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他曾是叛逆少年,卻潛心研究學問,創立陽明心學;他是軍事帥才,幾次平叛都是教科書級別的操作;他能出其制勝,把各方勢力玩弄于股掌;但他也一生經歷坎坷,廷杖、大獄、刺殺,被貶、被誣……他就是千古圣賢王明陽,一個身處逆旋,此心光明的人。</p> <p class="ql-block">一、抱負不凡的少年</p><p class="ql-block">王陽明家世顯赫,父親考上過狀元,還做過南京吏部尚書。像這樣的官宦世家,家里人對他的期望值很高,希望他長大后能像自己的父親一樣,考上狀元,光宗耀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是,王陽明直到5歲還不會說話,這可把家里人急壞了。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七八歲時,王陽明居然能把爺爺曾讀過的書中內容,全部背下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家里人很高興,都以為王陽明是天才,將來必能考中進士。十一歲的時候,有人想測試下他的才華,就讓他以《蔽月山房》為題寫詩,沒想到王陽明張口就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p><p class="ql-block">若有人眼大如天,當見山高月更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言一出,贏得滿堂喝彩,沒想到小小年紀就有這樣的見識和境界,家里人更是覺得未來王家又要再多一個狀元郎了。但是王陽明的志向又是怎樣的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一天王陽明問私塾老師:“天下何事才是第一等事呢?”私塾老師說:“像你父親那樣,考取功名、高中科舉,才是人生中最大的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陽明不以為意:“考取功名是常有的事,怎么會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呢?”私塾老師問:“那你這輩子最想做什么?"王陽明不假思索地說:“讀書做圣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陽明說要當圣人,其實小小年紀的他,也不知道怎么才算是真正的圣人。但他喜歡研讀兵法,練習騎射,還和家人不告而別,私自翻出居庸關,到韃靼人的地盤上,考察軍事地理。不知不覺,他走上了習武報國之路。</p> <p class="ql-block">二、龍場悟道研心學</p><p class="ql-block">王陽明走上仕途之后,做官之路并不順暢,當時的大權宦劉瑾把持朝政,“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王陽明因為得罪了劉瑾,而被罷官,下放到貴州地區的龍場當了一名驛丞(類似于現在的小招待所管理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貴州龍場處于貴陽郊區大山之中,這里不僅偏僻荒涼,瘴氣叢生,蛇蟲遍地,更要命的是此地多民族雜居,相互之間多有沖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陽明來到這里后,就教他們用磚石建造房屋,同時教授他們做人的道理。在至簡至樸的生活中,人的心靈就不生雜念,別無他求,反而可以更專注于思考本真。王陽明白天就下地勞動,除草拓荒。夜晚就思索人生,感悟大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龍場悟道之后,王陽明說出了“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此時他的“心學理論”已經初具框架,他也開始慢慢地講課收徒,從此成為“心學”大家。</p> <p class="ql-block">三、破賊易,破心中賊難</p><p class="ql-block">大宦官劉瑾倒臺后,王陽明恢復了職位。幾年后,他被任命為南贛地區巡撫,此時皇帝派給他一個新的任務,就是去對付那些禍害當地百姓幾十年的盜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贛地區這里山高林密,溝壑縱橫,盜賊四起,嘯聚山林,打家劫舍。有的大匪幫甚至能多達數萬人,敢于攻城略地,殺死官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于匪徒都是當地人,所以耳目眾多,官兵想抓又不好抓,朝廷曾數次調撥大軍前去攻打,卻始終剿之不盡,招之不安,當局束手無策,逐漸成為明朝的心腹隱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陽明臨危受命,頂著個空頭銜,無兵無將地來到了贛南,他迅速識別出盜匪們安插的眼線,并成功降服策反了他們,用自己的那些弟子門生、地方小校等組編成新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戰之時,王陽明應用各種兵法把山匪們整的苦不堪言。他放出消息說是要進兵,山匪們都埋伏多時了,他的隊伍卻好幾天都不出城門。等到山匪們埋伏累了,回山寨休息時,剛進山寨就被團團圍困住。盜匪們出來迎擊,結果不是掉進陷阱里,就是中伏被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把山寨包圍的死死地。寨中糧草都沒有了。盜匪們假裝投降,。第一天,王陽明擺酒宴招待,第二天,就翻了臉把頭目們都砍了。盜匪們被王陽明玩得團團轉,實在無法與之抗衡,只好乖乖真降,最后都回家從良種田去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只用一年多,困擾贛南、閩西和粵東的匪患,王陽明僅憑借微弱兵力,蕩平為禍數十年的巨寇,還當地于安寧。</p> <p class="ql-block">四、此心光明,亦復何言!</p><p class="ql-block">王陽明后來被封為新建伯,是明朝第二位因軍功而封爵的文官。沒過幾年,他辭官回鄉專心于教育,他將自己的心學整理成書,并發揚光大。王陽明五十七歲時病逝。臨去之時,弟子們問他有什么遺言,王陽明平靜地說道:“此心光明,亦復何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陽明是“陽明心學”的創始人,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所闡述的一些處世哲學,給我們后世之人帶來了很多深刻的啟發和影響。王陽明被后世之人列為“孔、孟、朱、王”儒門四圣之末。他的理論直接影響了從明代到民國時期的大批學者和名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心學極度強調“知行合一”的重要性,認為既不是先知后行,也不是先行后知,最好的學習和處事方式,一定要是將認知和行動結合起來,用認知來指導行動,用行動來強化認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陽明先生說過的“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這句話,指的是當我們身陷困境時,覺得諸事不順時,也許你該將眼光投向于自己的內心,去檢索一下自我的心中陋習,提升一下自己的心境悟性。若是能悟透讀懂這句話,戰勝自己內心的敵人,那你的前途將一片光明,以后的人生之路將會越走越順。</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察雅县|
平乡县|
方正县|
景洪市|
滁州市|
松潘县|
丰镇市|
河南省|
宁明县|
阿坝|
肥乡县|
江孜县|
五华县|
乌兰县|
尚志市|
聊城市|
长泰县|
高邑县|
上栗县|
沁阳市|
阳原县|
新龙县|
平果县|
鹿邑县|
张家口市|
盐源县|
峨边|
高雄市|
安徽省|
伊宁县|
政和县|
林口县|
通许县|
望江县|
大丰市|
荥阳市|
宜兰市|
黔西县|
台山市|
定襄县|
郁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