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同云岡石窟位于山西大同城西武州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約一公里。現(xiàn)存有洞窟四十五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余軀,為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北魏,云岡石窟的開鑿從文成帝和平初起,一直延續(xù)至孝明帝正光五年止,前后有六十多年。</p> <p class="ql-block">歷經(jīng)一千五百多年的滄桑,由于石窟區(qū)所處的地質及環(huán)境條件的變化,不同程度地經(jīng)歷了自然風化和人為破壞,致使洞窟及雕像有不同程度的損毀。</p> <p class="ql-block">遼皇室曾對武州山石窟寺進行過延續(xù)十年之久的大規(guī)模修整。修建了石窟前接木構窟檐的通樂、靈巖、鯨崇、鎮(zhèn)國、護國、天宮、崇福、童子、華嚴、兜率十座大寺,并對一千余尊佛像進行了整修。</p> <p class="ql-block">云岡石窟的造像氣勢宏偉,內容豐富多彩,堪稱公元五世紀中國石刻藝術之冠,被譽為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寶庫。早期的“曇曜五窟”氣勢磅礴,具有渾厚、純樸的西域情調。</p> <p class="ql-block">中期石窟則以精雕細琢,裝飾華麗著稱于世,顯示出復雜多變、富麗堂皇的北魏時期藝術風格。</p> <p class="ql-block">晚期窟室規(guī)模雖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是中國北方石窟藝術的榜樣和“瘦骨清像”的源起。</p> <p class="ql-block">第一、二窟為雙窟,后壁立像為彌勒,四壁佛像大多風化剝蝕,南壁窟門兩側雕維摩、文殊,東壁后下部的佛本生故事浮雕保存較完整;第三窟,是云岡最大的石窟,雕刻面貌圓潤、肌肉豐滿、花冠精細、衣紋流暢的三尊造像,第四窟中央南北兩面各雕六佛像,東西各雕三佛像。</p> <p class="ql-block">第五窟與六窟為一組雙窟。窟分前后室,后室北壁主像為三世佛,是云岡石窟最大的佛像。窟的四壁滿雕佛龕、佛像。兩側刻有二佛對坐在菩提樹,頂部浮雕飛天,線條優(yōu)美。第六窟南面雕坐佛像,西面雕倚坐佛像,北面雕釋迎多寶對坐像,東面雕交腳彌勒像。雕出三十三幅描寫釋迦牟尼從誕生到成道的佛傳故事浮雕。此窟規(guī)模宏偉,雕飾富麗,技法精煉,是云岡石窟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個。</p> <p class="ql-block">云岡石窟記錄了印度及中亞佛教藝術向中國佛教藝術發(fā)展的歷史軌跡,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國逐漸世俗化、民族化的過程。多種佛教藝術造像風格在云岡石窟實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融匯貫通。</p> <p class="ql-block">第七窟內分前后兩室。后室正壁上層刻有菩薩坐于獅子座上。三面壁上布滿雕刻的佛龕造像,形象優(yōu)美逼真。窟頂浮雕飛天,生動活潑,各以蓮花為中心,盤旋飛舞,舞姿動人。第八窟,窟內兩側有五頭六臂乘孔雀的鳩摩羅天,東側刻有三頭八臂騎牛的摩醯首羅天,這種雕像在云岡極為罕見。</p> <p class="ql-block">第九窟分前后兩室,室壁上刻有佛龕、樂伎、舞伎,造像生動,動感強。第十窟分前后兩室,前室有飛天,體態(tài)優(yōu)美,比例協(xié)調。明窗上部,石雕群佛構圖繁雜,玲瓏精巧,引人注目。第十一窟,窟中共有直達窟頂?shù)姆叫嗡拿娴裼蟹鹣瘛U妫兴_像保存完好。窟周壁上佛龕上滿刻造像和小佛。</p> <p class="ql-block">第十二窟正壁上端刻有伎樂天人,手執(zhí)弦管、打擊樂器,神情迥異,形象生動。他們手中的排簫,箜篌等古典樂器十分珍貴。第十三窟正中端座一尊交腳彌勒佛像,左臂與腿之間雕有一托臂力士像,這是云岡石窟僅有的一例。南壁門拱上部的七佛雕像,雕飾精美,姿態(tài)飄逸。</p> <p class="ql-block">第十四窟雕像多分化,西壁上部,尚存部分造像東側存有方形佛柱。第十五窟雕有一萬余尊小佛坐像,人稱萬佛洞。第十六至二十窟,是云岡石窟最早開業(yè)鑿的五個洞窟,通稱“曇曜五窟。”正中主像釋迦像立于蓮花座上,周壁雕有千佛和佛龕。第十七窟,主像是三世佛,正中為交彌勒坐像。</p> <p class="ql-block">第十八窟正中立像右臂袒露,身披千佛袈裟,刻畫細膩,生動感人。第十九窟主像是三世像,窟中的釋迦坐像,是云岡石窟中的第二大像。窟外東西鑿出兩個耳洞,各雕一身八米的坐像。第二十窟已崩塌,造像完全露天。立像是三大佛,正中的釋迦坐像,這尊佛像面部豐滿,兩肩寬厚,造型雄偉,氣魄渾厚,為云岡石窟雕刻藝術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早期石窟是當時著名的高僧曇曜選擇了鐘靈毓秀的武州山,開鑿了雄偉壯觀的曇曜五窟,平面為馬蹄形,穹隆頂,外壁滿雕千佛。主要造像為三世佛,佛像高大,面相豐圓,高鼻深目,雙肩齊挺,顯示出一種勁健、渾厚、質樸的造像作風。其雕刻技藝繼承并發(fā)展了漢代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吸收并融合了古印度犍陀羅、秣菟羅藝術的精華,創(chuàng)造出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p> <p class="ql-block">中期石窟是云岡石窟雕鑿的鼎盛階段,這一時期雕鑿出了繁華精美的云岡石窟大窟大像,造像題材內容多樣化,突出了釋迦、彌勒佛的地位。佛像面相豐圓,特別是褒衣博帶式的佛像盛行,掀起了佛教石窟藝術中國化的過程。漢化趨勢發(fā)展迅速,石窟藝術中國化起步并完成,內容繁復、雕飾精美的雕刻藝術特點。</p> <p class="ql-block">晚期石窟是開鑿了大量的中小型洞窟,這種小窟小龕的鐫建,這時大窟減少,中、小型窟龕從東往西布滿崖面。造像佛像和菩薩面形消瘦、長頸、肩窄且下削,出現(xiàn)的一種清新典雅“秀骨清像”的藝術形象。這一特征和風格在龍門石窟北魏窟亦有表現(xiàn),對中國石窟寺藝術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p> <p class="ql-block">出現(xiàn)的中國宮殿建筑式樣雕刻,發(fā)展出的中國式佛像龕,在后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廣泛應用。突出地展現(xiàn)了濃郁的中國式建筑、裝飾風格,反映出佛教藝術“中國化”的不斷深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荫县|
民县|
高清|
东兴市|
南阳市|
城市|
遂溪县|
卢湾区|
中方县|
玉田县|
崇仁县|
蒙山县|
武冈市|
乡城县|
秦安县|
怀远县|
崇仁县|
奉贤区|
博野县|
通河县|
东港市|
铁岭市|
大埔区|
乐东|
清河县|
顺平县|
拉孜县|
安陆市|
仁化县|
海林市|
合水县|
墨脱县|
绵阳市|
新化县|
商都县|
惠州市|
七台河市|
城步|
龙里县|
巴中市|
遂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