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19年利用春節的長假期,大年初一與妻子乘加拿大航班經北極上空飛往加拿大魁北克省的經濟中心蒙特利爾。期間,游覽了魁北克省的省會魁北克市,加拿大首都渥太華,加拿大金融中心多倫多,看望了久別的親戚、領略了異國風情的北國風光、感悟了鏡頭背后的故事與思考。</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蒙特利爾 (Montreal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月6日抵達蒙特利爾已是傍晚,正值鵝毛大雪,候機廳外零下十幾度,據說最寒冷的零下二、三十度已經過去。出機場后半個小時的車程,就到達我們租房的奧布萊恩大街,這里公路兩邊全是獨立式的小別墅,地上、路邊車上、樹枝上、屋頂已鋪蓋上厚厚的積雪。通往門口的小道兩邊已堆積了半人高的雪,如同在戰壕內行走,踩上去發出“咯吱咯吱”的響聲。我們住的房間室內面積不大,窗戶下端有水循環式暖氣片,房東說是由地下室煤氣鍋爐為整棟房子提供的暖氣,由于房屋墻面設計考慮了保暖措施,因此在室內即使沒有地暖、空調,只穿件單衣也很暖和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深夜了,我依在窗前的暖氣片上,握著相機好奇地欣賞著窗外夜色: 一片極致的冷色調,雪花如鵝毛從天空飄飄灑灑,在暖色車燈的點綴下,為冰天雪地增添了一絲溫暖。這漫天飛雪中一閃而過的暖色燈光畫面,忽然讓我想起了兒時讀過的安徒生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突然窗外傳來機械的作業聲,我從童話中驚醒過來,公路推雪車來清理積雪了。過了一會,行人道上的小型推雪車也開始作業了,幾乎一個時辰就要出動一次。加拿大的第一個夜晚,在我相機快門聲的陪伴下,就這么好奇的度過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天亮后,車輛停在路邊的車主,開始從雪地里“挖車”,據說車上的雪不鏟干凈上公路后會被罰款;鏟除車上的雪后,又開始清掃門前雪,聽說鏟除門前雪是每個路邊住戶需要履行的職責,如果有行人在你家門前摔倒,你可能面臨被起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蒙特利爾地區有著漫長寒冷的冬季。在這里生活的鄰居們,往往是一周才買一次菜。家家有巨大的冰箱甚至冰柜來儲存食品。而且這里的超市食品絕大多數是半成品和成品,無需太多的加工,這里的人從小就習慣喝冰牛奶和冰水等冷食冷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蒙特利爾的降雪量比莫斯科還高,對付冰雪的經驗和設備優于中國北方城市。每條街都有清除冰雪的設備,撒鹽也有專用的撒鹽車。而且很多別墅人家自己都備有小型掃雪機或顧用專業掃雪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蒙特利爾的人口很少,冬天路邊的行人更少,上班高峰時段除地鐵、公交站有人排隊外,路邊偶爾見有人在風雪交加中趕路,路上相遇的陌生人,主動微笑問好,也許當地人練就了在冰雪上行走的本領,除我自己外,我從沒見有路人摔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蒙特利爾圣約瑟夫大教堂,是安德魯修士為紀念耶穌的父親而建。坐落于皇家山上,它始建于1904年,當初它只是一個讓人禱告的小教堂,隨著信眾的增加,1924年開始擴建,歷經41年的建設才慢慢成為今天這個圓頂大教堂,它是北美最大的教堂,也是世界第二的圓頂教堂,至今此教堂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圣約瑟夫大教堂外正前方和教堂內正中央分別有座相同的雕像: 圣約瑟懷抱著他幼小的養子耶穌。在《圣經》里圣約瑟是耶穌的養父和圣母馬利亞名義上的丈夫。當你見到這位慈祥的圣約瑟,會不由的感到這位平凡而偉大的木匠的大度和仁慈,是他接受了已經懷有上帝孩子的馬利亞,也是他冒著猶太統治者希律的追殺保護了馬利亞母子并撫養了這位上帝唯一的兒子使之順利長大,這些貢獻和功勞足以使他永遠站在這里接受人們的朝拜和供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皇家山是蒙特利爾最高地,在圣約瑟夫大教堂的平臺,可以通過四周遙望蒙特利爾的城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沒有圍墻的蒙特利爾凡尼爾學院(Vanier College)</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蒙特利爾性情奔放的年青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蒙特利爾地鐵里的藝術家</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渥太華 (Ottawa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月10日租了輛車,由蒙特利爾往西驅車約200公里到達首都渥太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在了解渥太華這座城市時,發現它與眾多國家將首都設為單獨的直轄區不同,渥太華雖是加拿大首都,但隸屬于安大略省管轄,渥太華連安大略省的省會都不是,這種城市的地位與行政隸屬關系讓我感到好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渥太華參觀了加拿大國會、國家美術館、加拿大總督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加拿大國會建筑群,是由英國漢諾威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維多利亞女王選址并在1866年建成,國會建筑是由三棟獨立的銅頂石墻的哥特式建筑群組成,其分為中央主樓和東、西樓,但不幸的是中央主樓毀于1916年的一場大火,1927年按照原樣風格重建后的國會大廈在對稱式的建筑中央增設了和平塔,是為紀念一戰中所有犧牲的加拿大烈士,和平塔主體以砂巖建造,包括頂部旗桿的塔身共高92.2米,在樹立著青銅旗桿的塔頂下,是一座直徑為4.8米的四面時鐘。和平塔兩側的對稱建筑曾分別為首相府和總督府,現已成為眾議院和參議院的議會大廳,是加拿大政府的所在地,也是加拿大最具影響力的國家標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加拿大國會,是由君主、參議院(上院)和眾議院(下院)三大部分組成。加拿大是一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所以名義上最高領袖是英國女王。女王在加拿大的代表是總督,而總督是不會單方面行使權力,而是聽從總理的建議;參議院的議員全部都是由總理提名后由總督委任;眾議院的議員是由全國選舉直接產生,加拿大總理和內閣的任職需要眾議院一半成員或以上的同意,但并不需要參議院的同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這是加拿大國會參議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這是加拿大國會眾議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加拿大國家美術館。渥太華是加拿大的文化藝術中心,國家美術館位于市區中心,被渥太華眾多國立文化機構所包圍,整個美術館平面圖像呈 L形狀,共三層樓高,整個建筑極富建筑美學,整個建筑就是一座藝術品,美術館的建筑群從不同角度看會呈現出不規則的幾何圖形,外觀具有立體幾何美,進入這座藝術殿堂,入口和大廳的外觀皆為亭子的造型,整個設計采用水晶體的構造,仿佛即將墜落的水滴,美術館內由于設計師的巧妙利用,其空間感很強,利用館內透明玻璃的材料以及光線的合理利用,使整個博物館室內寬敞明亮,構造詳略得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這是館內展出的弗朗索瓦·布歇(Francois Boucher )1720年創作的油畫,他是法國畫家、版畫家和設計師,是一位將洛可可風格發揮到極至的畫家。他曾繪《中國皇帝上朝》、《中國捕魚風光》、《中國花園》和《中國集市》四幅油畫,可惜在展館沒有見到這四幅作品。(洛可可風格是從建筑設計中的純粹裝飾藝術伸延至繪畫的,擅長選用清淡鮮明的顏色和精致的曲線構圖,喜歡用基路伯小天使和愛情神話來點綴畫中的氛圍,令畫面變得優美而神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渥太華市的Sussex Drive1號,是加拿大的總督府。建于1838年,是歷任加拿大總督工作和居住的地方,是一幢三層樓的建筑,看上去雖不豪華,但建筑格調顯的莊重而威嚴。建筑坐落于79英畝的花園內,環境幽靜,鮮有行人,游客也不多,全年開放?;▓@四周雖有通透的圍欄,但側門開放,沒有持槍站崗的,進入時僅需安檢,免費、免登記,據說每年7、8月份市民不用預約還可以進入總督府辦公區參觀。作為加拿大元首的住宅兼國務活動場所,應該說是相當簡樸的。能輕輕松松進入一國現任最高元首的工作與居住場所,沒有任何的戒備森嚴,如此平平凡凡是我始料未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那天總督官邸的屋頂上飄揚著藍底金獅圖案的總督旗,據說總督在官邸里就掛這旗,如果掛加拿大國旗,就說明總督不在家。</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魁北克城 (Quebec City)</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b><span style="font-size:15px;">2月11日又租車由蒙特利爾駛往魁北克省省會的魁北克市,行程300多公里。在這里漫步了魁北克老城區,參觀了建于350年前的魁北克圣母大教堂、建于十九世紀的費爾蒙芳堤娜城堡酒店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魁北克老城是北美最古老的城市之一。1535年法國航海家杰克斯·卡蒂埃受國王之令,率領探險隊從法國出發駛向大西洋,一直向西航行來到了圣勞倫斯灣,探險隊沿圣勞倫斯河逆流而上發現了魁北克這塊新土地之后,法國開始在此殖民,從此這里成為了法國人的后花園,至今魁北克的老城區依舊保留著古色古香的法蘭西情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魁北克古老城區里,一幢四層樓房子的山墻上繪有: 腳手架上正有人忙忙碌碌地在蓋房子和搬家;另一幢山墻上也是畫著很生動的景象:穿著四百年前的服裝的人,有的在憑窗眺望,有的在室內喝咖啡。形象地再現了十七世紀初該小鎮居民的生活情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魁北克圣母大教堂。具有350多年的歷史,是加拿大的主教長教堂,也是墨西哥以北美洲最古老的主教座堂。主教座堂是施行主教制的基督教派(如天主教、東正教等)在教區中設立的具有特殊地位的教堂,內設主教座位,供主教主持敬禮儀式、教導信徒及總覽教務。圣殿主教座堂。教堂內裝飾有豐富的藝術品:,包括花窗玻璃、繪畫和圣壇燈,其中圣壇燈是波旁王朝的法國國王和納瓦拉國王路易十四的禮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費爾蒙芳堤娜城堡酒店。該酒店聳立在圣勞倫斯河北岸,落成于1893年,已有126年歷史。世界上超過百年歷史的酒店品牌只有6個,費爾蒙就是其中之一。當我走進城堡酒店,如同電影般穿梭在百年的歷史之中。大堂光線偏暗,沒有現代五星級酒店的那種刻意突出的亮度,而依舊是古銅色的吊燈和墻上的燭燈,在它們的周圍聚攏起團簇的微光。在這微光中,似乎在講述著100多年來每天進進出出的人們在酒店中的人人事事。酒店仍保留十八世紀的交通工具馬車,供旅客游覽魁北克風光時乘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這是魁北克城圣勞倫斯河隔河相望的南岸里維斯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魁北克老城區遇見的同行,如此年齡在寒冷天,一人扛攝像機及腳架從事拍攝工作,如遇采訪還兼主持人,敬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這是沒有圍墻的魁北克省議會大廈。該建筑建于1877年的,于1886年完工,建筑展現法國文藝復興式的風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中國孔子文化走進加拿大,圖為魁北克市政廳前的孔子雕像</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多倫多(Toronto)</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月16日由蒙特利爾飛往多倫多。多倫多是安大略省的省會,位于加拿大安大略湖的西北沿岸,是加拿大最大的城市,也是加拿大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世界著名的國際大都市。到多倫多重點是看望在這里工作生活的親戚,還有在這讀書學習的親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多倫多尼亞加拉瀑布。尼亞加拉瀑布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和美國紐約州的交界處,瀑布源頭為尼亞加拉河,主瀑布位于加拿大境內,是瀑布的最佳觀賞地;在美國境內瀑布由月亮島隔開,觀賞的是瀑布側面。同時,該瀑布也是世界第一大跨國瀑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這是多倫多尼亞加拉瀑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這是多倫多市政廳,建于1965年。記得我小時就曾臨摹過這幅建筑畫,建筑由三部分組成,兩座大樓呈彎曲的弧度,包裹著中間圓形的裙樓,俯瞰則像一只眼睛,設計新穎而獨特。四十年后的今天終于親自來到該組建筑旁,領略了這位芬蘭建筑大師的匠心之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多倫多市區景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這是在多倫多市區看見睡在雪地上的青年,從生活用品看來不像是乞討者,是浪漫、還是酒鬼或癮君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這是多倫多市區建筑上的廣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這次加拿大之旅,作為生長在中國西南部、工作在中國東部的我,不僅體驗到了純正北國風光、北歐古式建筑、異國風土人情。更親自感受到了自然景區的無人工痕跡的“原始”,保持自然景觀的原汁原味;古式建筑修舊如舊,百年筑物完好無損的保存與修繕,沒有因為復建而失去魔力;城市格局自然清新,建筑與建筑之間有種賞心悅目的通透感、釋放感,而少有國內城市的地方政府機關、企事業等單位的綠地空間條塊分割、四面包裹的圍墻;政府機關沒有那么神秘之感,即使是最高一級的總督府、總理府仍全年向公眾開放參觀,地方政府就更是連個站崗或門衛都沒有。欣慰的是,據說國內一些城市的政府機關已經開始“拆墻透綠”,將機關大院變成市民休閑的社區公園,停車位、綠化區等公共資源向市民開放。</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丰县|
安义县|
榆中县|
雅安市|
苏尼特左旗|
从化市|
广州市|
永仁县|
鹤峰县|
彩票|
青岛市|
华阴市|
福清市|
湄潭县|
呼伦贝尔市|
屏东县|
德令哈市|
福海县|
淳安县|
封丘县|
荔波县|
新竹市|
临海市|
长乐市|
林口县|
潢川县|
合川市|
武山县|
壶关县|
涞水县|
襄汾县|
抚松县|
富阳市|
长子县|
锡林郭勒盟|
花垣县|
靖西县|
马龙县|
新密市|
乐业县|
合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