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游埠人會吃,也懂吃。即便是一枚普通雞蛋,一經倒飭,也成美味佳肴。譬如,往雞蛋塞肉,就是一種叫“肉沉子”的點心。</p><p class="ql-block"> 肉沉子,雖說有“古”味,卻僅限于游埠,知其名者恐怕更少,游客到了游埠,也才知有此一味。</p> <p class="ql-block"> 游埠,在金華蘭溪,因其自古是衢江下游商埠而得名,“一江漁火,十里歌聲。”自唐宋以來,即為重要的水陸碼頭和物資集散地。到明清,當地人煙稠密,商業繁華,有“錢塘江上游第一埠”之說。在游埠喝早茶,是一道難得見的風景,每天早上,天未亮明,后街兩邊的茶館、酥餅店、面館等等都已開門迎客,一只只柴火老灶煙氣繚繞,卸下的一塊塊帶著油膩的門板架在長條板凳上,就是一張張粗糙的餐桌……</p> <p class="ql-block"> 我們趕不了早,到游埠鎮上,已過了早茶街最熱鬧的時間。好在老街上開了家“游埠肉沉子”,得以一嘗只在此地才有的味道。顧名思義,肉是肉沉子的主材,肉餡要求肥瘦肉二八分成,細切粗剁,這樣的肉餡,一口咬去,能吃出肉的柔軟質感,如果剁成肉末,滋味就會遜色不少。肉餡調味也頗有講究,蔥、姜、鹽和料酒一樣都不能少,味道忌濃,不然會搶了蛋黃的鮮香。</p> <p class="ql-block"> 點好單,待上桌還須等待,便向店家打聽肉沉子做法。</p><p class="ql-block"> 老板娘介紹,雞蛋須用新鮮的農家土雞生的,制作時,先把雞蛋敲到小小茶盅里。一雙巧手,左手握一根筷子,筷尖對準蛋黃戳個小洞。右手的一雙筷子挾一點肉餡,輕輕送塞。搛搛塞塞,動作要輕,心性要靜,體現了當地人的細膩心思。毛手毛腳往往會撕裂蛋黃的薄膜告之失敗,而技術熟練的,一個蛋黃能塞進一兩肉餡。</p><p class="ql-block"> 煮,亦是技術活。水燒開,轉慢火。揭去鍋蓋,水不再翻滾,將肉沉子貼著鍋沿,一個挨一個地滑入,再用勺子輕輕攪動,防止粘鍋。如果不慎攪破蛋白,肉餡的湯汁滲入滾水,肉沉子便索然無味。</p> <p class="ql-block"> 等待的時間特別難熬,慢火燉煮十來分鐘,就像半個世紀那么漫長。眼見肉沉子悄悄浮到水面,還要再等一會兒。估摸熟透,便用漏勺將肉沉子撈起,一碗一個,澆上湯水,撒上蔥花,倒點醬油,立馬快速送到早已饞得流口水的我們面前。</p><p class="ql-block"> 蛋與肉,自古便是香鮮之物,蛋中塞肉,美上加美。剛端上桌,就聞到陣陣裹挾著雞蛋與鮮肉的香味,一口咬下去,蛋黃包裹著肉,特別緊實,雞蛋滑嫩、肉餡鮮美,連底湯也是特別清甜鮮香。此家店主邵衛忠是蘭溪烹飪大師,老板娘說肉沉子最宜現做熱吃,如遠遠地送來,溫吞吞的,味道自然打了好多折扣。“把農家新鮮土雞蛋與土豬肉結合到一起,煮好以后在湯里放點豬油提香,之后倒一點游埠醬坊的三伏醬油,就是一碗原汁原味的肉沉子。”</p> <p class="ql-block"> 吃過肉沉子,筆者我心生疑竇:蘭溪出了個美食大家李漁,其故里夏李村離游埠并不遠,翻閱其著作《閑情偶寄》卻字里行間不曾提到過“肉沉子”,如同從頭至尾沒有出現另一美味“雞子粿”三字。李漁年少時也許不曾吃過,成名之后歸家省親,也沒有嘗一嘗的機會?</p><p class="ql-block"> 吃罷去參觀“游埠影像”館,始知肉沉子原本是游埠女婿的“福利”,早年物質不充裕的時候,只要上門女婿拜見丈母娘時,丈母娘將它作為家中最具有營養的點心招待新女婿,婚后女兒回門時,它又是一片母親的拳拳愛女之心。為了顯示對女婿的尊重,也期待他真心善待女兒,丈母娘再次往家中珍貴的土雞蛋中加肉末,作為精心準備的點心招待小夫妻,“肉餡的多寡表示丈母娘對新女婿的認可程度”。</p> <p class="ql-block"> 如今“肉沉子”已成了在游埠游客的口福,是“網紅”美食,食單上的頭牌,每只售賣8元。</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民乐县|
南岸区|
兰西县|
上蔡县|
平潭县|
连江县|
沈丘县|
和田市|
专栏|
礼泉县|
吴桥县|
将乐县|
永泰县|
洞头县|
岐山县|
浦东新区|
泰和县|
衡山县|
水富县|
凤翔县|
阆中市|
新乡市|
封丘县|
通州市|
绥化市|
文安县|
吴堡县|
凤山县|
天门市|
泰和县|
平谷区|
武邑县|
尼勒克县|
广河县|
罗江县|
洛阳市|
诏安县|
农安县|
托里县|
昌宁县|
镇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