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榨油坊</p><p class="ql-block"> 文/梅山蠻</p><p class="ql-block"> 前年到張青娥姐的梅山園游覽,當看到古樸古香的油榨屋,情不自禁地回憶起小時候(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與父母去打茶油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離我家不遠的野鴨塘有一座油榨坊,周圍幾個村都在這里打茶油,那個時候農村里資源缺乏,就是有的家庭,能養一頭豬,一般養到131斤以上都不能自已吃,要求每家每戶向政府送“購豬”,這是任務,因此,能吃到豬油是很難的事,只好每年秋天每個生產隊到山里撿一些茶子,那個時候大概蒼天可憐勞苦大眾,茶子結得能把茶子樹的枝丫壓壞,豐收后每家能分得幾擔茶子。每年春天或冬天人們相約幾戶打茶油,這是最快樂的美事,因能改善伙食——有油菜菜吃。其實油榨屋也是小孩子們的樂園,當大人們把茶子米放進青石碾槽,再把溪溝中阻積的水放進碾房,沖動用木頭和青石做的碾機,一個時辰就把茶子米碾成粉,我們這些小孩子爭著坐到轉圈圈的碾機上,玩得不亦樂乎。大人們囑咐我們小心,莫掉到碾槽里壓爛了骨頭。當茶子米碾成粉末后,打油的師傅用竹子做的鏟子把茶子粉鏟到灶上的木桶里蒸熟,然后放到用幾個篾箍做的桶中壓成餅,再把每個餅放到用大木頭挖空的榨殼里,用很多木頭楔子插緊,大人們再用一根約四米長、菜碗粗木頭做的杖打擊榨殼上的楔子,隨著一聲聲嘹亮的打杖歌,那清亮而又帶大自然馨香沁人心脾的茶油流進到榨下的瓷壇里,當年兩江總督陶澍小時候看到這種情景,激發靈感,做出楹聯一首:</p><p class="ql-block">“榨響如雷,驚動滿天星斗。</p><p class="ql-block">油光似月,照亮萬里乾坤。”</p><p class="ql-block"> 還有一件最使我興奮的事,就是到蒸茶子粉的灶里把紅薯燒熟后,用筷子插幾個孔,再把茶油淋進去,然后一口咬到紅薯,那個鮮和香爽透五臟六腑。吃完紅薯,大人們借榨匠師傅的鍋煮熟飯,把家中帶來的黑腌菜、蘿卜等自種自制的蔬菜用茶油炒熟,大人和小孩子們一邊“嘖嘖”地稱贊美味,一邊把菜和飯吃個底朝天。</p><p class="ql-block"> 改革開放,日新月異,工業的污染,不但茶子樹不結茶子了,而且那些古老的油榨屋在油榨匠的嘆息聲里消失,可是在我小時候的記憶里是那樣的鮮活。</p><p class="ql-block">回憶童年樂趣多,靈魂飛越舞婆娑。</p><p class="ql-block">榨油逸事芬芳味,如在眼前幻影梭。</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黔南|
克东县|
南华县|
木里|
清新县|
定襄县|
万荣县|
永丰县|
石阡县|
长顺县|
普定县|
乐山市|
青阳县|
紫阳县|
屏山县|
息烽县|
岳池县|
扎囊县|
定南县|
亳州市|
嵩明县|
于都县|
南丹县|
阿鲁科尔沁旗|
大庆市|
甘孜|
天长市|
琼海市|
丰原市|
青阳县|
神木县|
凤城市|
乐平市|
华池县|
英吉沙县|
宁陕县|
双鸭山市|
巴塘县|
微山县|
汝南县|
普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