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許是你在一個城市待久了,不管它如何變化,那些久遠的,哪怕是不那么美,也不那么輝煌的舊城模樣也會如同重影疊現在那些高樓和燈火之間。那便是你記憶深處的——那時成都,讓我來記錄它,也許不是全部,但總是美好的,帶著黑白成像的美......<br> 彈弓捕雀 小時候學了這樣一句成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后”,且不說這句成語的本來意思,留給我們的印象麻雀也好,螳螂和蟬也罷,它們本是一個生物鏈,它們彼此生殺,綿綿不絕。在那時,孩子們捕雀也是一種樂趣,但實際上麻雀在那個年代可是少之又少,金貴得很。<br> 說到捕雀,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孩子們很是簡單,要不用彈弓捕雀,另一種便是竹篩捕雀。彈弓是那時男孩子玩具的標配,書包里、衣服口袋里都能摸出來都是各種材質的彈弓,有鋼絲纏繞的,這種彈弓有韌性,打出去的飛彈更有力量,射程也更遠。當然不是所有孩子都有鋼絲彈弓,更通常是用“Y”字型的樹杈做的,只是過于硬,彈射全靠后端的橡皮筋。有了基礎材料后剩下就是橡皮筋和一塊包裹“子彈”的皮塊。有了彈弓就可以出去打麻雀了,這對于男孩子來講這是成長的必然經歷,如同草原上的男人都要騎馬打獵一樣。但在那時麻雀少之又少,精明的麻雀更是不會站在樹上等著孩子們來捕殺。 消滅麻雀更被孩子們喜歡 說到為什么在五六十年代麻雀如此少,這要說起一紙文件,195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一項文件決定:《關于除四害講衛生的指示》。文件里提出要在10年或更短一些的時間內,在全國范圍內完成消滅蒼蠅、蚊子、老鼠、麻雀的任務。說起消滅蒼蠅、蚊子、老鼠應該是大好事,但說到麻雀好像就有點冤枉了。<br> 北京市民在捕雀 在那個年代人們總是堅定一個信念那就是:人定勝天。至于為什么糧食歉收的原因是不是天旱,是不是水澇都不重要,專家說是被麻雀吃掉了,那就是禍害,當誅之!據說當時有農業專家用數據指出:一只麻雀一年就會吃掉4.5公斤的糧食。按這樣的理論推算,全國有多少只麻雀?于是專家篤定每消滅一只麻雀,就能讓一個孩子多吃十天半月的口糧。對于正處在解放后國民經濟恢復期的中國來講這就是一件大事,它的重要性遠比消滅蒼蠅、蚊子和老鼠更重要,于是人們深信不疑,怎么容忍麻雀在孩子們口里搶糧?這樣就有了后來的那場關于人與麻雀的糧食爭奪戰,當時在各地也相繼成立了“突擊圍剿麻雀總指揮部”。 外灘屋頂的戰斗麻雀小組 戰爭是殘酷了,人與動物的戰爭也不例外,人們動用了海陸空各種編制捕殺麻雀,武器裝備也很齊全,有火藥槍、彈弓、毒藥、飛網、掏鳥窩等方式,最有甚者是全區域出陣鳴鑼敲鼓驚擾麻雀不讓它們片刻休息,這種辦法也最有效,直到它們體力不支直接掉地活活累死,就這樣全國范圍內大規模的“作戰”,據說當年就有近二十億的麻雀慘死荒野。 滅四害招貼畫(看起來麻雀很無辜) 事與愿違,在接下來的那一年全國農業生產并未因為絞殺麻雀的戰役取得成功而增收,1960年反而農業大幅減產,尤其是水稻大幅減產。其實但凡有點生物常識也會知道麻雀既吃果粒也是食肉動物,蝗蟲、螳螂、糧食果蔬蟲都是它喜歡的蛋白質,生態平衡的打破后果也就自然。好在科學家們又提出了為麻雀平反昭雪,后來中央也聽取了意見,在1960年又重新定義四害為“蒼蠅、蚊子、老鼠、臭蟲”,麻雀雖幸免滅絕,但接下來也是一個漫長的生態修復期。 北京十個區僅一個月就消滅老鼠和麻雀七十萬只 不管怎么說,城里孩子捕雀也是一個樂趣,哪怕是成功概率很低也阻擋不了孩子們的各種常識。那時小學課本里有一篇魯迅的《閏土》,課文里這樣寫道:“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鳥。他說:這不能。須大雪下了才好,我們沙地上,下了雪,我掃出一塊空地來,用短棒支起一個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鳥雀來吃時,我遠遠地將縛在棒上的繩子只一拉,那鳥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雞、角雞、鵓鴣、藍背……” 女孩子們學著閏土做起了竹篩捕雀 讀了以后更增加了我對捕雀的興趣,回家給父親將,父親說這個簡單,小時我們在老家也玩兒過這樣的游戲,周末我們可以來試一下。到了周末,父親像變戲法一樣,在廚房拿來一個晾菜的竹篩子,就在廚房外的空地上擺起了戰場。一根竹棍上系上一根繩子,竹棍支起竹篩,竹篩下面撒了少許糧食。父親說,你就躲到廚房門后去吧,我不解地看著他,父親說,你在院子里,麻雀是不會來吃食的。等了許久也沒見麻雀來吃食,小孩子自然沒有了耐性,跑去和哥哥姐姐們玩兒去了,再回來看時,吃食早沒了,可竹篩依然立在那里,如同張開大嘴的怪獸,卻沒有顯示出它的威風。父親說做事要有耐心,不妨多試試,也許麻雀吃食時撞到竹棍也會將麻雀扣在竹篩里的...... <p class="ql-block"> 幾十年過去了,現在的鳥雀越發多了起來,它們怕早已不知幾十年前它們祖先遇到的滅頂之災。現在城市的生態環境好了,每天早上六點過,門外樹上的小鳥就像裝了鬧鐘一樣,準時開起了會議,嘰嘰喳喳的聲音此起彼伏,我都不明白它們為什么不能一個一個好好說話。少許時刻,窗外一下安靜了,它們忽閃著翅膀飛走了,想必它們最后一句一定是:再見,明天依然這里不見不散!</p><p class="ql-block"> 現在想來,閏土的捕雀也只能是在課本上相見,今天的孩子們都沒有了我們當年的玩法,這是鳥類的福音,也是自然環境修復的結果,就讓這些記憶在課本里,在我們的文字里吧!</p><p class="ql-block">(照片來自網絡,特此鳴謝他們對那個年代的記錄)</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义县|
榕江县|
神池县|
措勤县|
小金县|
从江县|
长乐市|
名山县|
郑州市|
兴安盟|
永仁县|
巨野县|
北川|
金平|
武宣县|
称多县|
济宁市|
江达县|
游戏|
诸暨市|
定安县|
黎川县|
大姚县|
洛川县|
安远县|
巩义市|
紫云|
汉中市|
彝良县|
夏津县|
乌恰县|
卢氏县|
衢州市|
马山县|
泽普县|
浪卡子县|
中西区|
大宁县|
长兴县|
南康市|
洞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