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生祝福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立秋節氣的由來</b></p><p class="ql-block"> 立秋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同樣也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每年8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 立秋的“立”是開始的意思,“秋”是指莊稼成熟的時期。立秋表示暑去涼來,秋天開始之意。是一個反映季節的節氣。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斂也”。立秋不僅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也表示草木開始結果孕子,收獲季節到了。 </p><p class="ql-block"> 此時我國中部地區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進入重要生長發育時期。</p><p class="ql-block"> 古代分立秋為三候:</p><p class="ql-block">“初侯涼風至”,立秋后,我國許多地區開始刮偏北風,偏南風逐漸減少。小北風給人們帶來了絲絲涼意。</p><p class="ql-block">“二侯白露降”,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強烈,夜晚的涼風刮來形成一定的晝夜溫差,空氣中的水蒸氣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結成了一顆顆晶瑩的露珠。</p><p class="ql-block">“三侯寒蟬鳴”,這時候的蟬,食物充足,溫度適宜,在微風吹動的樹枝上得意地鳴叫著,好像告訴人們炎熱的夏天過去了。一候為5天,立秋15天,逐漸變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立秋養生</b></p><p class="ql-block">1、宜祛暑滋陰</p><p class="ql-block">立秋之后,晝夜溫差加大,在飲食上應堅持祛暑清熱,多食用一些滋陰潤肺的食物。醫學專家認為,秋季燥氣上升,易傷津液,因此,在飲食上應以滋陰潤肺為宜,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另外,多吃豆類等食物,少吃油膩厚味之物。</p> <p class="ql-block">2、調理脾胃</p><p class="ql-block">實際上立秋后很長一段時間,氣溫還是較高的,空氣濕度也較大。再經過苦夏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往往很虛,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調理脾胃應該側重于清熱、利濕、健脾,以使體內的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p><p class="ql-block">脾虛的人常常食欲不振、肢體倦怠、面色萎黃,秋天不妨適度吃點健康和胃的食物,以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如芡實、山藥等。</p><p class="ql-block">經過一個夏天后,人們的身體消耗很大,特別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虛寒。因此,在選擇食物時,不宜過于寒涼,如西瓜、梨、黃瓜等,要少吃。</p> <p class="ql-block">3、著重養陰補虛</p><p class="ql-block">秋天正是養陰補虛的好時節,但是秋補可不能亂補,只有了解自己的體質才好對癥進補。</p><p class="ql-block">如果呼吸淺短,聲音低微,神倦懶言,動則汗出,食欲減少,舌質淡就屬于<b style="font-size: 20px;">氣虛</b><span style="font-size: 20px;">體質</span>。用黃芪、黨參、西洋參沏水喝,或者做粥喝是最簡單的方式。</p><p class="ql-block">如果面色蒼白,口唇淡白,夜熱盜汗,肌膚枯澀,舌淡紅無苔就屬于<b style="font-size: 20px;">血虛</b>體質。可以用當歸、紅棗、何首烏、桑椹做粥,在燉雞湯、燉肉時也可以加點。</p><p class="ql-block">如果顴面潮紅,口燥咽干,盜汗,尿少而赤,大便秘結,舌紅少苔就是<b style="font-size: 20px;">陰虛</b>的體質。可以用麥冬、五味子、山藥、百合等,熬粥的時候可以放幾味。</p> <p class="ql-block">4、調節心情謹防秋燥</p><p class="ql-block">人們在夏季酷熱大汗之后,常損耗過多,會出現體內營養及水分不足。而進入秋季之后,天氣漸涼,氣候干燥,因此極易出現秋燥。中醫認為,燥乃六淫之邪,為秋季主氣,其性干燥,易耗津液。常見口干舌燥、鼻澀咽痛、皮膚干枯、大便干結、煩躁不安等一系列癥狀,醫學上稱之為“<span style="font-size: 20px;">秋燥綜合征</span>”。</p><p class="ql-block">老年人對秋天氣候的變化適應性和耐受力較差,更應重視預防。秋季防燥,要以養陰清燥、潤肺生津為基本原則。立秋后基本上是以溫燥為主,表現為濕熱、陰虛,火旺。初秋免不了出現“秋老虎”的炎熱天氣,這種天氣很容易令人心情煩躁,應積極防范“情緒中暑”。</p><p class="ql-block">要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如果人體違逆了秋季收斂之氣,就要傷害肺氣。秋季傷害了肺氣,到了冬季,就要發生病變,這是因為人在秋季養“收氣”不足,到冬季奉養“藏氣”力量不夠的緣故。</p> <p class="ql-block">5、食品、衣物需防霉變</p><p class="ql-block">立秋之時降雨增加濕度大,天氣悶熱,食品、衣物很易發生霉變。一般來說,如果氣溫達到35℃以上,而相對濕度也會增加,這就很容易產生霉變。食用霉變的食物后會發生胃腸疾病,如腹瀉、嘔吐、腸炎和痢疾等。</p><p class="ql-block">易霉變的食物有:面包、桃、香蕉、甘蔗、大米、豆類、動物性食品等。衣物、床單、被褥發生霉變,同樣會導致皮膚過敏。需要提示的是,封閉式包裝的熟肉打開后,一天內應吃完,如果時間較長,在沒有確認變質的情況下要充分加熱后才可食用。牛奶變質一定不能喝。霉變的大米、面包、蛋糕一定是不能食用的。</p> <p class="ql-block">6、需防“空調病”</p><p class="ql-block">立秋后,辦公室的空調照舊,但人們在享受清風涼意的同時,也容易患上空調病,尤其在立秋之后,天氣早晚較涼,稍不注意,就會出現腹痛、吐瀉、傷風感冒、腰肩疼痛等癥狀。立秋以后,早晚天氣偏涼,空調開放時間不易過長,夜里最好不開或只開除濕。這樣,既可降溫祛暑,又可預防空調病。二是處在空調環境中的人們經常喝點姜茶。身體虛弱者,可在辦公室備一件外套“避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立秋飲食</b></p><p class="ql-block">立秋胃口開,食補要講究</p><p class="ql-block">經歷了炎炎一夏的“煎熬”,這時人們也該“胃口大開”了,所以才有了“貼秋膘”一說。說起貼秋膘,可說是一種古老的習俗了。從唐宋時起,便有取7~14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的方法來“貼秋膘”,據說可以秋季防痢疾。而清朝之后,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苦夏”,則需要用“貼秋膘”的辦法來彌補虧掉的體重。</p> <p class="ql-block">秋來“伏”不去,祛濕養脾胃</p><p class="ql-block">雖然立秋而暑氣余威仍烈。正如杜甫《新秋》詩云:“火云猶未教奇峰。”農諺說,立秋后還有二十四個秋老虎,說明農歷七月的天氣仍熱。而且這段時間雨水特多,唐代李商隱就有“巴山夜語漲秋池”的詩句。天上烈日,地上水濕,濕熱交蒸,合為濕熱邪氣。濕和熱都是導致人體發病的六邪之一。濕熱之氣進入人體,最易出現脾氣被困的病癥。“諸濕腫滿,皆屬于脾。” 何況長夏七月,天氣尚熱,人們喜食生冷瓜果、冰凍飲料,更助濕邪,損傷脾陽。秋來“伏”不去,祛濕養脾胃,宜做到以下幾點:</p><p class="ql-block">一、多吃一些祛濕熱的食物或藥物。薏米、山藥、豇豆、小米、茯苓、芡實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也可多吃。</p><p class="ql-block">二、忌食生冷食物。立秋后天氣尚熱,但就太陽能量來說,陽氣已經開始收斂,陰氣慢慢增加了,吃太多陰寒食物,容易損傷脾陽。</p><p class="ql-block">三、多吃白顏色的食物,可以預防燥氣侵肺。秋季的主氣為燥,燥為陽邪,最易耗傷津液,燥邪每從口鼻侵入肺,耗傷肺陰,出現肺燥,可表現為口干、唇裂、鼻塞、咽痛、陣發性干咳、流鼻血等。肺和五色中的白色相對應。平日多感冒,或是肺與支氣管不適、易咳嗽的人,平時腸胃脆弱但又容易胖的人,膚色不佳的人,都要多吃一些白色的食物,如白蘿卜、白菜、菜花、銀耳、甘蔗、杏仁、山藥、茯苓、白芝麻、百合、白芍等。</p><p class="ql-block">四、也不要忘了穴位的養生作用。立秋期間按豐隆、足三里、脾俞等穴位,也可讓脾胃變得強壯起來。為什么要選擇這三個穴位呢?這是因為:豐隆穴是化濕的要穴;脾俞可以健脾和胃,讓人胃口大開;而足三里能補中益氣、通經活絡,以上三穴各按100次,也不失為一種腸胃“避暑”的好辦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立秋祝福</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江县|
巴楚县|
龙山县|
普兰县|
宁津县|
奎屯市|
萍乡市|
奉贤区|
黄梅县|
苍溪县|
乌审旗|
常熟市|
新泰市|
鲁甸县|
左云县|
济南市|
汨罗市|
浦北县|
霍城县|
那曲县|
班戈县|
金堂县|
荣昌县|
盐津县|
偃师市|
济源市|
襄樊市|
繁昌县|
德惠市|
太仆寺旗|
肥城市|
和林格尔县|
新安县|
崇仁县|
明光市|
海城市|
辽阳市|
科尔|
青海省|
仁怀市|
许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