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59年8月,我出生于工人家庭,父母都上班,我被父母送到鄰居姜奶奶家托管,爸媽下班再接我回家。我10歲上小學,就讀于北關小學。一條毛巾做的書包背了2年。當年鄰居喬奶奶常夸獎我,上學后我還真不負夸獎,首批入選紅小兵。我的班主任是田杰老師,她個子不高,一雙大眼睛閃爍著嚴厲的光芒。背誦小九九都是一個一個過關。我記得我是在同學們都埋頭算題時,田老師走到我身旁,讓我站起來,小聲背誦,我順利通過測試。我平時學習刻苦認真,團結同學,被選進班委會成員,曾任學習委員,組織委員,班長,大隊組織委員等職務。曾代表學校參加海城各小學算數比賽,取得優異成績。每年都被評為"三好學生","優秀班干部"。1973年下學期重新分班,班主任換為劉秀蘭老師,她是軍嫂,和我們住得近,彼此相處很好,78年她丈夫復原后,她就隨丈夫回黑龍江。在雙鴨山子弟小學任教,臨走時,我們合影留念。小學時代,有我忘不掉的發小,永安橋羊溝沿、電業局家屬院、二糧站后院、陶瓷四廠前后院,冰果店往西一條街都有我揮之不去的印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4年我升入初中,就讀于海城第二中學。我是六年四班,班主任是劉恩萍老師。她介紹我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培養教育我不斷成長,入團后我就擔任了團支部書記,班長等職務。那時候學校經常分班,七年的時候分到七年九班,班主任是付乃義老師。這個班時間不長就解散分插各個班級。在七年九班,有一件讓我難以忘懷的事,學校"五四"青年節活動,要求每班最少出一個節目。這可難到我了,在我一籌莫展的時候,我的要好同學高翹勇敢報名,表演舞蹈"沂蒙頌"。只見她一身紅裝,梳著一條長長的辮子,邁著輕盈的舞步,飄然登上舞臺。她的舞蹈表演震撼全學校,反響特別好,贏得了陣陣掌聲。從七年九班,分到了七年七班,班主任是崔維印老師,在這個班時間較長,除了學習文化課外,還經常學工、學農、學軍。學工,去過機床廠、陶瓷五廠。學農,去過西艾,南腰等。說到去南腰勞動,我們是到稻田里拔草,稻田里全是水,必須光腳下去,稻苗和草長的差不多,很多同學根本就分不清哪個是苗?哪個是草?我也是在泥水里認真辨認。這時我的同桌好友,冬菊告訴我,這水里有可能會有鉆腳心(學名水蛭)。鉆腳心啥樣,我根本就沒見過,她說:這東西趴在皮膚上會往肉里鉆,我一聽感到非常可怕,于是也沒心思認真分辨草與苗,腳不停地交換抬起。總算熬過這次心驚肉跳的稻田勞動。提起我的同桌閨蜜,她給予我幫助很多,放學前,我有時會上前面講幾句,她總是將我的書包整理好。她數學好,代數,解方程,杠杠滴。她的好我銘記于心。</p><p class="ql-block">那個年代,學校不僅學農,還把學習基地建在農村。學校在什司縣公社碾盤溝村建立了分校。我記得我們一共去了三次分校勞動,第一次和第二次都住在老鄉家里,臨走時,我們幾個人還給在第一個老鄉家的孩子買了一雙小涼鞋。第二個老鄉家,炕上有一個拉門,隔著兩鋪炕,老鄉家里人住里面,我們住外面,晚上誰都不愛挨著那個拉門,只能我挨著了,我就在外面撿一個樹枝,晚上的時候我就把這樹枝放到拉門的槽里,這樣拉門就不會拉動。有一天夜里,老鄉家的雞突然像炸鍋似地瘋叫,原來是黃鼠狼來偷雞,我們城里來的孩子,哪里見過這陣勢,我們都嚇壞了。第三次,我們就住在學校自己蓋的房子里了,但條件特別簡陋,對面土炕,室內沒有衛生間,夜里女生不敢出去上廁所。那年月學校膽子是真大啊,在那大山溝里建分校,一去就是百十號人,幸好沒出啥大事兒。學軍我們去過驗軍大營,驗軍大營有一臺手扶拖拉機,物理老師張達果給我們講解手扶拖拉機的基本構造,還讓我們試著開幾步,記得我坐在手扶拖拉機上,張老師問我,哪是離合器?當時我們根本就不懂什么是離合器,后來我自己會騎摩托車了,才知道離合器是助力車平穩啟動的。更多的也不知道。這些年沒學多少文化知識,除了學工、學農、學軍,就是參與這活動那活動。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1977年開始恢復高考,學校又開始分班,第一輪分兩個尖子班,六個普通班。我被分到一班,班主任是崔遠超老師,教物理的。我被任命為這個班的團支書,新組建不久,正趕上學校召開運動會,因為班級都是學習好的學生,對體育活動都不愛參加,學校又有要求,每個班級至少要有一個參加項目,班級沒人報名參加,無奈,只得我親自上陣,現場從同學那里借了一件運動服,去賽場參加了200米跑。結果可想而知,我被倒數第二甩得老遠。不管結果怎樣?我完成了200米跑的過程,總算班級沒有空白。沒多長時間,又進行了第二輪的分班,按文理分班,我理科基礎不好,對數理化不感興趣,學習成績全靠死記硬背維持,我只能選擇文科,于是我被分到文科尖子班,班主任是夏丙義老師。經過刻苦努力,1978年3月考入重點海城高中。當年二中考入海城高中一共16名,其中文科只考上2名。一周后,那名和我一起考入文科班的同學因某種原因被退學。高中開始的班主任是張鳳歐老師,教史地的。后來換了姜錫寶老師,教語文的。兩位老師對我都很好。一年半的高中學習我很吃力,在二中所謂的佼佼者,到了海高,那些來自農村的同學們個個優秀,學習努力。我遠遠不如他們。78年我們迎來了第一次高考,班級考上了幾個尖子生。我們還有一年的學習備考,同學們都非常努力,有的在被窩里照手電看書,有的深夜到寢室走廊里背題。我和我的同桌自習課常開小差,嘮嗑。到了79年高考我們都名落孫山,班級有一半的同學被高校錄取。我們來自城鎮的同學多數沒考上,農村的同學考上的多。十年寒窗就這樣畫上句號。</p> <p class="ql-block">1980年2月,我到父母單位造紙廠待業。主管待業青年工作的大叔叫王錫貴,主管人事的大姐叫張繼復,他們看了我填報的入職登記表。認為我高中畢業,字寫的不錯,就讓我負責待業青年的考勤等工作,后來待業青年有了自己的營業執照和經營項目,還有銀行賬號。于是就讓我擔任待業青年廠點的會計。1981年5月直接轉正為正式職工。當年的廠生產科領導孫某,他說我傲氣,轉正后得到生產車間鍛煉鍛煉。其實我認為他就是在報復我,因為青年廠點經營木材,他在買木材時是我撿尺,因為沒給他便宜,他就說我傲氣,沒給他面子。他說的車間工作就是三倒班,粉碎破布,破鞋底子,做造紙漿。當年造紙廠和油氈紙廠是一家,爸爸是油氈紙廠的中層干部,通過朱廠長將我轉到油氈紙廠工作。主要還是擔任待業青年廠點的會計工作和油氈車間的記錄員工作。在這期間我收獲了愛情。經潘二叔、潘二嬸介紹,我結識了老公張民和。他是80年12月接班,來海城工作的。老家復縣(瓦房店)。1982年4月29日,我們結婚了。那天沒有隆重的婚禮儀式,他從借住的新房徒步來到我媽家,進門喊了一聲"爸、媽"!然后媽媽給我拿了一盒火柴,讓我出門的時候劃幾根火柴,寓意是今后的生活會紅紅火火,財源滾滾吧!我們倆像逛街一樣溜溜噠噠走向自己的家,沒有迎親送親的隊伍,沒有鞭炮,沒有鮮花與彩禮,是真正的裸婚時代。家在海城新東。新房是借的(姑姑家的)而后,我們回到了瓦房店老家去見他的父母。這就是我們的"蜜月"。婚禮只是一種形式,鍋碗瓢盆,油鹽醬醋茶才是真實的生活,婚后第一年是紙婚,其實就是婚姻的磨合期,那時我們是在時常吵吵鬧鬧,磕磕絆絆中度過的。82年6月中旬,一連七、八天吃不下飯,頭暈乏力,惡心不止,真不知如何是好,每天上班強堅持。我去了醫院,醫生告訴我懷孕了。得知這個消息,我是喜憂參半。喜的是我們真正成熟,可為人父母,我們有了希望和寄托。憂的是我們的生活太艱苦,工資太少了。企業效益不好,六月下旬部分職工放假,放假期間工資65%,老公被放假了。我沒放假,工資95%發放。那時我們的工資才32.90元。我的妊娠反應非常強烈,每天都嘔吐不止,嚴重時喝水都吐,盡管這樣,我沒請一天假,沒在家里休息一天,這樣的情況持續了近五個月。我一直堅持上班,直到孩子出生的前一天。</p><p class="ql-block">1983年2月4日午夜,我的肚子隱隱作痛。老公出差去蘭州,我住在媽媽家,我忍著隱隱疼痛,準備好臨產時該準備的一切,叫醒了媽媽和妹妹。爸爸那天值班,也不在家,當時已是半夜,又沒有車,我疼痛難忍,不能走路。媽媽求鄰居喬大叔用自行車推我去縣醫院,當行至新華崗時,巧遇矽砂礦接送上下班工人的大客車,將我送往醫院。 2月5日早晨5點58分,寶寶終于誕生了。為了排出孩子呼吸道的污濁,護士拍打孩子一巴掌,于是寶寶就放開嗓門,宣告他的出世。孩子身體光溜溜的很干凈,小臉蛋兒太小了,大約像大鵝蛋那么大,額頭三道皺紋,好像是個小老頭。醫院床位緊缺,我們在走廊呆了一天,醫院條件環境較差,我們第二天就出院回家了。孩子身高體重都算合格,一切還都好,只是瘦了一些,由于奶水不夠,每月最少要填四至五袋奶粉,孩子逐漸長大了,還要添加米糕粉。那時條件差,燒開水只能靠爐子,每天都要燒兩暖壺的開水用于沖奶粉,就怕開水被別人用光了,孩子晚上就沒有開水沖奶了。</p><p class="ql-block">由于工作需要,孩子還不到100天,我就上班了。將孩子交給媽媽帶。我們住新東,媽媽家在站前毛衫廠后面。每天把孩子放在一個紙殼箱里,紙殼箱外面是一個鐵棍焊的四方架子,架子一側焊兩個鉤,掛在自行車的后貨架上,每日往返于新東與站前。有時候道上的小孩兒還以為是賣冰果的呢。就這樣一直帶到孩子可以能坐座了,坐在小座上,用一條紗巾系在自行車的車把上,以后稍大一些,會說話,會唱歌,我們娘倆一路上一邊騎車一邊背詩,我兒子會背的第一首毛主席詩詞是"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我上班時,孩子還沒有斷奶,每天中午騎自行車,頂著烈日給孩子喂奶。</p><p class="ql-block">孩子是媽媽幫我帶大的。父母為我們沒少操心,我們沒有自己的房子,借住別人的房子,終不會長久。85年10月,我們和爸爸媽媽共同蓋了自己的房子,在南郊亮甲山油氈紙廠南門外。爸爸媽媽在站前的房子,留給了弟弟做婚房。在這里住最方便的就是我們上班都近了,沒幾步就到單位了。就是以后孩子長大了,上學就遠了。孩子六歲了,快到上學的年齡,為了讓孩子早些得到鍛煉,我選擇了育花幼兒園,他是一所在海城市比較好的幼兒園,經常被市里評為先進幼兒園,而且這個幼兒園又是我同學和她家里人開的,雖然要天天接送很麻煩,但我們還是堅持了半年,孩子在幼兒園里學會了許多兒歌,我兒子從小就聽話,老實,遵守紀律。從小就對趙本山,李靜的小品"1+1等于幾"的段子感興趣,能從頭至尾的背下來說給姥姥姥爺聽。</p><p class="ql-block">89年3月1日,我的兒子去了西關小學學前四班學習,老師姓金,報名時教導處包主任怕我們家離學校遠,會影響孩子學習,如果孩子學習差,就是本學區的,也不愿意接收,她告訴金老師,考一考這孩子,金老師考了幾道題,我的兒子很輕松的答上來了。兒子在學前班念了一年半。這段時間里,帶保溫飯盒沒兩天,保溫飯盒就被他爸騎車掉地上摔碎了。我單位同事姜二嫂在家病休,她主動熱情幫助我,讓我兒子每天去她家吃飯,真是多虧了人家。解決了我很多接孩子晚和中午吃飯的問題。他們一家人給于我的幫助,我始終不忘,從心里非常感謝他們。</p><p class="ql-block">兒子是我一生的驕傲,他雖然沒有突出的人生軌跡,但從未讓我操過心。小學學習成績忽高忽低,也曾有過學校前五名的經歷,也曾多次被評為三好學生。初中三年都是在海城四中,中考時以九分之差落榜于海城重點高中。高中就讀于同澤中學。他喜歡表演,他寫的小品段子曾投稿海城電視臺,電視臺臺長王忠國給予高度評價。大專是在沈陽念的。在沈陽收獲了愛情,給我娶了非常優秀的好兒媳。有了自己的事業,有了可愛的孩子。可謂人生完美。</p> <p class="ql-block">1983年7月,原民政局下屬單位農藥助劑廠因產品環保問題遷到油氈紙廠下院。油氈紙廠出場地,農藥助劑廠出產品技術,兩單位平均派出管理人員和工人,組建了一個新單位叫化工助劑廠。當時隸屬民政局和化建公司雙重領導。后隸屬海城市經濟局。兩單位各出六名管理層人員。我出任材料會計被分配到新單位工作。單位人員雖然很少,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機關12人,每個人都要兼職多項工作。我除了要做好材料會計工作以外還負責勞資、生產統計、辦公室文檔、計劃生育等工作。雖然工作量很大,但我將工作進行了全盤規劃,每項工作都井井有條。領導對我的工給予充分肯定,歷年都被單位和經濟局評委先進工作者。我光榮的入黨。91年單位擴大規模,上新產品,從技校和社會上新招工40人。94年5月換了新領導,機關工作做了相應的調整,我將材料會計,女工主任,計劃生育等工作移交給其他同志負責。我被廠支部委員會任命為工會副主席。10月份海城市實行股份制改組工作組來我廠推行股份制工作。12月29日召開全廠第一次股東大會,有三位領導被海選為董事會成員,會上還選舉產生了監事會成員,我被高票當選為監事會主席。1996年4月,經局黨委任命為工會主席。享受付廠級待遇。1995年12月23日,根據市委,市政府綜合體制改革新20條決定,全廠召開在原有股份制基礎上實行集體買斷工齡的股份合作制動員大會,全廠員工買斷工齡入股。96年1月31日,職工報名簽字申請買斷工齡。勞動局來廠核定工齡。股東大會又重新選舉產生了新的董事會,監事會成員。我仍被選為監事會主席。企業雖小,但卻是全市經濟效益不錯的生產企業。我主抓的黨務工作,工會工作在經濟局系統都名列前茅。我創辦的《化工之聲》廠報,為職工展示自我,陶冶情操提供了平臺。</p><p class="ql-block">2009年,我辦理了退休,由于工作需要,我仍留守企業繼續工作。2014年企業效益不是太好,將部分職工放假,我已經退休了,再留在企業不太合適,我主動申請回家。回家后,勞動局審核檔案缺人手,我在勞動局幫忙近一年。剛退下來也閑不住,幫助朋友小飯店送餐,干了八個月。</p> <p class="ql-block">退休回家后,我的主要工作任務就是照顧老媽的飲食起居,每周六,周日去沈陽照顧孫女。</p><p class="ql-block">老爸于2010年11月17日(陰歷九月初十)去世。老爸臨終前眼角淌著淚水,沒有一句交代性的語言,咽喉的痰一直在呼呼,當痰的呼呼聲驟然停止時,我們呼喊著爸爸,老爸吐出了最后一口氣。</p><p class="ql-block">老爸生前2004年10月21日與鉛廠達成協議將我們的房子出售。當時鉛廠污染環境我們正好不愛在那住。我們在鐵西鋼鐵新區買了四間樓座,我們和爸媽各兩間。老爸在亮甲山住時,勤勞能干,退休后不甘寂寞,他飼養過豬、狗、牛等。我們常常幫助打理,老爸因病臥床生活不能自理,我們精心護理,我們和老爸老媽朝夕相處,那是我們最幸福的時光。老爸去世后,老媽80歲那年,我帶老媽去沈陽游故宮,我和兒子扶著老媽頂著時而溪瀝的小雨游覽沈陽故宮。老媽雖然腿疼,手持拐杖,舉步維艱。但老人家卻十分高興,對那些大宮殿遺址指指點點加以評說,精神抖擻,快樂無比。對母親這次出游活動,兄弟和妹妹都大力支持。弟弟去車站送,妹妹發信息,哥哥說,老媽80歲能去故宮,我功勞一件。2012年我姑姥去世,她生前的樓是我買下的,為了讓老媽晚年住的好點,離弟弟妹妹們近點,哥嫂子回來看她方便些,我們重新收拾了安銘小區的房子,于當年就搬到樓里。不久老媽就患上老年病,忘事,不認識人,有時會編造一些讓人哭笑不得的故事,不配合吃藥等。老媽選擇性記憶,始終不忘自己姓包,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卻牢記她父親的名字。不認識自己的妹妹,卻指認照片說長得像她。嚴重時不認識自己的大兒子,不讓哥和她一個床。我去沈陽看孫女,老媽就由哥哥,弟弟,妹妹們來照顧。2021年3月5日,老媽因腎衰竭搶救無效離開了我們。當年10月1日,哥哥因肺病也離開了我們。我們悲痛欲絕。兩位最親最愛的人的離開對我打擊非常大,進入12月時,我總感覺迷糊糊的,就去醫院檢查,結果是三高了。著急上火是萬病之源,之前奶媽在需要我照顧,有時去沈陽帶孫女,同學朋友都夸我身體好,我也覺得沒毛病,可是現在身體遠不如從前了,沒以前勤快啥都不愛干。老伴說我心里有了負擔,心思太重。兒子讓我找點自己喜歡的事情做。于是我就嘗試著寫寫讀讀。參加了幾個朗讀群,偶爾會參加朗誦活動。把孫女的成長相冊編輯美篇發表。寫寫老爸老媽的生活軼事。也會在全民K歌里高歌幾曲,自娛自樂。先就寫這么多吧!東一耙子西一掃帚的也是自找有樂吧??</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塘县|
兴化市|
南宁市|
贵阳市|
桑植县|
宜川县|
巨鹿县|
建水县|
青龙|
淮滨县|
嘉黎县|
黔西|
南通市|
湖口县|
驻马店市|
伽师县|
河北区|
兴和县|
萝北县|
高淳县|
苏尼特右旗|
思南县|
六盘水市|
雷山县|
大渡口区|
新化县|
鱼台县|
仙桃市|
平阴县|
镇江市|
盘锦市|
大丰市|
海兴县|
乳源|
绥江县|
文登市|
台湾省|
玉溪市|
汝南县|
商都县|
信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