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我是一個兵

李長江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i>— 那是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i></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5周年。</p><p class="ql-block"> 五十四年前,我光榮參加了人民解放軍。我驕傲,我當過兵!我自豪,我曾是一個兵!雖然這段歷史早已成為了過去和曾經,但是每當想起這段經歷,我依然記憶猶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i> 一、長春二中入伍</i></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圖片正中是接兵干部)</p><p class="ql-block"> 我是1968年初在長春第二中學應征入伍的。</p><p class="ql-block"> 那時文化大革命還未結束,學校剛剛復課,但是教學秩序還比較混亂,不同群眾組織之間的隔閡仍然較深。在這種形勢下,一直停滯的征兵工作又開始了。</p><p class="ql-block"> 由于解放軍在人們心中有很崇高的威望,“當兵”-成了青少年學生心中的向往和追求。征兵工作在學校引起極大的反響,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多同學都積極報名,甚至女同學比男同學還熱情還要高。</p><p class="ql-block"> 但是征兵是有條件和名額限制的,所以誰能應征入伍成為學校和班里的頭號新聞。我和我的一些同伴是軍人子弟,自然成為征兵工作的焦點人物,甚至一些不希望我們當兵的同學還貼“大字報”,說我們是“保皇派”不能當兵。</p><p class="ql-block"> 但是負責接兵的干部對我們這些出身部隊的子弟似乎情有獨鐘,好像我們這些人天生就有軍人的情結。</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事實好像就是如此。1950年,我出生于一個革命軍人家庭,爸爸媽媽都是抗日戰爭時期參加革命的老兵。更巧合的是,我出生的醫院是解放軍漢口陸軍醫院;剛會走路就被送到部隊幼兒園;上學在部隊子弟學校,以后到長春“八一”學校…。軍人家庭出身,軍隊大院長大,部隊小學教育,一出生就沐浴了軍隊的傳統和品質,血液里流的都是軍人的細胞,從不懂事開始我們己經就是一個兵。當兵,保家衛國從小就成為我們當仁不讓的責任和義務。</span></p><p class="ql-block"> 沒有意外,我們被接兵干部堅定的選中。我們班有六名同學應征入伍,是全校應征入伍人數最多的班級。除了我以外,還有陳亞民、胡光照、鐘波、胡甲力、朱文達。</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當時我自己單獨在長春上學,每年寒暑假回家。那一年當兵我都沒有征求家里意見,似乎是理所當然。應征后也沒有回家和家人見面告別,直接從長春就到部隊了,直到幾年后提干探親才回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們當兵那一年沒有敲鑼打鼓披紅戴花,沒有親人朋友到車站送行。<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我想起了一首歌《當兵的歷史》:“18歲、18歲,我參軍到部隊,紅紅的領章,印著我開花的年歲。雖然沒戴上大學校徽,我為我的選擇高呼萬歲!啊,生命里有了當兵的歷史,一輩子也不會感到懊悔!…一輩子都會感到珍貴!”</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二、血染風彩的英雄部隊</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68年初,一列專列“悶罐”火車把我們從長春拉到錦州、義縣、七里河,這就是我當兵的“初生地”。</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i> 這時我才知道我所在的部隊,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軍118師353團。</i></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u> 這是一支血染軍旗的英雄部隊</u></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從抗日戰爭時期的山東縱隊第1旅2團,到解放戰爭時期的東北民主聯軍第3縱隊,到今天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軍。鏖戰齊魯燕趙、揚威白山黑水、揮師入關南下、直搗天涯海角、建功朝鮮半島…。它南征北戰戰功赫赫,寫下了奔騰澎湃的壯闊歷史,把“七個第一”的英雄事跡,寫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輝煌的軍史。</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1.“攻堅爆破第一法”</b></p><p class="ql-block"> 1940年,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為打破日寇推行的“堡壘政策”,山東縱隊第1旅2團(40軍前身),反復嘗試將傳統的礦山爆破技術運用于攻堅戰,開創了我軍爆破攻堅的先河。</p><p class="ql-block"> 解放戰爭時期,毛主席親自介紹和推廣了這個爆破經驗,爆破技術作為我軍步兵五大軍事技術之一,編入《步兵戰斗條令》,這在我軍軍事技術史上寫下光輝的一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2.“挺進東北第一團”</b></p><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抗日戰爭進入戰略反攻階段,國共雙方為了爭戰東北,展開了空前的比拼。40軍前身冀東16分區司令曾克林帶領12團等部隊組成第一梯隊,繞過日偽軍重兵駐守的山海關,火速向遼西進軍。并于8月30日,和蘇聯紅軍一起攻占了山海關,打開了我軍進軍東北的大門,被譽為“挺進東北第一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3.“訴苦教育第一課”</b></p><p class="ql-block"> 我軍歷史上發揮重要作用的“訴苦教育”也始于40軍的前身。</p><p class="ql-block"> 1946年7月,3縱7師20團3營創造出“訴苦教育”經驗。此經驗迅速在部隊推廣,使部隊官兵提高了階級覺悟,明白了“為誰當兵,為誰打仗”。經毛主席親筆修改后轉發全軍,推動了全軍新式整軍運動的開展。</p><p class="ql-block"> “訴苦教育”使全軍部隊激發出空前的戰斗積極性,為我軍贏得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勝利,乃至全國的解放發揮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4、“攻克錦州第一險”</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遼沈戰役前國民黨在錦州設立東北剿總錦州指揮所,依托市郊高地構建堅固據點,賦予頑抗。其中,城北一公里處的配水池和亮甲山核心據點,是錦州主要屏障和制高點,工事極為堅固,被稱為“中國的凡爾登”。</p><p class="ql-block"> 如果不攻下錦州就很難解放東北。1948年10月,遵照毛主席“力爭十天內外攻取錦州”的指示,第3縱隊(40軍前身)從錦州城北向南突破。12日,第7師20團(118師353團)1營和兄弟部隊,面對這兩塊最難啃的硬骨頭,前赴后繼浴血奮戰,蕭清了城北所有屏障,打開了錦州的北大門。</p><p class="ql-block"> 之后,會同兄弟部隊一路血戰,于十五日解放錦州。隨后3縱又參加了圍殲廖耀湘兵團的遼西會戰,搗毀兵團指揮部,俘獲廖耀湘。40軍118師被譽為“攻克錦州第一險”。</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5.“北平入城第一師”</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遼沈戰役結束后,東北野戰軍第3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軍,并參加了平津戰役。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40軍118師由于戰績突出,被四野指定為步兵部隊的代表參加解放北平的入城儀式。2月3日,118師成4路縱隊,從永定門入城,在前門接受平津戰役總前委的檢閱,昂首通過東交民巷,成為“北平入城第一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6.“解放海南第一船”</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遼沈戰役結束后,40軍作為東北野戰軍先遣部隊,從東北戰場揮師入關南下,參加平津、湘贛、衡寶、廣西戰役。一路攻堅破壘,從白山黑水殺到南海之濱,兵鋒直抵天涯海角。</p><p class="ql-block"> 1949年12月,40軍進至雷州半島,“抓教育、查海情、雇船只、征船工、搞海訓”,僅兩個月便完成渡海作戰準備。此時蔣軍薛岳在海南構筑了集海、路、空一體的“伯陵防線”,企圖憑借十萬守軍據險固守伺機反攻。</p><p class="ql-block"> 第12兵團副司令員兼40軍軍長韓先楚堅持提出“利用木帆船渡海,打敵立足未穩”的方案,得到毛主席批準。1950年3月5日19時,韓先楚指揮40軍118師352團一營組成加強營,從雷州半島燈樓角啟航,強行突破敵機、敵艦的攔截,成功登陸并與瓊崖縱隊首次勝利會師,成為海南島戰役中第一個登上海南島的部隊,開創了我軍渡海登陸作戰的先例。5月1日,海南島全島解放,40軍贏得“解放海南第一船的美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7.“抗美援朝第一仗”</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0年10月19日,40軍從遼寧丹東過江,踏上了朝鮮戰場。按照志愿軍總司令彭德懷的指示“出國第一仗一定要打漂亮”!</p><p class="ql-block"> 10月25日,敵南朝鮮軍第1師先頭部隊沿云山至文井公路北犯,進入40軍120師360團阻擊地域,1營首先向敵開火,打響了抗美援朝第一槍。同時,118也與南朝鮮軍第6師交火。此戰,40軍利用敵人持強驕傲、分兵冒進的錯誤,在遭遇戰中爭取了戰場主動權,擊斃俘獲敵人486名,并一舉攻占溫井。</p><p class="ql-block"> 作為中國人民志愿軍的先頭部隊,40軍打贏了出國第一仗,揭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打破了“聯合國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毛主席致電志愿軍總部慶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i> 1951年,黨中央毛主席把40軍打勝第一仗的10月25日定為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紀念日。</i></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英雄,是一支部隊的名片</b></p><p class="ql-block"> 幾十年來,40軍現后涌現出“鐵拳團”、“登錄先鋒營”…等英雄集體121個,走出黃宇、趙興元、張英旺、徐佩林、喬恒志、全云白、致順義、楊世南、郭俊卿9位全國戰斗英雄和各種英雄模范238人。這些浴血戰場的英雄,威然屹立于我軍的戰史長河中,是40軍旋風精神的杰出代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i> 精神是劍之刃,是狼之牙,是一支部隊的魂魄。繼承和發揚我軍優良傳統,讓一縷縷過往時光充滿時代活力,讓一個個歷史瞬間映照在我們的腳下。從踏入軍營那天起,我決心在這座大熔爐里百煉成鋼,在這所大學校里鍛煉成長,接過前輩的槍,為發揚40軍光榮傳統,書寫新的一頁。</i></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三.我為祖國站崗放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 我當過兵,為了百姓的生活安寧,我曾站過崗放過哨;為了祖國的建設安康,我也拼過命流過血!</i></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i>?</i></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b></p><p class="ql-block"> 1968年夏秋之間,我們連隊接到命令,奔赴興城支援攔海造壩工程。那時我剛剛結束新兵訓練,分配到連隊,不久又調到飲事班。興城攔海造壩工程是興城軍民,在興城縣南的渤海沿岸“攔海造田”的項目。這在當時是一個聲勢浩大的工程,我們軍120師和當地人民共兩萬余人苦戰了兩年,逐漸合攏的大壩將方圓數百里的海灣攔腰斬斷。就在大壩即將合攏的關鍵時候,軍部抽調我們118師支援,爭取盡快完成任務。</p><p class="ql-block"> 接到命令后,連隊全副武裝出發,徒步行軍從義縣七里河駐地趕往百公里外的興城。這時候我剛剛被調到炊事班,我們的行頭是背“大行軍鍋”。背著行軍鍋長徒拔涉,對我一個剛剛入伍的新兵,是一個不小的考驗。連續行軍中途還要埋鍋做飯,我們又累又困。通過錦州市時,為了不打擾城市居民,上級要求我們連夜行軍,中途不休息快速通過市區。夜里行軍又困又乏,我們一邊走一邊打瞌睡,有時走著走著就睡著了,一不小心,甚至掉到路邊的溝里,摔倒在地上也不想起來,真想好好睡一大覺。有經驗的班長告訴我們,為了防止打瞌睡摔倒,可以用手抓住前面人的背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參加興城攔海造壩工程</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到達興城海邊,我們連隊馬上就投入了大壩合攏工程。在海里施工最艱苦的是兩件事:第一是海邊礁石上布滿了海蠣子,它們堅硬的殼像刀一樣鋒利。我們在上面施工常常會把鞋割破把腳割傷,泡在海水里非常疼。我們當時穿的都是解放鞋,一種軍用膠鞋,幾天就穿爛了。為此上級還想方設法從倉庫給我們調來了成堆的舊膠鞋用以替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第二件事是大壩合攏時需要潛水到大壩底部壘沙袋。當時己是夏末秋初,海水已經很涼了。潛到水底稍長一點時間就會冷的哆嗦。為了完成任務,干部和黨員帶頭報名潛水,炊事班還特意準備了白酒,下水之前每人喝一大口白酒,憋住氣拿著麻包草袋潛到壩底壘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炊事班的工作也很辛苦,每天很早起床做飯,中午還要挑著擔子給工地送水送飯,每天來回要走十幾里路,肩膀都壓腫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69年攔海大壩完工,大壩全長4.5公里,壩上能通行各種車輛。當時是國內攔海大壩最長的一座,人民日報曾發表文章《紅日照渤海,渤海起宏圖》,在全國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當時部隊的生活很艱苦,但艱苦的生活鍛煉了我的體魄和意志。更艱苦的考驗還在后面。</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1969年參加國防戰備施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誰說我們沒有上過“戰場”?誰說和平時期沒有“流血犧牲”?</p><p class="ql-block"> 國防戰備施工就是“戰場”,國防戰備施工也有流血犧牲!</p><p class="ql-block"> 1969年3月,蘇聯在中國邊境地區挑起珍寶島武裝沖突。面對國際風云變幻的形勢,毛主席相繼提出了:“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和“要準備打仗”的最高指示。之后,全軍把加強戰備,準備打仗放在工作的首位。40軍駐守遼西走廊,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在這種形式下也開始了打隧道,挖坑道的國防戰備施工。 </p><p class="ql-block"> 國防戰備施工打坑道分不同類型,有各級指揮所坑道、有炮兵坑道、步兵坑道…,寬大的可以走車、走炮,既使是步兵坑道也要能讓上百人吃、住、行。</p><p class="ql-block"> 由于坑道由各連隊自己施工,大家都沒有專業施工經驗。所以師里從各團抽調骨干提前進入施工現場,通過施工為各團培訓骨干,積累經驗。1969年1月我剛剛入黨,是連里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因此作為骨干,被抽調參加了第一批國防戰備施工隊伍。</p><p class="ql-block"> 通過這次國防施工,我生平第一次體會了什么叫艱難困苦,什么叫流血犧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艱苦的施工環境和艱苦的生活環境。我們在偏僻的山區施工,各種供應非常困難,別說吃肉就是蔬菜也很難吃到。最困難的時候沒有萊,用醬油湯拌高糧米飯。除此以外,沒有自來水,都是喝山溝里的水,導致連隊很多人拉肚子、基至拉痢疾。我就因此拉了很時間,而且缺醫少藥,完全硬挺著還要堅持參加施工,直到今天腸道仍然不好。 </p><p class="ql-block"> 那時候國防戰備施工條件很差,從山下往幾百米的山上運送施工物資全靠肩挑人抗。我清楚的記得從山下向山上送水泥,當時我們才十八歲左右,扛著50公斤一袋的水泥,一步一步的向山上送,“爬”到山上喘不過氣,人都要癱了,最嚴重的甚至累得吐了血。</p><p class="ql-block"> 在山上施工我們是“兩班倒”,每班施工十二個小時再換班下山。有時施工緊張不能換班,就睡在山上洞里,拿蓋水泥的防雨帆布當被子,鉆進去就睡,根本不管干不干凈。實在冷的不行就揀些木柴樹枝點起溝火取暖。</p> <p class="ql-block">(以上圖片都是網上資料供參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誰說和平時期沒有流血犧牲?誰說和平時期沒有生死選擇?國防戰備施工現場讓我有深刻的體會,甚至是刻苦銘心,一輩子都不會忘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們戰備施工是打坑道,簡單說就是“打洞”,好像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中的坑道。在山里打坑道比修公路難度更大,技術要求更高。修公路、放炮在明處,地域廣闊,便于躲藏。渣土往路基外推下去就行。但是戰備施工打眼、放炮都在山洞里,既困難風險又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首先是又臟又累。用風鉆在堅硬的石頭上打炮眼,沒有力量根本把不住風鉆。風鉆一響灰塵四起,每個人都是“灰頭鼠臉”,根本顧不著什么防塵。最累的還有出渣土,一排炮放完,煙還沒散完就沖進去排渣。當時的運輸工具只有小推車、架子車,用這些簡陋的工具,一車一車把渣土推到洞口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最危險的工種是裝藥點炮。在山洞里裝藥點炮非常危險,要求也非常高。首先是往“炮眼”里裝炸藥,然后插雷管并接上導火索。要計劃好哪個炮先點,哪個炮后點?導火索要多長,以便于人員撤離?最后一步是點??火(點導火索)。因為危險,所以也最驚險,沒有一點獻身精神和勇敢精神,是不敢點火放炮的。而且每次不是一個炮眼而是很多炮眼,一個一個的點。導火索燃燒都是有時間要求的,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點完導火索,否則爆炸了人員就撤不出來。所以必須膽大心細,如果膽小緊張手一哆嗦就很難點著導火索,導致危險發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最危險的還有排除“啞炮”。所謂“啞炮”就是在規定時間內,安裝好的炸藥沒有爆炸。每次點炮后都必須認真“數炮”,看看是否與埋放的炮數一樣。由于各種原因,有時也會出現啞炮。啞炮不排除,施工人員不能進洞。負責點火放炮的小組就要冒著危險進洞排除啞炮。排除啞炮如同工兵排地雷,工兵排地雷有專門的探測儀器,專門的工具,專門的防護服,而我們只有一雙手,要冒著生命危險去排除啞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或許我們年輕,或許我們無知,當時我們并不畏懼,好像當兵就應該奉獻,當兵就不應該害怕流血犧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除此以外,我還遇到一次重大危險。夏季施工常常下大雨倒致山區出現季節性山洪,洪水湍急洶涌,而且還夾帶樹枝和石頭。有一次部隊下山換班就被洪水攔住了去路,山洪湍急冒險過河很危險。后來領導決定派我們幾個身體好的同志,背著繩子淌水過河,把繩子拴到河對面的樹上,然后其他人抓住繩子過河。水流很急幾次把我們沖倒,好在大家抓在一起沒有被沖散,并終于把繩子拴到對面樹上,掩護大家過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我參加施工的過程中,就發生過坑道塌方事故戰友犧牲,也出現過山洪瀑發把人沖走犧牲。</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8px;"> 什么叫“唯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參加過國防施工,經受過“生死鍛煉”我才有了切身體會。</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四、在解放軍大熔爐里百煉成鋼</b></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解放軍是一所革命的大熔爐,是一所毛澤東思想大學校。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軍又是一支以傳承紅色血脈,敢打硬仗著稱的軍隊。在這支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英雄部隊里,更讓我如魚得水迅速成長。</p><p class="ql-block"> 當時全軍都在開展“四好連隊”,“五好戰士”的評比活動。這項活動是新中國成立后,人民軍隊由普通士兵和基層連隊創造的新型政治工作經驗,對人民軍隊戰斗力的提升,對于光榮感和榮譽感的傳承起到了極大的作用。這是衡量一個連隊或者一個人整體素質的基本標準。</p><p class="ql-block"> “四好連隊”即:政治工作好,軍事訓練好,三八作風好,生活管理好。</p><p class="ql-block"> “五好戰士”即:政治思想好,軍事技術好,生活作風好,團結互助好,鍛煉身體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開展“四好連隊”、“五好戰士”評比活動中,有兩件事對我幫助教育很大。一是當時正在深入學習毛主席著作,我們主要學習毛主席語錄,簡稱“紅寶書”,每天都有“天天讀”,“早請示晚匯報”。我得益于從學校入伍有一定的文化程度,經過“文化大革命”對毛主席有較深的感情,所以毛主席語錄學的較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二件事是“向雷鋒同志學習”</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什么是雷鋒同志的共產主義精神品質?其精神實質就是:忠于共產主義事業;毫不利己的幫助別人;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干一行愛一行; 在平凡的工作中,為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事業奉獻自己的力量,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雷鋒同志的事跡非常平凡,但精神卻非常高尚。我把雷鋒做為榜樣,處處向雷鋒學習。如:認真學習毛主席語錄,積極主動幫助別人做好事,主動要求到飲食班干最苦最累的活,雖然是干部子弟但生活艱苦樸素。 </p><p class="ql-block"> 所以我在68年入伍的戰士中脫穎而出,被選為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被評為五好戰士,1969年1月第一個加入中國共產黨。 </p><p class="ql-block"> 我是一個兵。我在40軍118師這支英雄的部隊僅僅服役了一年(第二年選飛到空軍當了一名飛行員)。</p><p class="ql-block"><b><i> 但那段軍旅時光是我最美好的經歷,像一段激情的詩,像一首難忘的歌,像一杯醇香的酒,更是一次光榮的旅行,更是一種刻苦銘心的記憶。至今還有一些點點滴滴難以忘懷:</i></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最熟悉的旋律是軍號(起床號、開飯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最常唱不厭的是軍歌(“我是一個兵”、“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打靶歸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最美麗的衣服是“65式綠軍裝”:一顆紅心頭上戴,兩面紅旗掛兩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最喜歡曾經站崗放哨扛過的槍(五六式半自動步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最留戀睡過的營房床鋪(大通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記得當兵第一年,每個月6元錢的津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還記得當年每天的伙食費4角2分7厘6;</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一生最難忘的人:司務長李永喜(我的入黨介紹人),班長曲成貴(一直像大哥一樣愛護我)。</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忘不了老營房的味道</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忘不了我們曾經睡過的“大通鋪”(當年我們睡的比這個簡陋)</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當年的標準“套裝”(軍裝、挎包、胸章、紅寶書)</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紅領章紅帽徽是解放軍的象征</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胸前佩戴的毛主席像章和語錄標牌</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五六”式半自動步槍</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的老班長,現在依然精神抖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結尾的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b><i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7, 181, 74);">我曾讀過一首詩,是我十分喜歡的一首詩,我以這首詩作為文章的結尾</i></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138, 0);"><i>《我驕傲 我當過兵》</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7, 181, 74);"><i> 我</i></b><i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7, 181, 74);">當過兵,為了捍衛祖國的尊嚴。我流過血、拼過命,為了祖國人民的生活安寧。我放過哨行過軍,雖然只是很短的時間光陰,但我的內心深處已經被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共和國的基石里也已經注入了我的部分生命。</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7, 181, 74);"> 我當過兵,雖然這早已成為了過去和曾經,每當想起這段經歷,我依然記憶猶新。雖然早已變換了工作和生活的環境,但只要黨和祖國需要,我依然還是服從聽令。</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7, 181, 74);"> 我當過兵,說這句話的聲音雖然很輕,但這四個字迸發出的能量,能讓不法分子膽寒,能讓親人安心。雖然我早已離開軍營,但家門上《光榮之家》的匾額依然可親可敬。</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7, 181, 74);"> 軍旅生涯因偉大而艱辛,它賦予了合格軍人的信念與堅定,他讓我成為堅韌不拔的精英。</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7, 181, 74);"> 我當過兵,這一信息涵蓋的是我一生的榮譽與自信,這是我的自豪與光榮,</i><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7, 181, 74);"><i><span class="ql-cursor">?</span></i></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i>我要大聲的告訴你:我當過兵!</i></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謹以此文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5周年,和我光榮參軍的日子。</p><p class="ql-block">同時緬懷我曾經一起當兵的戰友,有的己經悄然離去,但那段經歷永遠不會忘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二O二二年“八、一”前夕</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潼关县| 花莲市| 隆尧县| 珲春市| 林周县| 梧州市| 靖宇县| 建宁县| 平南县| 若尔盖县| 施秉县| 吴堡县| 阜新市| 邳州市| 兰溪市| 当涂县| 姜堰市| 奉新县| 新丰县| 津市市| 南丰县| 仙居县| 偏关县| 桃园县| 秦安县| 盈江县| 黑水县| 炎陵县| 怀宁县| 碌曲县| 荣昌县| 尤溪县| 泽普县| 涪陵区| 将乐县| 洛隆县| 许昌市| 永吉县| 宝鸡市| 襄城县| 屯门区|