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編輯/心荷 文字/心荷</p><p class="ql-block">圖片來源/網絡</p> <p class="ql-block"> 歲月悠悠時光荏苒,無論何時何地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回歸樸實無華的鄉情是我揮之不去的鄉愁,我喜歡鄉土喜歡家鄉的裊裊炊煙,喜歡那份縈繞于內心的平淡和真實,喜歡美得四季如畫的田園,更忘不了那些退出歷史舞臺解甲歸田曾經為我們提供溫飽伴隨我們長大的老物件……</p><p class="ql-block"> 一次回娘家偶爾在一個不被人注意的角落,有了個意想不到的驚喜,它是在我腦海中常常出現的老物件——那是媽媽和大姐曾經用過的織布梭!織梭的兩頭尖尖處己經銹跡斑斑、梭皮干癟、梭身斑駁,若不是因印象極深恐怕我是不容易發現它的,它靜靜地躺在歲月的角落里,無言地印證著遙遠的往事。雖被人遺棄但還好安放在不為人知的地方,我想應該是家人舍不得扔掉留作念想吧,睹物有感仿佛穿越時空,又看到大姐在冬季昏暗的燈光下、在炎炎夏日里含腰拔背手腳并用穿梭織布的場景。“呱嗒呱嗒呱嗒”織梭在大姐熟練精巧的手里來回穿行,寸寸粗布在經緯有度的棉線交織中卷在棍子上……</p> <p class="ql-block"> 大概在我三歲的時候感覺便有一些模糊的記憶,大我十歲年僅十三歲的姐姐上了五年高小便因生活困難輟學回家為父母分憂過苦日子了,一年四季在生產隊里下地干活掙工分,無論春夏秋冬風雨不誤,收工回家還要幫媽媽干家務,紡線、織布、納鞋底、縫補漿洗幾乎沒有閑下來的時候,嗡嗡的紡車聲、噠噠噠的縫紉機聲、梭穿機杼的呱嗒聲交響曲般的在那個年代那個老土坯房里不停的唱響著。</p> <p class="ql-block"> 那時候大姐在莊戶院里算得上天生麗質秀外慧中的俊俏姑娘,心靈手巧的大姐做的鞋子、單衣、棉衣樣樣精巧別致,一針一線稀疏稠密都恰到好處,尤其是織土布在全村的同齡人中算得上首屈一指,不僅織的快,織出的布沒有殘次沒有毛邊而且細密均勻。</p><p class="ql-block"> 我家有三個織梭,一等細紗用比較薄的梭子,織出的布細膩、勻實、板正用作做被里、被面、被單、粘鞋底包鞋口(染成黑色的),略微次點的紗粗細適中則用中梭,織成的布做棉衣棉褲外衣等,次等紗線因略粗則用胖乎乎的梭子,織出的比較粗糙的布用作縫制褥子包皮(我們俗稱毯子片)、糧食口袋、拾棉花用的棉花兜子等等。</p><p class="ql-block"> 有時按裝織機前將棉線染成各種色彩,專業技師(我們稱機經)搭配好經緯色線,按好織機后再用多種梭織出漂亮的格子布,后來姐姐偷偷留心觀察學會了搭配絲線,就自己精心調配格子的色澤寬窄和樣式,這樣織出的布花樣即漂亮又洋氣。我家的織梭因長期織布的原因兩頭尖尖的鐵皮處油光锃亮,光滑細膩,就像當今拋了光的鋁合金!大姐對織梭情有獨鐘視如珍寶善于保養,秋冬季節織完布閑下來的織梭則用棉布包起來以免梭子開裂,夏季就不用包了,因為天氣潮濕容易長毛而且不會裂縫,任勞任怨默默無聞的織梭休息時則是國寶級待遇!</p> <p class="ql-block"> 大姐為父母分憂幫忙干家務的時間是在收工回家的業余時間里,吃過晚飯便陪在媽媽身邊挑燈夜戰織布紡線,沒有娛樂沒有休閑權杖年紀輕身體好,不然是經不住這樣長期勞累的,但也為身體早早種下了病根,還不到六十歲腰和腿就出了問題,腰病腿病非常嚴重,走路可以說是舉步維艱。</p><p class="ql-block"> 回想織布的過程,彈棉花、紡線、拐線、漿洗、染色、落凹子、纏線穗子、組織別戶按機子,一梭一梭織出布來再上漿、垂平、做被子、衣服、鞋子這是得多少道工序?雖然如此我們莊稼人還是衣食羞澀勉強度日,這就是艱苦年代父母在緊衣縮食中勉強度日養家糊口的真實寫照!</p> <p class="ql-block"> 我非常羨慕姐姐織布的優美身姿,時常目不轉睛的觀看如欣賞大片一樣,也時常引起我的躍躍欲試,姐姐看出我的心思便鼓勵我上來試試,我就不自量力的上了織機,看似簡單的織布動作原來并不容易,雖然姐姐像教練般手把手的耐心教我,可怎么也學不會,手腳不能并用顧頭不顧尾,反復幾次梭子扔到一半就是過不去而且還把線穿斷,原來這可是最復雜的技術活,雖然熟能生巧可由于不能連續長時間學習織布,始終沒能精進,最后落了個半截子手藝。 </p> <p class="ql-block"> 一架織機就是一個小王國,由框架、機杼、機腿、綜網、翅膀木輥、釗子、莂棍等組成,各就其位各司其職各顯其能、即互不干涉又互相協調,大姐像指揮千軍萬馬的將軍也像奮勇向前的戰士,在織機上靈巧的四肢上下揮舞,如紫燕低旋蜻蜓點水又如飛檐走壁,雙腳左登右踏,雙手左右開弓,四肢協調配合到位,右手接梭瞬間食指已頂住梭尖兒,在左手推動機杼腳踩踏板的同時梭子已平衡有度的飛過開口的經緯線,反反復復輪回穿梭,有著翅膀的纏線輥子由粗大慢慢變細,織成的布纏繞在由細變粗的木軸上,若遇絲線斷頭姐姐有超絕的竅門,找好杼眼兒將絲線于左手拇指食指瞬間纏繞相接,而且不留痕跡!</p><p class="ql-block"> 那個時代按織機并不是一個很容易的事情,得多家拼在一起按裝,大家或多或少的東拼西湊才組成一個完整的織布過程,用蔬菜汁抹上密兒,嬸子大媽姐姐妹妹該誰家誰來織布,若遇手笨的鄉親大姐還要幫助織完,最后收場了機!據說組織一場織布東家還能落下機頭機尾銜接的布頭,這就是組織者應得的優惠!</p> <p class="ql-block"> 隨著歲月的疊加,慢慢長大的我懂事兒了,也學著幫父母做些家務,經常挑菜拾柴喂豬放羊,尤其是在安裝機子時,我的首要任務便是走流兒,機經遞給一流線我就用彎曲的木棍拽到另一邊,俗稱走溜,這也是我力所能及并且非常喜歡的美差。</p><p class="ql-block"> 大姐織布時失手織梭掉地我會飛快跑過去給大姐撿起來遞給她,深冬季節,常常織布的大姐由于寒冷受累手指裂縫外加凍瘡疼痛難忍,每次我都會幫大姐纏好膠布并用稚嫩的童心和話語加以安慰,織梭里的橖穗用完了我也會學著幫她綁好新的樘穗塞進梭子里,為的是努力做些力所能及的活減少點大姐手傷的疼痛!</p> <p class="ql-block"> “人間幾度芳草綠,明月何曾照人回”大姐的織梭始終是記憶中的心結,在心底深處一直那么明晰清澈,春去秋來斗轉星移四季更迭,織梭像靠在籬笆墻外曬太陽的耄耋老人,卷縮著身軀在角落里,而我的雙眼不覺有些朦朧,似乎又看見那老房子里的織機,聽見織機呱嗒呱嗒的穿梭聲,當年夜晚的小院是多么幸福,只要聽到織布紡線的聲音,看見窗欞透過的微光,心里總是那么溫馨,它留在我記憶中的點點滴滴,仍然如此清晰,而回不去的童年回不去的歲月讓我心生悵然,此時此刻織梭又潸然了我的雙瞳!</p><p class="ql-block"> 人間歲月,欣賞過很多風景,今天最美的風景卻是織梭睡眠的角落里,經過歲月的侵蝕在我心里依然溫馨靚麗,它曾經承載著我們一家人的美好生活,承載著我童年時難忘的光陰。它穿梭于機杼、穿梭于四季、穿梭于遷移塵世的滄桑,時光不能重疊,但情懷卻可以漫過歲月的長堤,放眼便能看到那片風景。織梭雖已蒼老破舊但那份想念卻刻在了心里,堅如磐石,歷久彌新。時代進步科學發展,有多少曾經風靡、曾經風光無比的鄉土農具和農人賴以生存的器具遭到淘汰或者消失,雖刻意去找尋也是蹤影難覓,織梭也隨著時代潮流退出歷史舞臺,思緒徜徉在織梭織機傳統的手工里,它們曾為天下蒼生的溫飽起到過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們的淡出,卻不意味著凄慘、悲涼,更像是功成名就后的主動隱退的功臣。因為在它們身后,是現代化的替代與興盛。</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年辖:市辖区|
临颍县|
平远县|
南丰县|
繁峙县|
兴宁市|
达拉特旗|
通河县|
荥经县|
闻喜县|
玉林市|
晋城|
东平县|
资中县|
彭阳县|
礼泉县|
大洼县|
临朐县|
巴中市|
雷山县|
岐山县|
手机|
新民市|
兴化市|
合山市|
宜良县|
邹平县|
新沂市|
惠安县|
光山县|
洪江市|
东莞市|
琼海市|
西平县|
安图县|
开鲁县|
珲春市|
鹤岗市|
邢台县|
尤溪县|
丰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