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追憶丨百歲老紅軍的傳奇人生

小軍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引子</b></p><p class="ql-block">上世紀60年代末,全家人隨父親從北京二炮研究所調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十師28團(現181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團場位于北疆阿爾泰山腳下的阿勒泰市(縣)轄區南部的巴里巴蓋鎮(以下簡稱巴區)。一條發源于阿爾泰山南坡,由高山融雪形成的克蘭河激流奔騰地由北向南穿越整個阿勒泰市區,一路向南橫貫大部181團場墾區,流經克克蘇湖后,經十師北屯進入額爾齊斯河匯入北冰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3年,28團在此成立。1959年農十師在28團的基礎上也在此宣布成立,從此,28團被譽為“阿山腳下第一團”。2004年10月修建設立的兵團十師屯墾戍邊歷史博物館也在此處落成。成為兵團十師“鑄劍為犁屯墾戍邊”愛國主義、理想信念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中的主人公是巴區學校我初中同班同學李建萍的父親。一位投身江西瑞金井岡山,經歷二萬五千里長征,爬雪山,過草地,身經百戰,在槍淋彈雨中九死一生的老紅軍;是經歷傳奇,戰功顯赫的戰斗英雄。也是巴區家喻戶曉的老人,大家都親切地尊稱他老紅軍。也由此給我留下難忘的記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促使我用文字追憶記錄老紅軍的傳奇人生,一是在離開新疆建設兵團四十多年后,與李永叔(老紅軍長子,因與父親共事,亦可稱其叔)、建萍(老紅軍女兒)取得微信聯系,讓我不禁懷念老紅軍及其家人,尤其將要離開新疆時,在老紅軍家,建萍媽媽親手做的當時節假日才能吃到的新疆獨特美食拉條子,令我記憶猶新。二是2019年10月,在網上看到一篇關于老紅軍的文字:“建國前夕,毛澤東主席見到他時親切而驚訝地叫他的綽號:“蠻子你還好嗎? ” 當年平型關戰場的后方醫院里一個名叫諾爾曼· 白求恩的加拿大大夫用不太熟練的漢語說 “ 蠻子,我會還你一條完好的腿 !”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紅軍與領袖毛澤東主席、與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曾經有如此的淵源。這是以往我們在老人的故事中所未聽說過的。在老紅軍身上究竟還有哪些鮮為人知的傳奇故事呢?當我把這些文字整理編輯記錄好,用微信筆記的形式發給他們時,得到他們的認可和支持,并收到他們發來的許多照片,成為此文珍貴的圖片資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讓更多的人知道老紅軍的故事,也是我多年的心愿。這篇文的底稿已在心中醞釀一年多了,今年八一建軍節前夕,將一年前草稿箱中的文字翻了出來,在查看了相關資料后連日續寫、編輯制作完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李洪清:(1901—2005)四川綿陽人。一九三一年三月于江西井岡山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一九三六年加入中國共產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王震將軍與李洪清(1981年于石河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91年8月19日,王震視察石河子時親切會見老紅軍老八路代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81年5月中央巡視團團長王震等在石河子接見老紅軍、老干部及各條戰線代表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鄧小平副主席、王震、王任重同志在石河子接見老紅軍、勞模、干部、知青及各條戰線代表合影(1981年8月14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紀念延安保衛戰四十四周年老戰士座談會合影(1991年3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五十周年老紅軍、老八路座談會合影(1995年8月2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百歲老紅軍的傳奇人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已是103 歲高壽的李洪清老人,對于上個世紀初的烽火狼煙至今還久久不能忘懷,遺留在他身上的戰爭創痕依然印證著一頁鮮活的歷史 。而他鮮為人知的傳奇故事卻仿佛被歲月的塵埃所湮沒…在解放后的工作、生活中老人始終以普通黨員的身份打造著他的黨性和人生。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3年,記者專程前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八師石河子干休所拜訪過他。見到記者老人顯得很激動,因哮喘病而有些沙啞的嗓子使老人欲言又止。老人不愿意講他自己的歷史 ,他說,黨和政府對我的關懷照顧我十分感動,比起犧牲在戰場上的戰友們我所做的就更沒有必要說了 。經過記者的再三懇求老人很吃力地斷斷續續地講起了他過去的故事,現摘擷部分細節以饗讀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給同學們講戰斗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 反抗壓迫,改姓投奔紅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01年2月,費洪清(李洪清原姓名)出生在四川省綿陽地區的一個偏遠農村 。祖祖輩輩靠土里刨食度日,遇上風調雨順的年景,尚可勉強度日,如果一旦趕上個洪、旱、蝗災的,餓死、病死鄉親的事時有發生 。費洪清家窮得叮當響,過著饑寒交迫、房無片瓦、揭不開鍋的日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0 年綿陽地區鬧蝗災, 鋪天蓋地的蝗蟲將初夏的莊稼吃得僅剩了光禿禿的桿子 。這一年秋天顆粒無收。本來就揭不開鍋的費洪清家的日子就更難過了。年底,費洪清家,該給地主交地租了。東家雖然也知道今年遭了災 ,仍然為富不仁, 派人隔三差五來催要地租。有一天催急了,費洪清便與來催租的人吵了起來,東家人多勢重,三下兩下就把費洪清給打昏在地,重病在床的老父親,看到兒子被人打“死了”,一口氣沒有上來就永遠地過去了。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蘇醒過來的費洪清,又氣又恨,趁夜深人靜一把火將地主家的大院給燒了。地主家派人到處追殺費洪清。害得費洪清有家不能回,到處東躲西藏,為了躲避地主的追殺從此改名叫李洪清。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1年3月,李洪清在走頭無路的情況下 ,奔向了革命老區井岡山參加了紅軍,從此開始了他的烽火生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 在平型關伏擊戰中負傷,治療中與白求恩大夫結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洪清老人講起他那數不清的戰爭經歷時,激動萬分,由此加劇了老人的哮喘,不得不停下來喘幾口氣再接著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人說,他不注重過去的榮譽和功績,因為這些都是屬于歷史的,屬于自己的過去,老人的一生中立過特等功、一等功多次,并多次被表彰為戰斗英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人入伍后,參加了著名的井岡山五次反圍剿戰役,他所在的紅一方面軍在長征路上,經歷了攻打臘子口,飛奪瀘定橋等戰斗,李洪清老人憑借著一身好水性,從廬定橋掉入波濤洶涌的水中后游泳至對岸。翻越夾金山雪山,兩次過松潘草地,在前有圍堵,后有追兵的長征途中,險惡的生存環境與敵人的激烈交戰無不挑戰著人的生理極限與堅強意志。老人回憶:在草地來回走了很長時間,很多紅軍戰士陷入沼澤地的泥潭中而無法生還。饑寒交迫中,天當被,地當床,草根、樹皮來充饑…長征環境之險惡令人不堪回首,老人所在的紅一方面軍,一九三四年十月從瑞金等地出發至一九三五年十月到達陜北時由86000多人減員至僅有7000多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抗日戰爭中與日本鬼子更是頑強激戰。戰爭年代各個時期上百次的戰斗中,老人敢打敢拼、驍勇善戰,是個打起仗來不要命的主,戰友們給他取了個綽號“蠻子”(北方人對四川人勇猛的戲稱) ,因為李洪清老人是個出了名的戰斗英雄,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聶榮臻元帥都知道 115師有個“ 蠻子”排長。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7年8月,國共兩黨合作抗日達成協議,中共中央將陜北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下轄的115師是李洪清所在師。8月下旬至9月中旬便開始東渡黃河,開赴抗日戰場山西。這時,日軍為了實現 3 個月內占領中國的計劃, 正面沿津浦、平漢兩鐵路南下,一方面兵分兩路逼近山西。于是八路軍總部要求115師在平型關阻擊敵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月24日這天夜里,天下起了大雨,李洪清和戰友們冒著大雨,深一腳、淺一腳地跋涉在泥濘的山路上,經過一夜的急行軍,天快亮的時候,他們來到了埋伏地點。雖然剛立秋,但是平型關已是寒氣襲人。經過一夜的冒雨行軍李洪清和戰友們身上都濕透了,他們忍著饑餓、 寒冷,趴在潮濕冰涼的陣地上等待著敵人的到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約過了一 個小時左右 ,遠處傳來了敵人汽車的轟鳴聲,一 支部隊正向這邊過來,李洪清高興地暗暗數著敵人的車輛:“一輛 、兩輛 、 三輛?” 足足有一百多輛,緊跟在汽車后面還有200多輛騾馬大車,車上裝滿了九二式步兵炮,一看到這種場面李洪清興奮的不得了,好久沒有痛痛快快地打一仗了,這次一定要好好地過把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隨著聶榮臻副師長的一聲令下,我軍官兵奮不顧身地殺向敵陣,在戰場上李洪清殺紅了眼,正當戰斗進入如火如荼的高潮時,一發呼嘯而來的炮彈在李洪清的不遠處落下來, 李洪清和戰友們倒在血泊之中。 醒來時,李洪清已躺在了臨時搭起的戰地后方醫院的病床上,自己的右腿和腹部鮮血淋淋,他清楚自己還沒有死,那呼嘯而來的炮彈皮崩在他的腹部和右腿上,此時,感到腹部和右腿鉆心地疼痛,他想翻身坐起來,結果試了幾次都失敗了。躺在旁邊的戰友說“蠻子咱們勝利了,誰說鬼子不可戰勝啊 ! ”李洪清發自內心的笑了,笑得是那么燦爛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來,得知他們這一次消滅的是日本號稱“鋼軍”的板垣征四郎第5師團第21旅團一支部隊。共殲敵 1000 余人 ,擊毀汽車100 余輛,繳獲火炮一 門 ,機槍 20 挺 ,步槍 3000 余支及大批軍用品 。該戰是八路軍115師師長林彪率領所部,根據中共中央軍委的指示臨危出征,與日本的板垣征四郎第5師團第21旅團一部及輜重車隊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戰勝利,有力配合了閻錫山負責的第二戰區正面戰場的防御作戰,遲滯了日軍的戰略進攻,打亂了敵人沿平綏鐵路右翼迂回華北的計劃,是八路軍出師以來打的第一個大勝仗。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盡管戰斗的勝利給李洪清帶來了精神上的巨大鼓舞,但是他的傷情卻沒有明顯好轉,幾位大夫經過反復論證后,將一個 毀滅性的消息告訴了李洪清 :“ 蠻子,你如果要想活著,你的右腿必須截肢,再無其它辦法了”。這消息對李洪清來說無疑是致命的一擊 :“我不要截肢 ,我不要截 ! 我寧肯死在戰場上,讓我再上戰場吧 ! ”李洪清聲嘶力竭地喊叫聲就像一把鋒利的尖刀扎進在場的醫護人員的心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是啊,雄鷹折了翅膀如何去搏擊風雨? 駿馬失去了前蹄又如何能馳騁萬里疆場?這種來自于內心 、來自于靈魂深處的痛苦有誰能夠擺脫呢 ? 生和死在戰場上只有一步之遙,而讓李洪清再不能重返殺敵戰場,這種生不如死的感覺是一位性情剛烈的戰斗英雄所不能接受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在這時,一位大胡子外國大夫出現在了李洪清的面前,對他右腿進行反復的檢查后用不太熟練的漢語說 :“ 蠻子, 我會還你一 條完好的腿,我一來到這支部隊就聽說,有一個叫蠻子的戰斗英雄,很傳奇都說你是個謎,終于見到你啦 ! ”這位大胡子大夫高興地拍了李洪清一下,正好拍在他傷口上,他的一聲喊叫,讓這位大胡子大夫尷尬地攤了攤手:“對不起 ! ” 大家都友善地笑了。 每天這位大胡子大夫都來給李洪清療傷,聽李洪清講戰斗經歷,后來才知道他叫諾爾曼 · 白求恩 ,是位加拿大人,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是幫助中國人民的。再后來,李洪清和白求恩大夫成了好朋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洪清講:白大夫對待病人特別負責,無論什么時候有傷員送來都會有他的身影出現,他能吃苦而且風趣幽默。白大夫成了李洪清一生中永遠不能忘卻的朋友。一 位外國人能把事業、生命都交給我們,我們沒有理由不熱愛自己的國家,我們付出血的代價是要收復丟失的家園,是人間正道。 白求恩大夫是位足以影響李洪清一生的人。他不僅治好了李洪清的腿,而且是李洪清人生路上的榜樣。 李洪清永遠不能忘記白求恩去世時的情景,為了白大夫的后事,李洪清拿出了他身上所有的積蓄: 兩塊大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紅軍過草地油畫</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 在中央警衛團,與毛主席幸運相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平型關大捷之后,115師已轉移戰場 。李洪清因傷病留在了后方醫院繼續療傷。從此,再也沒有回到115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個月后,李洪清傷病痊愈后 ,被編進了中共中央警衛團當排長,也隨中央機關轉戰到了延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39 年 2 月,毛澤東主席號召全體官兵 “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度過難關 ,要讓陜北變江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4 年春天的一個早晨,李洪清在窯洞不遠的一塊土地上平整土地,這時,毛主席微笑著向他走來 。李洪清一眼就認出了毛主席,毛主席也認出了他,在一次表彰大會上毛主席還為他戴過大紅花呢。“蠻子,是你啊,我也分到了一塊土地就在你旁邊,咱們要比一比喲,看秋后誰打得糧食多 ! ”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毛主席的那塊土地是靠近一個小渠邊,在這塊土地上毛主席花了很多心思。只要有時間,他就拿著鋤頭到地里干活。李洪清幾乎能天天看到毛主席的身影。為了引水澆地,在李洪清和戰友們的幫助下,壘了一個小小的水壩。等地挖好了,主席便開始籌劃在地里種些什么? 他首先想到的是種些辣椒、茄子、西紅柿 之類的蔬菜,他常跟人說“ 無菜半年荒喲 ! ”為了把菜種好,毛主席經常和李洪清一起討論、交流經驗、研究務農的技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一次毛主席聽了李洪清關于種辣椒的經驗后表揚說:“我們的蠻子不僅是個戰斗英雄 ,而且還是種菜能手噢 ! ” ,說完哈哈地笑了起來。 在延安的那些日日夜夜里 ,李洪清經常和毛主席一起下地,一起收工。而當夜幕降臨,李洪清站在自己的哨位上經常看到毛主席窯洞里的燈光徹夜不熄。 說起這段歷史,李洪清老人激動萬分,眼睛里噙滿了淚水。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洪清老人最后一次見到毛主席,是在1949 年10月。那時李洪清所在的西北野戰軍教導旅,首長派李洪清等人到北平,接收傅作義將軍起義部隊的部分戰士調往西北。李洪清想趁此機會再去看一看毛主席,他進了城之后才知道 ,北平不是當年的延安窯洞,可以隨時見到毛主席。毛主席辦公地點在中南海, 不是他想進就進的,無論他怎樣和哨兵磨嘴皮子都無濟于事 。 脾氣暴燥的李洪清在中南海的外面扯著嗓門大喊起來:“我是蠻子,我要見毛主席 ,我是蠻子 ?” 不知道的還認為他發瘋了,沒想到他這一喊果然有效 ,從院里匆匆跑出來兩個人在李洪清面前敬了個禮,便緊緊的抱住了李洪清,原來這兩個人其中一位是中南海的警衛連長,是當年李洪清帶過的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們聽到了老排長的聲音立刻沖了出來。 見到毛主席時,主席高興地詢問:“蠻子 ,你還好嗎 ? ”李洪清這位久經沙場的戰斗英雄哭了,在戰場上流血流汗從來沒有流過淚的他,今天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了。毛主席還記著有我這個“ 蠻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 和平年代永保普通一兵本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疆解放后,李洪清老人隨所在部隊集體就地轉業,在兵團農十師 28團成了一 名農業連隊里的倉庫保管員。無論在戰火紛飛的戰場還是在普通的工作崗位,老人總是以普通共產黨員的身份要求自己,他從來沒有向組織上伸手要過什么,從戰爭年代養成的習慣,只要一發工資,他就要交黨費,他說:“交黨費是他的第一件大事 ,他永遠是黨的人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紅軍是位閑不住的人,邂逅老人時他已年近古稀,但時常在學校留下他給師生們述說戰斗故事的音容笑貌;在房前屋后挖戰備壕溝經常看到他揮汗如雨地掄鋤刨土;在克蘭河畔抗洪搶險有他挑土推石的前后奔波;在菜地班、在大田里、在戈壁灘,到處都有他閑不住的身影。戰爭年代是戰斗英雄,和平年代是勞動模范。老了退而不休。從三一年參加革命至九十年代入住石河子干休所,老紅軍六十年如一日,始終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是活生生的光榮傳統及革命英雄主義教育的典范。老人的淡泊名利、樂觀豁達、勤于勞作、樂善好施和逍遙灑脫的品行舉止,深得大家交口稱贊,從而也生活得延年益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1年秋天,王震將軍來新疆視察工作,派人把李洪清從石河子接到烏魯木齊和老領導、戰友們歡聚,一見面,王震將軍與李洪清相擁,李洪清興奮地說:“王胡子還記得我嗎?”“怎么會不記得你蠻子呢 ! 我想你們啊,家里有什么困難? 你可以給我講 ! ” 李洪清激動地說 :“沒有, 沒有!感謝黨對我多年來的關懷,感謝王司令來看我們 ! ”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9年10月1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慶典。李洪清出席了慶典大會,自治區黨委書記王樂泉緊緊握著他的手說:“李老啊,我代表自治區黨委感謝你對新疆作出的貢獻 ” 。 王書記扶著李洪清走上主席 臺,讓他 坐在自己身邊 ,共同檢閱游行隊伍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這位從二萬五千里長征走出來的紅軍戰士,從硝煙戰火中走出來的戰斗英雄,在“鑄劍為犁,屯墾戍邊”的邊疆建設中不居功自傲,始終不忘初心,多次再立新功。他是所有兵團老兵中的一分子,為祖國的邊疆建設奉獻著自己的全部乃至子孫后代。一代又一代兵團人秉承先輩光榮傳統,駐守邊疆,建設邊疆,普寫著一曲曲新時代的頌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四十年代老人與長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四五十年代老人夫婦與三個兒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七十年代全家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八十年代全家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九十年代全家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百歲生日全家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九十年代李永、李長征與毛新宇于阿勒泰哈納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邵華將軍將簽名的邵華攝影賀年片贈送給老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繳納黨費</span></p> <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b>?后記</b></p><p class="ql-block">在新疆建設兵團2000年的檔案記錄中,兵團老紅軍在冊人數20幾位,如今截止2021年3月26日統計,全國老紅軍健在人數55人,其中女紅軍10人,兵團僅1人。紅軍戰士的生命可以凋零,紅軍精神永載史冊。一個人的經歷是故事,一群人的經歷是史詩。在中國革命各個時期的英雄都是共和國的脊梁和楷模。中國能有今天,是毛主席、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和無數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銘記歷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奮勇篤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慶祝建軍九十五周年的日子里,以此文緬懷老紅軍李洪清伯伯。緬懷各個革命時期為共和國犧牲的英烈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民英雄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感謝李洪清伯伯家人后代對此文提供的圖片資料和文字內容口述補充。</p><p class="ql-block">感謝丁敏同學好友為此文反復地修改建議。</p><p class="ql-block">感謝廣大讀者的閱讀留言肯定與修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參考資料:</p><p class="ql-block">1 西部法苑2003《百歲老紅軍的烽火人生》作者武夫安。</p><p class="ql-block">2 平型關大捷。</p><p class="ql-block">3 《截止2021年3月26日仍然健在的紅軍名單》作者:李享生 ,21年5月14日</p><p class="ql-block">4 有關紅軍長征的文字內容根據建萍口述及查閱長征相關資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右)與建萍1971年冬于巴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襄樊市| 碌曲县| 安徽省| 墨玉县| 霍山县| 开远市| 崇信县| 柳林县| 兰西县| 兖州市| 富民县| 东乡族自治县| 曲靖市| 思南县| 尉犁县| 鄂尔多斯市| 忻城县| 城步| 沿河| 岐山县| 大荔县| 贵州省| 蒙山县| 会理县| 汉源县| 新丰县| 丹江口市| 光泽县| 宜川县| 永安市| 永修县| 弥勒县| 清水县| 栖霞市| 湖州市| 永年县| 黄浦区| 山丹县| 苗栗县| 息烽县| 分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