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本篇獻給我的表兄宋丕中,懷念我們在一起的日子…… 2022.07.28</p> <p class="ql-block">01-2013.05.15,我們一車三人,陪同表兄宋丕中一起驅車從北京駛向表兄的故鄉河北省陽原縣。(途經居庸關)</p> <p class="ql-block">03-陽原 泥河灣 白草溝化石點</p><p class="ql-block"> 這是桑干河畔的泥河灣村是河北省陽原縣的一個普通小山村,卻拉開了中外考古專家學者研究“東方人類的故鄉”泥河灣的序幕,使泥河灣成為世界古人類文化的寶庫。</p><p class="ql-block"> 這里正是泥河灣動物群化石的主要出土地點。在一處“泥河灣動物群復原圖”石碑上,可以看到這一帶重要的化石種屬,包括丁氏鼢鼠、泥河灣巨頦虎、長鼻三趾馬、板齒犀等。</p> <p class="ql-block">05-河北陽原 東城鎮-玉皇閣</p><p class="ql-block"> 坐落在河北省原陽縣東城北街,是陽原縣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建筑之一。據趙可化《東城建玉皇閣記》,該閣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p> <p class="ql-block">06-陽原東城鎮=西地村,沿途民居窯洞。</p> <p class="ql-block">07-陽原 西地村,隸屬馬圈堡鄉,這里也是表兄的祖籍。陽原縣原為貧困縣,表兄年年從北京回村訪貧問苦,看望當年的發小……</p> <p class="ql-block">07-陽原 西地村,探望表兄童年的發小家……</p> <p class="ql-block">07-陽原 西地村</p> <p class="ql-block">07-陽原 西地村</p> <p class="ql-block">09-陽原 保辛莊</p> <p class="ql-block">幾年沒見面,重逢格外親。</p> <p class="ql-block">09-陽原 保辛莊(表嫂的祖籍)</p> <p class="ql-block">09-陽原 保辛莊</p> <p class="ql-block">11-關內“樓蘭古城”——陽原 開陽古堡</p><p class="ql-block"> 位于陽原縣城東南20公里,現為浮圖講鄉的一個行政村。</p><p class="ql-block"> 據《史記·趙世家》載,公元前295年,趙主父———武靈王封長子章為代郡安陽君,西漢、東漢時稱為安陽縣,這是有明確記載的陽原縣境內最古老的縣城和村莊,故開陽有“開陽原縣村莊先河”之說。從古至今開陽古堡已有二千三百五十多年的歷史了</p><p class="ql-block"> 后來因為北宋年間和明代的戰亂,古堡周圍的森林樹木被砍伐,生態遭到了嚴重破壞,水源枯竭,開陽古堡西邊逐漸開始沙漠化,富足的桑干河漸漸落寞。</p> <p class="ql-block">開陽堡內保存較為完整的唐代建筑為玉皇閣,因為年代久遠,唐代的土木建筑保存至今的僅有幾處,玉皇閣是其中之一。玉皇閣共有3間,高2丈多,為單檐歇山頂。四個檐角玲瓏精巧,角脊上走獸尚在。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檐角處起杠桿作用的木構件昂,其昂嘴被雕刻成象頭,專家說,這種雕飾在古代建筑中是不多見的。據了解,玉皇閣最后一次重修是在清代同治年間,但保留了唐宋建筑的風格。</p> <p class="ql-block">11-陽原 開陽古堡-彌勒殿</p><p class="ql-block"> 堡門外南面有一座面闊三間、坐北朝南的彌勒佛殿,東西兩側分別為戲樓和關帝廟,均已破敗不堪,墻壁上的裂隙依稀可見,尤其是關帝廟一角的裂縫足有兩三厘米寬。</p> <p class="ql-block">11-陽原 開陽古堡-泰山廟戲樓</p><p class="ql-block"> 戲樓的存在也有其特有的歷史意義。據《陽原縣志》載:在光緒年間曾經停辦,至宣統元年復舉辦……所演之腔,乃山西北路梆子,有時亦演孩子腔,略近昆曲……</p> <p class="ql-block">根據記載,開陽堡繁華鼎盛之時當屬唐代初期。由于這里原是一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官衙、大姓富戶、商賈店鋪、客棧寺廟幾乎把堡內占滿,每逢集市或廟會,更是車水馬龍,川流不息。</p><p class="ql-block"> 古堡由盛轉衰,始于清咸豐年間(公元1851年-1861年),當時縣治早已撤銷,商業凋敝,經濟蕭條,集市廢棄,人口銳減;殷實富戶隨之搬遷。衰敗之因主要是古堡周圍的大片森林被砍伐,自然生態受到嚴重破壞,森林屏障已失去應有的保護作用,每到冬春季節沙塵奔襲開陽堡,使堡西幾十里都變成沙漠,水源漸枯竭,失去地理優勢。就這樣生態的破壞、沙漠化把曾經輝煌的開陽堡變成了關內的“樓蘭古城”。</p> <p class="ql-block">11-陽原 開陽古堡-真武廟</p> <p class="ql-block">11-陽原 開陽堡-黑石塔(殘構件)</p><p class="ql-block">這些殘件均為樂器造型,大镲、大鼓、大鑼和大鐘。</p> <p class="ql-block">這是2017.02.09再次去開陽堡見到的復原后的黑塔,可以清晰的看到:黑石塔通高2.5米,由一組民間樂器形狀的圓石雕組合而成,座基和二層為一付大镲,三層為一面大鼓,四層為一面大鑼,五層為一口大鐘,上面的塔剎后添的。用民間樂器組成石塔雖不知其意何在,但古代名石匠的高超創意,仍舊令我們佩服。</p> <p class="ql-block">12-開陽堡=塔兒寺- 窯兒溝村</p> <p class="ql-block">13-陽原 鷲峰寺塔(塔兒寺)</p><p class="ql-block"> 位于張家口市陽原縣縣城西南方向22公里處的白家泉鄉窯兒溝村西南方的半山上,現有路可到塔前。 澍鷲寺建于唐代貞元年間,清咸豐年間重修,澍鷲寺塔同寺并建。澍鷲寺毀于20世紀60年代。</p> <p class="ql-block">澍鷲寺塔通體磚砌,實心,八角13級,總高約25米。1993年7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到這里這是表兄兒時的夢想,如今得以實現。</p> <p class="ql-block">遙望桑干河谷</p> <p class="ql-block">14-陽原-籍箕疃</p> <p class="ql-block">15-陽原縣城 表哥的大師兄家,原為北京皮毛廠師傅,退休后回家鄉養老。</p> <p class="ql-block">16-陽原-表兄三師兄家</p> <p class="ql-block">16-陽原-晉源香飯店,與表兄的徒弟共進晚餐。</p> <p class="ql-block">18-陽原盛出皮毛匠,到處都可以看到縫皮板。</p> <p class="ql-block">19-陽原試驗小學,表兄幼年讀書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19-陽原試驗小學 小學童</p> <p class="ql-block">20-陽原縣城老房子</p> <p class="ql-block">21-陽原站</p><p class="ql-block">陽原本來沒有火車,大秦鐵路建成后有了火車,主要是貨運同時有了客運列車。</p> <p class="ql-block">23-陽原 泥河灣小長粱遺址群(官廳村)</p><p class="ql-block"> 位于河北陽原縣東部,桑干河北岸,化稍營鎮泥河灣村境內,位于桑干河上游的陽原盆地。</p><p class="ql-block"> 小長梁遺址于1978年被挖掘發現,為距今136萬年的更新世早期地層和遠古人類遺址,震驚世界。遺址共發掘出土石器1000余件,對我國華北地區舊石器時代早期的文化研究以及探討華北地區小石器傳統起源有著重要的意義。作為古人類活動最北端的見證,小長梁遺址被鐫刻在北京中華世紀壇青銅甬道的第一階。</p> <p class="ql-block"> 泥河灣盆地,是大同盆地的一部分,位于河北陽原縣東部,桑干河北岸,化稍營鎮泥河灣村境內,東西長60余公里,南北寬約10公里。</p><p class="ql-block"> 在200多萬年前,這里是一個較大的湖泊,湖泊的周圍,是古動物的世界。后來,湖水干枯,湖底裸露,由于河流的侵蝕作用,干枯的"古湖平原"變成了丘陵、臺地、盆地,泥河灣盆地就是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3-陽原 泥河灣小長粱遺址群(官廳村)</p> <p class="ql-block">24-陽原 泥河灣博物館</p><p class="ql-block"> 河北省唯一集中保護、收藏展示舊石器時代遺址群風貌以及大量化石、石器文物的專題博物館,世界考古科研基地。泥河灣博物館共分東方人類出現、現代人類起源的證據、人類社會的巨變、中華文明的搖籃、遠古時代的泥河灣等六個展區,對泥河灣出土的5萬多件文物進行集中展出,并利用聲光電等現代手段再現200萬年前人類生產生活的歷史情形。</p> <p class="ql-block">25-陽原 揣骨疃 </p> <p class="ql-block">25-陽原 揣骨疃 涼粉很有名</p> <p class="ql-block">26-陽原 頭箕村</p> <p class="ql-block">27-陽原老城 麗景生活城 </p> <p class="ql-block">29-表兄訪親探友陽原城</p> <p class="ql-block">31-懷安 柴溝堡汽車站</p> <p class="ql-block">柴溝堡-懷安縣城</p> <p class="ql-block">32-柴溝堡 看望二姨</p> <p class="ql-block">表兄弟姐妹們</p> <p class="ql-block">柴溝堡,二姨三姨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36-張家口 水母宮</p><p class="ql-block"> 張家口是我國最大的毛皮集散地,被稱為“皮都”。大量的毛皮在張家口加工鞣制,必須有充足的優質水,于是人們發現了臥云山下的這股泉水。經這泉水浸泡、洗鞣的毛皮,皮板柔軟,毛色錚亮,毛皮商因此財源茂盛,于是紛紛集資,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跨泉修建了這座水母宮。</p> <p class="ql-block">36-張家口 水母宮宮內,除水母娘娘和侍女塑像外,兩側大型壁畫《出入回宮圖》把諸多天神出宮施雨的繁忙景象和雨后回宮的人疲馬乏,描畫得淋漓盡致。其創作內容從開天辟地、三皇五帝、歷代名人軼事到神話故事,無所不有。其中《昭君出塞》、《文姬歸漢》更表達了當時皮都人民蒙漢友好、貿易往來的熱鬧景象。</p> <p class="ql-block">36-張家口 水母宮建筑古樸靈秀,青磚牌坊上書“水母宮”三字,廟內塑有峨冠彩披的水母娘娘像,廟下一股泉水噴涌而出。</p> <p class="ql-block">38-張家口 大境門</p><p class="ql-block"> 位于張家口市橋西區,建于崇禎17年(公元1644年)具有378年歷史(截至2022年)。大境門是中國萬里長城中四大關口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歷史上曾有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2022年2月3日下午,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火炬傳遞在張家口大境門遺址進行傳遞。)</p> <p class="ql-block">39-張家口 察哈爾烈士陵園</p><p class="ql-block"> 位于張家口市橋東區陵園路,是華北地區籌建較早建筑規模較大的烈士陵園之一。1951年落成,是為紀念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光榮犧牲的烈士而建。</p> <p class="ql-block">40-張家口 東山彩橋小區</p> <p class="ql-block">41-張家口 鉆石家園 </p> <p class="ql-block">44-涿鹿 黃帝城遺址</p><p class="ql-block">中國黃帝城文化旅游區位于涿鹿縣礬山鎮西2公里處。是歷史上的涿鹿故城,據《史記 五帝本紀》所述"黃帝邑于涿鹿之阿"。 經過"黃炎之戰"、 "黃蚩之戰"后,又 "合符釜山", 統一華夏各族,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座都城。</p> <p class="ql-block">中華三祖堂采用唐代建筑風格,堂內塑有黃帝、炎帝、蚩尤大型塑像。并陳列有在涿鹿之野出土的石斧、陶紡輪、石鏃等人類早期生產生活用品和戰爭兵器。墻壁上繪有涿鹿之戰、阪泉之戰、合符釜山、定都涿鹿四大歷史事件的大型壁畫。以黃帝城、黃帝泉、蚩尤寨、蚩尤泉為主要景點的中華三祖文化旅游區,正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炎黃子孫來這里尋根祭祖。</p> <p class="ql-block">44-涿鹿 黃帝城遺址 軒轅湖</p><p class="ql-block">在黃帝城附近有黃帝泉、蚩尤三寨、三祖堂、定車臺、八卦村、炎帝營、蚩尤泉、橋山、釜山、軒轅湖、溫泉行宮、蚩尤城、蚩尤墳等有關三祖文化遺址遺跡23處。</p> <p class="ql-block">(四天行程958公里)</p><p class="ql-block">如今表兄已駕鶴西去,愿與我們共享美好的回憶……</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旌德县|
托克托县|
两当县|
水城县|
沧源|
驻马店市|
灵台县|
额济纳旗|
京山县|
黄石市|
龙岩市|
竹溪县|
永胜县|
呈贡县|
文山县|
玉林市|
平果县|
芦溪县|
宁国市|
内丘县|
米泉市|
乃东县|
乐山市|
广宁县|
洪江市|
吉水县|
武乡县|
大荔县|
武胜县|
抚州市|
江华|
广安市|
宝山区|
深州市|
丰原市|
旬阳县|
巴东县|
克东县|
开江县|
中阳县|
富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