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他們是英雄,他們是路標。</p><p class="ql-block">他們是豐碑,向先烈致敬!</p> <p class="ql-block"><b> 綜合報道:7月26日上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95個建軍節即將到來之際,徐州市經開區大黃山街道鷹之歌合唱團全體成員參加公祭活動,瞻仰了淮海戰役烈士陵園。</b></p> <p class="ql-block"> 上午9時許,在徐州市文化藝術交流協會、徐州市春慈社會工作發展中心志愿者老師的帶領下,徐州市經開區大黃山街道鷹之歌合唱團的孩子們,胸前佩戴著鮮艷的紅領巾,高舉紅旗,整齊有序地進入烈士陵園。</p> <p class="ql-block"> 隊員們列隊站在巍巍紀念塔前,向烈士默哀行禮。徐州市春慈社工理事長李堅強、監事長趙杰、新聞部部長呂繼傳、志愿者部部長時善文向烈士敬獻了花籃和花圈,少先隊員重溫了入隊誓詞。“我是中國少年先鋒隊隊員。我在隊旗下宣誓:我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好好學習,好好鍛煉,準備著:為共產主義事業貢獻力量!”稚嫩嘹亮的童聲在烈士陵園上空回蕩,深切表達團員們對祖國的熱愛、對烈士的崇敬以及努力做共產主義接班人的堅定信念</p> <p class="ql-block"> 祭奠儀式由徐州市文化藝術交流協會副會長、婦聯主席、春慈社工發展中心辦公室主任馮艷春主持,李堅強理事長、趙杰監事長分別講話,勉勵團員們要繼承革命先烈遺志,珍惜大好年華,自覺肩負起時代的重任。</p> <p class="ql-block"> 徐州市文化藝術交流協會會長、徐州市春慈社工發展中心理事長李堅強講話。</p> <p class="ql-block"> 徐州市文化藝術交流協會副會長、徐州市春慈社工發展中心監事長趙杰講話。</p> <p class="ql-block"> 八路軍運河支隊后人劉景文向團員們講述了抗日戰爭中,運河支隊軍民一心,浴血奮戰,英勇殺敵,在棗莊彎槐樹村保衛戰中,劉世卿全家可歌可泣,驚天動地的英雄事跡。孩子們接受了一次心靈上的洗禮,感受到了革命先輩的崇高精神與偉大壯舉,深刻認識到,只有踏著革命先輩的足跡前進,才是對英烈最好的祭奠。</p> <p class="ql-block">一塔巍巍矗淮海,鳳凰山下翠青柏。</p><p class="ql-block">今日少年來憑吊,革命精神傳承載。</p><p class="ql-block">烈士面前宣誓言,紀念館中聆講解。</p><p class="ql-block">中國有夢能實現,多少忠骨青山埋?</p><p class="ql-block">牢記歷史永銘鑒,繼往無前開未來。</p><p class="ql-block"> ——逍遙</p> <p class="ql-block"> 公祭活動結束后,孩子們參觀了淮海戰役紀念館,聆聽了講解員的激情講解。</p> <p class="ql-block"> 團員們紛紛表示,要傳承革命精神,珍惜美好時光,好好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爭做時代新人,為將來建設祖國、保衛祖國貢獻力量。</p> <p class="ql-block"> 團員代表郭政洋激動地說:“今天是我最高興的一天。我能參加這個活動,感覺非常有意義,這將激勵我更加努力地學習,致力傳承紅色基因,爭做‘四有’新人。請先烈們放心,我們一定要繼承你們的遺志,時刻準備著,強國有我!”</p> <p class="ql-block"> 徐州市文化藝術交流協會副會長沈廣松、書畫專委會主任張彬、徐州市文化藝術交流協會婦聯副主席、春慈社工項目部部長郎海霞郎海霞、書畫專委會秘書長魏薇、鷹之歌合唱團專業課老師閆晗、運河支隊后人陳文英,全國文明旅游推廣形象大使、非遺剪紙傳承人解紅,愛心志愿者王桂祥、張世武兩位老師參加了本次活動。徐州市文化藝術交流協會副會長、攝影專業委員會主任李克華,國家級攝影師羅書平全程拍攝。</p> <p class="ql-block"> 緬懷先烈,致敬英雄!一場特別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很快結束,但是,愛國主義精神早已在每一位孩子的心中生根發芽......</p> <p class="ql-block"> 1948年11月,淮海戰役打響后,國民黨黃百韜兵團逃跑,解放軍各部隊奉命分頭追擊。9縱隊27師79團追擊敵人到沂河時,被攔住了道路。戰士們迅速地下河將兩條梯子掛好,當作浮橋。但浮橋沒有橋腿,無法讓部隊通過,而對岸的敵人已經開始逃跑。這時,副排長范學福一個箭步跳進河里:“同志們下來扛著!”2連3班的戰士們在班長馬選云的帶領下,紛紛跳進激流里,兩人一組,用身體做橋樁,架起了浮橋。10名戰士在冰冷的河中用肩膀托起木板,架起了浮橋。部隊飛快上橋,古七八個全副武裝的戰士同時在橋上奔跑。橋身突然一歪,四五個戰士掉下河。這時,有人一聲大喊:“拉開距離過橋!”部隊分散通過,橋又穩了起來。</p> <p class="ql-block"> 過了一會兒,腳步聲突然停了下來,原來是機槍連的戰友們過來了。他們覺得機槍太沉,怕橋下的同志們頂不住,有人說:“走,趟過河去。”橋頭的孫書賢頓時急了:“快過吧,同志,打仗還心軟什么!”堰頭鎮后面的槍炮聲越來越響,部隊已和敵人接上了火了。凍得嘴唇發烏的架橋勇士們仍然緊咬著嘴唇支撐著。部隊順利過河,全殲了敵人兩個團。1948年11月26日,新華社隨軍記者黎明在《大眾日報》上刊登了一篇題為《十人橋》的通訊,使“十人橋”的英雄事跡蜚聲全國。2連3班英勇被授予“河上勇士”的光榮稱號。當年的英雄之師,今天依然保留著十人一班的編制,并一直沿用“十人橋班”的班名。</p> <p class="ql-block"> 這場景,被永恒地鐫刻在淮海戰役紀念塔的浮雕中;這故事,被編入新中國小學的教科書中;這精神,被牢記在共和國的衛士和人民的心中。而今,血肉之橋早已變成漂亮的石橋,但支撐橋身的十根粗壯的石柱,仍像當年的十位勇士一樣屹立挺拔。潺潺不絕的清清流水,生生不息的蒼蒼蒹葭,向人們講述那驚心動魄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著名書法家沈廣松為本次活動題寫書法作品《軍威浩蕩》。</p> <p class="ql-block">著名書法家、徐州市文化藝術交流協會書畫藝委會主任張彬為本次活動題寫《青山綠水留浩氣,蒼松翠柏慰英靈》。</p> <p class="ql-block">非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人、中國民協會員、江蘇省美術工藝師、全國文明旅游推廣大使、作家解紅(筆名:鷹擊長空)為本次活動創作剪紙作品《壯士出征》。</p> <p class="ql-block"> 所有的團員們都紛紛表示,要傳承革命精神,珍惜美好時光,好好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爭做時代新人,為將來建設祖國、保衛祖國貢獻力量。</p> <p class="ql-block">文稿:馮艷春</p><p class="ql-block">攝影:李克華</p><p class="ql-block"> 羅書平</p><p class="ql-block">編輯:李克華 </p><p class="ql-block">監制:李堅強</p><p class="ql-block">徐州市文化藝術交流協會</p><p class="ql-block">徐州市春慈社工發展中心</p><p class="ql-block">/聯合出品</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盱眙县|
武邑县|
保康县|
淅川县|
志丹县|
唐海县|
临猗县|
本溪|
根河市|
内丘县|
原平市|
西乡县|
封丘县|
白山市|
葵青区|
荣昌县|
嘉鱼县|
泗洪县|
同仁县|
原阳县|
卢龙县|
蓬莱市|
黄骅市|
江北区|
抚顺县|
甘泉县|
孙吴县|
宣威市|
青冈县|
益阳市|
罗平县|
临猗县|
漳平市|
拉孜县|
铜山县|
黄平县|
奈曼旗|
霍林郭勒市|
文安县|
尚志市|
泌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