經營涮肉。丁德山出身貧寒,擺攤創業時憑力氣掙錢,興業之后也不失勤儉本色,仍是苦心經營。由于他以誠信為本,講求貨真價實,又善于學習借鑒別人的經營之道和制作技藝,所以,沒出幾年,東來順的涮羊肉便與當時聞名京城的“正陽樓”齊名。到了20世紀20年代,東來順改良了涮羊肉的火鍋等器具,并以選料精、加工細、佐料全、火力旺的獨到之外,一越而成為京城涮羊肉之冠。從此,東來順便一發不可收,不僅蓋起高樓雅間,經營品種也不斷擴大發展,形成了集爆、烤、炒、涮于一體的清真系列菜肴,在川、魯、湘、粵菜系林立的京城,獨樹一幟,成為北京著名的老字號。</p> <p class="ql-block">始終致力于維護清真餐飲習俗,傳播伊斯蘭飲食文化,在繼承發揚中華傳統飲食文化精華的基礎上,不斷創新開發出了涮、炒、爆、烤四大系列多個品種的美味佳肴。集中展現了中華美食文化中“盛情”、“典雅”、“精美”、“奇異”、“華貴”的獨特風味和民族風情,尤其是以“一菜成席”而馳名中外的東來順涮羊肉,更是將美食、美味、美器、美好的服務渾然合為一體,給所有到過東來順的賓客都能留下了難以忘懷的美好記憶。</p> <p class="ql-block">‘都一處‘燒麥館,開業于清乾隆三年(1738),創業人姓王,原籍山西。 初為一席棚小酒店,在前門外大街路東,鮮魚口南。賺錢后,于乾隆七年(1742)蓋了一間門面的小樓。經營品種有煮小花生、玫瑰棗、馬蓮肉、晾肉等小菜。到乾隆十七年,因皇帝賜名,又送一“虎頭”匾而出名。同治年間又增添了燒麥,其特點不僅皮薄餡滿,而且味道極好。 抗戰時期,都一處雖幸免沒倒閉,但生意一直不振,直到北京解放,才獲新生。都一處燒麥館位于繁華的北京前門大街路東36號,已經有260多年的歷史,主營各種燒麥、炸三角、馬蓮肉和山東風味炒菜。</p> <p class="ql-block">‘吳裕泰‘茶莊原名吳裕泰茶棧,創建于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已有一百三十余年的歷史。經過百余年的發展,吳裕泰已經擁有260余家連鎖店。</p> <p class="ql-block">‘益德成‘鼻煙壺益德成:鼻煙是一種特殊的煙草制品,以富有油分且香味較好的高級煙葉加入某些藥材、香料研磨成粉,裝在密封容器中陳化數年以至數十年后而成,有黑、老黃、嫩黃等不同顏色,嗅之氣味醇香、辛辣。在鼻煙日漸式微近乎絕跡的今天,津門老字號益德成成為國內目前僅存的一家鼻煙正式生產廠商。益德成鼻煙已走過306個年頭,見證了鼻煙傳入中國后的榮辱興衰。</p> <p class="ql-block">‘廣譽遠‘始創于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距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其間歷經廣盛號藥店、廣升聚、廣升蔚、廣升譽、廣升遠、山西中藥廠、山西廣譽遠等十幾個商號藥廠更迭。在清代曾與廣州陳李濟(1600年創建)、北京同仁堂(1669年創建)、杭州胡慶余堂(1874年創建)并稱為“四大藥店”,現為山西省中藥企業典范,并在2006年成為首批被商務部認定的“中華老字號”企業。</p> <p class="ql-block">‘隆慶祥‘企業掌門人袁先生,祖上即為制衣世家,精湛工藝代代傳世。據考證,明朝嘉靖年間(1522—1566),袁氏先祖就以精湛的裁縫手藝名噪京華。依明朝舊例,官服由朝廷規定服飾制度及款式,而由官員自行找裁縫定制。袁氏先祖乃因官服裁作技藝精湛,被官眷口口相傳,聞名京城上下。</p> <p class="ql-block">上世紀90年代,袁氏后人在中原重起祖業,為感念祖上功績遂將店鋪命名“隆慶祥”。隆慶祥堅守著祖輩“天眷獨厚”的品質觀,忠于“頂級專屬”的定制理念,立志于“傳承更發揚”的創新精神,將國服精髓融于西方工藝,成為“新東方定制”的代表之一。</p> <p class="ql-block">紅星‘源升號‘博物館坐落于北京市前門大街99號(原糧食店街40號)。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源升號”酒坊的釀酒技師趙存仁、趙存禮、趙存義三兄弟釀酒出“二鍋頭”酒。這里是中國第一瓶二鍋頭酒的誕生地,也是北京二鍋頭酒的發源地。</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惠市|
普格县|
高阳县|
萝北县|
离岛区|
都兰县|
寻乌县|
麻城市|
霞浦县|
茶陵县|
白朗县|
木里|
鄂托克前旗|
哈巴河县|
廊坊市|
塔河县|
晋江市|
安陆市|
广丰县|
定陶县|
乐平市|
惠安县|
襄垣县|
西城区|
莫力|
鹿泉市|
天峻县|
永川市|
古丈县|
南召县|
栖霞市|
满城县|
临夏县|
西乡县|
巴塘县|
松滋市|
凤台县|
杭锦旗|
丹凤县|
湛江市|
武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